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伸手从怀中掏出一物,上前在桌子上展了开来,赵石探头一看,却是一副手绘的山川图志,心中兴致更浓,此人竟然早有准备,还真是让人有些惊异。

“大帅请看。”宁向岳挽起袖口,指点着道:“汉中府辖下八县,共有良田四十余万亩,其中多为水田,自古以来,这里便有汉中天府之称,得之,今后必为大秦粮仓。

所以大帅所重之事,乃是汉中经此战乱,百姓十去五六,空有良田,却无人耕种罢了,今北山有一策,不但可解大帅之忧,更可为大帅添数千兵甲,大帅可愿细闻?”

赵石抿了抿嘴,心里有些腻歪,文人都这个德行,喜欢不停的卖关子,陈常寿如此,南十八如此,眼前这位也有这个毛病,不过听到竟然还能多出兵甲?这却是意外之喜了,于是点了点头,示意其快说。

宁向岳却是脸上放光,指着图上两道黑线道:“汉中被临秦岭,南依巴山,身处群山之间,大帅可知道这山间都有些什么?”

赵石恨不能一脚将他的话都踹出来,还好的是,这次宁向岳接着便道:“别处北山知之不详,但南面巴山之下,有金花,银花,顶花三处土司,此处乃蜀国平帝时所设,驻于此间的都乃蛮族,金花蛮,银花蛮,顶花蛮三族在此已逾数十年。

而群山之间,更有长洞蛮,明山蛮等蛮族村寨数十,就在五年前,蛮王阿律曾请命于安平郡王孟……孟信,设土司于浦县之南,孟信以蛮族不服教化,屡生事端为由拒之,由是与蛮族交恶,再无往来。”

“但北山少时居于浦县,曾随父入山采药,偶然救得一蛮人性命,那蛮人便是蛮王阿律幼子,此人不但说得一口汉话,且言谈之间,深慕我汉家风物,更曾言其父阿律,早想率族人下山,为蜀中治下。

以北山想来,汉中蛮族声息相通,几个蛮王皆出于乌衣蛮,若能说动阿律,则其他人也必意动,几家蛮族出山为民,不光汉中能添十数万百姓,大帅这里也可在蛮族中选取健儿从军,这样一来,蛮族子弟皆在大帅麾下,其余人等也必为大帅所用,不敢造次,岂非两全其美?

若大帅能许北山半月时日,北山这就动身南去,北山知道如今军情紧急,必会说动蛮族先予大帅数千兵马,若事情顺遂,至多六月间,蛮族也能举族迁来汉中,大帅可信得过北山否?”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570章 寨子(一)

最终赵石还是决定不在汉中这里耽搁,第五日便拔营而来,径出汉中,临行之前将张承郭猛两人叫到一起,和两人细细商量了宁向岳所说之事。

宁向岳说的很是不错,这教化异族之功确实不小,蛮族若能下山为民,于现在的汉中看来,也是两全其美之事,但其中碍难重重,也不必多说,蛮族土司自秦汉以降,一直到唐时,其实都有存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到诸葛教化蛮越,使其知桑麻农事始,一直到大唐年间,对蛮族之策向来未怎么变过,还是那一句老话,分而治之。

但一直以来,蛮族之乱不绝,其中缘故自然是汉蛮两族差异太大,野心大些的蛮王终归不想为汉人统治,却又深羡汉地繁华,于是总想据而有之,和北边胡人的心思一般无二,即便是那些已经设立的土司以及蛮族在平地的聚居之所,也不太服朝廷管束,多数都是自行其是罢了。

教化异族,向来是中原汉家的千秋大业,其间会因时代改变而有一些差异,但根本是不会改变的,想将异族融合进来的目的也不曾变过分毫。

但之所以谓之千秋功业,是因为异族的人数太少,凝聚力必然很强,想要融合他们却是千难万难,古人说的好,宣之以威,教之以礼,八个字,也是道尽了其中的艰辛,不过汉唐之后,对于异族,汉家却是失了底气,多数时候都是听之任之,再无宣之以威一说了。

而如今,蛮族若来,也不知会生出多少事端?其中利弊,赵石是想不清楚的,最怕的还是那宁向岳私通蛮族,趁机挥兵来犯,那才叫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呢。

思忖再三,赵石本来打算只留下两千兵马在汉中,供张承,郭猛调遣,但现在嘛,却足足留下了七千兵马,几乎将整个中军都暂时留在了汉中,又与张承等商议,一旦蛮族举族而来,却不能给蛮族许多自主之权,不然之后必要得寸进尺,留下首尾,不过这恩威并施之策,却还要张承两人自己琢磨,赵石这里也只能速报京师长安,催促朝廷派遣能吏急来汉中。

在汉中等上半个月,那是等不得的,多拖延一日,蜀中战局也就不知会发生多少变故,哪里耽搁的起?

最终,宁向岳走后,赵石便率领三万余兵马拔营而去,沿汉水日夜行军,不数日,便于驻扎于汉水之侧的李金花所部汇合,两日之后,将俘获之汉中乱匪留在金州,大军随即拔营过汉水,终是又踏上了利州地界。

此时已是大秦景兴三年五月夏,青山叠翠,绿意迎人,一路行来,满眼都是蜀中景致,但比起往日的利州,却是少了许多的人烟,一路上,人迹渺渺,田地荒芜,偶尔碰见几个村落,也已空荡荡的如同鬼蜮。

也正如赵石所料,利州一路,乱匪几乎绝迹,而幸存的利州百姓见到大军,已如惊弓之鸟,大军还没到的时候,就都逃了的。

景象虽说凄凉,但赵石却未有多少怜悯之心,乱匪能在利州一处聚兵二十余万,起初那些杀官造反,助拜火神教起事的终归还是利州百姓,不然拜火神教才几个人?哪里会有二十多万人马?

当然,这其中没有谁对谁错,此乃国战,蜀中百姓心向故国也说不出什么错来,还是那句老话,份属敌国,没有无辜一说。

大军一路行来,却未碰上什么敌人,到是一些险要之处,百姓聚集,大军一过,有的当即逃了,有的却是门户紧闭,一片的敌意。

大军到得西县,这里本是蜀中重镇,当初不但是汉水大营的粮草囤积之所,更有数万百姓于此聚居,但是现在,却是残垣断瓦,满目疮痍,荒草已经长出不少,进去一探,间或还能发现些死人骸骨,一片焦黑之下,也不知西县被毁当日死了多少人,若非时日还短,留下许多痕迹,不然这座千年古镇看上去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一般。

看了这等惨象,不光众将默然不语,便是赵石也长长叹了一口气,就在这废墟之上,赵石下了一道军令,派兵四出,纷高各处村县城镇,大秦援军已到,命各处百姓自归家园,不得有误,若再有敢手持刀兵,结寨自守者,杀无赦。

众将皆是不明所以,却是不知大帅要做什么,不过现在赵石在大军之中威望越来越高,解了汉中之围后,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众军皆以其为军中砥柱,即便是那几位京兆殿前司禁军出来的也收起了多余的心思,就更不用说旁人了,其实换个说法,就是胜仗越打越多,这军心士气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而领军之人在胜利的光环之下被底下军兵无限的神化下去,于是,一支令行禁止的劲旅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一声令下,众将即使心中存疑,却也都凛然遵命,并无一人多问什么,在这一刻,赵石在军中的威望也是尽显无疑。

不过赵石领兵日久,虽说控制欲望强了一些,但对于领兵之道却也是越来越熟悉,众将不问,他已经开始解释。

“蜀道难行,阴雨连绵,这一路急赶,众军已然疲惫,再向前去,就是利州城,说不定要厮杀一番,在这里整兵五日,梳理一下地方,也好让蜀人瞧瞧我大秦兵威。”众人一听,都道大帅英明,多少觉得大帅行军布阵,总是有章有法,该急的时候急,该慢的时候慢,实是让人心服。

其实赵石这里除了如上所说之外,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从金州起兵之时他就已经让赵飞燕将手下人等都派了出来,此时一个月已经过去,却是到了看看效果如何的时候了。

……

绵谷县西南,背靠松竹岭,有一处寨子,此处名为成家寨,之所以以寨称之,主要是因为成家祖上据说也是后蜀开国之臣,后来告老还乡,回了故里,这位成家先人却是出身草莽,干的原是无本的买卖。

衣锦还乡,一门皆贵,后蜀朝廷赏赐众多,那位先祖却是豪杰之气大作,立了这成家寨,说是寨子,其实和小城差不多,有城墙围着,背靠松竹岭,也算是成就了一方人物。

成家后代子孙虽然没先祖那个福气,能赚个五品以上的官职回来,但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望族了,县太爷到这里上任,先要见的不是衙门中人,而是先要见一见成家老天爷,之后才能平平安安的在这个地方呆下去。

成家子孙繁茂,只这一代就有五子,都是嫡支所出,其他旁支子弟加起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成家福禄绵延,到得现在这个地步,子孙行事也渐渐张狂了起来,这一代的五个儿子就号称成门五虎,各个都是横不能走路都横着走的角色,绵谷县之人私下里皆称之为五霸。

太平时节其实也就罢了,这五人就算再是嚣张跋扈,只要不想着谋逆,也惹不出什么滔天大祸来,但方今乱世,五人却是给成家招惹来了灭门之祸。

秦人来了,成家寨没事,因为成老天爷还在,将家里惹是生非的几个愣头青圈在家中,自己则带人率先去秦军军营劳军,秦人也无意与乡中百姓士绅为难,大军一路并无所犯,就过了绵谷县。

这里刚将心放下,没过半载,利州又闹起了匪患,这回见多识广的成家老天爷也捉摸不清到底该是如何了,事也凑巧,松竹岭上就有一伙儿强人,人数不多,只有数十人而已,这些家伙见利州大乱,立马打着趁火打劫的念头下了山。

说来也是好笑,这伙强人中到有一半儿是被成家强占了良田,这才被逼上山的,下山第一件事自然是找成家报仇了,这个根本就不用问。

而成家树大招风,还有几伙儿乱匪也盯上了成家的家财女人,于是乎,成家就算想安稳也安稳不得了,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