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李卿所上奏疏朕已阅过,还要再细读之,明日发下中书,与李严蓄所奏共议之,望能取长补短,再梳理出个周详章程出来,送朕决之……”

廷议又继续了两个多时辰,群臣这才饥肠辘辘的陆续离开,而李承乾却被留了下来,众人也都心知肚明,李承乾虽然枢密副使职位落空,但圣眷却是不衰,此时留下,不定就是陛下为了安他之心。

李承乾的人缘并不太好,颇有人幸灾乐祸的在想,李蛮子粗鲁骄横,有他的老对头在枢密院压着,也该老实些时候了,哼,等那赵石回朝,他的日子须更不好过,看他以后如何得意的起来。

而乾元殿内,景帝传了饭菜,还让人送上一壶温酒,让李承乾坐下相陪,温和如旧,李承乾眼眶一热,险些没掉下泪来,方才的胆战心惊以及种种不甘和愤怒皆没了踪影。

其实这就好像孩子被打了一巴掌,正满心的委屈,大人这时稍微抚慰几句,都不用给什么糖果,孩子哪还记得方才挨过巴掌?

说的虽有些过分,但官场之上,尤其是这个时代,面对帝王之尊,这个比喻可是一点过分的地方都没有的,更何况,还有陛下的一番心腹之言在等着。

“还记得当初太子三哥势大,朕入兵部历练,也没碍着他什么,便处处打压掣肘,真真是……不堪回首啊……”

“只有卿家在朕为难之时鼎力相助,朕这才能在兵部大展拳脚,未曾虚耗了时光,而尘埃落定之时,朕每每思之,只觉满朝文武,只卿家与赵石可为朕之腹心,一心只为了朕好……”

……

“而今赵石领兵在外为朕征战,所作所为,无负朕之期望,得此良将,朕之幸也……”

“而卿家呢,虽无殊功,但在兵部任劳任怨,也是朕的肱骨之臣,但你与赵石不同,赵石年幼,却屡立大功,但不宜加功过甚……其实照朕的意思……”

“好了,先不说赵石,就说卿家吧,卿家现在可是在心里怪朕亲疏不分?”

“微臣不敢,能为陛下效绵薄之力,已是微臣几世修来的福分,哪里还敢寄望其他?陛下赏的,臣不敢推辞,陛下不赏的,定然有陛下的道理,微臣心里断不敢稍存半点怨望之心。”其实这个时候,李承乾已经安下了心来,虽然没有得到枢密副使之位让他心有不甘,但那不算什么,只要他圣眷还在,早晚有入主枢密院的一天,着急也是无用,想清楚这个,他的心情也就安定了下来,而此时的诚惶诚恐,多半到是故意做出来的了。

景帝微微点头,笑了笑道:“不用如此,在这个上面,卿家却需向赵石学上一学,赵石在朕面前,就自在的紧,也敢对朕说真话,当初多少人都说蜀军不堪一击,大军势如破竹,后蜀指日可平,只赵石一人在朕面前不时提醒,蜀中山川险峻,民风悍野,应谨慎提防,或有不测之事蓦然而生,当时朕颇不以为然,但现在想来,却是句句良言啊……”

李承乾这下才真坐不住了,他主掌兵部,蜀中战事虽是出力也不算小,但论起来,蜀中民乱骤然而起,兵部这里却是一点防备也没有,若是蜀中战败,后果真真是不堪设想,这才是他一直有些心虚的地方。

听到陛下这番话,羞愧之余,却也真是嫉妒到了骨子里,在蜀中战事上,他李承乾与他嘴里的毛孩子一比,却还剩下些什么?也难怪陛下如今口口声声皆是赵石如何如何,显然在陛下心目当中,赵石的分量已是越来越重。

“此皆微臣之罪,不能未雨绸缪,致使前方战事崩坏,实是有负陛下恩遇……赵将军劳苦功高,其才胜臣百倍,如今陛下既任李大人为枢密副使,而兵部左侍郎之位不如便让赵将军补之,陛下以为如何?”

景帝瞅了他一眼,李承乾心里一拎,赵石的赏赐一直没定下来,一个是功劳太大,另外一个就是他故意拖延了,而他如此说,一半是为了试探陛下的意思,另外一半,却是觉得,任此人领兵在外,还真不如留在兵部,他是兵部主官,在兵部根深蒂固,赵石若是进了兵部,漫无根基之下,还不任他揉搓?

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完成了从轻视和瞧不起,到如今深深忌惮,欲做长久打算的转变。

“兵部左侍郎?”景帝喃喃了一句,接着一声轻笑,却是笑的李承乾心里突突直跳。

“朕再想想,你们二人皆是朕之肱骨,但朝野间的非议可曾停过?都说朕信用的,便幸进于高位,卿家如此,赵石如此,连齐子平,李虎等都有提及,朕登基未久,所以这个名声朕不想担也得担下,朕虽为天子,却堵不住悠悠众口啊……”

说到气闷处,景帝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李承乾也赶紧站起身来,在旁侍立,想开口说话,但仓促间,却不知怎么开口。

那边景帝却是继续道:“所以朕要用你们,却也要为你等着想,有功不能大赏,有过却要重罚,非是朕心狠,要借你等堵天下悠悠众口,也是为你等着想,不想你等立下功勋,反而不能安享富贵,却要成那众矢之的,明枪暗箭,最后弄个……若是那样,朕心何安……赵石如此,你也一般,唉,这天下之事,真是难料的紧啊……”

景帝说到动情之处,眼眶也开始泛红,噗通一声,那边李承乾已经跪倒在地,叩首不已,哽咽道:“陛下仁爱之心竟然一至于此,微臣……微臣……”说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不停叩首,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景帝快走两步,上去轻轻将李承乾搀了起来,重又坐定,这才勉强笑道:“当初朕初自登基之时,就曾对赵石言道,愿其为朕之霍骠骑,替朕扫平天下,但现在想来,赵石不负于朕,却是朕有负于他啊……”

李承乾心情激荡,听了这么一句,知道赵石回京,虽立下大功,但封赏却可能不能尽如人意,胸中块垒尽消,豪气渐起,“陛下怎老说赵柱国,微臣不才,也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景帝连声称好,他今日之言,到是多数出于真心,李承乾这里又是一阵撩拨,笑容终于也渐转欢畅,“卿家现在只须为朕看紧兵部,不须虑及其他,你等的功劳,朕皆记在心里,今日不赏,还有来日……”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602章 大将

在长安朝居吐故纳新,阵痛隐隐之时,一队二十余人组成的骑队在成都城门前停了下来。

一行人衣甲鲜明,刀弓具备,胯下骑的又是高大的河西战马,一个个虽然略有风尘之色,但精神饱满,神情彪悍,真真是人马如龙,威风凛凛。

为首一人身材魁梧,有些胖,加上一身戎装,身着甲胄,看上去有些臃肿,但高踞马上,眉如利剑,眸光如刀,俾睨之间,让几个正想呵斥一群人不得堵住城门的受卒都有了几分踌躇。

但成都经了这两年的战乱,大将军遇刺,降臣作乱于城内,还有居心叵测之人放火于四城等等等等,可谓是饱经变故,这般下来,即便是如今乱匪四散,惶惶如狗,但驻守于城内的守军却皆得上官严令,不得有半分松懈。

这时二十多人停在城门口处,虽说衣甲鲜明,皆是秦军式样,一副百战精锐的样子,领头的那个,一看就知道官不在小,说不得就是个领兵大将,让守卒踌躇不前,但片刻之后,城门官已经急急赶到城门。

“怎的让人堵住城门,作死不成?”先是骂了手下军卒,这才转过头来,来到那为首之人马前,一个军礼下去,“请问将军是否想要入城,还请示下凭证,不然堵在这里,小人等都很难做。”

“大胆……”

那为首的大将摆了摆手,止住亲兵的呵斥,立即便有人下马递上官凭,那为首之人却是一带马,带着其他人在从城门口呼啸而入,卷起一片烟尘。

等众人去远,那城门官却是恨恨吐出一口唾沫,见上官脸色不虞,有那亲近而又多事的便即询问这些人的来历。

城门官撇着嘴巴,骂了一声够娘养的,这才道:“嘿,东边来的王八蛋,整日价在江边喝风的龟儿子,却到咱们这儿来耍威风,怎没掉长江里淹死?”

众守卒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东川临江伯那边来人了,成都被围近一年,临江伯坐拥雄兵而不救,下面这些兵卒可不管什么兵势大局,只知道援军迟迟不至,却是自家兄弟同袍损伤惨重,心中都是恨恨。

加上临江伯李任权麾下大多都是庆阳,平凉两地镇军,经过当初庆阳府兵变之事,这两处的镇军在西军中很不受待见,这两支兵马都有见死不救的旧事在,而这回又是如此,也难怪那城门官一听对方是临江伯麾下,便是这么一副样子了。

而这些城门守卒却是不知,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过去的却正是临江伯李任权本人以及他的亲卫牙兵……

不说这些守门兵卒又是怎么在私下里编排非议,李任权率人进了成都城,却是放慢了马速,成都城作为后蜀国都,近三十万户人家在此安居,繁华之处自不必提,但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经过这两年多的战事,作为西川最主要的一个战场,虽然城内一直未有多少变乱发生,但国家已亡,敌国陈兵于前,乱兵围困于外,栖栖遑遑之情又哪里是外人可以知道?

所以这萧条冷清的味道几乎渗透到了城内的每一个角落,商铺紧闭,行人匆匆,官宦之家胆战心惊,平常百姓关门闭户,覆巢之下,真正是一片凄凉。

空荡荡的街道之上,马蹄显得格外清脆,一队巡街捕快从不远处经过,瞅见这一行人,都是垂头耷拉脑,默默转道,偶有行人撞见,也如惊弓之鸟,迅即退在街旁屋檐之下,屏息凝气,腿肚子发软,亡国之人,莫外如是。

李任权信马由缰,脸上古井不波,默默想着心事,相比当年庆阳府时那个白白胖胖的李将军,他现在瘦了许多,也老的厉害。

两鬓之间,已见星星霜雪,正德二十七年,庆阳府兵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六年之间,人事变幻,再从风沙漫天,寒风肆虐的庆阳府到这四季如春,青山绿水的蜀中,从一个待罪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