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不吭声了,这事兵部尚书李承乾还真不知道,都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兵部上下皆知羽林中郎将赵石与尚书大人不合,有人便想借着此事稍稍刁难一下国武监,来讨好尚书大人,即便那位闹起来也不怕,此为公事,循的也是正途,挑不出多少毛病来的。

不过碰了一下,却是吃了些亏,老实的将那十几个秀才举人的在兵部记了档,很是在同僚中遭了些耻笑。

过后此事还是传到了兵部尚书李承乾的耳朵里,把忙的不可开交,却也春风得意的尚书大人给气乐了,那小毛孩子都去办学了,没事你们去招惹他作甚?

当时斥责了几个属官,也就作罢了,不过临近年关时候,兵部那里却是将几个隶属兵部的教习都抽调走了,一纸调令,不走也得走,甚至根本没有知会国武监什么,因为不需要。

这就是摆明车马难为人了,赵石亲自去了一趟兵部,却吃了个软钉子,尚书大人不在,见到的是兵部侍郎段德,人家笑呵呵的,只推说公务繁忙,军情紧急,现在都是一个人顶两个在用,缺人缺的厉害,所以还请得胜伯见谅。

等到来年初春,忙的差不多了,得胜伯大人想抽调谁到国武监,也万没了个不成的,要不……得胜伯等尚书大人回转来,您亲自跟尚书大人商量一下?

赵石听了这些推诿之词,心头虽然有些上火,但却也只能忍了,也渐渐明白,李承乾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渐渐稳固,兵部上下也经营的差不多了,在此事上计较下去,很难得个满意的结果,但如果闹到陛下跟前,却又犯不上,一次两次还成,但这种事多了,皇帝陛下也会烦的,最终也只能是得不偿失,到是称了李承乾的心意。

所以,之后赵石再没登兵部的门儿,而且打定了主意,日后国武监生员的调配要交给枢密院,不然将人派到什么地方,那只有天知道了,而这事却是要已经任职枢密副使的李严蓄来操办了。

不过那是后话,当务之急却不是这个,而是怎么绕过兵部,寻一些有真材实料的教习出来。

这种小事,恶心是恶心,却也难不住如今的他了,先是命人找到几个因年纪老迈,脱了军籍,在家养老的老将军出来,然后他去亲自拜访,延为国武监教授。

后又让陈常寿修书一封给了河中韩家,从河中韩家府上弄来了几个身经百战的家将,再有就是从府中家将里面挑出人来,几番下来,不但国武监的教授教习没少,还多出了十几个。

之后几年间,也没再从兵部要人,而是采用了生员留校的法子,自给自足了,而赵石又弄了外延教授一说,将国武监正职教授教习和这些外延的弄的泾渭分明,尤其是规定下来,凡外延之人,教授之学生,虽有师生之实,却不予师生之名,而外延之人去留皆随自便等等,也就是说,我请了你来,教授国武监生员,除了薪饷之外,还可给足实惠,但名声嘛,可就没有半点了,而你是要走要留,我都不管,皆都随你……由此,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兵部对国武监的影响。

初时兵部那里还不以为意,等到国武监成了气候之后,兵部许多人想进国武监为师,却赫然发现,根本没有半点门路,而作为那时执掌兵部,却大大得罪了国武监的一众兵部官员,也就成了这些后来者埋怨的对象,名声大损之下,还莫名其妙的多了许多政敌出来。

这些又是后话了,回到正题,虽说赵石在此事上处置的很是漂亮,但事情可不只就这么一点,又比如说,户部对于国武监占地如此之大,又多有挤占行宫土地的作为也颇为不满,几次三番派人过来商量,皆是无果,最终闹到了御前。

而皇帝陛下将手一挥,却是交给了太子李全寿来处置,这对于国武监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了,不过即便如此,也是闹了四年之久,才由皇帝陛下做主,将西山行宫划给了国武监,也成了之后国武监最重要的一处建筑群体。

再有国武监的土木工程一直在继续,工部也得时不时去一次,尤其是年关根儿上,国武监来年拨下的银子得去户部商量,还有工部这里来年有什么其他章程,会不会从国武监这里抽调人手,若是抽调了,会不会影响工期,这个得去工部,礼部那里就更不用说了,乃国武监顶头上司,更是不能不去协商好了,不然如同兵部般跟你为难,那样的话,这国武监还想不想办下去了?

这些事不大,却也不算小,还就得他亲自来回奔波,国武监草创,根本没有合适的人来处置这些事情……

零零碎碎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件两件不算什么,但加到一处,让赵石这样的人每每想到那些日子,也只有苦笑的份儿,什么其他的都不想说,只一个感觉,就是累……

一直到腊月里最后几天,赵石才总算闲了下来,给了练的有些模样的国武监生员们半月休息之期,又命人给一群国武监教授备下年货,挨家府上送去,还派人去屯卫,让其派人轮番在人去楼空的国武监值守,等一应事情都办的妥当了,想想没有疏漏之处,自己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和过来接他,已在国武监等了两天的种七娘回了长安……

不想,在家中才呆了两天,就又有人找上门儿来了……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665章 年关

再过几日便是年关,天气虽寒,但这却是汉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洒扫庭院,准备酒肉吃食,甚至一些长安小儿已经迫不及待的换上新衣,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零星的燃放烟花炮竹了。

平民百姓之家满是欢声笑语,就等着吃上一顿年夜饭的时候,那些公卿之家也无外于此,只是比之平常人家,却要更增几分热闹和隆重。

就像长安李家,就准备自办一次灯会,以庆新年到来,郑家要低调一些,却也要办几处诗会,请些文人墨客,或是有盛名在身的翰林学士什么的热闹一下,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官府按惯例办的上元灯会,这才是不论黎庶,男女老幼皆可参与的佳节盛事。

如此种种,其实每年都是一般,但人们却一直热情不减,只不过景兴五年的这一次,却要比以往更加热闹些罢了,毕竟从景兴元年开始绷着的一根弦,到了景兴五年终于松动了下来……

而长安有名的新贵之家,得胜伯府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也终于迎回了它的主人……

得胜伯府内上下人等,也都在一力准备着过个大年,等到赵石回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而府中的事情,赵石一向是撒手掌柜,现在到真的不用他指手画脚了,府中人们也都适应了老爷不在的日子,诸事都办的有里有外,井井有条。

不过赵石乍一回来,也还是难免一阵扰攘,此时的得胜伯府也在潜移默化间变幻着模样,比如说自从这座府邸划归赵石名下,就一直在做着修缮,到得如今,总算是告一段落,也就是说,修的差不多了,说不上焕然一新,却也再也找不到破落的地方,和当初赵石接手的时候,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而内宅,外宅也都有了确确实实的管事之人,且在治家上,都能力出众,将府中诸事安排的很是妥当,现在即便是陈常寿,李博文两个以前的“大管家”也都彻底脱开了身,不再为赵石这个撒手掌柜处理家事了,而且自从那位名叫观星的少女执掌了内宅,连歌舞姬都已经弄出了一队,遑论其他了。

实际上,此时的得胜伯府才真正有了些勋贵府邸的模样,不过底蕴这个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和那些长安大阀比起来,得胜伯府大是大了,但内里差的还远,就比如说当世讲究个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这个上面,赵石就不沾边儿,家中只一个老娘,儿子也只一个,还是侍妾所出,和人家怎么比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比不得真正的豪门世家,却也多了几分气象,至亲之人虽少,但亲族却也绝对不能算少,腊月里就已经有人从巩义县那边赶过来,有巩义赵氏的人,也有张家的,而范家人也自然不会少了,都是送年礼来的,还都带着几个年轻子弟,意思不言自明,想要得胜伯提携则个,即便不成,混个脸熟,将来也好说话不是。

而等到赵石腊月二十五回到府中,大致梳洗了一下,在府中晃了一圈,身心俱疲之下,也没见旁的什么人,陪着石头娘吃罢晚饭,先就倒头大睡,直到第二日清晨,才算缓过点劲儿来。

这才陆续见了这些亲族,至于提携年轻子弟的事情,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到也不算多难为,但谨慎还是要的,所以也没推脱什么,只是淡淡提了两句,如今情势,机会极多,比如现在蜀地正招募禁军,其他各处镇军也多有变动,只要有从军报国之心,不愁找不到个去处。

但无才无德,又不想吃苦受累,反而总想着一步登天的美事,那边算了,好高骛远之人,到了哪里皆是一样。

他这话虽然说的委婉,但却一下便堵死了几个想到他身边作牙兵的人的心思,让有些人不免失望,但却也没人敢说什么。

见了家乡来人,并叮嘱了一番在家乡行事,不得跋扈张扬,若有不肖子弟仗势欺人,说不得累人累己之类的话,虽只十几岁年纪,但却俨然一副族长模样,而这些亲族心里,却没有半点轻忽取笑的念头,皆都唯唯诺诺,不敢再有异议。

接下来其实也就应该闲下来了,毕竟是年根儿上,除了朝堂上的大人们还在忙着国事,其他人却都在顾着自家,而他这个羽林中郎将,国武监督学,除了在家等着过年,也就没多少旁的事情了。

但实际上,还有许多事在等着他呢,头一个,经南十八提醒,宫里太后娘娘那里是不是得走上一趟?还有礼部尚书大人那里……

赵石一听,也只暗叹了一声,也确是如此,宫里得自己亲自去一趟,这个根本没商量,至于其他几处,也得他亲自登门,而且还不能选在年后,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若没有南十八这等人在旁提点,只这些事就能让他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