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上前一步,斩。”

“是木校尉……”

“大帅怎的没来?”

“大帅呢,我等要见大帅。”

“大帅是不是领兵在外边,要杀了咱这些旧部?”

……

人群没有安静下来,反而嘈杂声越来越高,许多人也越说越是激动,不一时便已声震天地,虽有那杆大旗震慑着,没有人敢于上前,但一日来,被种种担心焦虑折磨着的哗变士卒,却纷纷躁动了起来,这等关头,一个不慎,便能酿成激变……这会儿,连稳若磐石的木华黎也是神色一变,有了些紧张,显然,他也没有料到,大帅才离开左卫几年,凭着这杆帅旗,竟然还是压不住场面。

其实不光是他,便是赵石,也不会料到会是这种情形,不过也不能怪他太过自信了些,要怪只能怪他从不曾遇到过这等大军哗变,也就不会料到这些哗变兵卒们的心理,那简直就像是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给点火星,就能把所有人弄个粉身碎骨,若是他亲身而至,还则罢了,但只一杆帅旗……却还差了一根稻草的……

不过也可以看得出,离开左卫数载,余威虽在,但再非是从前那般,一言九鼎,无人敢犯了,毕竟人事几番更迭,加之这里多是普通兵卒,将领们却一个不见踪影,所以对他虽心存敬畏,却也不能立时压住场面,一人举手嚎呼,便众人皆应,估计差得一差,非但不能平息这场哗变,反而可能激起大变的……

醒过神来的种怀玉眼见人群汹涌,嘈杂之声震耳欲聋,心中不由大恐,但每个人在恐惧的时候表现都不一样,比如种怀玉……

这位既没有如同身周从猛虎武胜军斥候营中抽调出来的衙兵般,身子僵硬,脸色发白,也没如木华黎般,死死握住旗杆,凝眉瞪眼,没有一点畏惧,反而心里却在苦思良策。

只见他一个箭步上去,从木华黎手中生生抢过帅旗,拼了命的挥舞了起来,嘴里更是嘶声大吼着,“见了帅旗,还不给我跪下,跪下,跪下……”

一边嘶吼着,一边不管不顾,冲到人群前列,歇斯底里般,连踢带打,状如疯虎。

也算歪打正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说再多的道理也是无用,声音再大,你也打不过数千人的声音,而像这样的军中哗变,最重要的就是身处其中,许多人皆是身不由己,可谓是一人激昂,则众人激昂,一人惧,则众人皆惧。

大旗在迎风招展,掌旗之人激烈难挡,前面的人被逼得连连后退,却不敢动手,下意识的抱着脑袋就往后退,有的听到那声嘶力竭的嘶吼声,本能的便跪倒在地,一个人如此,两个人如此,方才还群情激奋,好似一个不对,就要冲上来将一行人撕个粉碎,但到了此时,随着那杆大旗迎风舞动,许多人这才记起,他们曾经在这杆旗帜之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而这杆大旗到底代表着什么,也被从火热的脑子中被提了出来。

好像传染一般,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多人的像割倒的麦子般跪伏了下去,这个时候,依然有左卫兵卒赶来,但见到这等场景,却无一例外的纷纷跪倒在同僚身侧,这一刻,哗变兵卒,人云亦云,好像起哄般的从众心理却是一览无余了。

木华黎长出了一口气,紧紧握住腰刀的手掌也松了开来,心道大帅果然是天下间最睿智的人,当初国武监中那么多年轻的雏鹰,种老五只能算是飞的比较高的那个,却偏偏被大帅选中,成了国武监中,最璀璨的那颗宝石,当时许多人心里不服,更有人觉得,种老五是沾了他那个好妹妹的光,即便是他,几年过去,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今日,他却觉得,以后应该稍微低下自己的头,对这个镶着金鞍子的的马驹(蒙古谚语,专指那些出身高贵,而又年纪轻轻的贵族,多为褒义)表现出足够的敬畏了,像这样勇敢的人,是值得长生天的子孙来当朋友对待的。

而那一边,被誉为镶着金鞍子的马驹的种怀玉种大人终于喘着粗气又有些茫然的停了下来,黑压压跪倒在地的人群,让他几如做梦一般,惊恐之极,再到歇斯底里,一切过后,脑子是晕的,身子是软的,和脱力差不多,若是后世,肯定就会有人知道,这是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缘故。

好半晌,胸膛剧烈起伏,倚着大旗才没有坐倒在地的他才嘿嘿笑了起来,那种劫后余生的刺激感觉就好像会使人上瘾一般,令他不住的回味着,咂摸着,瞅着这些跪伏于地的左卫官兵,一种从所未有发自肺腑的自豪与自傲充满了胸臆之间,便是当初,领着一百生员,拼了命般勇败所有同侪,第一次为自己夺得了一个显赫的职位时,也不曾如现在般,让人豪情满怀……

在一众衙兵们敬重中带着崇拜的目光中,他抬起软绵绵的胳膊,拍了拍走到自己身边,伸出大拇指,怪腔怪调的赞了一声好汉子的木华黎的肩膀,嘶哑着嗓子,大笑着道:“让他们自行到校场列队,找几个人,带咱们去中军……”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709章 乱子(六)

中军大帐里很冷,因为来去的人很多,没人管,也没人管得了,只有各营的主官自从进入中军大帐之后就一个都没离开过,开始是不停歇的争吵,两个本就互相瞧着不对眼的军中偏将还动了手,拉架的变成打架的,差点把中军大帐闹翻了天,最终还是中军虞候王黑子,也就是这事的罪魁祸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将众人安抚了下来,而两个与王虎走的最近的家伙,却被大家伙儿众口一词,压的抬不起头来,若非几个年长些的不欲将事情弄的再糟上几分,不然的话,先就得将这两个给绑了再说。

不过一半天过去,就没人愿意说话了,能说的都说了,能吵的都吵了,打架谁也占不到便宜,更于事无补,随着时间的推移,连嘴巴最伶俐的两个管文书的参军也都闭紧了嘴巴,再不愿吐一个字出来了。

但除了如厕之外,没有人离开中军大帐半步,大家都不是没脑子的人,都明白此时事情已经闹大,得失之间,只能同进同退,谁也别想在背后耍什么花样,大家眼睛都盯着呢,已经死了好几个,连指挥使王虎都被揍成了猪头,绑成个粽子扔在了一边,也就真不在乎其他什么了,多死两个,少死两个,都得自己掂量,谁要在这个时候犯下众怒,那下场还用多说吗?

也没谁能压制得住这里所有人呢,大家伙儿此时与其说是同舟共济,其实却是相互牵制,不让别人轻动罢了。

其实,大帐内在这一天的争吵当中已经分为了三派,一派激烈的,就想着要向朝廷讨个公道,不能让董冠白死,一派胆小的,总嚷着要回京向陛下陈情,王虎怎么处置都不想问,不想管了,还有一派,人数最多,以为事已至此,没闹出来个结果肯定不成,但就这么进京,恐怕还没见到陛下呢,就得让人拿下关到大理寺黑牢里去了,所以他们主张就一个,静观其变,再做道理。

要不怎么说相互牵制呢,意见不一,才叫牵制,最终,面临如此大事,又没有一个值得大家伙儿信服的人站出来,争来吵去闹了多半天,还是中间派的建议靠谱一些,所以一群人呆坐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的,一直僵持到现在。

至于外面的军兵,说句不好听的话,老子现在都自身难保了,谁还在意这些小兵小卒?有人会说,赶紧掌紧军权,毕竟是有好处的吧,没了这些兵卒,还闹个什么?立马就得有人站出来大骂,呸,也不看看这是哪里,这里是长安,长安是什么地方知道吗?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就凭着这点兵,有个屁用?还真想造反不成?

王黑子满脸的憔悴,好像一天一夜之间,老了有十岁似的,眼神黯淡无比,身子一个劲的在下意识的哆嗦,止也止不住,是他下令拿下的指挥使王虎,是他在昨晚封锁了消息,更是他派人悄悄进了长安,但……老天作证,他只是想让人给伯父那边通个风,报个信,顺便再讨个主意……这可和哗变扯不上多大的干系啊……

现在完了,都完了,那个派出去的心腹莫非是得了失心疯?竟然敢假传军令,把所有左卫官兵都调了回来,还弄的满城风雨,唯恐事情闹的不大,这个活该千刀万剐的王八蛋,可是把老子给害苦了啊……

起先也不过是几十人,还可以说是激于义愤,拿下了醉酒杀人的王虎,但现在呢……这么多人,这么多的兵聚在一起,天老爷,不是哗变是什么?想到这个,他当真是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逃不过了,掉脑袋都是轻的,别闹个抄家灭族就成,若非还存着事后辩驳一番,总归不能祸及妻儿的心思,他都恨不能当即抹了脖子,一死百了算了……

不过说起来,他不算是最倒霉的那个,最倒霉的人却是那被绑的结结实实,躺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的指挥使大人。

往日里,身高体大,很有几分武将气势的王虎,如今却是狼狈的一塌糊涂,官帽早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花白的头发披散着,身上的官服破烂的像是被几只疯狗撕扯了一番似的,而往常方方正正,很有些气度威严的脸上,鼻子塌了,嘴唇破了,两颊青肿不堪,挤得两只眼睛只能眯缝着,嘴里也不知被谁给堵了块破布,瞅那颜色,竟然还是从他自己身上撕下来的。

一天一夜,水米未尽,嘴上全是燎泡,若非胸膛还在一起一伏的,谁都会以为,躺在那里的家伙已经是个死人了。

这一次的风波,要说倒霉,却也只有这位不甘寂寞,却又志大才疏的羽林左卫指挥使莫属了……

帐内安静而又凄冷,外面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帐内变得昏黑异常,却没有人说要点灯什么的,一张张木然的面孔隐于黑暗之中,使这羽林左卫的中军大帐好似坟墓一般,死气沉沉。

外面嘈杂声大了些,有的人动了动身子,但看见旁人都是无动于衷,却也懒得再多事了,此等时候,外面就算再乱,又能如何?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蹦不了你也跑不了我。

但接下来,外面却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