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硬顶着,理由也只有一个,新军编练尚未妥当,但这个由头又能拖到什么时候?

其实结果已经很清楚,现在也许就是一个刚刚好的时机。

“但职位上,却还是要争一争的……”陈常寿插嘴道了一句。

南十八轻松的摆手,续道:“这个不急,即便陛下有出兵的意思,但等朝廷议决,再到下旨,大军成行之前,还有诸多事情要做,何时出兵还真说不准,而以陛下对大人的宠信,于职位上,也不必太过忧心……”

这时孙文通皱着眉头插话道:“只还是猜测罢了,帝王心事,谁又能猜得准?朝令夕改……毕竟是军国重事,若朝臣一力阻之,如之奈何?”

这一下其他几个人都笑了,孙文通虽已在大秦任职有些年了,但却少与大秦朝臣交往过,对于大秦朝堂上的事情所知有限,如此便拿前蜀国君臣来与大秦朝堂上的大人们相提并论了,这里都是聪明绝顶之人,闻一而知十,只一听他的话音,就明白他的想什么,却皆是忍俊不禁。

最快的李博文立即笑道:“孙兄不必担忧,朝廷政令,非为儿戏,一旦旨意下来,定然不会再作更改……而且……陛下英明神武,也断不会轻作诳语,来戏弄一位军中大将,不然的话,岂非亡国无日了?”

孙文通呲了呲牙,瞪了李博文一眼,作为蜀国旧臣,这疮疤可没少被李博文揭开,对于这位的刻薄言语,实在是听不顺耳。

“皇帝陛下说不定口出无心……”

“好了……”陈常寿开口阻住两人的口舌之争,顺便解释了两句,“一年多来,朝堂之上颇有动荡,若是出兵,朝堂之争便能瞬即平息,又逢有良机,以陛下之英明,哪里会放过?”

南十八点头赞同道:“惜身所言不差,十八在这里先恭喜大人了。”

赵石笑笑摇头,战事的起因他不想多说,他专注的则是战事本身,而借助这几位的地方其实还在于,一旦他领兵出征,长安这里的事情却需要作出一些安排,比如国武监,比如猛虎武胜军一旦离京,兵员补充,粮草诸事等等等等,其中涉及的绝对不会只简单的行军征战,因为猛虎武胜军和国武监几乎可以说是两位一体,没有国武监,也就没有什么猛虎武胜军,反过来亦然。

而偏偏猛虎武胜军和其他京军,禁军,镇军都有些不同,若是离开京师,这根基要留在哪里?

这些才是他真正担心的地方,要说其他嘛,比起这个来,就没那么重要了。

话题转回来,几个人在厅中商议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这才大略定下来,若是领兵出征,南十八,孙文通随行,留下陈常寿,李博文在京中看家,至于其他的,还得容几个人好好想想。

而当务之急,其实便是整军备战,孙文通那里这会是毫不含糊,回去之后,便列出了长长的单子,从粮草到军械,再到驮马车辆,还有缺额之战马等等等等,看的赵石都有些眼晕,有些头疼该怎么跟户部打交道了。

南十八那边总管人事抽调,又按照赵石的吩咐,欲从国武监抽出数百生员来,以为备军,其实赵石已经想好了的,要将这些人带着随军而行,组建成军官团,历练一番,一些人可能会补入猛虎武胜军,一些人则编成教导团,负练兵之责。

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大战一起,虽说南十八等人于其他诸事上意见不一,但却都一致以为,战事若起,则必定战事连绵,非是一时半会能够结束的了的,所以一旦战事拖延,兵员备补便是重中之重,而东军之中,折家势大,赵石又非领兵大帅,所以这后手一定是要留的,事实上,也证明赵石这个决定确实英明无比,但那也是后话了,这里不须多说……

最后,各人正欲散去,赵石才省起还有事得办,又将众人留了一会,说起靖佳长公主欲认自家儿子为义子的事情。

几个人听了,略一琢磨,除了孙文通之外,其他几个人便都面色古怪了起来,李博文吧嗒着嘴,率先来了一句,“大人好福气……”

南十八和陈常寿对视了一眼,想他们这种聪明人,立马就知道,对方所想恐怕与自己差不多少,南十八转开目光,仰首望天,闭紧了嘴巴,陈常寿有些想笑,却又觉着嘴里有些发苦,瞥眼瞅了瞅明显没当多大事情的赵石,心里暗自叹了口气,这位大人啊,在有些事上真的是粗疏的紧,到不愧是一介武夫……

琢磨了一下,知道这事南十八是不会搀和了,而李博文?别指望这个家伙,只要此人一开口,好事都能变成坏事,更别提这事实在有些匪夷所思……连他自己都不确定,皇帝陛下的心意是不是就是这般……

“好事啊……嗯,长公主殿下那里却是孤单冷清了些,大人不用费心,此事交由惜身来办便是……只是……虽说陛下有意如此,但长公主殿下那里也不知答应不答应,所以……大人还是亲自走上一趟为好,问明白了,也好将此事办的完满,呵呵,大人以为如何?”

赵石有些奇怪的瞅了一眼陈常寿,这结结巴巴的,可是少见的很,给高兴的?自家弟子攀上公主,老子这里还没怎么呢,你就先高兴了?真真是让人无语……

不过跟迫在眉睫的战事相比,这事在他心里可真算不得什么,也没深想,便直接应下了……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717章 无题

阳光爬上窗棂,越过屋檐,越加炽烈的散发着自己的热情。

赵石坐于书案之后,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上的文书,不时提起笔来,勾勾画画,这里是得胜伯府的书房,布置的简简单单,既没有宽大的书架,也没有饱满的藏书,墙壁上除了几张主人完全不会注意的画作之外,却还挂着几柄战刀,笔墨纸砚散发出来的芬芳,丝毫不能掩饰它们所带来的杀气。

长相俏丽的丫鬟拘谨的磨着墨,只因得胜伯府的书房,迎来其主人的机会实在少的可怜,打理这里的人到也清闲,既不用每日擦拭精美易碎的瓷器,也不用整理书卷,只进行日常洒扫便是。

不过这里也算是内宅重地,所以才配了两个伶俐的丫鬟,和几个手脚勤快的仆人,不然的话,照顾这么一间屋子,两个粗使下人也就足够了,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的人手。

其实,这间书房里面,最贵重的五品就那么几件,却皆乃御赐之物,那才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的物什……

现在赵石手上拿着的是一张长长的名录,不用说了,正是国武监今年招收的生员的名单,与往年大抵相当,却也有不同之处。

其实不同的地方并不多,只在于比起往年来,这份名录显得更加的详尽完善了,前面数百人,皆为这一期正式生员,出身来历注解的分外详实,几如各部告身,虽说查尽祖孙三代不可能,但也不会相差太多就是了。

后面数百人,则是今期国武监招收的童生,多数皆为长安左近良家子,这个其实不用多瞧,下面的人办的妥当的很,已不须督学大人亲历其为。

不过说起这个来,这几年却也总有些波折在里面,其实也不是旁的什么,更非有人故意从中作梗,还是当世的观念问题,不是有那么句俗话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开科取士,明面上看似无分贵贱,但事实上相对应的人群也只是那么一小撮罢了,不用说旁的地方,就拿大秦京师长安来说,千年古都,汉家繁盛之地,但你若在街头巷尾捉几个人问,十个里却还是有八九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长安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各处了。

朝堂上的大人们没觉着不对,士子们没觉着不对,便是升斗小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要吃穿不愁,更不会觉出有什么不对来的,反正几千年已降,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又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

而这两年,国武监开始大肆招收童子入监就读,从开始的几十人,到后来的几百人,很快就会超过千人,工部那里经过前几年的忙碌之后,这两年的精力却是几乎被国武监占去了一小半,其中最繁重的便是建造国武监童生寓所,几年下来,已经与西山大营及西山行宫连成了一片,将承恩湖变成了国武监的内湖。

其实,让一些“心怀远大”的读书人担忧的是,如此大规模的招收童子,实乃前所未闻之事,就算古有有教无类之说,但……读书人读书为的是个什么?大家伙心里都明白的很。

往好听了说,那叫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往不好听了说,就是千里读书,只为光耀门楣尔,读书人读书,还不就是冲着一朝金榜题名,便荣华富贵加身去的?

而国武监虽只此一处,但这许多童子一同就读,连年下来,朝廷哪里有那许多官位相候?到时朝廷开科取士又该是怎样一番光景?

不说这个,就说现如今国武监出来的那些生员,顶着一个国武监的名头,出来便多数能弄个官身,虽然其中大部皆为武职,但瞧着也恁的让人眼红了不是?

再往长远去想,国武监乃礼部辖下,位同国子监,将来谁又能保证的了,这些国武监生员不会将目光放到文职上面?

等那一天到了,以其同窗之众,又该有多少助力?到得那时,朝堂之上,还有其他人说话的地方吗?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即便是军中之人,估计若是想到这一点,也定然会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的,所以,这两年因为招收童生入监的事情,国武监可没少跟人打嘴上官司,而在童生招收事宜上,也没少了磕磕绊绊。

由于这个,国武监还走了好几个在礼部很有些名望的教授,便是到得现在,事情几乎都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也时时会有人跳出来加以置喙……

而之所以能走到今时今日之地步,可以说,若非没有赵石在前面顶着,加之国武监地处京师,临近帝侧,赵石本人又能在帝王身边时常相伴,不然的话,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国武监哪里会是今日这番模样,上面不定得多出几个难伺候的公公婆婆来呢?饶是如此,这两年口水官司打下来,赵石当初一力开创国武监所赢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