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8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之间,这位老大人好像多了几分感慨,轻声道了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河中百姓何辜,要遭此横祸,流离失所?”

正想着其他事情的段德愣了愣,接着心里便嘲弄的道了一句,无病呻吟,还真是读书读傻了,秦川男儿,怎的会出这等迂腐之人?

不过嘴上却是笑着道:“我等此来,可不正是欲救河中百姓于水火?”

“正是。”

瞬间,这位老大人就好像找到了一种使命感,拍击着大腿沉声道,“说不得,定要定下这和议,歇了兵戈,让河中百姓重得休息才好。”

段德笑着颔首,“怕就怕大将军领兵厮杀日久,杀气难平,心有异议……”

轻轻巧巧的挑拨了一句,这等事对于段德来说自是信手拈来,不过他也明白,不用怎么撩拨,这位只为议和而来的王老大人,与军中之人的心思是怎么也捏合不到一起去的。

果然,这位立即眼睛一瞪,大义凛然道:“大将军为国开疆拓土,自然是好,但……于其他庶务,却还需我等决之,段大人,大将军但有不满,老夫决意谏止之,断不能因其一念之误,而令河中生灵涂炭才好……”

段德笑眯眯的拱手,“老大人心怀百姓,实是令人钦佩无已。”

王老大人则抖索着手扶着须髯,笑了起来,不过段德却看不到,对方那得意之下,隐藏着的万千城府,长安王家出来的人,宦海沉浮数十载,又哪里会真的是什么迂腐书生?

……

“羽林中郎将,得胜伯,猛虎武胜军指挥使……赵石接旨……”

身为钦差,自然有圣旨在手,带领众将迎候在府门之外的赵石心里却松了松,领取圣旨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一些味道自然也就明了于心。

如果传旨之人一见面就宣读圣旨,那就是不近人情,不是传旨之人与你有隙,就是圣旨上皆是申斥之言,反之,若传旨的来到之后,能跟你客套上几句,那就起码说明圣眷未衰。

而现在,不管来的这两位有多少心思,却都脸上挂着笑容,寒暄客套了老大一会儿,才将圣旨拿出来,这个细节只能说明,此次议和,起码眼前这两位对他这个大将军顾忌良多,不敢轻易得罪的。

果然,圣旨中的意思也很明了,虽然未有赏功之语,但却也肯定了北渡秦军众将的功劳,抚慰之词殷殷切切,看来,皇帝陛下对赵石之前诸般举动,还是欣赏有加的,但太原府一战,还没传到京师,以那位陛下的性情,这道圣旨其实也就做不得数了。

至于之后的,说的也不出人意料,正是议和之事,以礼部侍郎王正清为正使,以兵部侍郎,观军容使段德以及大将军赵石协之,务必与金人达成和议云云。

当然,让赵石皱眉的地方在于,不论圣旨,还是之后与王正清,段德两人的谈论当中,对于议和底线,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也就是说,回旋余地很大,多数还要与金人商议而定,如此一来,也正如赵石所料,若和议定下来,恐怕首当其冲的便是河中之地的归属问题了,而朝廷的意思,怕是舍弃河中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虽然早有预料,但赵石真听到这个,还是失望之极,他不是不明白朝廷的苦衷,但作为大军统帅,血战连场,才打下这许多地方,一朝议和,却轻易舍弃,这却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说实话,他不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对于外族,也非一味仇视,比如,他娶了鞑靼人的公主,曾在鞑靼人的帐篷中做客,帮助鞑靼人肃清马匪,也曾和蒙古人中的几位英雄把酒言欢,更和合撒儿,桑昆结为安达。

可以说,对于北方草原诸族,他没有特别的恶感,而观其在河中针对女真,契丹所行军令政令,也不过是因地制宜,取得大势的手段罢了,真要说起来,对于女真,契丹等族,他可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恨意。

不过太原府一战,太多的鲜血,太多的人命,终是让他对主导金国的女真,契丹两族生出了斩草除根的杀心。

但话说回来,怎么说也已经为官十数载,他是不缺乏政治智慧的,议和大事,硬顶是不成的,来的这两为钦差大臣,也非是易于之辈,所以,其中手段如何,才是重中之重,太多直接的动作,只会徒留话柄,于人于己,皆是不利,这个他计较的很清楚,一应心事,也就藏的更深……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他已经不是初来乍到的那个冷血无情,只知杀人夺命的特种战士了……

所以,宣旨之后,为两位钦差大人接风洗尘的宴会上,宾主笑谈不断,显得分外的融洽,即便是杜山虎几个人,也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其他的意思,就更遑论段德两人了。

菜肴算不得多么丰盛,酒水也是军中烈酒,一路劳顿的两位钦差大人强打着精神在应付,根本顾不上品评酒菜之优劣,还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察言观色,只因做在他们下手的这位,是国朝以来,最年轻也是最得宠的大将军,军功赫赫,朝廷上下,几乎无人能比,两人怎能不凛凛然如对大宾?

好在,这位大将军虽说领兵征战日久,身上硝烟未尽,多多少少带着令人压抑的煞气,但言谈举止,还算温和有礼,看上去没有多少其他的心思,这让两人心里都有松了一口长气的感觉……

军中将领们作陪,却使得气氛有些压抑,这个到也不奇怪,乱世中的军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于议和之事,都会心存不满,他们多数不会去管国库如何,百姓如何,诸国大势又如何,他们只知道,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同袍,自己又能得多少军功之类,自然而然的,对议和之举便会生出许多怨尤之心来的。

段德两人都是年老成精之人,自然不会对些许言刀语见多做计较,也不会去刻意打压,触怒这些军中汉子,在他们看来,这些人说一百句,也不如一直稳稳坐在那里的赵大将军说上一句来的有用。

不过就算如此,两个人还是低估了这些军中汉子的无赖手段,说话你当耳旁风,那就喝酒,于是乎,在乱纷纷的邀引声中,两位钦差大人差点就被灌到桌子底下去。

两人不是不能拿出钦差大臣的派头来挡酒,但顾忌着赵石,只能一杯杯的喝下去,到了河中,就是赵石的地盘,这话真就没错,钦差大臣的身份也只能让人不敢对他们两人无礼罢了,只要赵石不发话,这个下马威就得硬承下来……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784章 议和(三)

榆次北,一行人马在寒风中迤逦而行。

队伍人数不多,只十数人罢了,披貂裘,御健马,腰悬弓刃,背插雕翎,若是平日,北地之人一瞧便能知道,又是哪家贵戚出猎,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

但时至今日,秦军北来,连场厮杀,太原府以南到榆次,平遥等处,已然是十室九空,人烟绝迹了。

凛凛寒风当中,一行队伍默默前行,周围冰雪遍地,人兽无踪,如同一副满卷苍凉的画作,铺展在人的眼前。

行不多时,队伍渐渐停了下来,前面一片空旷,满目冰雪,但还是可以轻易瞧见地面之上的各处起伏。

那不是什么山野丘陵,那是成堆成堆的人马尸首,有的堆积在一起,有的平铺在地面之上,寒风呼啸而过,就像是万千冤魂在不甘的呼号嘶叫,战马不安的嘶鸣着,摇首摆尾,好似能从中体会到它们的畏惧。

数只受惊的秃鹫扑棱棱的飞起,在天空中盘旋往复,不时传来尖锐的鸣叫声,不愿轻易舍弃这些冬日里难得的食物……

苍凉凄冷……

骑士们翻身下马,陆续跪倒在地上,不停叩首,压抑的哭声从队伍中响起。

不多时,骑士们重新翻身上马,继续前行,队伍中不时传出发音古怪的歌声,歌声粗犷悲凉,所有北地诸族都知道,这是女真人超度战死亡魂的招魂之曲,女真人的祖先们曾无数次唱起,为他们战死的勇士招魂超度,但多数时候,在北地诸族的心里,这更像是女真人胜利的宣言,因为那个时候,战场上诸族战士的尸体往往会几倍于女真人的,伴随招魂曲响起的,往往是女真勇士充满野性的欢呼声。

雄踞于北地的大金,在无数次这样的场景中,渐渐走向强盛。

但现在,满目所及,遍野之上,皆是金国战士的尸骸,再也听不到啸聚而来的女真勇士的嚎叫,再也听不到召唤女真战士的低沉号角声,有的,只是呼啸而过的北风,以及那满是悲伤压抑的招魂曲,在旷野之间回荡。

一曲挽歌,不知是为这些亡魂所唱,还为这日暮西山的老大帝国而歌,也许……他们凭吊的不仅仅是这些满野战魂,也在凭吊着北地大国昔日的辉煌吧……

独吉思忠紧了紧身上的披风,他有些冷,比当年少年时赤裸着上身,在库勒尔冰川上打滚还要冷,他想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但却不得不时刻勒住马缰绳,慢慢前行,因为践踏战死勇士的尸体,是不可饶恕的,更是不吉利的。

他不知道这一处战场,到底埋葬了多少金国将士,起码有数万吧,他估摸着,接着便任由悲痛,愤怒,恐惧的情绪淹没了他,直到榆次隐隐在望,他才渐渐清醒了过来。

因为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南边的汉人渐渐变得强盛起来,甚至于让人觉着胆寒,但这不重要,因为他熟悉汉人,那个强大的西秦,现在还无暇与大金在北地争锋,这一场大战,更像是那些汉人将军们野心的体现。

因为汉人的目光,首先注目的,永远是他们口中的中原,那里远比北地肥沃的土壤,也有生活富裕的黎民百姓,还有一个个比上京还要繁华的大城,汉人的皇帝只有占据了那里,才能被称为天下共主。

汉人们为了这个,会不停的厮杀,直到出现一个令所有人畏惧的汉人大国,也就汉人所说的一统天下,或是什么定鼎九州,才会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大金曾经也有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先祖们并没能征服那里,而现在……大金却已经无力南向了,而汉人的一支偏师,便让大金十余万将士埋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