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歌 第一部-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不是带着伤就是带着满身的疲惫,但在稍事休息了几个时辰之后,还是有那么多军士顶住了劳累的进攻,顽强地坚守在这城楼之上,保护着那些入睡休息的同袍们,看着这些士卒,张淮深感到非常满意。
  将四门都巡视过以后,三人从西门城头下来,走在西城大街上,张淮深依然对那些士卒称赞不已。此时月色皎洁,四下宁静,西城大街上空无他人,只有长长的影子紧随在他们身后。
  回顾今日之战,张淮深心中有颇多感慨,赞过那些士卒后话题转到了今日之战,他边走边说,仆固俊在一旁不时谈些自己的看法,只有常慕德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时候一长,张淮深就感觉到了,他有些奇怪,问道:“右郎将怎么不说话?”
  常慕德勉强一笑,脸上有淡淡的忧郁。
  张淮深更奇怪了,停下脚步问道:“怎么了,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常慕德望着身后,深夜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冷月之下,寂静无声,他感慨地说道:“现在走在这街上,我就感觉这里有几千个冤魂盘踞着,哭喊着,想到白天这里的情景,我心中忽然有了愧疚。”
  张淮深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仆固俊是清楚的,那时他们两人一前一后分别堵住神策行营马军的去路和退路,将这数千人全部歼灭,而常慕德从另一头走来时脸上恻然的神情他也看在了眼里,此时还记忆犹新。
  仆固俊咳嗽一声道:“右郎将多愁善感了一点,这两军交战必有伤亡,不必过于在意。”
  常慕德摇摇头,说道:“一个不留,未免太残酷了,要是异族外人,那也就算了,但我们和神策军都是汉家子弟,杀戮过重未免有伤阴德。”
  仆固俊的脸色难看了起来。
  也许当年乐荣轩驮队遇害之时常慕德曾经怀疑过和仆固俊有关,而且两人有过冲突的原因,这两年来他们之间好像都有些心病,虽然面对面时非常客气,公事上需要合作时也都毫无私心,但两人之间看起来总有些别扭。其实除了这两人之外,鹰扬军的四名主要将领之间的私交都是很平淡的,彼此之间多半只有公事上的接触,很少有私下的往来,这几年来,鹰扬军这几位最上层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常简单的以张淮深为中心的单线往来,这四人都只和张淮深保持着密切的私谊,像张直方和张淮深之间是知遇之恩,常慕德和张淮深之间是兄弟之情,仆固俊和张淮深之间是朋友之义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是由于性格原因造成的,因为像常慕德和原先从乐荣轩抽调过来的人之间就非常密切,而仆固俊和崔琅、辛浩铭又情同兄弟,即便是老成的张直方和直属的部下彼此也是直言无忌。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张淮深也曾经考虑过,到底是因为才子自傲,彼此相轻呢,还是为了生怕引起张淮深的误会有意保持距离,个中原因张淮深一直没能找出来。生怕这种情况会造成诸将间的隔阂因而影响军中要务,他也曾有意为这几人创造增进友情的机会,但好像有默契似的,这几人都只谈公事不讲私谊,张淮深也无可奈何,好在这几人都是公利心远胜过私心的人,这些年来也没因此误过事,张淮深也就一直装糊涂没挑明。不过没出事并不等于没有冲突,在公事上吵吵闹闹是经常有的,这时候张淮深就会出来打圆场,谁叫这几人没有私交呢。
  像是今天,张淮深就知道常慕德这一句无心之语让仆固俊不高兴了,因为在鹰扬军上层的这几人中唯独仆固俊是回鹘人,常慕德适才说的话中分明将外族之人排斥在外视为异类,即便仆固俊知道他并非有意歧视外族,而且即便是有歧视的想法,自己也绝对是例外的,但身为回鹘人的的他还是感到非常不舒服,故而哼了一声,明显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紧接着反驳道:“右郎将慈悲为怀自然是好事,只是你我身为武将,过于心软恐怕会误事。”
  “也不是我心软。”常慕德分辨道:“毕竟大家都是大唐汉家军马,只是各为其主而已,如果能劝降岂不是更好,即可少些杀戮,也可减小我军伤亡。今日我军伤亡甚重,我看与没有劝降不无关系。”
  “右郎将此言听起来有理,但其实与实情不符。”仆固俊连连摇头道。
  “怎么不符?”常慕德有些诧异。
  “若说劝降,道理是不错,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就像右郎将适才所提到的今日入城的那些神策行营马军,姑且假设他们愿意投降,但他们有三千多人,外面步军又是攻城甚急,如果准许他们投降,那要分出我军多少兵力看守?如果他们里应外合又该怎么办?所以在我看来这些马军乃是不可小视的隐患,与其心慈手软留下祸患不如一狠心永除后患。”
  虽然话中将几千条人命判了一个死字,但仆固俊自觉有理,说得理直气壮。
  “长史你说得不无道理,马军在城内确是有隐患,至于这隐患到底有多少可能很难下定论,那你我也不必深究。不过城外那些步军怎么说?直方中郎将将从后面包抄之后,他们已经是笼中鸟,又筋疲力尽,为何不可以劝降?这可没有隐患的担忧,如果能劝降,我军损失岂不能少些?”
  “损失吗?右郎将可能不清楚,入城之后我命各都将上报伤亡情况,今日总共有两千一百人阵亡,其中在南门右郎将和右副郎将攻城时阵亡大约有六百人,东门索勋都押衙攻城时阵亡三百多人,右副郎将出城追击时阵亡一百余人,西门守城时阵亡七百多人,在出城围歼神策行营步军时中阵亡的只有不过两百人而已,占总共阵亡一成左右,可见劝降不劝降于我军损伤并无太大干系。”
  上阵杀敌不是仆固俊的擅长,但除了出谋划策,这粮草筹集、兵员征调也是他的要务,所以开口就是一长串的数目,有凭有据,说得即便是商贾出身的常慕德也不禁摇头佩服。
  见他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仆固俊有些得意。但很快常慕德就答道:“长史一字一句都有凭有据,这慕德是及不上的,但打仗这事情不是单靠人多势众就行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可或缺。我军起兵是为了勤王,但神策军也是奉旨讨逆,虽说这是仇士良矫诏,但外人不知,至多两不相助,所以这天时彼此都有或者都无;从宁朔入关直至长安,地形多变,既有像坊州城北的群山密林也有河套之间的千里沃野,既有利于我军野战也有利于敌军守城,这地利也谈不上有无;所以人和就很重要了。今日大捷,于我军士气有利,士气高涨可得人和,但如此不留余地恐怕就大伤人和了,神策军若是得知我军赶尽杀绝,岂不要殊死反抗,如有兔死狐悲的感觉,那就是同仇敌忾了,我军人少,敌军人多,若不能招降纳叛,恐怕拼耗下去,敌军还没全灭,我军倒是死光了,于勤王大业大为不利。仆固长史你大多是在帐中运筹帷幄,在你眼中那些军士不过是一个个可以打仗的木俑,但在我们出阵领兵的人眼中,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凡事人就有士气,若是敌军士气低落,即便数倍于我,我也不怕,如果敌军士气高涨,即便我军占优,也不敢夸口必胜。长史谋划之间,对此不可不虑。”
  这番话说得仆固俊一时说不出话来。虽然被反驳得满心郁闷,但毕竟常慕德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仆固俊并不是顽固己见的人,也不是不知道大体,虽然适才常慕德的话令他生气,但他向来是对事不对人,只要说得在理,他并不在乎是不是会伤了自己面子,也许这就是大漠上民族的个性吧。
  因此仆固俊想了一会儿后坦率地道:“如果是从伤亡上说,那我不认为今日所为有失误,但从人心士气来说,右郎将确实说得有理。不过我以为禄帅未必没考虑到这问题,我军入关以来小战有过三四次,但碰上的都不是神策军的主力,敌军还没领教到我军的厉害,这一战虽然惨烈了一点,但展我军威名、令敌军丧胆,今后再有两军对垒之时,这威名足可以令敌军畏惧,令敌军军心动摇,从这方面上说,没有劝降反而是好事。”
  “不然不然。”常慕德立刻叫了起来:“如果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人人绝望,那时候反噬的力量是非常可怖的。”
  “我没说要将所有敌兵都杀掉啊。”仆固俊不以为然道:“所谓恩威并施,没有雷电之威哪显春风之恩,就是我军今日立威将敌军吓破胆,所以将来招降才能顺利,不然他们凭什么怕我军,为什么要投降。”
  这两人相互辩论之时,张淮深只是默默地听着,背着手走在前面不置一词。开始这两人争执的时候是真的在各执一词,但当常慕德说到士气、人和,而仆固俊表示赞同的时候,张淮深就明白了,仆固俊已经默认了常慕德的看法,而他接下来所辩解的,固然是一种不同的意见,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张淮深作为主帅的威严而说的。
  所以他很感动,只不过这种辩论结果已出,再多说的话也许两人都会上火,但要是这时候开口的话,无论支持哪一方都不合适,若说常慕德对,那不免要打击仆固俊的好意,若说仆固俊对,那明摆着死不认错。
  本想装聋作哑的,但到了这时候也不能置之不理了,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话题,所以张淮深在他们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忽然问道:“你们以为石雄接下来会有什么回应?”
  这是目前要面对的最紧迫的问题,所以两人借机止住了争论思考了起来。
  “怎么样,想好了没有?”走了一程,张淮深继续问道。
  “那我就先抛砖引玉了,有疏忽不对之处还请长史指正。”静了一会儿,常慕德先开口道,仆固俊一笑,他听出常慕德语气非常恭谨客气,也许是明白最初无心之言的冒失,因而借此表达歉意。
  常慕德道:“石雄性子和直方中郎将差不多,谨慎有余,胆魄不足。我军方大胜,士气高涨,而神策军新丧万余人马,又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