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歌 第一部-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帅坚定的语气令那些士卒立刻镇定了下来,河东的鹰扬军在李恩的指挥下迅速摆开了作战的阵形,马军自两翼排开列队,步军盾牌手大步上前,将一人高的盾牌竖起,一人接着一人并列着在阵前排成了盾墙。弓箭手迅速跟上,在盾牌手的间隙之中曲腿半蹲,挽弓搭箭,箭尖在阳光中闪烁着耀人的光芒直指着正在冲来的敌兵。而已经过河的兵卒正在常慕德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快速的倒流向河东,迅速增援还没过河的人马。
  鹰扬军毕竟是饱经征杀的劲旅,经验丰富,又早有准备,河东又刻意留下混和了步、骑的人马,完全可以单独作战,所以虽然看到对面来的敌兵人多势众,来势汹汹,却也丝毫不惧,如果说敌兵的气势如排山倒海一般的话,那河东的鹰扬军更像是泰山一样有难以撼动之感。
  兀元实在神策军中看得是赞叹不已,直惋惜这支人马为何不是自己的。他在林中久候多时,虽然从鹰扬军过河的次序上看出对方早有防备,但当到了预先设想好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在他看来,对方虽然骁勇,但兵力连己方的三成都不到,又有一条河将鹰扬军分割成两部分,虽然还有两条浮桥,但也济不了什么事,此时不动手又更待何时。
  他的想法也是很多兵卒的想法,若是以众凌寡还没不敢的话那也太没种了,所以那些兵卒精神振奋,排山倒海一样的杀声又给他们平添了许多勇气,在热血沸腾之下,人人奋勇争先,只盼早点砍下敌兵首级好回去领赏。
  但乌合之众毕竟是乌合之众,蜂拥而上的神策军步军气势虽然有,但阵形却是混乱不堪毫无章法,刚刚扑到阵前,在鹰扬军一轮箭雨中就有无数的士卒被射到在地。幸存下来的士卒慌乱间才想起要将盾牌护在头顶之上。但此时第二轮箭雨又射了过来,即便是有盾牌护卫,但仍然有不少人被射到,哀嚎着倒在地上,许多军卒都胆怯了,停下了脚步打算后退,但尚未知道厉害的后继步军紧跟而上,将他们推着向前,阵前又是一阵混乱。
  鹰扬军见此并未乘机出击,而是缓步向前推进,为身后河西人马渡河增援让开地方。
  兀元实见手下那些乌合之众刚上阵就这样出丑,眉头大皱,不得不将自京中带来的老兵遣了上去。那些老兵有沙场经验,从阵中穿插上前,用盾牌护着全身,小步不断左右移动着向前推进,鹰扬军箭雨虽然不停,但毕竟人少,不可能非常密集,而那些老兵又散得比较开,在箭雨之中竟然照样前进,伤亡减少了许多。有人带头,那些新兵胆子壮了,依样葫芦地学着同样前进。在扔下几百具尸体后,神策军和鹰扬军终于绞在了一起,展开了面对面的肉搏。
  其实虽然河东的鹰扬军人数过少,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神策军接近,其中更多的原因在于张淮深有意要全歼敌兵,生怕僵持时间太长,敌兵知难而退,所以曾指示李恩要想法子将敌兵缠住,等待大军回到对岸然后一举合围。但这一来就会带来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正面开始厮杀,鹰扬军兵力不足的弱点就会暴露无疑。要知道沙场之上为了性命人可以使出全部的潜力,虽然敌兵大多是没上过沙场的新兵,但当他们闻到血腥味之后,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半疯狂的地步,到那时战力也不可小视,何况在混战之中,鹰扬军兵卒之间配合默契的长处就不容易发挥,而敌兵仗着人多更能占据上风。
  不过这难不倒张淮深,当两军绞在一起的时候,原本在河西岸边一溜排着的十多个蒙着油布的大家伙被鹰扬军的兵卒奋力掀去盖头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那些都是足有两人高的攻防利器——发石车。
  这些发石车说来还是神策军的,那是坊州之战中鹰扬军从宁州神策行营援兵手中夺来的,后来在弃城撤退的时候没来得及带走又落入了石雄的手中,而石雄追击的时候因为这东西派不上用处又把它留在了坊州,当鹰扬军二度攻下坊州的时候又把它给得到了,而后因为要去攻打长安,所以又就将它们携带而来,直到现在又终于派上了用处。
  发石车上的油布被掀走之后,兵士们迅速将之瞄准了对岸,巨石在“一、二、三”的呼喝声中呼啸而起,准确而又密集地投入到了神策军军中。因为生怕误伤自己人,所以这些巨石瞄准的都是神策军的后军,为的也是迟滞敌兵的补充,减轻河东鹰扬军阵前的压力。
  当发石车投入战斗之后,神策军的士气一下子大落,人人都担心巨石从天而降将自己砸成肉饼,分心之下,战况对于鹰扬军开始有利。
  兀元实大为恼怒,一面吩咐军中的长弩手去附近高地之上向河西的发石车居高临下地放箭,一面拍马上前,向着身边的士卒们大声吼道:“怕什么,本将也在这里,看能砸着谁。”
  看着主将毫无畏惧地来到乱军之中,神策军的军心定了许多,加上对岸投来的巨石其实并不是很多,并不能真正地影响战局,其后那些长弓劲弩又将发石车给压制住,他们的畏惧之心也就慢慢消减了许多,专心于厮杀之中。
  兀元实松了口气,查看了战况后下令不要管其他,只管从中路向前冲,一定要冲开鹰扬军步军的防线。他下这军令并非鲁莽的举动,而是看出了此战的关键。
  这关键就在于那两座浮桥。
  浮桥是将河东河西鹰扬军相连接的唯一途径,眼下是河东战场上神策军以众凌寡,占据了上风,但如果等河西的鹰扬军全都回到河东,那局势就完全要倒转过来了,而若是能抢在河西敌兵增援前将浮桥给截断,别说把他们给绊住,就算取胜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兀元实非常兴奋,只觉得取胜的良机已经到了眼前,严厉的军令不断下达,督促部下奋勇向前。
  这一来鹰扬军正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步军虽然骁勇,但在数倍于己的敌兵面前也不得不节节后退,这一来造成了一好一坏两个结果。好地方的就是,神策军只知道鼓勇前进,将两翼全都暴露了出来,鹰扬军马军已经将他们圈了起来,形成了新月形的包围。而坏的地方就是,鹰扬军的步军被逐渐挤压到了河边,援兵由此拥挤在浮桥上难以踏上东岸的土地。不过好在浮桥还在鹰扬军的控制之下,运送伤兵下来填补生力军上前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河东的步军虽然被压制住但守得还是很牢固,防线也纹丝不动。
  战事到了这一地步,张淮深的脸色也不禁凝重了起来,若说先前还有因为起兵以来所向无敌而滋长的骄傲,那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收起了对敌兵的轻视之心,并反思自己定计时的轻率,暗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对手。
  看了看眼下的情势,张淮深已有对策,招手将常慕德唤来,贴耳吩咐了他几句,常慕德连连点头,退下去,将已经过河的两千马军集结成左右两军,一声呼哨,上千匹战马和马上的军士噗通通全都跳入了乔谷水,马儿们划着水从河西游上了河东,原来是泅水前去增援。
  那些马军上了岸,因为河东的鹰扬军已经将神策军形成了新月包围,所以令他们可以从容集结,当排成冲锋的阵形后两千多人同声呐喊,喊声震天动地,在呐喊声中,他们高举着马刀向神策军的后军发起了猛攻。
  这时的形势因此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河东的鹰扬军加上回师增援的部分仅八千左右,只有对手的一半,但两翼的马军配合中央的步军已经将神策军团团包围住,只剩下一条口子留着,那个口子还是因为地利的原因无法锁闭的缘故。
  当包围基本完成之后,那些已经意识到落入重围的神策军慌了手脚,恐惧之感在他们之间蔓延了开来,虽然还是在奋力拼杀,但已经成了下意识的举动,很多人都在刀光剑影中拼死向周围打量,看有没有能脱离包围的出路。
  这样一心两用怎么能打仗,本来靠着一股锐气神策军才把鹰扬军中间的步军给压制住的,当这股锐气发生了改变的时候,情况就立刻改变了许多。鹰扬军步军感应到了敌兵的分心和胆怯,奋力发动了反攻,一举将神策军逼退了数十步。这一来渡口又宽敞了许多,河西的鹰扬军乘机源源不断地从浮桥踏上了河东,不断的增援使得正面的步军兵力越来越雄厚,把对面的敌兵压得越来越后退,而越来越向前推进又为更多的援兵上岸提供了空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局开始了大扭转。
  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开战以来已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时辰,张淮深随着援兵回到了河东,鹰扬军的人马除去不能上阵的已经倾巢出动,一万多人马从三面将神策军紧紧围住,因为敌兵直到这时兵力还多过鹰扬军,加上地利的限制,在东面还是有一条很大的缺口没有封住。但到了此时鹰扬军已经开始占据上风,不过敌兵毕竟人多,胜负一时还未能分出。
  其实越战下去,那些乌合之众的神策军越是胆寒,他们早就有退却之心,只是兀元实亲临阵前督战,亲手斩了几名逃兵,还将那些老兵安排在了后阵督战,凡是后退者皆当场格杀,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拼命,但在心中也不知把兀元实给骂了多少遍。
  而兀元实这样做其实也是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照眼下的战况,溃败是迟早的事情,若是平时,他早就下令撤退了,但杨钦义的警告在他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使得他不敢这么做,因为如果能在这里把张淮深拖住,即便自己战死,在长安的家人却可以得到优厚的抚恤,一辈子衣食无忧,反过来的话,他们也许就会流浪街头,甚至沦为盗贼倡优。想到这里他就觉得不寒而栗,只有一咬牙,约束兵卒,不恤伤亡,兀自苦战不退。
  神策军的缠斗不休使得张淮深感到大惑不解。他并不知道眼下敌兵是谁在指挥,但从耐心追踪一直到半渡出击可以看出敌军的将领是个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