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当宋青书-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书步子一顿,定睛望去,嘴里喃喃道:“汉人?”

那人仿佛抱住救命稻草一般,连连点头,跪倒在地不住磕头,哆嗦道:“我,我是汉人,是长安人。大侠,这里有个大秘密…您…您放了小人…小人就…”

青书目光冷冽,挥剑斩了一名蒙兵后,冷冷道:“我平生最恨汉奸。”蓦地身子一晃,欺身前去,轻轻一掌拍在那人头顶。

第九十四章 … 形势

张松溪手中长剑一绞,又是一个人头飞起,溅了他一脸的鲜血。他顾不得伸手抹去脸上血污,大声叫道:“大师哥,变阵垂天之翼”

宋远桥沉喝一声,步伐转动,俞莲舟和莫声谷也随之变阵,四人不大不小的组成一个形似鸟翼的阵型,恰恰堵在道路中央,且战且退,却将骑兵冲锋之路挡死。

四人脚下也不知伏了所少断臂残肢,人马尸体,莫声谷武功在四人之中最弱,发髻已然被扫断,披头散发,全身血迹斑斑,仿佛地狱里出来的恶魔一般。其他三人也是形如恶鬼,全然没有平日里武林大侠的翩翩风度。

路的那一边是数百骑兵,这条小道并不宽阔,只够两三骑并驰。宋远桥等四人横亘道中,与那数百骑兵相抗,竟似是没落下风。

一员将领一挥右臂,无数飞箭恍如蝗虫一般飞射而出,武当四侠各使“真武七截阵”的精妙功夫,将来箭纷纷绞落在地,竟无一人受伤。

又是数十骑前后冲锋而来。莫声谷呼呼喘气,叫道:“四哥,咱们杀了多少鞑子啦?”

张松溪情状略略好些,笑道:“少说也有三四百啦!”

莫声谷长笑道:“这般算来,咱们四个倒也算够本!”

俞莲舟脸色铁青,不发一言,宋远桥却是叹道:“咱们撑过这轮,然后便撤退吧。”

张松溪点头喝道:“七弟你尽说些丧气话,转青锋电芒阵势!”

听得他这话,其余三侠都是精神一振,长剑运转如风,步伐一转,竟是向前冲去。林雷

便见四人剑法一变,四把长剑各守一方,张松溪喝一声:“疾!”阵势便仿佛车轮般转起来。

这般急转不休,四人足踏奇步。在原地走着一个圆,手中长剑却始终保持前刺。

好似风车一般,四把长剑便如风车各角,被风一吹,便转动不休。

前来人马但碰得剑锋,无不鲜血飙溅,而长剑剑锋却未因为奔马来势而偏上一分两分。

武当派功夫自来隐含“圆”之一字,“真武七截阵”的变化,诸侠虽然不甚熟练,但他们修习武当功夫数十年。早已渐渐臻至“神而明之”的境界,对于“圆”字的奥义。也隐隐有悟。

“真武七截阵”乃是武当派的镇派之宝,七个高手同使,便如六十四个一流高手齐心协力同时出手。此时四人同使,则是相当于八个一流高手出手。威力倍增。

但饶是如此。蒙兵的冲锋之势,一两个骑兵倒还不难,但七八骑接踵而来,却是极难卸掉来势。莫声谷右手微微颤抖,内力已有不济之象,张松溪见他如此,沉喝一声:“撤!”

四侠兄弟多年,心意相通,齐齐飘身后退。飞奔而逃。

马上那员指挥骑兵的将领脸色铁青,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数百骑兵齐齐冲出。

莫声谷伸手抹了脸上鲜血,哈哈笑道:“大师哥,这番杀的当真爽利!”

宋远桥原本愁眉不展。听得这话。强笑道:“还是四弟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张松溪早看出宋远桥心忧所系。叹一口气,答非所问道:“青书那孩子吉人自有天相,功夫又强,武林中能伤他的人也不多了,乱军之中,自保也不是问题吧。六弟和纪姑娘在一处,想必也能无尤。”

宋远桥叹道:“但愿如此吧。”

莫声谷一挑地上散落长刀,刺死身后一名追兵,笑道:“大师哥,六哥是不必说了。青书那小子脚下功夫一天强似一天,他不见了踪影,说不定是逃开蒙兵地包围圈了,的确无需担心太多。”

原来自黄鹤楼被蒙兵突袭之后,宋远桥便以武当派乃东道之主为由,领俞莲舟、张松溪、莫声谷四人留下拒敌殿后。而少林、峨嵋领诸派人士逃生。张翠山因妻儿与武当基业之故,不得不领武当派的三代弟子逃离开来。

但因少了三人,这“真武七截阵”的威力不免弱了数筹,否则加上张翠山、殷梨亭、宋青书三位,七人联手,便是身处千军万马之中,也毫无可惧。

饶是如此,这数百骑兵,也被宋远桥等四人仗“真武七截阵”之利之妙之威,给生生的绞成断臂残肢。

然而西、南、北三方骑兵虽成合围之势,却先后有别。西方一路兵马被宋远桥等人给阻隔下来,但南、北两方却会师其后,却仍在继续追击。“只东方不知有无伏兵。”张松溪心里暗暗焦急,“如若东方也有兵马伏击,中原武林危矣!”

大都,汝阳王府。

汝阳王很惬意的躺在古藤躺椅上,滴滴啜饮了一口手中端着的青花瓷杯中的雨前龙井,微微摇晃着头颅,神态享受。

“王爷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个贼做的可是风雅之至了。”一阵轻风飘过,低沉沙哑的嗓音远远传来。

汝阳王微阖双目,波澜不惊,嘴角浮上一丝笑意:“久不见先生来访,此来却是正好,此处枯藤老树昏鸦,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何不下来饮一杯清茶,坐观风过古道,血染天涯?”

来人似是微微一惊:“锋过古道,血染天涯?王爷似是话里有话。”

汝阳王哈哈笑道:“你们汉人拐弯抹角地本事,倒也不甚难学。”顿了一顿,将手中瓷杯放在身旁石桌之上,续道:“黄鹤楼那边,只怕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啦。”

来人惊道:“王爷,您……”

汝阳王笑道:“不错,我已令博尔忽先生领军灭杀武林人士。”

来人恨声道:“为王爷说此计者何人?吾当杀之!”

第九十五章 … 何人?

汝阳王微微诧异:“先生何出此言?”

来人痛声道:“王爷忘我语耶?方今天下烽烟四起,乃是明教教众起义所致,究其因果,明教才是最大隐患!而正道诸人乃是牵制明教的最佳法宝,缘何灭之?将来明教势大,各地分舵无可遏制,数十万教众一齐揭竿而起,届时朝廷危矣!”

汝阳王呵呵笑道:“先生莫急,听我细细道来。您闭关日久,不知江湖之事。”手指敲击着躺椅旁的青石圆桌,发出叮咚脆响,他笑道:“先生教诲,小王一向是铭记于心、不敢或忘的。自古江湖武林各不相干,武夫一怒杀人,官府若能擒之,定然依法办事,但若力有不逮,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是这江湖中人,漂泊半生,四海为家,岂有恒产?一无恒产,便如你们汉人的孟夫子所说,也没那奉公守法的恒心了。但个人究竟难以成事,明教以宗教为基,招兵买马,尽是江湖上的精壮之士,便是无先生提醒,小王也是得大为关注的。这三年来,小王在昆仑山以东三十余处重镇伏下百名密探,层层叠叠,一有风吹草动,便速报大都。”

来人似是心襟动摇,脱口道:“王爷言下之意,是明教已然东来?”他早知汝阳王雄才大略,除却虚荣心稍稍重上一些,其他方面确是无懈可击。无论治兵为政,谋略心机都算是一等一的枭雄。

却听汝阳王得意地笑道:“二十余日前,兰州城中曾出现一批莫名其妙的商人,停留不到一天。就匆匆离去。林雷而一日之后,又来了一批查不出出处地商队。这般前前后后,竟是分了五批商队,都是呆上一天,便匆匆离开。黑一觉得蹊跷,便遣人远远吊着。发现这五支商队。初时方向各不相同,但三四十里后。竟都分别往黄鹤楼方向赶去。”他口中的黑一,正是所伏下的密探首领之一。

来人沙哑的声音响起:“哦?王爷这般确定是明教中人?”

汝阳王笑道:“从昆仑山来,除了昆仑派之外,还有何人?鹿先生和阿大两人也赶往黄鹤楼以东埋伏。前日收到讯息。说那五批人马会师一处,竟有五百人众。想是五行旗中的精锐部队。”

来人沉吟道:“鹿杖客怎么说?”

汝阳王目中精芒一闪,道:“鹿先生曾与当年的大漠神鹰交过手,却在蛇山之上再见当年神鹰手段,那人轻功之高,当真是武林无双,尤胜当年神鹰赵松鹤,想来便是赵某人地得意弟子,如今的青翼蝠王韦一笑吧!”

来人叹一口气道:“王爷。这次围剿,你有十足把握么?”汝阳王笑道:“有博尔忽先生亲自坐镇指挥,又有燕赤尔那等骁将,六千兵马自东南西北四条大道围杀,纵然不成。也定能大挫其元气。”

来人叹道:“王爷。你须知道。蛇无头不行,须得斩去蛇头。方能一劳永逸。韦一笑既来,明教高手定然到了不少,五散人是一定到了地。而这分兵进军之计,势必出自杨逍手笔。这几人功夫都是极高,恐生擒不得啊!蛇头不除,仍是后患无穷!”

汝阳王皱眉道:“这一层,倒是本王疏忽了。不过鹿先生、阿大及神箭八雄俱在,与六千兵马一同,正奇相辅,再有神箭八雄箭矢相攻,还不能杀死几个区区江湖人士?”

一阵疾风掠过,悠悠笑声传来,哈哈笑道:“特穆尔,许久不见啦!”

方才说话那人“咦”了一声,便听得风声陡起,继而又是“砰”的一声巨响,只听得先前说话那人沙哑着嗓子:“好功夫!”

后来那人嘻嘻笑道:“阁下掌力也不差。”

便听得先来之人咳咳两声,汝阳王知他欲要全力相搏,忙道:“两位,都是自家人。何必伤了和气?”

后来那人冷哼一声:“谁跟你自家人?本人来此绝非为汝,神箭八雄?哈哈,就那几根废柴也号称神箭?当真可笑之极。”顿了一顿,道:“那位仁兄,你掌力弱我一些,但胜在奇奥,嘿嘿,我倒是很想与你切磋切磋。但本人来大都绝非为了打架。咱们就此罢手吧!”

顿了顿后,又道:“特穆尔,便由我跟你解说一番,免得你老人家处庙堂之高不知江湖之深。就这么跟你说吧,便是我这根废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