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传奇皇帝:朱元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点点头:“我会注意的。”
  三
  贤才是有的,大乱的世道,贤才往往隐于草莽之中。当年佛性大师和郭山甫不约而同提到了浙西四贤是孔明、张良一样的人物,不管郭子兴怎样出贤良榜,朱元璋认定这样的人不会登门的,良禽尚知择木而栖,而况于人?
  朱元璋当然不会知道,此时他的师父佛性大师正在浙江青田县的武胜村拜访当代大儒刘基。
  刘家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郁郁葱葱的楠竹林拱卫着风火墙的院落,青堂瓦舍,飞檐画栋,整个院子被松柏围护着,一望可知是乡里首户。这家的主人便是在当地号称预知五百年后天下大事的刘基——刘伯温。
  今天,刘伯温正在书籍琳琅满目的书斋里接待远游讲经的佛性大师。
  刘基四十多岁,面目清癯,星目长髯,因为弃官居家,又喜欢道家之术,所以羽扇纶巾,大有老庄之风。
  佛性说:“几年不见,你在这一带已是名声大噪了,听说你对《灵棋经》大有研究,推事极为灵验?”
  刘基说:“学生岂能比得了老师?”因为佛性入佛门前教过他,所以他对佛性恭恭敬敬地执弟子之礼。
  “那都是过去了。”佛性道,“从前我只是个设塾开馆的教书先生而已,你不过跟我读过几天经书,如今则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僧,一个道,冰炭不同炉了。”

//

………………………………………
《朱元璋》第八章(3)
………………………………………


  刘基道:“佛家也好,道家也罢,殊途而同归。先生是从普陀山归来吗?”
  “没有去成。”佛性道,“方国珍起兵,封锁了海岛,我就想到你府上混几顿斋饭吃了。”
  “学生正愁着无法排遣时光呢,老师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聆听教诲。”刘基告诉他宋濂点了翰林,却发誓不去,章溢、叶琛虽当着差,也懒怠与贪官为伍,都赋闲在家,回头要把他们接来,陪老师多住些时日。
  佛性称他住的这地方山明水秀,真是世外桃源。
  刘基却是叹息连声,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哪有真正的桃花源?想过野鹤闲云的日子也不可得了。
  佛性说:“说说而已,你不同于我。我垂垂老矣,心早已是槁木死灰,不问世事了。你正值壮年,为天下黎民计,你也该出山,你迟早是闲不住的。”
  刘基一面给佛性添茶续水,一面笑道:“这话可不像佛根深植的槛外人所说的。”是啊,佛门讲出世,佛性却劝人入世,岂非反复其道?
  佛性自有他离经叛道的见解:说什么六根清净,其实很难做到,无忧禅定,有时只是追求罢了。入世难,出世更难。
  刘基说:“说得好。老师何不入世,干一番经天纬地大业?”
  “这使命只有你刘伯温来担当了。”佛性说,“你不是占卜极灵的吗?你没摆过未来之卦吗?”
  “我从不为自己占卜。”刘基说,既然老师说起,他现在就摆一卦试试。
  刘基在供奉着张天师的神案前上了香,口中念念有词:上启天地,太上老君、张天师,并启四时、五行、阴阳、日月并十二天罡、十二地煞,值日功曹,天地定位,人极肇立,爰有卜筮,维此灵验,吉凶孔昭,启迪隐机。
  佛性在一旁摇着扇子笑眯眯静观。
  祝毕,只见刘基捧起卦罐轻轻摇了几下,记下制钱阴阳,连摇三次,将制钱散于案上,摆开一看,对佛性解释,这卦象倒是应了老师的话,进取在即,出仕为上,不过也有点滞怠,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恐不能善终。
  佛性也有他佛家的说法:善始与善终是善善相因,善故善,善启恶,这是乐极而悲,否极而泰的意思。世间本没有纯正的好与坏。
  刘基说:“日后再看吧。”
  佛性说:“你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你看天下雄起的各路豪杰里,哪个能成气候?”这也许是他来浙西访刘基的本意。
  “皆流寇耳。”刘基一脸不屑神色,除了私盐贩子,就是打鱼的、装神弄鬼的妖教。这一年来,方国珍、张士诚和北边的韩山童、刘福通都派人来找过刘基,请他出山,他都躲开了。不屑为伍,因为刘伯温认为他们成不了气候。
  佛性说:“良禽择木而栖呀,你自来清高、孤傲,岂能与等而下之的人为伍。但你终究会遇到明主的,你的卦象里却没有,我疑心你的卦术还未炉火纯青。”
  刘基服气,称佛性的话一针见血。
  佛性说他已知道未来的明主是谁了。
  “是哪一个?”刘基眼睛一亮。
  “看你这眼神!”佛性说,“还敢夸口长隐山林吗?”
  刘基笑了,他只有在老师面前现出本色,一扫清高、孤傲之气。
  佛性说:“此公现在还没于草莽之中,我不是靠未卜先知而行事,这个人我很熟,日后必是他崛起群雄之上,最终登大统。我已把你和宋濂荐给了他。”
  刘基说:“老师自己把仕途看成烂泥塘,却把学生往泥塘里推,何如此不公啊?”
  二人不禁抚掌大笑起来。
  四
  小小的亲兵居然能啃动《资治通鉴》和《孙子兵法》,不能不令郭子兴另眼相看,他试着与朱元璋对了几回策,自愧不如。朱元璋看书绝不是装潢门面,郭子兴便不时地让他出出主意,尽管内弟张天佑和他的两个儿子十分反感。
  这几天郭子兴又很心烦,苦于没人商量,见朱元璋在廊下侍立,就召他上堂,让他坐下,说出了自己的隐忧,问朱元璋怎么办。
  原来,自从桃花山寨的草寇赵均用和彭大下山投来濠州后,每人都仗着兵多,全都当了元帅,小小濠州竟有五个元帅了,事事掣肘,政见不一,仗着兵多,不把郭子兴放在眼里,处处与他为难。
  朱元璋分析,那个彭大还算讲义气,人也比较正派,孙德崖却很坏,他和赵均用勾搭在一起,早晚是祸害。
  “那你说怎么办?”郭子兴问。
  朱元璋进言,及早扩充队伍,离开濠州,另辟蹊径。说得干脆。
  郭子兴点点头,话是这么说,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呀。
  朱元璋认为,赵均用当年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抢男霸女,如果不除掉他,有损义军清名。况且,这号人,本来就不该收留,一条鱼会腥了一锅汤。
  郭子兴也承认,现在是鱼龙混杂,难分良莠,赵均用手上有兵,要除掉谈何容易,内讧反而不好。所以委决不下。
  朱元璋主张不先发制人,必受制于人。
  郭子兴只是唉声叹气,他下不了这个决心,没这个勇气,也自认为没这个实力,谈了也是白谈。
  从帅府大堂下来,朱元璋没有马上走,他有意在后花园里走动着,希望碰上马秀英,或者吸引她注意。今天没有琴声,朱元璋好不失望,他不时向绣楼上张望。楼上很静,阒无人声。

//

………………………………………
《朱元璋》第八章(4)
………………………………………


  朱元璋拾起一个小石子,向楼上抛去。当啷一声,小石子在朱漆窗上响亮地打中了。
  果然奏效,拿着一卷书的马秀英走到窗前来张望,一见朱元璋在下面,冲他笑笑,又想回去。朱元璋不敢大声说话,就打手势让她下来。
  马秀英很是犹豫,但还是下楼来了,她没有往朱元璋跟前靠,远远地站下,问:“先生有什么事吗?”
  朱元璋说:“没有大事,怎敢来打搅。”他往前凑了几步,告诉她,桃花山抢她的那个匪首赵均用投到濠州来了,而她父亲并不知他的根底,反倒称兄道弟,现在赵均用又想把她父亲架空,由他说了算。朱元璋觉得这个话题选得非常好。
  马秀英果然很在意地说:“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有他这种人在,濠州就不是什么义军,倒成了山寨了,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劝父帅?”
  “对,必须除掉他。”朱元璋说。
  “你为什么不说?”马秀英问,她有耳闻,朱元璋虽没品级,大事小情,郭子兴倒常问问他的看法。
  朱元璋说一则他人微言轻,二则她父亲并不知道他上桃花山救马秀英的事。
  “好吧。”马秀英答应马上去找父帅,绝不让父亲与这样的打家劫舍大盗为伍。
  说完正事,朱元璋见她急匆匆要走,就说:“小姐这么烦我吗?”
  马秀英望着他笑笑:“我何尝烦你了?”
  朱元璋当然有说的,干吗不敢多说几句呀?与他交谈时,马秀英也是左顾右盼,像做贼似的。
  马秀英嫣然一笑。她岂不知朱元璋的心思?无论出于对朱元璋的感激,还是出于对他有见地、有才干的景仰,她也愿意与他多在一起呆一会儿,但她不得不防着别人的悠悠之口,毕竟是男女有别呀。
  不过,她临走时投给他的一瞥温柔的目光,就足够了,朱元璋会不解其中味吗?

//

***************
*第二部分
***************

  她以为是跟着父亲外出了,可一打听,父亲一天没动地方,她问舅舅,问哥哥,都是一问三不知,她不免有点着急了,担心朱元璋出了什么意外。一不打仗,二没有危险的任务,他又会出什么意外呢?她想不明白。她坐在屋子里胡思乱想,有时又为自己的坐卧不安而羞臊,朱元璋是你的什么人,值得你为他这么牵肠挂肚?可她又没法控制自己,难道这就是男女间那种感情?一想到这儿,她不禁一阵阵心跳耳热。

………………………………………
《朱元璋》第九章(1)
………………………………………


  一个要坐第一把交椅,一个要霸占人家女儿,利益均沾,借刀杀人。一张热饼藏怀中,烫烂了皮肤的是热饼,还是那颗滚烫的心?
  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郭子兴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濠州城里,与他一道起兵的孙德崖本来与他明和暗不和,分歧主要是要反元还是搜刮民财。郭子兴虽然眼高手低,毕竟想干一番事业,而孙德崖他们,眼睛盯着的是金银财宝。如果说赵均用、彭大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