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千岁寒 王朔-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诗中 同情抽象的人民,在生活中把具体的人,少女当雏妓买来,到二十岁左右就嫌老了,和 马匹一起卖掉。 王朔:谁的作品一提到人民,似乎就注定是伟大的,其他的作品怎么样就可以不提 了。好多人通过这个使自己的作品得到肯定,最基本的文学的东西达到达不到,也就不 必太认真了。这也是一种媚俗。最后似乎连武侠小说就因为读者多一点,也就天然具备 了人民性,有了天然的人民性就可以列为经典。好像是为多数人就是为人民,为人民就 是为艺术。 老侠:其实,什么是人民?鲁迅笔下的阿Q,这是人民。 华老栓,这是人民。祥林嫂,这是人民。鲁迅对人民的面目看得很清楚。到了后来, 阿Q变成了赵光腚,就是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里的最有革命觉悟的农民。 再到了“文革”后,赵光腚又变成了“郭犏子”。这些人的共同特点都是村子里的 二流子,懒汉,都喜欢凑热闹,喜欢革别人的命。穷得连条裤子都穿不上的人,一遇机 会能合法抢劫,他肯定最积极也最心狠手辣。
  第二十二篇 港台“普通话”大泛滥
……………………………………………………………………………………………………………………………………………………………………………………………………………………

  王朔:现在,我倒觉得能够彻底打败“文革”语言的,能够抓住最多数大众的,只 有港台大众文化,港台式的软语普通话现在已经直接威胁到以北方方言为腔调的普通话 了。老上海滩的东西全在港台,它现在已大举反攻大陆,再过一些时间,北方的鸳鸯蝴 蝶派也好,南方的靡靡之音也好,大众的小品也好,精神的小品文也好,全都过到港台, 在那儿沤着、发酵,然后再加点西方的东西,商业化一包装,工业化一制作,全成了已 经做了二十年的群众工作,从娃娃抓起,现在的小孩一口‘鸟语’,等这些娃娃长成人, 想学术都说不好庄严的腔调了,港台一回大陆,基本上是攻必克,战必胜。所以我们这 一代的语言,好的也好,坏的也好,统统被港台鸟语给吞没了。现在,像你我这样的三 四十岁的人,还知道北方方言这个话的妙处,你再看二十年以后,就是这种“广普话”, 广东普通话,我觉得就该是它的天下了。 甚至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对广普话的熟悉,老看粤语片,广东话的幽默他们也懂了, 笑话都开在这里面,用典也用在这上面。其实最终可能被广东话给化掉了,全国人民统 一到广东普通话上。“一国两制”,主权在你,话权在我。 老侠:港台普通话或广东普通话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娱乐性的电视、广播,它有示范 性,现在全国各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甚至中央台的大型晚会上的主持人,为了取 悦大众,全部学港台主持人的腔调,包括调侃、开玩笑。这个港台文化、广东普通话的 影响。浸透力太强了,你想想像余秋雨这样的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人,完全接受刘白 羽大抒情传统的人,以“石一歌”的笔名在“文革”中引吭高歌的人,给他针尖那么小 的事就能放大到民族、国家、人类、真理的人,也经不住广东普通话的诱惑,他的《文 化苦旅》中就有许多句子是受港台流行歌曲的影响,有的句子好像就是从那些流行歌曲 中抄下来的,比如“殷殷地企盼着”这类句子。“老公”已经通行全国,有些港台词汇 也进入学术领域,如“达成”、“企划”什么的,原来咱还真没有。这套港台的普通话 系统,你觉得现在也好,未来也罢,对中国的创作,当然也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 大众文化语言、它的渗透力到底有多强,会不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大家将来 只能说这些“鸟语”了。 王朔:它现在当然还没有渗透到小说创作里来,我觉得就是因为写小说的,还没人 好意思用广东普通话写。所谓后来的,也就是七十年代出生的,其中有一些没长进的, 就在那些流行刊物上用“鸟语”了,像《希望》、《女友》等等,有些小女人用,有一 些大男人也用,在这些刊物上写一些“寄语”之类的东西,用的语言方式都是港台的那 些,似乎一给青年朋友“寄语”,除了“鸟语”就没的可用了。这些用此种语言的人当 然写的不是正经的小说,就是那种其实大部分属于随笔类的东西。这类刊物也有连载小 说,就是给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看的,这起码说明它所关注的读者群已经有了,它是 有意识地用这种“鸟语”吸引那一代读者。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非常习惯接受那种比 较软的温情的腔调,不像我们年轻时听的都是硬邦邦的口号。这种“鸟语”最讨厌的是 滥用形容词,就是特别强调那种惆怅呀、那种寂寞呀,强调青春期的那些种种不适应…… 这些刊物上那种情结的文字非常多,大部分都是,特别碜人。 老侠:是不是年轻人中的大部分,由于青春期的原因,就喜欢这种软语,不分中国 外国,也不分什么时代。我们讨厌这种软语,是不是因为没赶上这个“好时代”? 王朔:这我不太清楚。反正许多人认为这种语言是美的,美学的,因为它软,其实 这种软也让人很舒服的。以前的那种刘白羽、魏巍式的美文,那种豪放派的大抒情的, 真的是要被婉约派的小情小调代替了。 老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代替了“大江东去浪淘尽”。 中国古代的文人,包括后来的文学史,都是扬“豪放”,贬‘婉约“,苏武、辛弃 疾等人的豪放在大部分搞文学史的人的眼中,肯定要超过柳永、晏殊等人的婉约。前者 是”文以载道“,后者是”文以抒情“,一载道就是大道理,一抒情就是小情调。 前者温柔敦厚,后者缠绵悱恻。我们被豪放压得太久了,是需要一些婉约。现在, 主旋律的豪放有些强驽之末了,大众文化的婉约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旋律。我觉得,港 台的婉约比起大陆自己土产的婉约要更纯粹,更少大道理的渗透,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更 喜欢港台。 王朔:港台是不是最终能够渗透进大陆小说,把咱这儿的小说全改样,我觉得就要 看港台的大部分文字,特别是流行杂志上的文字都是这样的东西。如果是,那我想大陆 恐怕也不能幸免,就是说将来最起码是大众文化这块儿,流行杂志、流行报刊,包括电 视电影无法抗拒这种语言方式。 老侠:像台湾的余光中的诗和散文就特别软,读上去宋词婉约派的痕迹特别重。 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叫《冷雨》吧,那种腔调已经软得近于流行歌的歌词了。 王朔:我发现现在的古装戏里说的不三不四的那种方言已经有点港台味了。现在的 时装戏已然被港台渗入。前段时间北京播的两个青春偶像剧,一个叫《真情道白》,有 些人戏称为”真傻道白“,这戏中的主角由胡兵主演,他说一口台湾腔,这太奇怪了, 大陆土生土长的演员能这么快地在语言上港台化,演女主角的瞿颖还好点儿。但是这个 戏里头完全是港台那套了,它已经进入到时装剧,已经不是说我们看的是港台戏了,或 者说香港那一套古装戏的腔调,就是大陆自己的时装戏,借用的都是这一套。大陆时装 戏的潮流就是合流倾向,即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演员合在一起演。还有那个《将爱情进 行到底》,有些人叫”将肉麻进行到底“,也是这样。它里头一定要说些软绵绵的话, 都是大家之间互相打情骂俏的软绵绵的话,好像谈恋爱只能这么软绵绵的腻乎乎的。这 种类型的东西,基本的语言方式都是港台的,而且从情绪上也反映出港台的影响。我觉 得使用港台的这个语言也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他的情绪也都是港台的,这些杂志。影 视剧的观众、读者,包括演员、作者都是港台腔的,好像他们从小就是港台这缸里泡出 来的。虽然他们不生活在港台,但他接受这东西,可能他们会认为,这样的腔调才能表 达年轻人的心态。 老侠:我们的青春属于党和祖国,现在的年轻人的青春属于港台。我觉得这种语言 腔调传播得如此之快,与电台、广播、电视这些媒体的主持人的示范、诱导有特别大的 关系,特别是电视的综艺节目,电台的什么热线啦、点歌台啦、音乐排行榜啦,几乎所 有的调频台都是港台腔。 王朔:北京音乐台,原来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它自己特点的,现在越来越感觉是港台 胜了。尤其是晚上十一点以后,它的播出主持人也换了,播情歌的时间到了。 哎哟,全是港台腔,就那些”世界寄语“什么的。说些肉麻的话,互相赠那个音乐 贺年卡。点歌什么的也完全是港台,全是那个。这个台我有时候开车听,我觉得他现在 已经很难让人忍耐了,天越黑它的港台味越重,它非常适合那个时间,好像城市夜生活 的灯红酒绿跟这种港台腔完全能合上。当然我认为就北京这地方还使用这样的腔调,我 听着很不自然,一觉得听不惯就感到自己老了,电台的腔调是给年轻人的,我和它变成 一老一少了。也许真的再过十年它就成了,满北京都是这个,你不认,但它并不跟你战 斗。你觉得它的那种来势之猛,已经到了跟它狠猛地彻底战斗一把的时候了,但是他没 有什么锋芒,软软的。 老侠:就像猛的一拳砸在水中或棉花团上。 王朔:我想是不是旧中国就有这样的东西。本来就都是中国人,就容易接受这个东 西,他心目中早已经有了这个东西了。比如说宋词,婉约的那种,它本来就是个传统, 是软绵绵的,诉说离愁别恨喜怒哀乐的。旧上海它就是中国的,港台的大众文化不过是 旧上海的延续,就是说港台腔调不是一个外来的东西。外来的东西我想可能会时尚一时, 就似一阵风刮过去了。它真要是有这种传统的根儿,它作为传统就有可能在大陆也扎下 根。 老侠:港台腔的风靡真是柔情似水地横扫一切。你的口语小说已经有很多读者了, 有些句子和说法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