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1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新的高度,伪装网还只是必要装备,而就地取材也成了德军地面部队保护自己的可靠手段,在森林中潜伏,给突击炮或者自行火炮架上一些木头,不仅可以增加防护力,而且可以加强伪装。

现在,天空中的那两架“旋风”确实没有发现隐藏在公路边森林中的那些致命的危险,所以,它们头也没回的继续向西边飞去,甚至没有在这里进行盘旋侦察。

望着天空中的那两架“空中开罐器”远去,隐蔽在森林中的德国装甲掷弹兵们悄悄的松了口气,开始庆幸上午没有偷懒,不然的话,现在的伏击阵地上可能已经是一片狼籍了。

潜伏在森林中的是德国陆军装甲掷弹兵的一个重步兵团以及一些后勤单位,主要装备包括四号突击炮、防空车、自行火炮、半履带输送车以及一些“铁拳”火箭筒,兵力还不到两千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这里伏击追击主力部队的亚盟联军装甲部队和苏联的装甲部队,主要是中国装甲部队。

这里是南俄罗斯地区,靠近伏尔加河,距离伏尔加河西岸的重要城市萨拉托夫的直线距离只有五十多公里,德军之所以在这里设伏,就是因为这条乡间简易公路是通往萨拉托夫的唯一陆上通道,因为附近有一座村庄叫作“斯米尔基村”,因此这条通道也被称为“斯米尔基通道”,当年,撤退中的苏军就曾在这里伏击过追击他们的德军部队,而现在,轮到德军在这里伏击追击他们的敌方部队了,而且与上次苏德之战时完全一样的是,这一次,伏击方也是在完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的反戈一击,这是决死突击,参战的德军装甲掷弹兵部队已经做好了承受较大伤亡的准备,为了换取主力部队安全撤往萨拉托夫,必要时,这支德军伏击部队可以全军覆没。

如果追击德军撤退部队的亚盟联军装甲部队不想从这条公路通过的话,他们就必须绕到南边去,走个远路,耽误两天时间赶到萨拉托夫城下,而那时,德军肯定已经巩固了萨拉托夫防线,做好了迎击准备,这一点,指挥亚盟联军的中国军官不会看不明白,所以,德军指挥官认为,亚盟联军的装甲部队肯定会从斯米尔基通道经过,伏击战肯定会准时打响。

德军参谋部预测的战斗打响时间应该在今天上午,但是直到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却还不见亚盟联军装甲部队过来,隐蔽在森林中的所有德国军人都有些焦虑,现在德军已经丧失了战场制空权,根本无法对追击的亚盟联军实施详细的战术侦察,敌军主力到底走到哪里了?这在德军参谋部里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当看到那两架中国空军的“旋风”式攻击机掠过伏击阵地上空时,伏击部队指挥官下意识的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这并不仅仅只是这位德军指挥官的直觉,这更是实战经验,从上半年参加的那些战斗来看,每当亚盟联军的装甲部队要发动进攻之前,首先登场亮相的肯定是“旋风”攻击机,它们负责为地面部队开道,清扫障碍,而且由于德军已经丧失了战场制空权,“旋风”可以随心所欲的攻击它们看到的一切可疑目标。

这场亚德之战或者说中德之战的战争模式已经与苏德战争时期很不一样了,空军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空军已不再只是对抗敌方的空军,许多时候,空军已成为消灭敌方地面部队重型装备的决定性力量。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德军伏击部队指挥官并没有下令攻击那两架“旋风”,他耐心的等待着敌军装甲部队的抵达。

果然,如同德军指挥官预料的那样,就在那两架“旋风”式攻击机飞过去之后一个小时,潜伏在森林里的德军官兵就已经听到了从东边传来的“轰轰”声qǐsǔü,那是中国制造的重型坦克的发动机轰鸣声。

就以德军伏击部队手里的反坦克武器,是很难从远距离击穿中国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板的,也正因此,德军指挥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战术安排,他决定侧击敌军装甲纵队,在公路两侧的森林中埋伏兵力和兵器,等敌军通过公路并暴露出侧翼之后,德军的所有反坦克武器将充分发挥近战实力,争取从侧翼给予敌军前锋部队重大杀伤,并迟滞其主力部队的进军速度。

“准备战斗”

德军指挥官很快下达了作战命令,德军的突击炮、自行火炮都被卸下了伪装网,并前出到那片已经被仔细清理过的森林边缘地区,那里不仅被清理出了可供坦克和装甲车行动的通道,而且靠近公路的所有树木都被事先从树根部位锯开了一部分,只要突击炮向前一拱,树木就会轰然倒下,然后,适合伏击的突击炮就会冲到亚盟联军的坦克跟前开炮射击,用穿甲弹和混凝土破坏弹撕开敌军坦克的侧面装甲。

同时,德军步兵也将“铁拳”火箭筒的发火管装了上去,隐蔽在了突击炮和自行火炮的附近,战斗打响之后,他们将跟着装甲兵冲出森林,从路边向亚盟联军的坦克发射火箭弹,用那灼热而高速的金属射流击穿那厚重的坦克铠甲,并用埋伏在森林边沿的机枪火力压制敌军步兵。

德军迅速完成了战斗准备,静悄悄的等着敌军过来。

……

与此同时,亚盟联军装甲部队也正在按照进军计划沿着这条乡间公路向西方推进,这支部队只是先头部队,主力为一个中国陆军装甲团和一个中国陆军机械化步兵团,指挥官是一名中国陆军上校,当发现部队已经进入森林地区之后,为了防止遭到伏击,他特意将部队分成了两部分,一个重型坦克连走在最前头,负责为主力部队探路,而该连连长是一名中国陆军上尉,名叫章明志。

章明志率领他的一连走在主力部队前头,虽然坦克已经是最高速度,但是整支部队的推进速度还是不够快,而且连续的长途行军也使坦克的状态不佳,发动机负荷过重,需要休整,但是至少在走出这片森林地区之前,部队是不能停止前进的。

此刻,章明志正将上半身探出坦克炮塔,仔细的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的这辆“野猪”式重型坦克走在整支部队的最前头,负责探路,为了拥有最佳视野,章明志必须将上半身探出坦克。

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没有任何异常动静。

不过路面上的一些细节告诉章明志,情况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正常。

斯米尔基通道的情况不正常,因为道路上的车辙印看上去太诡异了,像是刻意修饰过路面一样,这或许只能说明一件事,曾经有人用某种手段清扫了路面,将路面上的一些车辙印和履带印清理掉了。

打了这么多次坦克战,章明志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般的直觉,而现在,这个直觉告诉他,这里情况不对劲,或许需要仔细侦察一下。

“注意,1号车调转炮口向左,2号车调转炮口向右,后续车组依次调转炮口,分别指向南北森林。”

章明志迅速通过无线电台向前导分队的所有重型坦克下达了戒备命令,同时,他也向上级报告了他发现的路面上的诡异情况,不过,就在他还在进行报告的时候,一声炮响算是撕破了这种平静的假象。

斯米尔基通道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第1232章 斯米尔基通道战斗(下)

第1232章  斯米尔基通道战斗(下)

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这是一个适合游猎的季节,初夏的阳光将那旷野与农田照得清晰,即使从高空望下去,也能很清晰的看见地面的细节,农舍、猪圈、磨坊、马厩,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小巧精致,好象模型一样。

驾驶一架造价昂贵的喷气式攻击机翱翔在这样的风景中,残酷中多少也带上了那么一点恬静,如果没有战争该多好,这里的风景会更美,南俄罗斯确实是一片值得争夺的土地,难怪纳粹德国的官方喉舌会将这里称作“新普鲁士”了。

中国空军中校张宜武就这么坐在他的这架“旋风”式攻击机的座舱里,以一种欣赏风景的心态观察着地面的动静,那平静的面容之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渴望战斗的雄心,已经整整两天没“开张”了,张宜武中校确实有些心急,而跟在他后头两百公尺之外的僚机飞行员也与长机的心情一样,焦虑中带着几分渴望,强烈的渴望着能够在地面看见什么值得攻击的东西,哪怕只是一辆德国的军用卡车。

可是地面上没有德国的军用车辆,那座村庄看上去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德军驻扎过的痕迹,村里村外的道路上也看不见履带碾过的痕迹,车辙虽然有一些,可是很难判断那到底是否是军用车辆留下的,毕竟,已经许多天没有下过雨了,道路非常干燥,仅靠农田里的痕迹是无法区别拖拉机和军用卡车的车辙的。

坐在飞机座舱里,张宜武忍不住好奇的琢磨,地面上那座村庄里的居民是否已经换成了德国人,因为根据战情通报的某些细节来看的话,纳粹德国已经在占领区实施“人种更新”方案了,在南俄罗斯地区,大批的俄罗斯人被驱赶到更东边的地方去了,德国农民随即进驻那些废弃的村庄,并开始在“新的国土”上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动,用农产品供应德国本土的巨大需求,这些德国农民也骄傲的宣称自己是“新普鲁士人”,并宣布他们将永远生活在这片“新的国土”上。

但是,现在看来,这些“新普鲁士人”或许很快就必须夹着尾巴滚蛋了,随着亚盟和苏联盟军的快速推进,南俄罗斯地区很快将被完全解放,只要盟军攻克了“希特勒堡”,那么南俄罗斯战役就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那座“新普鲁士”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城市以前曾经叫作“斯大林格勒”。

虽然亚盟和苏联盟军的军队尚未进抵“希特勒堡”城下,但是苏联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要为该城重新起一个名字了,据说会改名“贝利亚格勒”,以纪念伟大的贝利亚元帅的功勋,毕竟,是他正在带领苏联人民收复国土。

张宜武根本不关心“希特勒堡”会被改成什么名字,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