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机器,根本就说不好长江发不发汛。再说了,长江几千里长,沿江省份不止湖北一省,这长江的防汛不是一个省能干得好的,只有等将来全国政令统一之后,才说得上治理。不过洋人到是建议在长江上游修筑堤坝,一则蓄洪,二则发电,一举两的,总司令也很赞赏此议,总司令说了,等将来中国有了资金、技术。咱们就在宜昌那里修建一座大型水电站,将来国家安定了,那里发的电就能点亮华中好几个省的灯泡了。黄河上也要修建堤坝,那样一来。不惟黄河水患消除,就连淮河也能伏帖下来,中原百姓的日子才会安定。不过现在军政府财政困难,民间资金也不好筹集,所以这大型水电站短时间是建不起来的,只能先从小水电站开始建,现在四”那边正在勘探,总司令打算先在四川建几座小型水电站,一旦建好,既能发电供给工厂,也能蓄洪防洪,还能灌溉农田,都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修水电站治水患?倒是别出心裁。”部廷弼赞叹道。“前些日子。鄙人拜会张季老,得知他也有修治淮河造福百姓的夙愿,只是一直无人主持,如今袁大总统坐镇北方,邀张季老北上辅政,若是顺利的话,或许淮河修治为期不远。”

“袁世凯?”田劲夫苦笑。

“袁世凯是指望不上的,那个人现在正忙着算计怎么收拾南方革命派呢,不打仗就谢天谢地了,指望他出钱出力修治水利?那还真不如指望风调雨顺,海龙王不来捣乱呢。”

甩劲夫说得大大咧咧,部廷弼与黄瀚承只能唯唯诺诺几句,袁世凯的坏话他们是不敢说的,要说,也只有这些手里拿枪、背后拖炮的武夫敢说。

袁世凯要裁撤南方军队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正式的命令尚未下达,但只要是有点学识的人都明白,任何一个强势人物上台之后。必然要大肆剪除异己力量,扶植嫡系势力,现在是袁世凯做总统,所以要裁撤南方军队,如果换了南方革命党人做总统,只怕被裁撤的就是北洋军了。

说到底,就是南北两派势力的争权夺利,百姓夹在中间,也就瞧斤小热闹算了,除此之外,唯一能叭叮产就是祈祷战争不要在自弓身边爆发。 袁世凯对共和军还是格外“大方”的,给了共和军两个师的编制。甚至连兵种都没限制,不过目前共和军仅正规部队就有七个师,如果按照袁世凯的裁撤计哉,那就的缩编一半以上兵力,这还不算那些革命卫队。

可另一方面,北洋军却在大肆扩充兵力,据说已从以前的六个镇扩充至了近十个师,虽说时间紧迫,滥芋充数,可总比南方那些由会党演变的革命军强些。

凡事都要讲斤,公平,中国人向来讲究“不患寡,患不均。”袁世凯如此明目张胆的厚此薄彼,也难怪南方军人有意见,士兵要吃饭。军官要升迁,都离不开军队,离开了军队他们什么都不是,甚至连在租界混日子的会党都不如,如此,谁能没有怨言?

所以,这裁撤军队的风声一出。南方革命党人顿时群情汹汹,哗变也闹了几场,虽然很快被弹压下去,但这局势却是越来越紧张,由于洋人拒绝将海关收入余款拨给南方各省,也不许本国商人向革命党人提供贷款,无论是同盟会武装还是光复会武装,都面临着日益紧迫的军饷问题,为了筹集军饷,南方一些省已开始向商人征收各种名目的捐税,什么“光复捐建国捐灶捐锅捐”甚至连乡农进城挑粪,路过城门口的时候还要交纳“粪捐比前清时候的捐税还多。可以说,能够想到的名堂各地的“都督司令”都已想到了。古人所谓“泪泽而渔”便是这种景象。

在这种沉重的压榨下,各地商民的心态开始发生微妙变化,革命之后的兴奋感渐渐耸失,内心里都有些巴望着袁世凯早点将南方军队裁撤。免得这些丘八土皇帝赖在当地不走,所以,从民心民意上来说,南方军政府有些失分。

为了防止那些都督、司令勒索到自己头上,上海的商会已经召集了会议,主动邀请北洋军开进上海。至于上海光复的功臣张士所,则已经调到北方任职了,“北洋之龙。王士珍以江北提督的名义兼任上海市长。原本以“援申”名义开进闸北和南市的闽军也被“请”出了上海,灰溜溜的开回了福建。

作为报答,上海商界踊跃购买北洋政府“公债”短短数日工夫,已为袁世凯筹集到了近百万银圆的巨款,这些款项毫无意外的变成了日本的步枪和大炮,继续增强着北洋军的实力。

南方的革命党人也看到了危机,但若想叫这些提着脑袋造反的人束手就擒,却也是缘木求鱼,为了摆脱危机,革命党人一面加紧清理财政。杜绝军队私自派捐,一面加强与湖北共和军方面的联系,试图向财政较为宽裕的共和军政府请些协饷。解决燃眉之急,同时积极筹备联合政党,准备用国会斗争手段维持南北力量平衡。

北方咄咄逼人,南方步步为营。如果双方都不肯妥协,那么南北之间迟早一战,这是所有激进人士的共同看法,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由谁来打第一枪?

时局纷乱啊。

部廷弼只能在心里哀叹,北方的袁世凯是棵大树,可偏偏这棵大树瞧不上他这个小人物。共和军虽然瞧的上他,可就是实力不如袁世凯的北洋集团,目前还无法号令全国。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共和军无法号令全国,北洋集团现在也同样无法号令全国,现在南北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政令,可实际上还是各自吟域。袁世凯名义上是全国领袖,可实际上他的影响力也只局限在北方,在南方只能控制江苏一带地方,南方实力派基本上都以共和军为榜样。以种种借口阻挠中枢政令在地方上的实施,都是自行其事。

应该说,在这个中枢与地方的权力较量中,共和军总司令赵北隐然已成南方实力派的“精神导师。”他怎么干,那帮地方实力派也就跟着起哄,他打着“薪州惨案”的幌子拒绝向中枢拨付地方税款。南方各地实力派也有样学样,拒绝将控制在手里的地方税款交给袁世凯,而且也是打着同样的爱国旗号,袁世凯偏偏无可指责,也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控制在洋人手里的总税务司截留关税,以牙还牙,虽然很有效果,可是此举却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之间的摩擦。

在袁世凯和他的幕僚们看来,赵北的举动就是“跋扈”可是在另一些人眼里,这却是一种野心、雄心,一种不甘屈居人下的蓬勃朝气。这种蓬勃朝气恰恰正是乱世之中崛起于群雄的必要条件,无论你是奸雄也好,无论你是英雄也罢,缺少了这种蓬勃朝气,你就永远不可能问鼎天下。

总司令就拥有这种蓬勃朝气,共和军也拥有这种蓬勃朝气。

在这种蓬勃朝气的激荡下,问鼎天下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第262章时局纷乱(下)

107431908远东狂人第262章时局纷乱下

邓廷弼看到了总司令众种董勃朝与。也看到了其和军的召”丝勃朝气。所以,当投靠北洋集团的行动失败后,他毅然决然的倒向了总司令。并为此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说到底,部廷弼就是在投机、在赌。赌共和军最终会取代北洋集团统治中国。

部廷弼是个谨慎的人,没有一定的把握他是不会将赌注押在共和军这一边的,而给他信心的就是共和军那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民族、国家主义倾向,在这样一个列强横行的后进国家,国民太需要这种新兴力量了。它不仅会给国民带来自信,也能为这个国家的实业发展保驾护航,从那些由各地络绎前往武汉的革命青年的热情来看,共和军显然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保护者,一个新兴力量要想问鼎天下,不过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已,这三样已被共和军全占,进取中原、制霸天下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个梦,三样制霸利器中,又以“人和”最为重要,相比之下,袁世凯就落了下风,共和军激化的对日冲突却要由袁世凯来善后。可偏偏北洋集团毫无信心与日本针锋相对,软弱的外交必然会激怒激进的青年,失去了这些青年的支持。任何一个势力都不可能保持进取精神,没有进取精神的支撑,这个势力只能走向僵化和衰落。

但这个赌注实在太大了,部廷弼是犹豫了很久才下安决心的,袁世凯有英国、日本支持,可共和军呢?目前尚未看到有任何列强给予他们强力支持,没有列强的支持,共和军问鼎天下的路或许会很长。而且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和他们绑在一起,没有一些勇气是不行的。

这份勇气是梁士怡给的,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就委任梁士治做了交通银行督办,这家银行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与比利时财团进行交涉,谈判收回京汉铁路管理经营权,只是由于“戊申革命”的爆发,谈判中止,直到共和成立,袁世凯才委托梁士治牵头,与比利时财团继续谈判。新官上任三把火,梁士治就任交通银行督办后大刀阔斧的整顿财政、人事,很短的时间内就使交通银行涣然一新,为了扩充股本,解决北洋军的军费问题,梁士治派人到处拉拢、威胁私营小银行,要他们限期并入交通银行,部廷弼的信诚银行自然也遭到威胁,迫不得已。他只好破釜沉舟,与交通系硬扛到底了。

于是就有了此次武汉之行,和北洋集团对抗,背后没有实力派的支持是不行的,共和军就是郗廷弼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在赌,赌赵北和袁世凯貌合神离,赌赵北有足够的野心制霸天下,赌共和军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足够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田劲夫与黄瀚承大谈拆货业经营理念的时候,部廷弼却是神弛万里。为了信诚银行的事业,他是豁出去了,为了防止有人暗箭伤人,他已将家人和财产转移到了上海法租界,这一次的投机是他平生所做的最大一次投机,成,就是将来的中国金融霸主,败,就只能去租界做寓



等部廷弼收敛心神之后,才发觉田劲夫已不在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