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豫命白孝德、王震、王霆率军协助徐浩镇守博平,自己和郭旰、郝廷玉前往平原,去会会大名鼎鼎的平原太守颜真卿。

------

田承嗣攻取冠氏后,立刻乘胜奔袭馆陶。

卫伯玉见燕军势大,吸取了前次在魏县被围的教训,趁燕军远来,立足未稳,率军弃城向西突围。

李廷望率军一路追击,卫伯玉、鱼朝恩仓惶奔命,逃至相、魏、洺三州交界处,三万神策军只剩下一万。马燧得知唐军在魏州兵败,派马重英率三千虎骑前往接应。

李廷望不敌马重英,率军撤回馆陶。卫伯玉、鱼朝恩逃过一劫。

鱼朝恩见马重英和麾下的三千虎骑骁勇异常,有意拉拢,请来马重英当面道歉,许以高官厚禄,希望马重英能够为其所用。

马重英故意表现出对当日羞辱之事耿耿于怀,直言拒绝了鱼朝恩。

在河北北线战场,李光弼从衡水出击,逼近史思明的老巢信都。董秦、辛京杲率军从长河出击,连克漳南、历亭、武城等县,直接威胁到史思明的侧翼。伪淄青节度使能元皓见燕军大势已去,向李光弼投降。史思明主动放弃信都,与李怀仙合兵贝州。

第百五十二章 大唐书魂

李豫率军来到平原城外,远远望见城楼上一面绣着“唐”字的大旗迎风招展。安禄山范阳起兵,贼锋横扫河北,河北道二十四郡中只有平原郡未被燕军攻陷。

李豫率军来到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每隔五步便有一名兵士守卫。

郭旰策马上前叫门:“王师到此,立刻打开城门。”

少顷,一名府军校尉出现在城楼上,回答:“太守有令,南门封闭修缮,你等去东门吧。”

郭旰执刀怒道:“混账东西!太子殿下驾临平原,速去告知你家太守,开门迎接。”

郝廷玉策马上前,仰首对城楼上的府军校尉说:“在下河北节度使帐下裨将郝廷玉,立刻告知颜公,太子殿下已到平原。”

府军校尉回答:“郝将军稍候,卑职这就去通报。”

刘德顺瞅了瞅郝廷玉,愤愤不平的对李豫说:“什么东西,竟然如此怠慢殿下!”

李豫一心想见颜真卿,没有在意刘德顺的话。

大约过了一刻钟,城门缓缓打开,两名官员在一队兵士护卫下步行出城。这两名官员一文一武,文官身着青色官服,腰佩九銙银带,并非太守;武将胸宽体阔,满脸胡须,也不可能是颜真卿。

两人来到李豫面前,跪地拜道:“平原令范东馥、平原府参军李择交拜见太子殿下。”

李豫扶起范东馥、李择交,客气地问:“为何不见颜公?”

范东馥拱手回禀:“殿下见谅,颜太守此刻正在东郊,安葬其侄的骨骸,此刻不在府中。”

刘德顺大声骂道:“混账东西!岂有此理!太子殿下驾临平原,你们竟然派县令、参军出城迎接。”

李豫示意刘德顺住口,问范东馥:“颜公安葬的可是常山太守颜杲卿之子颜季明?”

范东馥回答:“正是。”

李豫:“请县令引我前往祭奠。”

范东馥有些迟疑:“这个,殿下远道而来,下官还是先迎殿下入府休息吧。”

李豫:“无妨,先去东郊墓地。”

李豫跟随范东馥来到城东山岗,路边有几座不久前新垒的坟茔,墓碑上的刻着每个人的名字,河东村王四、南港村赵六、府军校尉石大虎,字体方正,横轻竖重,笔力圆厚,庄严雄浑。李豫抬头放眼环顾山岗四周,类似这样新垒的坟茔足有上千座。

刘德顺心中害怕,脚步有些乱。

范东馥向李豫介绍:“这里埋葬的是半年前,平原之战捐躯的三千将士。”

李豫肃然起敬,面对众多坟茔俯首相拜。

李豫跟随范东馥来到墓地深处,远远看见一位身穿孝服、略显臃肿的长者,正蹲在一座新坟前焚烧纸钱。李豫缓步上前,准备点香拜祭,无意间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篇墨迹未干的文稿。李豫刚读了数行,心中无不震撼。

整篇文稿一气呵成,笔势雄奇,苍劲流畅,不计工拙,英风烈气现于笔端,待李豫读到“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一股悲愤的心情油然而生。

李豫认得,眼前的文稿正是中国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兰亭集序》从唐朝初年后便下落不明,据说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祭侄文稿》流传百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堪为国宝。

颜真卿似乎没有注意到李豫等人到来,继续蹲在地上烧着纸钱。

刘德顺大声质问:“姓颜的,你眼中还有当朝太子吗!”

李豫连忙制止道:“不得无礼!”

颜真卿站起身,擦干眼泪,拱手拜道:“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颜公不必多礼。”李豫第一眼见到颜真卿,便留下深刻印象。颜真卿年逾五十、身高六尺,人如其字,刚正端直。

李豫对颜真卿说:“令兄和令侄举义常山,死守孤城与叛军血战,精忠报国,是为我等楷模。”

颜真卿:“多谢殿下褒扬。”颜真卿在李豫这位大唐太子面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没有丝毫阿谀谄媚之举。

李豫亲手焚香,来到颜季明的墓前祭拜,令颜真卿十分感动。

祭拜结束,颜真卿引领李豫返回平原城。李择交率领平原守将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出城相迎。

李豫到达平原的第二天,河北节度使李光弼的副将田神玉来到平原。

田神玉见过李豫、颜真卿、白孝德,说明来意。鉴于河北南线吃紧,李光弼准备在河北北线发动攻势,力图争取主动,挽回战局。李光弼命部将田神功,进攻盘踞在恒州的张忠志。李光弼亲率唐军主力进攻退守贝州的史思明,请颜真卿出兵配合。

田神玉对李豫说:“李将军得知太子殿下到了平原,特命末将前来请示。”

田神玉是李光弼帐下大将田神功的弟弟。当时通讯手段落后,李光弼远在信都,不可能这么快便知道李豫到了平原。田神玉这么说,算是随机应变,给李豫一个台阶下。

李豫:“有劳田将军回去告诉光弼,此战由他全权指挥,豫率军在贝州等他。”李豫听到田神功、田神玉的名字,很自然的想到让自己惨败的燕军大将田承嗣,不免心有余悸。

田神玉:“末将领命。”

田神玉返回信都向李光弼复命。李豫与颜真卿商定具体作战部署。颜真卿留守平原城,保境安民,提供后勤补给。李豫率领王震、白孝德、李择交共两万四千步骑进军贝州。

田神功遵从李光弼将令,率两万唐军进攻盘踞在恒州的张忠志。

张忠志骁勇善战,手下有两万燕军精锐,双方势均力敌。田神功与张忠志交战半月,互有胜败,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刚刚赴任河东节度使的仆固怀恩得知河北战况,不顾太原尹、北都留守辛云京的反对,率军东出土门,与田神功合力进攻张忠志。

恒州的燕军在仆固怀恩和田神功两路唐军夹攻下,接连溃败,张忠志无路可逃,开城向田神功投降。

河北战乱未平,李亨为了笼络燕军旧部,任命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赐国姓李,名宝臣,统领恒、赵、深、定、易五州兵马。

第百五十三章 永王东巡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的亲弟弟。李璘少年时聪敏好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面貌更是继承了李隆基少年时的英姿。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逃到西蜀避祸,李亨在灵武擅立称帝,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年少气盛的李璘心中一直不服。李璘时任荆州大都督,管控荆楚富庶之地。李亨为了笼络李璘,任其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

张皇后和李辅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蒙蔽圣听,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李璘多次上疏李亨,指出**干政、宦官乱朝之祸。张皇后和李辅国怀恨在心,意欲除掉李璘。李辅国指使江南东道采访使、吴郡太守李希言上奏,诬告李璘佣兵自立,欲图谋反。

肃宗听从李辅国的建议,派遣内侍元牟为中使前往荆州,传达谕令,命李璘入蜀陪伴太上皇。元牟按李辅国事先设计,将李希言的奏疏交给李璘过目,怂恿李璘举兵讨伐李希言。

元牟故意对李璘说:“圣人不念亲情,连自己亲生儿子齐王都给杀了,您这个当弟弟的一旦失了兵权,怕是难逃一劫。”

李璘听了元牟之言,召来江陵长史高适,永王府幕僚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商议对策。高适,字达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一眼看出永王李璘有对抗起兵朝廷之意,借口生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李亨。高适向李亨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李璘起兵必败。

李璘的长子襄阳郡王李儆潞谜剑蚶瞽U建议利用手中的兵权,挥师东进夺取江东,只要江南半壁江山在手,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礼。

李璘决心率军东进收取江东,起兵之前,一面征集船只建造楼船,一面大肆招募和笼络人才。李璘得知李白正在庐山屏风叠隐居,派心腹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以平定安史之乱、复兴大业为名,邀请李白下山。

几年前在陇右,李豫曾经邀请李白入府担任幕僚,当时天下承平,李白没有答应。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李白心系天下,渴望有机会驰骋沙场,匡扶社稷,于是应邀下庐山,入永王军中担任幕僚。李白下山前,夫人宗氏曾竭力劝阻,指出永王居心不良,不可相助,李白没有听从。

李白下山后,写下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东巡歌》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李白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李璘命大将浑惟明为先锋,季广琛、高仙琦为副,引舟师顺江东下,载甲兵五千到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