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芎茫⒚挥惺苌恕@顐m将杜远扶下马车,见其下身湿了一大片,心中暗想:便宜父亲手下都是些什么人!

稍作休整,数十骑唐军轻骑赶来,这些骑兵是李晟的部下。李晟发现李俶遇袭,形势危急,命大队人马留后,只带几名亲兵悄然前行,伺机营救。

李晟率军护卫李俶向金城进发。

走在路上,李俶问刘德顺:“刚才袭击咱们的是什么人?”

刘德顺看了看身边的李晟,直言不讳的回答:“贼首刚才对郡王说得很清楚,现场留下的兵器上也有陇右节度的印记。”

李晟勒住马缰,跨鞍下马,走到李俶马前俯首抱拳道:“王公治军严谨,袭击郡王的这些人绝非陇右边军,请郡王明查。”

刘德顺骑在马上,阴阳怪气的说:“我看未必吧,我家郡王奉陛下敕令接管河西,怕是有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李晟俯首不语。

刘德顺越发得意地质问道:“刚才你等本可拿下那些蒙面人,却故意放走他们,是何居心啊?”

李俶示意刘德顺住嘴,下马扶起李晟:“将军请起。俶相信将军,更相信王公。”

李晟起身抱拳道:“多谢郡王信任!此处地形险恶,对方情况不明,晟顾及郡王安危,故而没有带兵追击。”

李俶点了点头:“将军做得对,请上马,俶希望尽快赶到金城,与王公相见。”

队伍行进在山路上,李晟对李俶说:“晟有一疑问,不知是否当说?”

李俶:“将军不必拘礼,有话直说无妨。”

李晟:“晟觉得此事十分蹊跷,有奸人设计谋害郡王,同时嫁祸王公。”

李俶突然想起那日在相府,李林甫说的那番貌似关心的话,以及临行前李泌的嘱咐,心中已然有了答案,不禁叹道:“好个一石二鸟之计,李林甫果真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李晟听到李俶提及李林甫,拱手对李俶说:“郡王在含元殿上痛斥李林甫,真是大快人心!”

李俶好奇的问:“将军身在边陲,如何知道长安朝堂之事?”

李晟回答:“冬至大朝会,李林甫在金殿上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唯有郡王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表其恶行。此事早已传遍陇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俶苦笑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李林甫欲杀俶而后快。”

李晟抱拳道:“郡王不必担心,晟定当全力保护您。”

李俶:“有劳将军。”

李晟:“郡王义薄云天,挽救江淮数百官民性命,晟钦佩之至。”

“将军过奖了。”李俶心中欣喜不已。

第二十三章 节度河西

傍晚时分,李俶一行在李晟护送下到达兰州金城郡。王忠嗣率副将安重璋、王思礼出城迎接。李俶与王忠嗣互致问候。王忠嗣年纪四十出头,身高六尺,体态魁梧,气宇轩昂。安重璋是河西大族安兴贵玄孙,面如冠玉,须眉如戟。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安重璋耻与其同姓,更名李抱玉。王思礼是高句丽人,身高六尺五,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王忠嗣得知李俶在途中遇袭,十分震惊,关切的询问李俶有无受伤。李俶借机对李晟大加赞赏。

当晚,王忠嗣在金城府设宴为李俶压惊。李俶是郡王,品级比王忠嗣高。李俶没把自己看作皇亲国戚,言语间对年长自己二十岁的王忠嗣十分尊敬。

宴会结束,王忠嗣对李俶说:“郡王一路辛劳,时候不早了,请前往陇右行营休息。”

李俶不顾刘德顺和杜远向自己递眼色,爽快的回答:“恭敬不如从命,打扰王公了。”

去往行营的路上,李俶向王忠嗣提出想在其麾下要一个人,此人便是李晟。王忠嗣欣然答应,还把李晟所率两百轻骑一并交给李俶。

陇右节度使金城行营,惊魂未定的杜远看着矗立在帐外的兵士,满脸愁容的对李俶说:“咱们才出狼穴,又入虎口,万一那姓王的翻脸,只怕要葬身于此!”

李俶笑道:“先生多虑了。先生昨日不是才讲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杜远心急火燎的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拿老朽说笑。”

刘德顺一脸严肃的对李俶说:“不知郡王注意没有,席间有一偏将从外面进来,走到姓王的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姓王的脸色都变了。”

李俶笑着摇了摇头,坐下来品了口茶,满怀信心的说:“放心,王公绝不是你们说的那种人。”

夜深人静,李俶想起白天的遭遇,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穿起衣服走出帐篷,见李晟身负烈风手执湛卢,正安排手下兵士巡夜。

李俶走上前问候道:“将军辛苦了。”

李晟连忙行礼:“见过郡王。”

李俶:“俶没有征求将军的意见,冒昧向王公要来将军,还请将军见谅。”

李晟抱拳道:“晟愿追随郡王左右。”

李俶:“将军不必多礼,不知将军贵庚?”

李晟:“晟今年二十。”

李俶:“郭子仪将军的次子旰、季子晞既是俶的部下,也是俶的兄长,将军年纪最小,只好委屈做四弟了。”

李晟低头拜道:“卑职不敢!”

李俶笑着扶起李晟:“四弟这样就见外了。”

次日一早,李俶辞别王忠嗣,率队向武威进发。从金城到武威有东、西两条路。东路沿乌逆水北上,翻越琵琶山(乌鞘岭),过硖口,到达武威。西路沿湟水西行,经西平转向北,渡过浩壹水,穿越大斗拔谷,到达武威。李俶听从李晟建议选择较近的东路,在李晟和两百轻骑护卫下,一路上平安无事。

队伍经过乌城守捉,一座高耸如云的雪山矗立在道路前方。

李晟对李俶说:“郡王,翻过前面的琵琶山,便进入凉州地界。”

李俶看着前方白雪皑皑的群山,想起在康狼山的遭遇,心中感慨万千。

队伍翻越琵琶山,到达硖口和戎城。郭旰、郭晞早已在此迎候。李俶将李晟介绍给两人认识,看着三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朋友,李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从和戎城出发,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平缓的山丘,绿色的草场。蔚蓝的天空中点缀着几片浮云,阳光通过云层投射到地面,形成一片深色的阴影。草场上开满了各色野花,黄色、红色、紫色,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色带自然天成,宛如仙女编织的地毯。李俶兴奋不已,没想到心目中荒芜的西凉竟是这般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队伍到达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武威郡。河西兵马使、赤水军使郭子仪,节度判官裴遵庆,度支使刘晏,武威长史杨元寿、司马韩无疾出城迎接。杨元寿年纪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相貌平和。韩无疾五十多岁,身材单薄,面容消瘦。

李俶来到自己在武威的府邸,朱红色的大门两边矗立着一对青石瑞兽,张牙舞爪,威猛无比,四名披甲持刀的兵士肃立门前,大门正上方悬挂一块匾额,上书“凉州中都督府”。裴遵庆提前命人将府邸收拾妥当,李俶感觉十分称心。

当晚,杨元寿在太守府设宴,为李俶接风洗尘。按照惯例凉州都督兼任武威太守,郡内日常事务由长史代为行使。参加宴会的官员除了郭子仪、裴遵庆、刘晏,还有司马韩无疾、赤水军副使、左武卫中郎将安兴槐,大斗军使、右威卫中郎将夏勇睿,以及武威府六曹参军、录事参军、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等。安兴槐、夏勇睿身材魁伟,威武不凡。几名当地官员中,安兴槐是侯爵。高祖时期,其祖父安修仁曾在西凉王李轨帐下担任大将。隋亡唐兴,安修仁审时度势,帮助高祖李渊活捉李轨,平定河西,被封为平西侯,世袭罔替。

次日清晨,李俶点卯升堂,武威府七品以上文武官员悉数到堂。郭子仪向李俶报告河西军力: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管兵七万三千人,战马一万九千匹。主力赤水军驻武威,管兵三万三千人,战马一万三千匹。裴遵庆向李俶报告河西政情:河西节度使管辖武威、张掖、酒泉、晋昌、敦煌五郡十三县,在册人口十六万,其中武威郡十一万。李俶没想到偌大的河西,人口竟然只有十多万,还不及今天甘肃省的一个县。李俶没有多说什么,依例嘱咐各级官员尽心竭力为朝廷办事。

众人告退离去,李俶将郭子仪、裴遵庆、刘晏三人请到内堂。

四人落座,李俶起身道:“郭将军、裴判官、刘度支,三位顶风冒雪提前来此,将河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俶在此谢过!”

郭子仪、裴遵庆、刘晏连忙起身回禀:“郡王言重,此乃末将(微臣)份内之事。”

李俶笑道:“俶年纪尚幼,初来乍到,河西诸事还得仰仗三位。三位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俶当尽力相助。”

郭子仪、裴遵庆、刘晏齐声回答:“多谢郡王!”

李俶取出河西兵符交给郭子仪:“河西诸军,有劳郭将军全权负责。”

郭子仪接过兵符:“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为国效力!”

李俶对裴遵庆说:“河西政务,还请裴判官多多费心。”

裴遵庆也不客气,回答说:“裴某自当尽力。”

李俶接着对刘晏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知河西钱粮供给是否充足?”

刘晏回答:“如今府库充盈,朝廷每年拨给河西布一百八十万匹,粮十万石,足够河西七万将士开销用度。”

李俶笑道:“刘度支千万别委屈了自己,缺什么尽管开口。”

“郡王您取笑下官了。”刘晏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郭子仪、裴遵庆一起笑了起来。

李俶送走郭子仪、裴遵庆、刘晏,将郭旰、郭晞、李晟请入内堂。

郭旰、郭晞、李晟抱拳行礼:“末将参见郡王。”

李俶笑道:“大哥、二哥、四弟,不必多礼。骑马打仗,俶是外行,日后还请三位兄弟帮扶指教。”

郭旰、郭晞、李晟三人抱拳回答:“我等愿为郡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俶任命郭旰为从六品节度使亲事府校尉,郭晞、李晟为正七品都督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