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晟笑道:“好,晟记住了!”

草原上夜里的温度比白天低很多,郭旰、郭曦找来树枝,燃起篝火取暖。四个人围坐在火堆旁,谈天说地。李俶体力透支,很快便睡着了。

郭曦将自己的披风盖在李俶身上,见李俶睡得很熟,轻声对李晟说:“咱们是不是做过了?”

李晟捡起一根树枝放入篝火,平静地说:“成大事者,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郭旰紧张的说:“两位别说了,万一被郡王听到,咱们—”

李晟看着郭旰,笑道:“二郎在郡王身边的时间最长,你觉得郡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旰:“郡王待人和蔼,没有一点皇亲国戚的架子。”

李晟转头看着郭曦:“三郎怎么看?”

郭曦:“郡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就是有些感情用事。”

郭旰问李晟:“良器你呢?”

李晟看着熟睡的李俶回答:“在众人眼中,郡王是地位高贵的皇室宗亲,不过以晟看来,郡王更像一个普通百姓。”

李俶一觉睡到天明,听到有人叫自己,睁眼一看,郭旰、郭曦、李晟已经收拾好行装。李俶爬起来,整理好衣装,带上佩剑,见郭旰、郭曦、李晟三人已经上马,突然想到自己的坐骑没了,问:“你们骑马,我怎么办?”

李晟骑在马上笑道:“郡王昨夜说过,从今日起开始刻苦练武。练武第一步,增强体力。此地距离休屠城三十里,我等在前方十里恭候郡王。”说完,李晟策马前行几步,突然停下来,转身对李俶说:“差点忘了,草原上白天也有狼。”

李俶看着李晟三人骑马远去,大声骂道:“混蛋!”骂完,拔腿追去。

此后每天早晨,郭旰、郭曦、李晟骑马监督李俶绕围绕休屠城跑二十里,李俶咬牙坚持,有几次晕倒在草地上。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训练,李俶感觉自己的体力和武技都有了长足进步。就在李俶沾沾自喜的时候,郭旰、郭曦提出教李俶角力。角力和现代的摔跤接近,属于近身徒手对抗,是对力量和意志磨练。郭旰、郭曦身材高大,加上从小习武,体魄雄健。李俶与二人角力,好比鸡蛋碰石头。无论郭旰、郭曦什么劝说,李俶就是不应战。

郭曦故意激李俶:“畏首畏尾,非男子汉大丈夫所为。曦可要看不起你,今后不认你这个兄弟。”

李俶转念一想:郭旰、郭曦与我情同兄弟,肯定会让着我。想到这里,李俶对郭曦说:“来吧。”李俶双手抓住郭曦的肩膀,可是不管怎么用力,郭曦就是纹丝不动。趁李俶喘息的机会,郭曦一把将李俶掀翻在地。

郭曦鼓励道:“不错,起来,再来!”

摔倒了爬起来,经过无数次失败,李俶逐渐领悟到角力的技巧。虽然依旧摔不过郭旰、郭曦,但学会运用技巧,可以多周旋几个回合。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训练,李俶的体能、技艺和意志力都有了长足进步。就在此时,武威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三十章 天灾人祸

这年夏天,河西的天气异常炎热。至秋,飞蝗肆虐,农作物颗粒无收,附近郡县的饥民纷纷涌向武威。

灾情严重,李俶命杨元寿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料,杨元寿急冲冲的前来报告:仓曹王奕贪没库粮五万石,眼见事情败露,畏罪自尽。目前城中存粮不足万石。

郭子仪和裴遵庆外出巡视边防,此刻远在晋昌。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李俶觉得事态严重,立刻上奏朝廷,请求户部下拨粮食赈灾。六百里加急从武威发出,用了四日送达长安。李隆基看过奏报,命户部即刻调运粮食,赈济河西灾民。

李林甫得知河西之事,向李隆基进言:“河西飞蝗年年发生,属于正常现象,广平王年少历浅,初到地方,遇事难免小题大做。不如让其自行处理,借此历练一番,日后方可承担重任。”

李隆基心存疑虑,召来户部侍郎,京畿、关内采访使王鉷询问:“爱卿曾在河西任职,河西是否年年出现飞蝗?”

王鉷回禀:“陛下圣明,不出庙堂便洞察秋毫,河西的情况诚如陛下所言。”

李隆基采纳李林甫的建议,将李俶的奏章留中不发。

李林甫指使王鉷,扣押运往河西的三万石军粮。

王鉷担心河西边军断粮生变,累及自己,对李林甫说:“相公,河西边军彪悍,万一因为缺粮生出事端,下官主管户部,怕是难辞其咎啊。”

李林甫笑道:“河西之事自有广平王负责。近日秋雨不断,陇山道路什么状况,侍郎不妨亲自去看看。人不可与天斗,只需尽力即可。”

王鉷心领神会:“下官明白,多谢相公教诲。”

李林甫一本正经地说:“本相可是什么都没说。”

武威城中的饥民越来越多,库存的万石粮食很快告罄。李俶找来刘晏商量,拿出部分军粮赈济灾民。为了防止各地边军缺粮生变,李俶下令把库存军粮先运给戍边驻军。李俶拿出在长安时留存的积蓄,在市场上购买粮食,用以赈济灾民。武威粮价飞涨,一斗米从最初的十文钱涨到四百文钱。

刘德顺禀告李俶:“近几日街头坊间盛传,说您大量买进粮食,囤积居奇,致使粮价飞涨,城中百姓都在骂您。”

李俶没有把刘德顺的话放在心上。

一日,李俶与郭旰、郭晞外出回府,骑马走到府门口,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一团马粪打在脸上。扔马粪的小孩撒腿跑入一条小巷。

郭旰正要策马去追,李俶将其叫住,转身对郭晞说:“把那小童带来见我。”

都督府后堂,郭晞带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孩。

郭旰见到那小孩,质问郭晞:“你是抓人还是请客?”

郭晞正要开口解释,李俶接过话茬:“二郎,知道先前在府门口什么不让你去吗?”

郭旰怒气未平:“旰不知。”

李俶问郭旰:“如果让你去,你打算怎么做?”

郭旰看了看小孩,回答:“当然是痛打一顿。”

郭晞:“郡王英明,让二哥痛打一顿,还能活着带来。”

小孩显然是被郭旰吓到,哭了起来。

李俶走到小孩面前,安慰道:“别怕,有哥哥在,没人会伤害你。告诉哥哥,为什么要扔马粪?”

小孩看了看郭旰,回答说:“父亲说哥哥你很有钱,买走了全城的粮食,粮价涨得很高,我家买不起粮,没吃的,肚子饿。”

李俶心中有些酸楚,让刘德顺带上五斗米送小孩回家。

李俶听从刘晏建议停止买粮,同时发布限价令:一斗米市价不得超过五十钱。限价令消除了百姓的误解,却激怒了武威四大粮行的老板。眼开着可以大赚一把,却让李俶断了财路,四大粮行的老板当然不会轻易就范。四位粮行老板经过一夜谋划,第二天一大早,武威城大部门粮店闭门谢客,少数开门营业的粮店门口排起长队,很快店中存粮便被抢购一空。

凉州都督府后堂,李俶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郭晞禀报说:“今日是限价令实行的第一天,城里出现粮食抢购现象。晞派人调查清楚,抢购粮食的人一大半是四大粮行的老板雇佣的地痞无赖。”

李俶听了十分气愤,骂道:“这帮奸商,可恶至极!”

刘晏接着说:“河西地区粮食产量不高,绝大多数供种粮农户自给,市面上销售的粮食大多来自关内,晏查阅了近一年来出入武威城的货物记录,四大粮行手里至少有五千石存粮。”

杨元寿提议:“郡王可下令临时征用四大粮行的存粮,以解燃眉之急。”

李俶采纳了杨元寿的提议,命其负责征粮事宜。

杨元寿亲自带领武威府衙差役前往四大粮行征粮,很快征到两千石粮食。

李俶下令将两千石粮食全部发往城内外各灾民赈济点,上万难民的温饱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

四大粮行对外声称库存粮食已被节度使全部征用,继续关门闭店。城内百姓买不到粮食,再次将矛头指向李俶。

郭晞提醒李俶:“武威城内居住有数万百姓,一旦断粮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韩无疾禀告李俶:“四家粮行仍在暗中高价卖粮,一斗米卖到五百钱。”

李俶听了又气又怒,命郭旰带领亲卫,将四家粮行老板捉拿下狱,罪名是《永徽律》中没有的“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李俶原以为自古民不与官斗,抓了四家粮行的老板,吓唬吓唬就万事大吉了。不想事与愿违,不但四家粮商继续关门闭店,更有一群老弱妇孺一大早便来到都督府门前,哭天喊地,要求李俶放人,场面极度混乱。

感觉骑虎难下的李俶再次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郭旰对李俶说:“请郡王下令,将聚集在府门外闹事的刁民全部收监,杀一儆百。”

杨元寿阻止道:“万万不可,府门外都是些老弱妇孺,万一闹出人命来,如何收拾?再者,四家粮行老板并未触犯律法,现在府门外已经聚集了数千围观的百姓,请郡王尽快开释,以安民心。”

刘晏:“杨长史说的对,请郡王先释放粮商,再图对策。”

李俶心有不甘,对众人说:“此刻放了那帮奸商,岂不是说本王怕了他们。”

韩无疾提出建议:“吴记粮行的老板吴仁圭,是京兆法曹吉温的亲家,郡王是不是先放了吴仁圭。”

李俶听到吉温就来气,回答说:“不行,一个都能不放!”

商议没有结果,李俶遣退众人。

聚集在府门外哭闹的粮商家属见官员们离开,更加肆无忌惮,指名点性要广平郡王出来相见。

郭晞对李俶说:“郡王一定知道‘擒贼擒王’。”

李俶想了想,心生一计,对郭旰说:“去把除吴仁圭以外的其他三家粮行老板带到府门口。”

李俶接着对郭晞说:“三郎,随我去府门口见见那帮老少。”

一帮老少见李俶出现在都督府门口,立马大哭大闹起来。看那阵势,如果不是有侍卫在场,非把李俶给生吞活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