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奉璋思虑再三,毅然上奏李隆基,揭发李林甫二十四条罪状。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在此之前,满朝文武没人敢说李林甫半句不是,区区一个四品太守,竟然罗列出李林甫二十四条罪状。朝中大臣心知肚明,只看李隆基如何收场。

对于赵奉璋的上告,不知李隆基是真不信还是装不信,竟然下令让李林甫的死党—京畿道采访使、御史中丞王鉷审理此案。

太子李亨本想借此案挫挫李林甫的锐气,敕令下发后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继续在东宫韬光养晦。朝中大臣领会圣意,全都心照不宣,默不作声。

李林甫见李隆基完全支持自己,开始肆无忌惮的报复,派得力干将酷吏吉温前往咸宁,以妖言罪将赵奉璋逮捕,带上特大号枷具,押回长安。赵奉璋不堪折磨,死在押解路上。吉温伪造供状,妄称赵奉璋招认:诬陷李林甫是受太子李亨指使。

李林甫看过供状,问吉温:“那个姓赵的现在何处?”

吉温笑着回答:“相公容禀,人犯自知罪无可恕,在押解回京途中畏罪自杀了。”

李林甫满意的点了点头:“还是死人好啊!”

吉温附和道:“相公明鉴!”

李林甫随手拿起一个花瓶,一边把玩一边问吉温:“姓赵的家人呢?”

吉温回答:“妻儿老小流放岭南,永不得返。”

李林甫仔细端详着花瓶,很随便地说:“听说岭南多毒虫瘴气,不少人犯水土不服。”

吉温会意的笑道:“相公放心,下官知道该怎么做。”

对于这件震动朝野的大案,李隆基低调处理,既没有追查赵奉璋的死因,也没有把太子李亨牵扯进来。

第六十二章 塞外兵演(上)

陇右久无战事,武威驻军除了日常训练,再无他事。李俶考虑再三,决定效仿现代军事演习搞一次兵演,地点选在武威北边的白亭海。白亭海附近地形开阔,有草原、戈壁、湖泊、缓丘多种地貌。

参加兵演的部队有白亭守捉使王晙的一千七百边军,突骑中郎将李晟的八百河西突骑,越骑中郎将章仇瑾瑜的一千赤水骁骑,狼骑中郎将马重英的四百西凉狼骑,折冲都尉王震的一千府兵。

李俶让李晟、马重英、郭昢、郭晤率河西突骑和西凉狼骑为攻方,兵力为一千两百骑兵。王晙、章仇瑾瑜、王震为守方,兵力为两千七百步兵、一千骑兵,李俶和郭旰、哥舒曜、王霆加入守方。

演习以半月为限,攻方拿下两处牧民定居点之一则攻方胜,反之则守方胜。两处牧民定居点分别选在白亭城东北二十里的大湖湾和西北四十里的分水岗,两地之间隔着白亭海。为了不侵扰当地牧民,李俶命人在两地各设置一根旗杆,杆上置河西军旗,攻方夺得军旗即为获胜。

演习开始,李晟、马重英率河西突骑离开白亭,消失在天边。

李俶有意考察王晙,让其担任守方主将,自己任行军参军,相当于参谋长。王晙安排王震、哥舒曜领五百步兵、两百骑兵驻守分水岗,另派一百步兵守卫大湖湾,其余兵力驻扎在白亭城中,每日派出数队斥侯在两地周边三十里范围内探查“敌情”。

这样严防死守了五日,不见“敌军”踪影。郭旰、王霆坐不住了,对李俶和王晙说:“我方兵力三倍于‘敌’,与其这样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李俶没有发表意见,看着王晙。

王晙说:“虽然我军兵力占优,但以步兵为主,步兵不利机动,还是防守为好。”

第六天,王晙把侦查范围扩大到五十里,终于出现了状况,派往东北方向侦查的两队斥侯回报,他们在大湖湾东北方遇到“敌军”骑兵,多人“被俘”。与此同时,王震派人送来消息,分水岗附近没有“敌军”活动。

王霆主动请战,要求领兵前往大湖湾。

大湖湾就在白亭城眼皮底下,二十里路程骑兵很快便能到达增援,王晙认为这是“敌军”声东击西之计。王晙派人通知王震,命其加强戒备。为了确保万一,王晙命王霆带四百步兵增援大湖湾,如遇“敌军”进攻,只守不战,点燃烽火通知白亭。

李俶担心王霆自作主张,特别嘱咐王霆:“现在王晙将军是主帅,违令者军法处置。”

李晟智勇兼备,马重英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精于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李俶有意安排两人担任攻方。马重英带领一队骑兵留下查探守军兵力调动情况,李晟带领大队人马向北进入戈壁地区,在一处名叫甜水井的绿洲扎营。李晟让士兵们喝酒吃肉,尽情放松。三天后,马重英到达甜水井,将守军部署情况告知李晟,两人商议后定出作战计划。

第五天,马重英命郭昢、郭晤各自率领一百西凉狼骑,向东南方向的大湖湾进发,在距离大湖湾二十里外活动。郭昢、郭晤先后遇上两队守军斥侯,“俘虏”多人。李晟又从军中选出五名机灵的兵士,脱下战甲,换上牧民的服装,找附近牧民借来几十头羊,交给这些兵士,让他们到分水岗附近“放羊”,目的只有一个—让守军发现。随后,李晟和马重英率部开拔。

第六天,王震手下兵士抓获五名假扮成牧民的“敌军细作”。五名“细作”按李晟预先交待,不管怎么威逼利诱,都是一问三不知。王震将情况通知王晙。王晙判断“敌军”的主攻目标应该在分水岗。

第七天,王晙的判断被证实,李晟、马重英率大队骑兵出现在分水岗以北。王震立刻集合部队,列阵防御,同时派快马通知白亭。王晙、章仇瑾瑜率领一千步兵、六百骑兵前去支援。李俶知道王晙立功心切,想以优势兵力一战取胜,让郭旰前往助阵,城中剩下七百步兵、两百骑兵。李俶并不担心白亭,攻城是骑兵的弱项,即便“敌军”全部兵临城下,也很难拿下城池。而且按照约定,白亭不在攻击目标之列,即便“敌军”费力拿下白亭城,也不算获胜。

随后的两天里,李晟、马重英凭借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与王晙巧妙周旋,双方有过几次小规模接触。王晙小心谨慎,不敢远离营地。

第九天晚上,李俶正悠闲的读着《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突然有兵士来报,大湖湾方向燃起烽火。李俶连忙上城查看,二十里不算远,黑夜中烽火清楚可见。此时城中将校只剩下守捉使参军杨武三。杨武三没读过书,说不出什么想法。

李俶让自己平静下来,分析当前形势:王晙正在分水岗与李晟和马重英周旋,大湖湾有王霆的五百步兵守卫,是什么人威胁到王霆,以致点燃烽火示警?分水岗和大湖湾之间有宽阔的白亭海阻隔,方圆数百里不是草原就是戈壁,根本没有用于制造木筏的材料,难道李晟他们会飞不成!或者王霆遇到了突厥流寇?当时没有通讯设备,全凭将帅思考判断。李俶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亲率两百骑兵前往大湖湾支援王霆。

随军前来的安太玄提醒李俶:“事情蹊跷,恐其中有诈,郡王不可轻易出城!”安太玄是河西节度副使安重璋的堂弟,年仅十六岁,没有任何军职在身。安太玄得知此次军演,通过安重璋请求随军观战。

李俶没把安太玄的话放在心上,下令留守白亭的两百骑兵立刻整队集合,出城支援大湖湾。安太玄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策马跟随李俶左右。

月光晦暗,李俶领军急行,行至城东十里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坡下。山坡背后突然杀出数百骑兵,从“敌骑”的铠甲和装备分辨,正是河西突骑和西凉狼骑。

李俶明白自己中了“敌军”埋伏,这要真是敌我交战,怕是凶多吉少。

第六十三章 塞外兵演(下)

一名黑甲骑士手持战戟来到李俶马前,李俶掉转马头准备逃,另一名黑甲骑士手持佰刀拦住去路。

手持战戟的骑士对李俶说:“如果郡王想活动活动,马某可以让郡王三招。”

李俶无奈的笑道:“不劳重英动手,俶投降。”

马重英收起兵器,摘下头盔,拱手谢道:“承让!”

另一名黑甲骑士摘下头盔,原来是郭昢。

安太玄心有不甘,对李俶说:“郡王,让我试试。”

李俶点了点头,对安太玄说:“去吧。”

安太玄携长枪出击,郭昢执佰刀迎战。

李俶一边看郭昢和安太玄交战,一边对马重英说:“重英好手段,设下套等着俶钻。”

马重英回答:“在此伏击郡王都是良器的主意,与重英无关。”

李俶叹了口气:“说来惭愧,俶直到现在还摸不着南北。”

马重英看着李俶:“郡王现在最想知道的,应该是我军如何渡过白亭海。”

“正是!快说!”李俶立刻来了兴致。

马重英:“重英摸清守军兵力部署,前去与李晟会合的路上,偶然发现白亭海边有一条浅滩,从西岸延伸入海,直至距离东岸不足三里处。”

李俶:“三里宽的湖面,就算人能游过去,马匹如何通过?附近数百里都是草原和荒漠,根本没有用于造船的木料。”

马重英笑道:“郡王爱马,应该知道有一**会游泳。”

“焉耆马!”李俶恍然大悟,产自安西的焉耆马善于游泳,有“龙驹”、“海马”之称。

马重英点了点头:“拜郡王所赐,河西突骑和西凉狼骑的战马可算奢华,除了两百匹价值连城的青海驹,还有三百匹会游泳的焉耆马。加上郡王不惜重金,将铁甲换为皮甲,负重大为减轻,使得士兵和马匹能够顺利涉水渡湖。”

李俶心有不甘,问马重英:“如果俶守城不出,你们怎么办?”

马重英自信的回答:“郡王乃性情中人,王将军遇险,郡王定会舍城不顾,亲自领兵救援。”

李俶后悔没有听安太玄的话,继续问:“仲辉现在怎么样,没跟重英你拼命吧?”

马重英笑着说:“王将军此刻正领兵坚守在大湖湾。”

李俶大惊:“什么?!”

马重英:“郡王先前看到的烽火并非王霆所燃,乃马某所为。王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