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李俶几人走出客栈,进入一家胡饼店,要了两盘羊肉馅胡饼,一口咬下去,满口溢香。从胡饼店出来,大街上已是人流如织,两旁店铺大多开门迎客,不少过路的商队正整装待发,很难想象在遥远的河西边陲竟有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

出敦煌南门向西南方行进十里,便是闻名古今的月牙泉。

鸣沙山下,泉水汇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湖面开阔,水质甘冽,清澈如镜。“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自汉以来,月牙泉就是“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离开月牙泉,李俶一行前往阳关。

阳关位于沙州寿昌县境内,距离敦煌城西一百四十里,是丝绸之路南路上的必经关隘。

站在阳关城楼向西眺望,层层叠叠的沙丘如波浪般起伏跌宕,犹如海洋,一望无际,这段丝路又被称为“大海道”。王维的千古绝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感人至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沙海的壮美景色让李俶心潮澎湃。李俶暗下决心,今后不管有没有机会,一定要沿着大海道去大唐的西域看看。

从阳关返回敦煌的路上,经过甘泉河边的小镇,遇到一伙吐蕃人欺负几名过路的安西胡商。贺拔楚岳路见不平,出手惩治了那伙吐蕃人。

回到客栈,李俶感觉有些疲惫,回房休息。郭旰、王霆、哥舒曜精力充沛,上街闲逛去了。贺拔楚岳主动留下保护李俶。

第六十五章 佛域敦煌

李俶躺在床上刚要入睡,朦胧中听到一曲神秘悠扬的胡乐,令人有神游太虚之感。李俶从床上起来,循声而去,来到客栈后院一处僻静的偏房外。

李俶站在门外静静的欣赏,神秘婉转的曲调让人浮想联翩。乐曲接近高潮时,“嘣”的一声响,乐声嘎然而止。房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身穿胡服,头戴面纱的女子。尽管没看到胡服女子的面容,单看身材已经令世上男人神魂颠倒。唐人的审美标准与现代社会大相径庭,男子以雄健为美,小白脸容易遭人嘲笑,女子以肥胖为美,大唐第一美女杨玉环身材就十分丰满。

胡服女子走到李俶面前,屈身行礼,用楚楚动人的声音说:“知音难觅,公子里面请。”

李俶欣喜若狂,正准备跨步进门,突然听到胡服女子对自己说:“不是您,是后面那位。”

李俶回过头,惊奇的发现贺拔楚岳和刘德顺站在身后。

胡服女子对贺拔楚岳说:“公子请。”

贺拔楚岳看着李俶,有些语无伦次:“这个—我—”

李俶拍了拍贺拔楚岳的肩膀:“去吧。”

回到房间,刘德顺对李俶说:“郡王您可千万别生气。”

李俶故作镇静:“我为何要生气。”

刘德顺:“那胡女没眼光,认不得真龙。还有那个贺拔,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跟郡王抢女人。”

李俶看了看刘德顺,笑着说:“有什么办法?那个贺拔个子高,人又长得帅,还有一身好功夫。”

刘德顺:“郡王您太过宽容,德顺为您不平。”

次日一早,李俶等人动身前往三危寺。唐朝中期佛教鼎盛,敦煌境内有上百所寺院,三危寺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有僧众上千人,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就在寺内。

去往三危寺的路上,李俶闲来无聊,笑着问贺拔楚岳:“昨日那位抚琴的女子长得如何?”

贺拔楚岳一本正经的回答:“楚岳不知。”

刘德顺在一旁插嘴说:“得了吧,别在郡王面前假正经。”

郭旰、王霆、哥舒曜好奇的问:“你们在说什么?”

刘德顺把昨日下午发生在客栈后院的事告诉三人。

郭旰笑道:“想不到明山还有这等艳遇。”

贺拔楚岳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说:“你们误会了。昨日我进入那位姑娘房中,只是品茶听琴而已。”

刘德顺不依不饶地说:“骗谁呢。但凡年轻女子,见了你贺拔哪有不动心的。”

贺拔楚岳急了:“你再乱说,我可不客气了!”

刘德顺躲到李俶身后:“郡王面前,你敢放肆!”

贺拔楚岳握紧拳头说:“你这厮等着,看我什么收拾你!”

一路上听贺拔楚岳和刘德顺斗嘴,不知不觉到了三危山下。

李俶对贺拔楚岳和刘德顺说:“进入佛门圣地,你俩不许再闹。”

山门前,信众摩肩接踵,香烟缭绕,梵音悦耳。李俶走进山门,一名小沙弥迎上来,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几位施主远道而来,小僧为几位带路。”李俶双手合十,躬身表示感谢。

小沙弥带着李俶六人边走边讲。

三危寺依山而建,庙宇殿堂层叠相连,山门两边塑立着两座金刚像,手持金刚杵,神态威严。拾阶而上来到天王殿,正面供奉弥勒菩萨,弥勒像后供韦驮天,两旁是四大天王像。

小沙弥给李俶介绍:“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吒,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乐神,手中持琵琶,护东方。南方天王名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方。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方。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护北方。”

离开天王殿,继续前行,进入雄伟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尊大佛,法相庄严。

小沙弥递给李俶三柱香,李俶虔诚的焚香膜拜。

小沙弥向李俶介绍:“大雄宝殿是本寺的主殿,供奉世尊释迦牟尼三身佛。当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旁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旁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众生的佛身。”

走出大雄宝殿,经过藏经楼,走上一段栈道,来到位于悬崖上的千佛阁,也就是后世的莫高窟。莫高窟最早开凿于北朝,隋唐时期进入全盛。李俶被壁画和塑像深深吸引,那种美完全无法用文字表达。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小沙弥请李俶几人前往斋堂用饭。

李俶有些恋恋不舍,对小沙弥说:“我等想在贵寺借宿一宿,不知是否方便?”

小沙弥:“施主不必客气,本寺备有禅房,专供香客住宿歇息。”

斋堂中有上百香客,不管身穿貂毛锦缎,还是粗布麻衣,吃着同样的斋饭。小沙弥对李俶说:“几位施主请便,用过斋饭自有师兄带几位施主去禅房休息。小僧还有晚课,告辞。”

李俶叫住小沙弥,让刘德顺拿出两缗钱。

小沙弥:“阿弥陀佛,施主这是何意?”

李俶:“小师傅辛苦大半天,这是在下一点心意。”

小沙弥:“请施主自重。待人接物乃是本寺僧人的必修功课。小僧告辞。”

李俶看着小沙弥离去的背影,突然觉得自己十分渺小。

用过斋饭,一位法号心原的和尚带李俶等人去禅房休息。李俶六人被安排在东院,房间不大,却十分干净整洁。和斋饭一样,香客在寺中留宿无须付费。

心原临走时对李俶等人说:“夜晚天黑,请几位施主勿要外出走动?”

刘德顺好奇的问:“怎么,难不成你们佛门净地有那个?”

心原迟疑了一下,回答:“施主切莫误会,本寺地形复杂,夜里容易迷路。”

李俶觉得奇怪,迷路有什么大不了的,找个和尚问问不就行了。

李俶呆在房中感觉憋闷,叫上刘德顺和贺拔楚岳,走出东院,来到藏经楼外。夜幕下的藏经楼显得庄严肃穆,楼前的两棵百年古树伸展出怪异的枝干,四周一片沉寂。

刘德顺想起心原的话,对李俶说:“郡王,这地方看起来阴森森的,咱们还是回去吧。”

刘德顺话音刚落,藏经楼上突然掠过一个黑影。李俶向贺拔楚岳递了个眼色,贺拔楚岳纵身追去。李俶和刘德顺紧随其后,一路追到听鹤阁,不见贺拔楚岳和黑影,前面是悬崖绝壁,贺拔楚岳和黑影凭空消失在夜色中。

李俶不由自主的说:“看来这寺中确有古怪。”

刘德顺对李俶说:“郡王,难道刚才的黑影不是人,是那个!”话音刚落,一只大鸟从崖下振翅飞起,发出似笑非笑叫声。刘德顺颤抖着说:“郡王,贺拔是不是被鬼掳去了?”

“不要乱说!”李俶四下检查,没有任何发现。

第六十六章 古寺迷踪(上)

李俶和刘德顺回到东院,找来郭旰、王霆商议,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

没过多久,刘德顺前来禀告:“郡王,不好了,刚才寺中僧人在观音堂外发现一具尸体,听香客们议论说是被青面獠牙的夜叉杀死的。”

李俶担心贺拔楚岳发生意外,和郭旰、王霆来到事发现场。李俶见到死者,很是吃惊,竟是几日前与自己同路的寿州富商褚安贵。死者除颈骨折断外,身上并无其他伤痕。

经过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第二天天刚亮,李俶带着郭旰、王霆、哥舒曜再次来到听鹤亭,寻找蛛丝马迹,依然没有收获。

刘德顺前来禀告:“郡王,敦煌太守来了。”

“哦?!”李俶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类似这样的普通命案,一般由县尉或县令到现场勘察,太守亲自前来,其中必有隐情。

李俶来到大雄宝殿外,见到一位身穿紫色官服的四品官员。整个沙州敦煌郡只有一名四品官员—敦煌太守兼豆卢军使张敬尧。

李俶径直走到张敬尧面前,问候道:“张太守,多日不见,一切安好。”

张敬尧意外见到李俶,当即愣住。

李俶低声说:“借一步说话。”

张敬尧吩咐手下在门外守候,跟着李俶走进大殿,屈身行礼:“敦煌太守张敬尧拜见广平王。”

李俶扶起张敬尧:“这里是佛门圣地,太守不必多礼。说来惭愧,本王来此原为游玩览胜,不想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