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二章 得胜回师

碎叶镇守使府内,李俶设宴犒赏碎叶一战的有功之将。参加宴会的有碎叶镇守使、保大军使王濛,黄姓突骑施可汗达里,裴罗将军城守将王贲,絜山都督葛尔格,叶支城副将殷啸云,以及李俶统帅的河西诸将。

次日,李俶下令在碎叶城中心广场上竖立石碑,碑文简明扼要,只有十个字“大唐安西都护府碎叶镇”。

至于没有了国王的石国,李俶考虑再三,决定在其地恢复设立大宛都督府,命西凉狼骑左军都尉肖恩率领五百狼骑进驻柘枝城,以肖恩为大宛都督,同时命刚从絜山赶到碎叶的羯族首领石季虎为副将。

五百狼骑,加上一百羯族勇士,李俶只能给肖恩这么多兵力,因为万里之外的大唐本土,不久后将发生关系李唐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

肖恩出发前,李俶将其召来面授机宜:“都督到柘枝城后,将石国的一万两千降兵遣散一半,剩下的六千兵士以六百唐军为依托镇抚节制。尽力与康、米、安三国保持良好关系。如果大食兴兵来犯,实力悬殊之下可主动放弃大宛,撤往碎叶。”

处理完石国和碎叶的军政事务,李俶下令各军做好开拔准备,向南穿越天山山麓返回龟兹。

唐军沿碎叶水逆流而上,在叶支城稍作停留。叶支城东有一个大湖名曰热海,又名大清池,即今天的伊克塞湖。

李俶骑在马背上沿热海南岸前行,眼前碧水金沙,波涛拍岸,远处雪山巍峨,高耸如云。

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曾经过这里,《大唐西域记》中有如下记述:

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唐军途经热海南岸的贺猎城、冻城,翻越天山至顿多城,穿过勃达岭山口,至温肃州大石城,沿胡卢河向东,经姑墨州拔换城返回龟兹。

龟兹城外,封常清、裴遵庆、郭幼明、李晟出城相迎。封常清成功平定大勃律之乱,先于李俶返回龟兹。

封常清见到李俶,屈身行礼:“郡王转战数千里,凯旋而归,辛苦了!”

李俶上前扶起封常清:“俶不过是以封大夫为榜样,此番得胜,全倚仗三军将士。”

封常清:“封某已在大都护府摆下酒宴,郡王请!”

李俶:“大夫请!”

李俶与封常清并肩走进龟兹城,道路两旁的数万安西各族民众欢呼雀跃,今晚将是一个不眠的狂欢夜。

庆功宴上,封常清帐下节度判官、著名诗人岑参赋诗助兴: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岑参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是唐初宰相岑文本,到了岑参的祖父、父亲这一辈,家道渐趋衰落。岑参早年家境孤贫,促使其更加发奋读书,于天宝五年登进士第。心怀报国之志的岑参没有选择留在京城,毅然出塞远赴安西,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麾下担任掌书记,开始了边塞的军旅生涯,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李俶上疏李隆基,奏请朝廷表彰封常清、程千里、马璘、马重英、皇甫敬、王濛、王贲、郭昕等将领,以及安西、北庭、河西三军将士。

十日后,李俶向封常清提出将率河西诸军返回武威,命两千赤水骁骑暂时留驻龟兹。李俶特别交代,如果封常清不在龟兹,这两千人马交予郭昕统领。

郭昕现任越骑校尉,突然让其统领两千骁骑不免让人惊讶不解,但封常清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李俶好奇的问:“俶如此安排,封大夫不想问缘由吗?”

封常清笑道:“郡王刚到安西都护府时,大小事务常清从不向郡王禀告,郡王不是也从不过问。”

李俶笑着点了点头。

------

河西诸军即将开拔返回武威,郭昢、郭晤带着郭昕来见李俶。

郭昢对李俶说:“显阳是员难得的猛将,请郡王将他收入西凉狼骑。”

郭晤:“是啊,郡王!”

郭旰笑道:“郡王求贤若渴,就是你们不说也会收下显阳的。”

李俶问郭昕:“显阳愿意加入西凉狼骑吗?”

郭昕十分自信的回答:“末将愿意!”

李俶:“俶知道了,此事还得征求郭将军和重英的意见。”

三日后,李俶辞别安西众将,率军返回武威。

出乎众人的意料,李俶没有下令将郭昕调往河西。李俶留给郭昕一封亲笔信,勉励他为大唐守好安西每一寸土地。

回程路上,郭旰忍不住问李俶:“敢问郡王,您为何不让显阳加入西凉狼骑?”

李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郭旰看了看马重英:“莫非是重英不收?”

马重英笑着回答:“令弟智勇双全,重英求之不得。”

郭旰:“难道是显阳的父亲不许?”

李俶低头不语,不置可否。

郭旰:“这个郭幼明,自己谨慎无能也就罢了,可惜堂弟。”

李俶心中感叹:二郎你是不知,我又何尝不想把显阳留在身边,可显阳身负重任,我不能把他调离安西。

入夜,李俶站在帐外享受着习习凉风。

马重英来到李俶身边:“郡王,重英有一事不明。”

李俶:“你是想问我为何不收下郭昕?”

马重英点了点头。

李俶想了想,叹道:“一言难尽!”

马重英:“末将明白,郡王行事自有道理。”

大军行至西州,时值盛夏,烈日当头,酷热难耐。李俶担心兵士中暑,下令全军停下休整。西州都督张廷松向李俶建议上天山避暑。李俶欣然应允,传令各军进山休整,并严令各部,不得损坏山中草木。

天山是西州名胜,也是安西各族百姓心中的神山,众多中原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西州交河府专门修筑了进山马道。

一路上溪流曲折,山径纡回,穿岩越壑,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翻过两道山梁,听到潺潺水声,只见一池碧水,宛如琼浆玉液,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水中。此池名龙泉,池边建有龙泉馆,可供游人休憩。

继续沿山路上行,越过数层崇岭,穿过翠绿的云杉林,天山天池赫然出现在眼前,蔚蓝色的天穹下,神池浩淼,深蓝色的湖水,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四周群山环抱,青峦拔翠,湖滨绿草如茵,野花竞放。天池南岸,三座雪峰赫然矗立,阳光照射白雪覆盖的峰顶,犹如身披银甲的武士,光芒万丈。这里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仙境。

大军行至伊吾,马璘出城相迎。李俶下令全军在伊吾休整一日。

当晚,李俶与马璘秉烛长谈。次日,唐军开拔东归,李俶意外的留下两千河西骁骑,交给马璘统领。

第九十三章 盂兰盆会

七月十五中元节,按照道家的说法,每年的这一天为地官赦罪日。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佛教称七月十五这一天为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源于《盂兰盆经》中记载的目连救母的故事。话说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以钵盛饭,用自己的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已化为灰烬。

目连无奈,请求佛主帮助。

佛主对目连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依靠你一人之力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

目连依照佛主的指点,帮助母亲脱离了饿鬼道。

李俶下令,在武威城中心的罗什寺设盂兰盆法会,祭奠此次西征阵亡的唐军将士。罗什寺是鸠摩罗什大师弘法演教之所,寺内高僧云集,香客络绎不绝。

李俶亲临法会现场,在地藏菩萨坐像前焚香膜拜,默念《往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

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

阿弥唎哆,毗迦兰多。

伽弥尼,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祈祷远在西域阵亡的唐军将士魂归故里,往生极乐。

入夜,李俶带着沈媛、李适来到西城门外,马城河边。

武威的节庆风俗与长安迥然不同,因为正月天气严寒,故而没有上元灯节,取而代之的是七月十五盂兰盆灯节,这一天全城取消夜禁。

夜幕降临,城中百姓商贾、达官显贵携妻带子,手持河灯,从各条大街小巷汇集到西大街,涌向西门外的马城河畔,用放河灯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已经远方朋友的祝愿。

李俶、沈媛、李适,以及同行的郭旰、郭夫人许氏,贺拔楚岳,独孤云,刘德顺将各自手中河灯放入水中。星星点点的河灯沿着马城河水顺流北去,站在西门城楼上看去,犹如银河垂地,蔚为壮观。

李俶见李适十分虔诚的样子,笑着问:“适儿许的什么愿?”

李适回答:“孩儿愿爷爷早日皇建有极。”

李俶心中一惊,板着脸说:“不得胡言!”

刘德顺不怀好意的看了看贺拔楚岳。

贺拔楚岳连忙向李俶解释:“这可不是我教的,我只管教小王爷骑马射箭。”

李俶问李适:“‘皇建有极’四个字是谁教你的?”

李适回答:“孩儿在《尚书·洪范》中读到的。爷爷做了二十年太子,终日祈盼的不就是这四个字吗。”

李俶摸了摸李适的头:“适儿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