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饶阳太守卢全诚领兵据守,史思明亲自领兵围攻。

河间司法李奂、景城长史李暐派儿子李祀率兵救援,被史思明击败。

史思明率军攻陷饶阳、河间两城,有斥候来报:陇右、河西、朔方三镇唐军突袭河北,幽州和范阳失陷。

燕军众将听后大惊失色,老巢被人端了可是要命的事情。

史思明拔刀斩断案几,对手下众将说:“谁敢扰乱军心,有如此案!”

史思明坐镇定州,收拢河北各军,准备北上与唐军决一死战。

第百十三章 长安失陷

李俶率军从回乐出发前,特别派快马传信给留守武威的王霆,命王霆率一百亲骑赶往长安,将沈瑗和李适接到武威。

李俶在信中特别嘱咐王霆,到达长安后勿要逗留,尽快护送王妃和小王子返回武威。李俶记得按照史书记载,安史之乱中洛阳和长安相继被叛军攻陷,叛军攻陷长安后,将没有来得及逃离的公主、郡主,以及王公贵族的女眷掳往洛阳,广平王妃沈瑗包括在内。

留守武威王府的王霆接到李俶的书信,立刻点齐一百亲骑,从武威出发,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王霆率亲骑到达长安,准备接沈瑗和李适前往武威。正好遇到沈瑗的父亲沈易直病重,沈瑗执意留下来照顾父亲,不肯启程。王霆只得率军留住长安沈府,同时派快马送信给李俶说明情况。

沈易直的病情忽好忽坏,反复不定,这一耽搁便是大半个月。

一日上午,沈府管家慌忙来找到王霆,说有一伙盗贼冲进府内殴打家丁,抢夺财物。

王霆很是吃惊,竟有贼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长安城内的官员府邸。沈瑗的父亲沈易直时任从三品秘书监,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长,算得上正部级的高官。

王霆带领十余名亲卫,很快将破门入府的盗贼生擒。王霆从盗贼口中得知,长安城中已经大乱。王霆将信将疑的来到府门外,见皇城方向浓烟滚滚,街上满是逃难的人群。王霆拦住一个路人询问得知,安禄山的燕军已经攻陷潼关,正向长安杀来。

王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派手下亲兵出府求证。

------

当日深夜子时,李隆基接到潼关失守的六百里加急军报,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禁军统领左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向李隆基谏言:“长安目前可用的兵力只有留守大明宫的八百禁卫军,根本抵挡不住数万叛军攻城,请陛下立刻启驾出宫,末将率军护卫陛下西幸。”

李隆基在高力士搀扶下,缓步走出含凉殿,看着雄伟的大明宫,眼眶湿润,依依不舍的对陈玄礼说:“除了离宫西幸,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陈玄礼急切的回答:“趁叛军尚未到达,望陛下速作决断!”

李隆基看着一望无际的长安城,依然心存幻想:“长安城内有一百多万官民,将军可从中征募十万兵士,抵御叛军攻城。”

陈玄礼直言回禀:“先前,陛下以高仙芝、哥舒翰两位将军为主帅,士民尚有斗志,数天时间征募百姓数万。潼关失守,贼锋必锐不可当,况且城内官民早已人心惶惶,一旦潼关陷落的消息传开,恐怕会引发巨大的混乱,到时陛下亦难以脱身。”

高力士在旁劝道:“陛下,陈将军说的极是,如今形势危急,请陛下立刻决断!”

李隆基密令陈玄礼集结留守大明宫的八百禁军,厚赐钱帛,挑选九百匹闲厩马候用,做好了弃城出逃的准备。

李隆基连夜任命为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充长安留守,羽林将军、殿中监边令诚接掌宫闱管钥。

拂晓时分,李隆基与贵妃姊妹,诸皇子、皇孙,以及高力士、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等近臣,在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护卫下出延秋门。

御驾经过左藏库,杨国忠唯恐燕军攻入长安后打开国库,自己贪墨国库之事大白于天下,于是以国库财物不可留给贼人为名,下令火焚左藏。开元盛世积累下来的天下财富,顷刻间付之一炬。

御驾通过渭河便桥,杨国忠害怕燕军追来,命令兵士纵火焚桥,同时下令将附近船只全部凿沉。

清晨,百官入朝,行至丹凤门外,不见杨国忠、韦见素等朝廷重臣,听到宫内传出嘈杂之声,一时人心惶惶,但见千牛、金吾、监门三卫兵士如往常一样肃立于宫门前,百官心中稍安。

没过多久,左藏库火起,浓烟滚滚。监门卫开启宫门,上千太监、宫女背着大小行囊蜂拥而出,队伍中不时有人大喊:“快逃命啊,皇帝跑了,燕军就要打进城了!”

皇帝离京的消息随着出逃的人群迅速传遍整个长安城。

城内的王公贵族、官吏士民、富商巨贾慌忙逃命,有着一百多万人口的长安城很快失去控制。强盗贼匪争相冲入宫廷以及王公府第,抢夺金银财宝,纵火焚烧房舍。城中多处起火,冒出滚滚浓烟。更有市井之徒骑着毛驴,大摇大摆进入昔日庄严肃穆、守备森严的皇城。

王霆得到确切消息,立即集合卫队,护送王妃和公子出城。沈瑗坚持要求带上家中老小,包括卧病在床的父亲同行。沈瑗的母亲命下人收拾了几大车财物,耽搁了一个时辰才出得府门。王霆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原本宽阔的大街上此刻已经挤满了逃难的人群,抢夺声、哭喊声不绝于耳,不少商贾官吏见到王霆率领的亲骑,纷纷前来寻求保护,队伍行进越发缓慢。好不容易出了长安城,行至渭水,得知便桥已被烧毁,王霆只得率队沿渭水南岸向西行进。

前行数里,只见逃难的人群四处奔散,原来是燕军前锋骑兵杀到。燕军前锋见到王霆率领的骑兵,立刻围拢上来。

沈瑗见形势危急,将王霆叫到身边,把李适托付给王霆。一番苦战后,王霆带着李适冲出燕军包围,与王妃一家人失散。

李适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抱着王霆痛哭流涕。

王霆数了数手下兵士,从武威带来的一百亲卫只剩下十余骑。为了李适的安全,王霆决定放弃寻找王妃及其家人,护送李适向西行进。一路上,王霆不顾疲惫伤痛,带着李适艰难前行,多次避开燕军骑兵追击,找到船只渡过渭水,在扶风城外遇到马璘率领的大军。

马璘从王霆口中得知王妃沈瑗失踪,心急如焚。

王霆向马璘提出,立刻出动骑兵救回王妃。

马璘考虑再三没有答应。

王霆打算断臂自裁,被马璘拦下。

马璘对王霆说:“郡王的为人将军应该清楚,将军已经尽力,相信郡王绝不会责备将军。”

------

燕军兵临长安城下,刚上任不到一天的长安留守、京兆尹崔光远手里除了京兆府,以及长安、万年两县衙役外,没有一兵一卒。崔光远知道无力抵挡燕军,派儿子崔达前往燕军大营,表示愿意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燕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边令诚献上宫门钥匙,逃过一劫。

长安失陷前,形势十分紧迫,李隆基只带了太子、诸亲王和身边近臣出逃,包括宁国、和政郡主在内的诸多皇亲国戚都没有来得及通知。

几个月前,宁国郡主的第二任丈夫薛康衡刚刚亡故,守孝在家的宁国带着几名家仆逃出长安城。一行人跟随逃难的人流行至渭水南岸,遇到燕军骑兵,混乱中宁国郡主与家仆失散,独自一人行至鄠县,与同时逃难出来的和政郡主、郡马柳潭相遇。

逃难路上,宁国和和政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和政把仅有的一匹马让给宁国,自己和柳潭带着三个孩子步行。几个人日行百里,每遇险境,和政都先让宁国走,自己留在最后。每到一地,柳潭打水捡柴,和政烧水煮饭,侍候宁国。

第百十四章 马嵬兵变

李隆基的御驾悄然无声的离开帝都长安,马不停蹄的向西行进,一千多人的队伍显得有些混乱。

傍晚时分,御驾行至马嵬驿,稍作安顿后,李隆基向众人问计,接下来该去往何处。

以中书令、吏部尚书兼任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建议李隆基入蜀避祸。杨国忠心中早有盘算,如今天下大乱,剑南是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把皇帝请到剑南,到时可以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太子李亨,不听话就除掉。

太子李亨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向李隆基提议去往广平王李俶节制的陇右。李隆基想起爱孙李俶,准备前往陇右。

对于杨国忠来说去陇右无疑是死路一条,不管是李亨,还是李俶都饶不了他。杨国忠力荐李隆基入蜀,与李亨发生激烈争执。

东宫内侍总管李辅国见形势急迫,暗中与统领禁军的左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密谋,准备“清君侧”,诛杀祸乱国家的奸相杨国忠。

陈玄礼在禁军将士面前公开表示:把好好一个国家搞成现在这样,杨国忠是罪魁祸首。陈玄礼的一番话激起了禁军将士心中压抑许久的怒火。

李辅国见时机成熟,与太子妃张良娣一起怂恿李亨以太子身份出面,为国除奸诛杀杨国忠。李亨见事情重大,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此时,正好有十余名吐蕃使臣围住杨国忠讨要食物。

李辅国趁机大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太子殿下下令诛杀!”

禁军将士们翘首期盼已久,一时群情激愤,手持兵刃围住杨国忠。

杨国忠不知死期已至,怒道:“汝等大胆,想要造反不成!”

愤怒的禁军将士蜂拥而上,一阵乱砍,将杨国忠大卸八块,甚至有人生啖其肉。陈玄礼拔刀割下杨国忠的头颅,悬于驿站门外。

杨国忠的长子太常卿杨暄,以及杨贵妃的姊妹韩国、秦国夫人等尽皆被杀。

御史大夫魏方进出面制止,话音未落便被乱枪刺死。左相韦见素闻乱而出,被兵士推倒,脑血流地。

李隆基得知禁军兵变,杀死杨国忠和韩国、秦国夫人,拖着苍老的身躯,拄着拐杖走出驿门,命令禁军收队,军士不应。

陈玄礼上前抱拳回奏:“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李隆基强压心中怒火,回答:“朕自会处置。”

京兆司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