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二生肖戾气转-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禁赌博断不轻恕
训曰:凡人处世,有政事者,政事为务;有家计者,家计为务;有经营者,经营为务;有农业者,农业为务;而读书者读书为务;即无事务者,亦当以一艺一业而消遣岁月。奈何好赌博之人,身家不计,性命不顾,愚痴如是之甚?假赌博之名以攘人财,与盗无异,利人之失,以为己得。始而贪人所有,陷入坑阱;既而吝惜情生,妄想复本,苦恋局内,囊磬产尽,以至无食无居,荡家败业。虽密友至亲,一入赌场,顷刻反颜,一钱得失,怒詈旋兴,雅道俱伤,结怨结仇,莫此为甚。且好赌博者,名利两失,齿虽少,人即料其无成家,正启人决;知其必败。沉溺不返;污下同群,骨肉轻贱,亲朋耻笑,种种败害,相因而起,果何乐何利而为之哉!朕是以严赌博之禁,凡有犯者,必加倍治罪,断不轻恕。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训曰:承祖父之遗,衣食无缺,此为大幸,便当读书乐志,安分修为。若家贫;亦惟勤学力行,为乡党所重。孔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是圣贤立志之根本,操存之要道也。
清心寡欲少忘少病
训曰:朕自幼所读之书,所办之事,至今不忘。今虽年迈,记性仍然,此皆素日心内清明之所致也。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鲜也。
举恶衬善智者不为
训曰:凡书生颂扬君上,或吟咏诗赋,欲称其善,必先举人之短,而后方颂言之,每以媲三皇、迈五帝、超越百王为言,此岂非太过乎!诗中有云:「欲笑周文歌宴镐,还轻汉武乐横汾。」譬之欲言此人之善,必先指他人之恶,朕意不然。彼亦善而我亦善,岂不美哉!总之,欲言人之善,但言某人之善而已,何必及他人之恶?是皆由度量窄狭而心不能平也,朕深不然之。
君子「三戒」不可贪得
训曰: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戒色、戒斗之时已过,惟或贪得,是所当戒。朕为人君,何所用而不得,何所取而不能,尚有贪得之理乎?万一有此等处,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尔等有血气方刚者,亦有血气未定者,当以圣人所戒之语各存诸心而深以为戒也。
存心济世医家之德
训曰:古人有言:「不药得中医。」非谓病不用药也,恐其误投耳。盖脉理至微,医理至深,古之医圣医贤,无理不阐,无书不备,天良在念,济世存心,不务声名,不计货利,自然审究详明,推寻备细,立方切症,用药通神。今之医生若肯以应酬之工用于诵读之际,推求奥妙,研究深微,审医案,探脉理,治人之病,如己之病,不务名利,不分贵贱,则临症必有一番心思,用药必有一番识见,施而必应,感而遂通,鲜有不能取效者矣。延医者慎之!
书法要旨心正气和
训曰:书法为六艺之一,而游艺为圣学之成功,以其为心体所寓也。朕自幼嗜书法,凡见古人墨迹,必临一过,所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余,赏赐人者不下数千。天下有名庙宇禅林,无一处无朕御书匾额,约计其数,亦有千余。大概书法,心正则笔正,书大字如小字。此正古人所谓心正气和,掌虚指实,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勤习一事身增一艺
训曰:善书法者虽多出天性,大半尤恃勤学。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故犹未至于荒废。人勤习一事,则身增一艺,若荒疏即废弃也。
礼讲实效尽心尽意
训曰:凡人彼此取与,在所不免。人之生辰,或遇吉事,与之以物,必择其人所需用,或其平日所好之物赠之,始足以尽我心。不然,但以人与我何物,而我亦以其物报之,是彼此易物名而已矣,毫无实意。此等处凡人皆宜留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训曰:凡人学艺,即如百工习业,必始于易,而步步循序渐进焉,心志不可急遽也。《中庸》曰:「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人之学艺,亦当以此言为训也。
行善遗福长享吉庆
训曰:朕今年近七十,尝见一家祖父子孙凡四五世者。大抵家世孝敬,其子孙必获富贵,长享吉庆;彼行恶者,子孙或穷败不堪,或不肖而限于罪戾,以至凶事牵连。如此等朕所见多矣。由此观之,惟善可遗福于子孙也。
天变灾异深自儆省
训曰:朕自幼登极,迄今六十余年,偶遇地震水旱,必深自儆省,故灾变即时消灭。大凡天变灾异,不必惊惶失措,惟反躬自省,忏悔改过,自然转祸为福。《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固理之必然也。
赤子之心人之真性
训曰: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赤子之心者,乃人生之真性,即上古之淳朴处也。我朝满洲制度亦然。满洲故制,看来虽似鄙聘,其一种真诚处又岂易哉!我等读书,宜达书中之理,穷究古人立言之意也。
以身作则而后求人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事无定规合理则为
训曰: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预定一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不学则已学则必精
训曰:凡人读书或学艺,每自谓不能者,乃自误其身也。《中庸》有云:「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实为学最有益之言也。
好知其恶恶知其美
训曰: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我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
长持其志无暴其气
训曰:孟子云:「持其志,无暴其气。」人欲养身,亦不出此两言,何也?诚能无暴其气,则气自然平和;能持其志,则心志不为外物所摇,自然安定。养身之道,犹有过于此者乎?
虚名无益有实则名
训曰:程子云:「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则徇名为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谓无善可称耳,非徇名也。看来有一等好名之人,惟名是务,不着一毫诚实之处,只管行去,不惟无分毫之实,究至于名亦不能保。」程子此言,可谓力行之要道也。
以义为利义安则利
训曰:程子云:「所谓利者,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但寻自己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凡人惟弃利己之心,以求义之所安,则为忠臣者亦此道,为孝子者亦此道。」人人皆当以此语为至教而奉行之也。
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不忍舍处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进德修业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为山九仞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穷理求知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尽其人事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