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仙侠传-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瞧他,手里只管摆玩那剑光后的尾翼,一派孩子气,彩逸是何等冰雪聪慧,立刻明白他不言而喻的缘由,微微一抬衣袖,朝他莞尔一笑,意思让他尽管先发,败者为先。
小雨见她性高居傲,也不理会,更不领情,心道:小丫头片子,道爷我那是一时妄动,孰胜孰败还不定呢。动念间,同时将穗尖在手中轻轻一搓,旋即两手向空一散,顿时满天金星,拖尾垂影,似夜空中盛开的烟花爆竹,朝向对面的彩逸怒放开去。这要一旦沾上,便被包裹住,不成“金丝鹊”,也得落个“黄莺在天”,束手就擒。
它有个好听的名子,叫皇帝的新装,别名:金穗点头。
堪堪那金穗点点将落于彩逸的头顶,只见她不慌不忙,玉尖水葱样的秀指朝云髻处微微一拨,一根翠簪撵于指间,顺带下一头光滑的青丝,如绸缎般迎风招展,随着她身形慢慢地旋转而舞动起来。
但见那每根发丝直飘如电流,波动纷飞,环绕于身外,将围包上来的金星远远敌住。与此同时,把手中翠簪向头顶祭画,幻作一支美丽的花环盘于头上,莹光四溢,如碧水流动于簪环之中,下降的金星纷纷被吸入其内,似陨落天际的流星,倾刻消迹。
小雨见“金穗点头”不成,皇帝的新装没给她穿上,便一招手,将其全数收回。又一掸红衣袍袖,一片红光间飞出一只翠鸟,脆鸣间已降到彩逸的头顶,将她头上的花环衔在嘴里回转,红光瞬间消散,翠鸟不见,小雨的手中却多了一支秀美玉簪,色泽翠绿欲滴。
“这簪子不错啊,只可惜了。”小雨把玩着那簪,看着它莹光琉璃,此时才开口对彩逸似笑非笑地说道。
“可惜什么?”彩逸杏眼微怒,望着那簪被别人掠走,心中甚是不乐。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对方运用幻化之术将桂冠摘去,心道:瞧他那小样,有啥了不起的,旁门左道,胜之不武。
这一点她可没说对。小雨是华山云中闲的嫡传弟子没错,但由于云中闲与茅山毛子棋的关系,他们门下的弟子彼此虽多有往来玩斗,其间却也互相学习渗透,无论剑法与道术都是正宗一流,绝无左道之理。也因她不知小雨的底细,误以为识,到也另当别论了。
小雨抬眼,见她生气,便不禁笑眼两弯:“只可惜没看见另外一根和另外一个梅姐。”
小雨先时放出翠鸟,彩逸就大出意料,想要将那翠簪收回已是不及,眼看着被鸟衔走,痛失爱簪。此刻闻听,又见小雨口唤梅姐,更是惊异,禁不住往前移动金莲问小雨何出此言?
小雨见彩逸总算心悦诚服,越发掂着手中的翠簪,煞有介事道:“如果小道没说错的话,这簪子还有一根,为凰。这根是凤簪。此二簪合名为凤凰合璧,又叫璧翠簪。与那万年玉珠同属西王母当年在昆仑瑶池梳洗之饰。它们形虽微,却魔力非凡,无物可将其收复,唯遇翠鸟而不能敌。其二簪遗落人间已久,后传说重见青城为二梅所佩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据说那凰簪还要晶莹碧透,如与凤簪两合,真正双璧生辉,即便翠鸟也无二嘴玉衔。”
“没错。”彩逸此刻已完全放下戒备之心,化敌为友。心下这才明白,小雨无怪会幻化出翠鸟,原来他知底细。
要说彩逸是青城二梅之一,小雨早在斗剑完毕后就已知晓。他与彩逸空中对持时,才看到她系挂纤腰间的玉笛,青儿已跟他讲过,有个救他们之命的青城女子,名叫梅彩逸。
但直到他幻化出翠鸟衔取那支凤簪时,才分清她是二梅中的妹妹。由于当时要外出急于找寻安身之所,因此青儿还没来得及跟他提说彩英一节。而有关这对凤凰合璧的翠簪,也是从师尊云中闲那儿听来的。
相传这对璧翠簪,是西王母当年吹化的两块绿玉,在离开昆仑瑶池时,并不曾带走,而是又一口仙气,将其二度吹化成两个身着翠色云缕的士女,名为凤和凰,看守池边的那棵仙树。据说那树上所结万年之果--玉珠,非瑶池水而不能晶莹,无昆仑风而不能灵秀。
西王母爱珠之切,为日后能再来瑶池一观其风彩,佩戴之华美、光艳,便舍簪伴珠,使其“珠联璧合”,传为后世美谈。
而二簪合璧,为西王母的仙物佳饰,自是不凡。原质已被吹化,自能托物亦能随意幻化人形。却不知在哪年哪月,终因熬守不住昆仑之巅慢长的岁月,更是遥遥不见西王母再返。于是溜之人间,逐渐轮为俗物,但终于本性未冥,虽不再仙化成人形,亦非平常之物能比。
后被二梅之母萧氏所得,终因此物太过显赫扬名,才遭重劫。幸遇青城圣母洞花旗圣母采药路过,才免于形神俱灭之灾,坐化而去。其二女年幼,被圣母抱上青城,并携簪抚养承继道统。
也有人说,这二梅就是此璧翠簪所化,托胎为人。故,知二簪者必晓青城二梅的故事,其因果,实为前缘有定。


第二十九章 仙剑情缘 终成追忆
更新时间2009911 20:05:28  字数:2119

 两人既已化敌为友,小雨口称梅师妹,便仍将璧翠簪抛还于彩逸。
彩逸笑接,问起小雨因何在此?小雨便自报了家门,只没有提及师尊云中闲。并将找寻山洞,安置残兵一事告诉了她,顺带向她谢了救助之恩。
彩逸一听,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门,不由得暗自好笑,又听他说是华山剑门,便道:“道友即在华山修行,定知道俏髯真人匡轩,人诵美髯公--云中闲的了。”
“那便是家师,梅师妹认识他?”小雨见她提及便不好再回避。
月亮之下,他见彩逸姣好的面庞泛起一层莫名的惆怅,心中不解,她与师尊会有什么瓜葛?直到彩逸向他一番解说,他才点头叹息,难怪师尊如此洞悉二梅之情,这其中原来另有一段前世插曲。说来可能有点玄妙复杂,全凭看官自行领悟了。
前文说过,云中闲与茅山道士毛子棋从小就是同一村上的玩伴,后遇高人弃尘向道。
其中,云中闲被华山剑宗清灵大师引渡,于华山黄甫峪瓦庙沟南涧东山峰灵芝洞参修,大师羽化飞升前,将本派道统全数承继于这个他最得意的弟子,这使云中闲的大师兄尤楚焱道长心中很是不快。
因他不仅比师弟云中闲早数十年入门,且道精根深,修为纯厚,只在云中闲之上而不在其下,且修真前身世凄惨,所以入道后较他人更为吃苦。
为了安抚尤楚焱,更为日后华山剑宗一脉相承,发扬广大,清灵大师便把灵芝峰的镇洞之宝--三神香,传于楚焱道长掌管。此香能开天门、启地户、通神灵,亦能免除刀兵瘟疫等灾祸,其神通广大,威力可窥一斑。
此宝于一非金非玉的锦匣中陈放,由清灵大师的符箓亲封,如日后统教者触犯本门清规戒律,符箓则对其自化,持香人可以三神香严惩不怠。此权威不比承继本门道统来得逊色,可以说是一权二施,平分秋色。
当然,即拥有镇洞之宝的生杀大权,便是掌门人,应尊为大。即便云中闲实为本门道统承继人之唯一,某些重要事宜仍要听从于尤楚焱道长的调遣。
好在楚焱只一时的负气,起初觉得委屈,随着尊师的升天,心胸渐渐净逸直至完全的平复,不失为一代剑宗的接力棒者。而云中闲更是不负其名,不惯权位,一心向道,逍遥自在,云中悠闲。于是不顾楚焱等的再三劝慰,执意离了先师的灵芝洞,自去南松桧峰下朝元洞府潜修。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其中另有缘由。
上文曾提到,青城花旗圣母早年于二梅之母有相救之恩,而这花旗圣母原与清灵大师是一脉相承的同本师兄妹,她原名叫花旗妍梅。
她与清灵师兄两人感情笃深,道门清规自不必说,虽可合籍双修,但终将无法飞升,圆满向道的至高境界。为不至因私废元而坏了道行,最终花旗圣母挥剑斩情愫,离开华山上了青城,改妍梅于圣母,从此绝于圣母洞中,彻底断了凡念。
而清灵大师后来虽也由此成就了华山一代剑宗,即将圆满归天,但仙家也并非草木石灰,无情无意。他知花旗圣母不久也要御劫飞升,因此在自己化羽未离之际,将此事说于爱徒云中闲,托于他代为关照,界时定去相助花旗圣母一臂之力。
想要助圣母御那天劫,除人力而外,非那灵芝峰的镇洞之宝“三神香”鼎力相助不可。说到这三神香,又要折回原题。为了服众(主要是尤楚焱道长),云中闲力劝恩师将三神香交于大师兄,不肯一统全承恩师的衣钵,不是自己没有这个道行能为,而是他深知道门不易,亦不愿给尊师飞升在即添忧。
果不出他所料,师兄有怨,但因他与恩师事前有量,处理得当,终不至造成后患,这也是云中闲为何受清灵大师器重的缘由,并托于重任。他的一向深明大义,淡薄人生,闲云野鹤似的不拘一格,深得尊师的秉性。
而大师临行时的嘱托,亦不便告明旁人,且华山虽与青城素有交往,但云中闲同花旗圣母在众人面前并无公开的往来。
也就是说,华山上乘剑仙中,没有人知道他匡真人有花旗圣母这么个挚友,如何会突然前去助她御劫?这还在其次,想去似乎不能成立,未免有点牵强,行善助人难道还要什么理由不成?话虽如此,只是要尊重先人的嘱托,这里面牵扯到一段仙剑情缘,却恰恰又是当事人花旗圣母不愿再提及的。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那华山的镇洞之宝上。苦于不能将尊师的前情透露,又要明正言顺的于师兄相借三神香,还不至使他产生其它想法,云中闲这才离了尊师的灵芝洞,乐得把大权一并交于师兄管理,实为避嫌。
却不想这一来,尤楚焱道长反主动要求一起前往助劫。从这点上看,他亦是宽宏之人,到是匡轩多虑了。由此,花旗圣母日后得以成功飞升。云中闲就此完成了师尊的重托,保守了秘密,最终圆了清灵大师的宿愿,此为后话不提。
而那花旗圣母虽义绝前缘,改了道名,但偶然间救了二梅之母,又接引了其女,为纪念先时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便为二女起姓“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