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 译注 12-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王乃使人驰而往问泉阳令曰:“渔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①?豫且得龟,见梦于王②,王故使我求之。”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③,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庐,名为豫且。泉阳令曰:“诺。”乃与使者驰而问豫且曰:“今昔汝渔何得④?”豫且曰:“夜半时举网得龟。”使者曰:“今龟安在?”曰:“在笼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龟,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诺。”即系龟而出之笼中,献使者。
  ①名谁为豫且:谁的名字叫豫且。②见:同“现”。③案:查阅。籍:户口册。④汝渔何得:你捕鱼得到何物。渔:捕鱼。
  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正昼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雷雨并起,风将而行。入于端门,见于东箱。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元王见而怪之,问卫平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复,是何当也?”卫平对曰:“龟在患中,而终昔囚①,王有德义,使人活之。今延颈而前,以当谢也,缩颈而却,欲亟去也②。”元王曰:“善哉!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趣驾送龟③,勿令失期。”
  ①昔:通“夕”。②亟:急,赶快。③趣驾:赶快驾车。趣,通“促”,意思是赶快。驾:驾车。
  卫平对曰:“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①,莫知其极②。与物变化,四时变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仓夏黄,秋白冬黑。明于阴阳,审于刑德③。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④。
  ①蔽:遮盖。②极:尽头。③审:清楚,明白。刑德:处罚和恩惠。④社稷:国家。“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元王曰:“龟甚神灵,降于上天①,陷于深渊。在患难中。以我为贤。德厚而忠信,故来告寡人。寡人若不遣也,是渔者也。渔者利其肉,寡人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君臣无礼,何从有福?寡人不忍,奈何勿遣②1
  ①降于上天:从上天而降。②奈何勿遣:怎么能不送走它。
  卫平对曰:“不然。臣闻盛德不报,重寄不归;天与不受①,天夺之宝。今龟周流天下,还复其所,上至苍天,下薄泥涂。还编九州②,未尝愧辱,无所稽留③。今至泉阳,渔者辱而囚之。王虽遣之,江河必怒,务求报仇④。自以为侵,因神与谋。淫雨不霁⑤,水不可治。若为枯旱⑥,风而扬埃,蝗虫暴生⑦,百姓失时⑧。王行仁义,其罚必来。此无佗故⑨,其祟在龟⑩。后虽悔之,岂有及哉。王勿遣也。”
  ①与:给予,授予。②还:通“环”,环绕。③稽:停留,拖延。④务:务必,一定。⑤霁(jì,继):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⑥若:或,或者。⑦暴:又猛又急,突然。⑧时:季节。⑨佗:通“他”。其他。⑩祟:鬼神作怪。
  元王慨然而叹曰①:“夫逆人之使②,绝人之谋③,是不暴乎④?取人之有,以自为宝,是不强乎⑤?寡人闻之,暴得者必暴亡,强取者必后无功。桀纣暴强,身死国亡。今我听子,是无仁义之名而有暴强之道。江河为汤武⑥,我为桀纣⑦。未见其利,恐离其咎⑧。寡人狐疑⑨,安事此宝,趣驾送龟,勿令久留。
  ①慨然:感慨的样子。②逆:阻挡。③绝:截断,破坏。④暴:凶暴。⑤强:强横。⑥汤武:汤是商朝开国君王,武是周朝开国君王。这里“汤武”是“行仁义的君王”的代称。⑦桀纣:桀是夏朝亡国之君,纣是商朝亡国之君。这里用“桀纣”代称“暴强无道的君王”。⑧离:通“罹”。遭受。咎:灾祸。⑨狐疑:犹疑不定,拿不定主意。
  卫平对曰:“不然,王其无患。天地之间,累石为山。高而不坏,地得为安。故云物或危而顾安①,或轻而不可迁;人或忠信而不如诞谩②,或丑恶而宜大官,或美好佳丽而为众人患。非神圣人,莫能尽言。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贼气相奸③。同岁异节,其时使然。故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或为仁义,或为暴强。暴强有乡④,仁义有时。万物尽然,不可胜治⑤。大王听臣,臣请悉言之。天出五色,以辩白黑。地生五谷,以知善恶。人民莫知辨也,与禽兽相若。谷居而穴处,不知田作。天下祸乱,阴阳相错。悤悤疾疾⑥,通而不相择。妖数见⑦,传为单保圣人别其生,使无相获。禽兽有牝牡⑧,置之山原;鸟有雌雄,布之林泽;有介之虫,置之谿谷⑨。故牧人民⑩,为之城郭(11),内经闾术(12),外为阡陌。夫妻男女,赋之田宅,列其室屋。为之图籍,别其名族(13)。立官置吏,劝以爵禄(14)。衣以桑麻,养以五谷。耕之耰之(15),鉏之耨之(16)。口得所嗜,目得所美,身受其利。以是观之,非强不至。做曰田者不强,囷仓不盈(17);商贾不强(18),不得其赢;妇女不强,布帛不精(19);官御不强(20),其势不成;大将不强,卒不使令;侯王不强,没世无名。故云强者,事之始也,分之理也,物之纪也。所求于强,无不有也。王以为不然,王独不闻玉椟只雉(22),出于昆山(23);明月之珠,出于四海;镌石拌蚌(24),传卖于市;圣人得之,以为大宝。大宝所在,乃为天子。今王自以为暴,不如拌蚌于海也;自以为强,不过镌石于昆山也。取者无咎,宝者无患。今龟使来抵网,而遭渔者得之(25),见梦自言,是国之宝也,王何忧焉。”
  ①顾:反而。②诞谩:欺诈不恭谨。诞:欺骗。谩:怠慢。③奸:干扰。④乡:同“向”。⑤治:研究。⑥悤悤:紧急、匆忙。⑦:通“孽”。灾祸。⑧牝牡:雌雄鸟兽。牝:雌性鸟兽。牡:雄性鸟兽。⑨谿谷:山谷。谿,山间的河沟。⑩牧人民:治理人民。(11)城郭:城邑。郭:外城。(12)经:划分界限。闾:古代居民组织单位。二十五家为闾。术:城邑中的道路。(13)名族:姓名。(14)劝:鼓励。(15)耰之:播种后用耰来平土,掩盖种子。耰:是一种农具,形如大木榔头,用来捣碎土块,平整土地。(16)耨:锄草。耨:是一种锄草农具。(17)囷:圆形的谷仓。(18)商贾:商人。散文中,商与贾同义。对文中,商指行商(运货贩卖的商人),贾指坐贾(囤积营利的商人)。也有的说行者为贾,坐者为商。(19)布帛:丝、麻、绵织物的总称。布:麻、苧、葛、棉织物的通称。帛:丝织物的总称。(20)御:控制。(21)分:职分,名分。理:标准,原则。(22)玉椟:玉匣子。雉:野鸡。(23)昆山:即昆仑山之省称。(24)镌:凿。拌:通“判”。分开,剖割。(25)遭:遇。
  元王曰:“不然。寡人闻之,谏者福也①,谀者贼也②,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天地合气,以生百财。阴阳有分,不离四时,十有二月③,日至为期。圣人彻焉,身乃无灾。明王用之,人莫敢欺。故云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祸之至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刑与德双。圣人察之,以知吉凶。桀纣之时,与天争功,拥遏鬼神,使不得通。是固已无道矣,谀臣有众。桀有谀臣,名曰赵梁。教为无道,劝以贪狼④。系汤夏台,杀关龙逢⑤。左右恐死,偷谀于傍。国危于累卵⑥,皆曰无伤。积乐万岁,或曰未央⑦。蔽其耳目,与之诈狂。汤卒伐桀,身死国亡⑧。听其谀臣,身独受殃。《春秋》著之,至今不忘。纣有谀臣,名为左强。夸而目巧⑨,教为象郎⑩。将至于天,又有玉床。犀玉之器,象箸而羹(11)。圣人剖其心(12),壮士斩其胻(13)。箕子恐死,被发佯狂(14)。杀周太子历(15),囚文王昌(16)。投之石室,将以昔至明(17)。阴兢活之,与之俱亡。入于周地,得太公望。兴卒聚兵,与纣相攻。文王病死,载尸以行。太子发代将,号为武王。战于牧野,破之华山之阳。纣不胜败而还走,围之象郎。自杀宣室(18),身死不葬。头悬车轸(19),四马曳行(20)。寡人念其如此,肠如涫汤(21)。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然而大傲。欲无厌时,举事而喜高,贪很而骄。不用忠信,听其谀臣,而为天下笑。今寡人之邦,居诸侯之间,曾不如秋毫。举事不当,又安亡逃1
  ①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②谀奉承、讨好。贼:害。③有:又。④贪狼:贪狠如狼。⑤“系汤”两句:桀囚汤于夏台事,见卷二《夏本纪》。系:拘系,即囚禁。夏台,狱名。《索引》谓“夏日均台”。桀杀关龙逢事,见《庄子·人世间》、《荀子·宥坐》、《吕氏春秋·必己》等。据云、桀无道,为酒池糟丘,关龙逢极谏,桀遂囚而杀之。⑥危于累卵:极言非常危险。累卵:以卵相叠。⑦未央:未荆⑧汤卒伐桀:事见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卒,终于。身死国亡:指夏桀身死国亡。见卷二《夏本纪》。⑨夸而目巧:夸夸其谈,眼神乖巧。⑩郎:通“廊”。象廊:以象牙为饰的廊庑。极言宫室建筑之豪华。(11)象箸:象牙筷子。相传纣曾用象牙筷子吃饭。见《韩非子·喻老》。(12)圣人:指比干。相传比干进谏连续三天不离开,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不知是真是假。”于是杀了比干,剖开比干心相看。见卷三《殷本纪》。(13)胻:脚胫,即小腿。《尚书·泰誓》说,纣“斮朝涉之胫”。《伪孔传》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斮而视之。”(14)“箕子”两句: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