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第9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爷不是最不耐烦兵事么?怎么还对我们家未来的大将军看上眼?”

“不是说你家天佑同你那两个义子不好,只是恒生瞅着最坚实。要是老天爷有眼,赐给我同福晋个向恒生这样结实的小小子,就是我们的大福气。”十七阿哥望着几个孩子,幽幽说道。

曹颙听了,不愿他再触景生情,道:“这两日还没同十七爷下棋,今儿可要好好杀上一盘。。。。。。。。。”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

初瑜这边,送走了前来造访的十七福晋,同曹颙一道,陪着李氏,兆佳氏用了晚饭。

晚饭后,李氏同兆家氏说着家常,又叫了刘嬷嬷过来,问起姑娘们今儿学刺绣的情景。刘嬷嬷这边,没有挑几个女孩儿的不是。反而都夸了一番,说是四姐儿有耐心,五儿配色好。妞妞这边虽是头一遭拿针线,也带着几分灵气儿。

李氏这边听了,满心欢喜;兆佳氏听了却有些不自在。妞妞说起来,只是曹家已故西席之女,又是丫鬟养的,身份低贱,哪里配跟曹家的姑娘一道学女红?

但是刘嬷嬷是大房聘的,并不是二房的下人,兆佳氏也不好说什么。

曹颙到书房那边整理记录这几日农田那边庄稼的长势见闻,初瑜则是回到自己房里,陪着天慧说话,给天慧念书听。

天慧上午也在私塾跟着先生读书,但是初瑜心疼女儿,怕她看书累眼睛,下了学后,就不让她拿书了。

初瑜同曹颙夫妻两个,换着班的,给女儿念书。让她不看书,也能按照先生的要求背出来。

至于写字儿,曹颙使人买了几刀纸,让天慧写大字使,省的她写小字费眼睛。

说这两年,天慧竟然被平郡王福晋接到王府。但是曹颙同初瑜用这个法子,帮着女儿启蒙,如今《三字经》,《百家姓》都背完了,已经开始背《千字文》。。。。。。。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一十七章 “家和”

苏州,西郊,李家庄子。

李煦站在稻田边,看着远处的佃户俯身收割麦子。他身后,有管家举着伞,为李煦遮掩。

眼前这边稻田,总计一百亩,并不是寻常稻田,而是奉旨试种的御田。这田中所用的种子,是康熙使人在畅春园同天津卫培养的新稻种。交给江南江北各省官员试种。

其他督抚处,不过得了两、三亩的稻种,只有苏州李煦处,身上还兼着户部侍郎的衔儿,分得的稻种最多。

稻田边,已经有之前收割好的稻子。李煦手中抓了一把,放到鼻子下,闻看着稻米香,只觉得心旷神怡。

皇上这几年对培养新稻种之事,甚为关注。今年早稻收成好,算不算代表着江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为君分忧,也是臣子当尽的职责。

李煦脸上舒缓许多,回头吩咐田庄管事道:“传令下去,今日务必将新稻收割完毕。十日之内,要在这稻田上插上新秧苗。

管事低头应了,李煦又使人带了几斗新稻米,上了马车,回城里去。

刚进织造府,就有管家上前禀告:“老爷,有姑太太同大爷的信到了。”

李煦听了,脸耷拉下来,冷哼两声。李氏的信才到,但是李氏托辞不来之事,李煦早已得了消息。

长子的信,不用说,指定还是孙家同李鼎之事。那边的管家,每隔三日往苏州来封信,向李煦禀告李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

对于自己这今年将不惑的长子;李煦心中甚是失望。早知道他生性愚钝,不是机智之人,但是想着他跟在自己身边,耳濡目染几个年,行事也当有些计较。

谁会晓得,他如此笨拙,别说不是曹颙的对手,就是一个酸儒孙珏都应付不了。事无巨细,都要请示苏州这边,没有半点魄力。

若是李鼎在世,哪里会让他如此操心。

李煦心中虽不痛快,但还是先到书房,看了李氏同李鼐的来信。

看着李氏信中的推托之词,李煦皱眉寻思半晌,唤来管家道:“使人去市面上收些好的绣品,不拘价钱,多采买些,好在中秋前送到京中姑太太处做节礼。

管家迟疑了一下,道:“老爷,这银钱从哪里支?”

李家虽看着风光,但是日子早已不如以前,如今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早年府里有些银钱,前几年李家也张罗着还亏空,将点浮财都还了地方藩库。饶是如此,这亏空还有几个万两没还清。

这几年,李煦身上兼着巡盐御史的差儿,油水丰足。但是李煦是出名的好人缘,这人情往来应酬的银钱,每年就得几万两银子。

这日子,越过越拮据。账面上原有的银钱,也都在春日里让李鼐带到京城,如今账上都是空的。

“去寻太太,就说我说的,让她不拘何处,预备五千两银子出来。”李煦说道。

管家应声下去,李煦又打开儿子的信,却是越看越怒。

孙珏吃了雄心豹子胆么?竟然敢狮子大开口,讨要房山的庄子?

李煦只觉得浑身发抖,想着向来窝窝囊囊的孙家也敢同自己叫板,实是气得不行。更令他生气的是。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要求,长子没有对策不说,还巴巴地来请示他。

“哼,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他不知是在骂李鼐,还是骂孙珏,恨恨地啐了一口,织造府内宅,听到管家媳妇的话,王氏脸上添了几分愁绪。

还能如何?只能继续当东西,左右端午节前已经当了一次,也算是轻车熟路。

想到这里,王氏只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早年韩氏在世时,做着当家太太,锦衣玉食,享清福;自己被抬举扶正,老太太不承认不说。这府里的日子也一日不如一日。

她只有一个儿子,年纪轻轻丧了性命,留下个庶出的孙女,也不是能继承香火的。

她百般操劳,又用什么意思?这个。“太太”的虚名她盼了大半辈子。如今老了老了,却觉得没滋味儿起来。

但是她年过半百,没有儿子傍身,只能顺着李煦,使得自己在李家有一席之地。

她揉了揉额头,道:“带人去东库,寻些用不着的金银物件,悄悄抬出去当了。

管家媳妇犹豫了一下,道:“太太。东库那边,别说金银器,就是铜器,都已经当光了。”

王氏听了,不由怔住,半晌长吁了口气,道:“那西库?”

“太太,,西库的钥匙,在老太太手上,”那管家媳妇看着王氏。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氏这边,沉默半晌,只能硬着头皮,往文太君的院子去。

文太君八十多岁,已经满头银发,坐在炮边,倚着枕头,听着高太君在旁说家常。也不知老人家听见去没有,脑袋一晃一晃的,引得耳环跟着一颤一颤。

王氏站在门口,低着头听着丫鬟进去禀告。

进去禀告的大丫鬟,是满脸为难。心中将王氏埋怨了几遭,好好的往这边来做什么?老太太不耐烦见她。早就免了她的规矩。她平素也算知趣,只有初一、十五的日子。才厚着脸皮过来露个面。

“老太太,太太来给老太太请安”那丫鬟心里挣扎着,在“太太”同“姨娘”中间,仍是选了“太太”这个称呼。毕竟这个府里的当家人是老爷,既是老爷说是“太太。”那她们做奴才的也只能尊声“太太。”

文太君原本眯着眼,听到“太太”两个字,一下子睁开眼,看着那丫鬟道:“如今阿猫阿狗都能叫太太?老婆子还没死呢!”说完,她也不说见,也不说不见,又阖了眼睛不说话。

那丫鬟唬得一激灵,巴巴地望向高太君,脸上带了几分祈求之色。

高太君晓得王氏平素是不过来的,今儿不是初一十五,她晓得婆婆不待见还过来,肯定是有事,就对文太君道:“许是桂娘有事,让她进来再说吧。

文太君冷哼一声,并不吱声。高太君冲那丫鬟摆摆手。示意她出去请人。

王氏在门口已经听到屋子里的动静。只觉得心中憋闷,但是为了淘换银子,实是没法子,只能耐住性子。跟着丫鬟进屋。

“给老太太、七老太太请安。”王氏进了屋子,上前几步,冲着炕上坐着的两人福了福。

文太君仍阖眼,不肯搭理王氏。

还是高太君,看在李煦的面子。不好让王氏太为难,指了指地上的凳子,道:“桂娘坐下说话,这找老太太是有事儿?”

王氏涨红了脸,也不好坐,挤出几分笑说道:“是想请老太太给下西库的钥匙,老爷让从里面取些物件。”

高太君这边听了,望向文太君。

文太君这边,不知何时已经睁开眼睛,瞪着王氏道:“贱婢,糊弄了你们老爷,如今又开始算计你们太太的嫁妆?滚!”

王氏已经年过五十,因是李家表亲的缘故,就是讳氏在世时,也有几分体面。没想到文太君这般不假颜色,她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已是说不出话来。

“还不快滚,难道要让人轰你不成?”文太君见她不吭声。越发着恼,怒喝道。

王氏哪里还坐得住,涨红了脸。晃晃悠悠地出了屋子。

高太君怕文太君身子受不住。忙道:“何必这般着恼,不耐烦见她,打发她出去就是。”

文太君抚了抚自己的胸口,道:“除非我闭眼,才会让那贱婢当家,王氏走到廊下,刚好听到这一句,气得浑身哆嗦,满心羞耻都成了。

回到自己屋子,她坐在椅子上,脸上阴沉得怕人。

按理说,韩氏既然身故,她的嫁妆当由她所出的子女继承,但是现下并没有由李鼐继承,只因这其中还关系李家秘辛。

李鼐名为嫡子,实际上是李煦婢妾苑氏所出,因韩氏多年无子,冒做嫡出。王氏当时正跟韩氏东风斗着西风,自是有样学样,将通房詹氏所出的李鼎充作自己所出。

这些事儿,瞒得了旁人,瞒不的李煦。李煦对于妻妾的小把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儿子的出身好些,对于他这老子也觉得面。

还有一人,瞒不住的,就是文太君。

对于这些混淆嫡庶之事儿,文太君本不肯应的,耐不住韩氏央求。

不过,她能容忍讳氏这般行事,却看不惯王氏这般做。

要不是后来,王氏的堂妹进字做了贵人,使得文太君有所顾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