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临时工-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吧,你来这里有什么目的?”
  冯全很震惊,但一想也就坦然了,龙潭三杰鼎鼎大名,并不是吹的,这三人为**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人分别是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周恩来认为如果没有龙潭三杰,中国**的历史将被改写,他对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名**中央特科情报人员的评价很高。
  钱在南京担任老乡的秘书,而徐恩曾那时是中统前身的南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一个留守上海主持工作,曾任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在上海设立的特务机构特务股股长;一个去天津担任国民党特务机关设在天津的分支机构长城通讯社社长社长,从而形成遥相呼应的铁三角。
  “我们想了解一下你对**有什么看法,没什么恶意,请放心。”这个人松开了紧紧握住冯全的双手,很坦然的说道。
  “我对你们没什么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当然我对你们也没有什么坏的意图。我对政治一点兴趣没有,我只喜欢打日本人,老百姓受了灾荒什么的,我帮助帮助他们,对别的什么都不关心。再说我只是个南京蒋委员长的临时工,不好拒绝蒋公的好意,才加入了国民党,希望你能理解。”
  说完冯全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管家张老三知道他是想端茶送客了,就把那人送出了基地。
  送走了**的说客,冯全浑身出了一身冷汗,太大意了,自己老觉得基地有这么多mg…34通用机枪,m2重机枪,pm1938迫击炮,虽说弹药,炮弹无数,基地的建筑也很厚很结实,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自己错了。
  国共两党方面的倒没什么,无所谓,国民党派来的直接扣下,**方面的礼送出境吧。最担心的是日伪间谍,在侵华期间,日本的谍报机构在窃取机密情报、监视中方重要人物、镇压和破坏中国的抗日力量、物色扶植傀儡汉奸并从事各种分裂活动等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无孔不入。
  其实说起来日本的情报人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隶属于大本营的情报机构,包括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分别设立的情报部,以及政府所属各部,还有外务省、拓务省、兴亚院、大东亚省设立的情报机构等。
  它们派出的间谍大多以使馆工作人员的身份为掩护,刺探所在各国的各种情报。陆海军的情报组织是两个系统,互不统属,但有时也有联合在一起。
  最著名的的是特别高等课也就是内务省的警保局及其下属的地方警察机关,隶属于日本陆军省的宪兵队都设有特高课,监管反间谍业务。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的傀儡政权中也全部设有特高课,是搜集情报镇压中国人民抗日和侦缉抗日地工人员的血腥暴力机构。
  二是日本侵略军于侵占地设立的众多特务机关。这类特务机关的数量和规模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深日益庞大,系统很缜密,分布非常广泛。
  主要任务是监视和调查中**民的动向、扶植汉奸、监视伪满的官吏等。除日本特务外,还搜罗、培植大批汉奸特务,这也是日军贯彻“以华制华”侵略方针的一个具体而微的举动。还设有外围机构,这些人有时化装成中国农民,商人,土匪等,以社团、杂志社、经济实体等为掩护进行谍报活动。
  三是由一些殖民公司或大资本公司设立的情报机构,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也就是满铁的调查课。创建于1906年的满铁,表面上看上去是个铁路公司,而实际上是是日本远东最大的情报基地,其下属机关遍布奉天、哈尔滨、天津、上海、南京,甚至东京、纽约和巴黎等。
  实上,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时期,岛国都十分重视间谍和情报活动,在用间谍方面堪称一绝。岛国对情报的概念比任何别的国家都更广泛,更有想象力,获取情报的**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都强烈。被洗脑的情报人员崇尚武士道精神,不怕死,把间谍活动视为高度爱国的光荣义务,把为大傻逼天皇献身精神作为谍报工作的动力。
  虽说间谍活动很难防范,但也不是无从下手,无能为力。俗话说:“要想抓贼,必先做贼”,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有这么一个间谍任务交给自己做,会怎么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就能够发现实际上间谍能用的手段并不多。
  冯全找来那5个戴笠的特务,基地全体人员都来听他们的讲课,了解了一些他们长期总结出的规律,几乎每个小伙伴都具有了基本的识别间谍的能力。
  仅靠警戒人员,难免挂一漏万。怎么办?放手发动群众就是一个好办法。大道理冯全也讲不出来,重奖!抓获一名间谍,参与的有关人员最低奖赏大洋100块,上不封顶。
  基地的所有人都受过相当的军事训练,现在再加上戴笠的特务们的情报训练,都有了基本的反间谍的知识。人民战争威力无穷,基地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特别是一些受伤的老兵,眼睛很毒,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些间谍并报告给安全警戒部门。
  这些间谍有的就隐藏在基地中,有些以各种身份在基地外围晃荡,冯全兴奋之余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冯全又一次以两个老婆生子的名义,按人头计算,向基地周围的每个山民发了5块大洋,以及一些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山民们也纷纷感恩戴德,有的进入基地生活,基地的人数一时间又扩大了很多,恋家的也有很多成了基地的暗探,每月都有饷钱可拿。
  剩下的一些山民多次享受过冯全的恩惠,见到可疑人员,虽然不一定能把这些间谍揪出来扭送基地,但至少可以做到自己不被这些间谍的言论所蛊惑,不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去。
  由于绝大多数华夏人都对岛国深恶痛绝,运动进行得很顺利,冯全也慢慢的放心了。但冯全想起了派去东北的第一批5个百人队,他们还没发来电报,倒底什么情况捏?
  求收藏,票票,鲜花!!!!


'正文 第一百章 首次遇挫'

  水香沈思南率队回来了,出去五个百人队600人,全身完好的有550,其中还有50个骨灰盒,21重伤,38个轻伤。轻伤倒无所谓,反正岛国的三八大盖由于子弹速度特别快,中枪后子弹高速前进,很少翻滚造成二次受伤。只要不是命中关键部位,顶多穿个洞,养几天就好了,还能成为战斗力更强悍的老兵。
  伤亡五十,这些都是真正的损失,冯全的心都碎了,培养这些小伙伴们花费了无数精力和心血,朝夕相处,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刻在了冯全的心底。好好安葬他们吧,每个人的抚恤金从200大洋涨到500大洋。
  幸运的是,沈思南他们去的时候带了大批粮饷军火,以土匪的名义,干掉了1200关东军,平均下来每人2个。抗战前几年中日军队伤亡比大概为6:1,在抗战后期,伤亡比大概能达到一比二的程度。
  日军单兵素质可以说是二战所有国家中最高的。枪法好,拼刺刀狠,特种能力强,耐力好。对指挥官的依赖程度不强,小分队以及个人之间协调性好,即使指挥官丧命,士兵也会抗战到最后一刻。
  可怕的是日军非常善于“高效作战”。苏军每发射出100发子弹可能会杀伤5名敌军,日军的100发子弹就可能杀伤10名甚至20名敌军,也就是说,当年日军的作战效率大约是苏军的一倍以上。与日军作战时,别看日军火力听上去不很密集,但只要是稍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击中。
  **各部队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行,很多士兵还要做不少杂务。据估计,一般部队因领粮、领草、搬运、打柴、磨麦等耽搁,每星期竟难得三天的训练。一个连往往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力,经常在打杂。新兵入伍后半年,还不知如何瞄准,如何使用表尺与目测距离等。**士兵的射击技能远不如日军,大多数士兵打仗时只是胡乱扳放。
  另外**兵役制度落后,新征壮丁因饥饿、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
  战前,日本财力有限不能多养兵,却要多训练兵员。为此陆军规定服役期只有两年,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都被编为预备役。各师团管区预备役人员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并有库存装备,战前可迅速组成一个新师团。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局抗战后,岛国的17个常备师团便立即由一变二,此外还恢复了裁撤的4个二等师团。这些新建的番号100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如第101师团由第1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在日军建制中,这类部队不过属第三等师团。
  甲午中日战争前成立的7个老牌师团,后来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后来,日军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师团。占领朝鲜后为镇压当地人民反抗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些是二等师团。“大正裁军”时,剩下10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17个,这些是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从1938年至1941年间,日军主要采取从常备师团中抽出一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征集补充兵的方式,陆续组建了番号以二十打头的新建师团和番号在三十至五十之间的“治安师团”以及番号在五十以后的“补充师团”。
  这类师团采取国际通用的“三联制”,兵额也只有1。4万人。番号从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师团是第四等部队,不过因军官出自常备部队,兵员也年轻,战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已有的五十一个师团不够用,由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调骨干作基础,建立了大量“增设师团”,番号大都在六十至一零零和一二零之后。这类师团在日军中属于第五等师团,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小的不到16岁,大的都已经45了,因军官、士官都有战斗经验也能有效组织作战。
  至日本投降前,陆军作战师团达到惊人的169个,增设师团成为军中的主要成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