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会制对社会政治条件的要求比总统制更为苛刻。议会制的两难在于:先有发达的两党制,后才可能有稳定的议会制。

有强大的专制势力残余的国家,不能尽快建立两党制的国家,恐怕难以驾驭议会制。在这样的国家一旦实行议会制,肯定是专制势力当道。

从根本上看,议会制与总统制无优劣之分。在自由民主根基牢固的国家,选择其中的一种都能维持民主政治于不堕。没有自由民主传统,两种政体都很艰难。

总统制则较适合民主根基较为浮浅的国家,它有双刃作用,一方面能够凝聚民主转型所需要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总统制和议会制更好的民主政体形式,故人们充其量只能对现有的总统制和议会制作局部的改良。

中华民国需要总统制,但不需要野心家,更需要在总统位子上,对总统制不断予以改变,这就需要李安生尽快上台。

若要求一个刚刚从帝制阴影走出来的中华民国从一开始就具备一个健全的、稳定的、良性的政党体制,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4月19日,国会选举结果,李安生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尘埃落定。

而第二日,段祺瑞就向李安生递交辞呈。

不过,李安生可不打算让段祺瑞辞去,他固然有权力在上台后重新制定内阁,段祺瑞辞职也是应有之意,但他还并不想放段祺瑞离去。

段祺瑞让人打点行装,与徐树铮一同坐在庭院中饮茶,看着那春花盛开,心内却有些萧索。

是啊,如此好韶光,却无心欣赏,也无意欣赏。

“又铮,只是可惜你了。”

对于徐树铮,段祺瑞心中始终存着一丝歉意。

两人很是相得益彰,他将徐树铮引为臂助,甚至惺惺相惜,本以为能大展拳脚,可是,却落得如此下场。

北洋系与他们产生了隔阂,如今北洋系冯国璋与王士珍等人都得重用,在权力分配中得到好处,但是只有他们两人,却不得不黯然退场。

徐树铮很是不甘,极为不甘。

他向来自负,桀骜不驯,也正因为这点,得到了段祺瑞的赏识。

他想要辅佐段祺瑞加强内阁的权力,从而实现内阁宰辅的梦想,名垂千古。

袁世凯撒手北去,让无数人都措手不及,段祺瑞也没有想到袁世凯会如此的决绝,更何况徐树铮。

徐树铮坐在桃树底下,双手撑在膝盖上,依旧是一付正襟危坐的架势,他向来注意仪表,从来就一丝不苟。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几片桃花零落在他的肩上,衣服上,让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的严峻肃穆。

“芝泉兄,此言差矣,只是可惜了你。”

两人都不须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用太多的言语,这便是知己。

若是君臣,必定相得。

他跟段祺瑞一同递交了辞呈,不过,两人的辞呈都要给李安生批准后,人事命令才能发布。

不过,李安生新上台后,肯定要用自己手下得力的人来做内阁总理,当好这个无比重要的大管家角色。

更何况,李安生为人强势,必定不会留他们这一对同样强势的搭档。

两人都有满腹的豪情壮志,满腹的理想,百般隐忍,只为干一番事业,袁世凯毕竟年迈,将来执掌大权的,除了段祺瑞,别无他人。

可是,算来算去,算不到袁世凯会走出这么一步,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徐树铮也不去掸落身上的花瓣,眯着眼睛,叹了口气,说道:“哎,大总统何故如此?”

他说的大总统,便是袁世凯,显然,他并不怎么服气李安生这个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

段祺瑞从怀中掏出了昨日袁世凯写给他的信,扬了扬,推到徐树铮的面前,淡淡的说道:“袁公信中,尽是北国景色,满纸自得,显然,他骤然离职,并非不得已。这倒让我想起此前他所说的一句话,他说,若一意孤行,只怕连克定等人都不得善终。仔细想想,将来袁氏一家,可保数十年不倒,享尽荣华富贵。谁说袁公痴耶?我看,论算计谁能比的上他。”

的确,袁世凯永远权衡利弊,很少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很少吃亏。

他本来就有病在身,主动退位,还能落得无边美誉,又能得到李安生的感激,高手。

“袁公是享福去了,不过我等到底何去何从?”

徐树铮有些不甘,试探着问段祺瑞,他也只是问问,无论段祺瑞做何决定,他都是十分支持。

段祺瑞哈哈大笑起来,他是个极其热爱权力之人,他需要有权力去实现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做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何去何从?天下之大,还没有我们的去处不成?”

段祺瑞摇了摇头,笑了笑,惬意的饮了杯茶,朝着徐树铮说道:“瞧这门庭冷落,难道还留在京城不成?”

“你若是闲得慌,倒不如去我老家转转,就当是颐养天年。袁公往北,我们便南下好了。”

说到颐养天年,两人先是眉头一皱,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

徐树铮边笑边摇着头,一串叹息,说道:“去年这里可真正是门庭若市,熙来攮往,可如今,端的是凄凉。人情比纸薄啊。”

他轻蔑的从鼻孔里头哼出不平之气,无比的愤懑,趋炎附势之人啊,可真是可恨。

求上门来时,大包小包,低头哈腰,恨不得当奴才似地,隔日便要跑上几趟,也幸好段祺瑞是个清廉刚正之人,不然,寻上门来的人只怕要更加的多。

段祺瑞点了点徐树铮说道:“这岂不是能凸显出知己的珍贵来?”

徐树铮一愣,感激万分,内心也是心潮澎湃,“是啊,人生在世,何须太过人情冷暖,看破世态炎凉,有三五知己足矣。”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四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四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徐树铮是个洒脱不羁之人,特立独行,也不在意那些趋炎附势之辈,或者说,那等人根本就不在他眼内。

他也不去计较如今门厅冷清,只是这样的待遇让他更加的看破世事而已。

午后的阳光愈加浓烈起来,坐在这口鼻皆香的庭院里头,思绪渐渐模糊起来。

徐树铮招了招手,喊从人去整治些小菜,既然无事,索性小酌一番。

既然*光无限好,也不要辜负,自有飞花在*光中陶醉,而他们则在*光中微醺。

在段祺瑞家中,能够享受这种无比随意代价的,也只有徐树铮一人,有时候段芝贵也来,但段祺瑞更多的是客气,拉拢,并不是真正的性情流露。

只不过片刻,下面就整治了酒菜上来,两人对坐而谈,浅饮轻酌,倒也有一番雅趣。

一个食盘,八样小菜,奶汁肥王鱼、香炸琵琶虾,红烧果子狸、焦炸羊腿肉,一盘毛豆腐,再加三个素色小炒。

段祺瑞平时很是清廉,很少吃这么丰盛,徐树铮来了,才会如此奢侈一番。

徐树铮人高马大,能吃肉,故而,段祺瑞也不愿意亏待了这位得力干将。

其实,一国内阁总理,平日里也就是两三个小菜加个汤,有时还不吃荤菜。

要是那些整日间大吃大喝的食利阶层知道了,只怕会惊掉下巴,无地自容。

如今运输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货物络绎不绝,总能买到许多从前稀罕之物。

不仅仅是牛羊肉与猪肉,就连其他鱼类也能在市场上并不少见。

说到吃肉,李安生上台之后,京城还流传过一个笑话,那就是李大总统是吃肉大总统,李大总统上台了,民众不用愁没有肉吃,肉也会越来越便宜。

东北如今到处都是养殖场,除了牛马羊,还有大量的养猪专业户,东北出产大量皮毛的同时,还出产大量的猪肉。

过去猪肉是贱肉,一般人多吃羊肉,但如今东北已经推广了吃猪肉,成为了东北民众的主要肉食。

东北老百姓桌上,时不时的都能吃上猪肉,甚至是羊肉,还有鱼是每天必食,东北在民间推广吃鱼。

尤其是学堂里头,是一定要有鱼的。

李安生执政东北时规定,每个学校的校长带头,教师们都要要负责将午餐时孩子吃的鱼肉中的刺挑出来,不厌其烦的挑出来。

虽然东北所有的校长与教师都喜欢深海鱼,因为没有刺,或者很少刺,但是由于深海鱼供应有限,他们只能继续每天最为烦累的一项活计。

当初中俄战争结束,李安生将外东北拿了回来,使得大量的深海鱼开始充实东北市场,使得东北的所有校长与教师们欢舞雀跃,倒也是一项奇谈。

这年头,东北的百姓吃的粗粮与细粮搭配,还能吃肉食,羡慕死了全国其他地区的百姓,而随着各种养殖技术的传播到中国其他地方,猪肉、鸡鸭肉等也开始逐渐的走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故而李安生一上台,北京的百姓们便奔走相告,他们别的不知道,只知道要有肉吃了。

清末的北京,王公大臣云集,“除朝贵及纨绔子弟,暨南省京官盘餐兼味,食用稍丰外,其余上自闲散王公,及疏远之皇亲国戚、八旗官兵以及北五省京官,一日之中,上者食面食,下者食杂粮。侑食之馔,羊肉鸡卵,一二品已为异味。下者生嚼葱蒜,若调酱则已丰矣。”

那个时候连王公大臣都要吃些粗粮,更何况肉食?可想而知清末北京老百姓吃的都是些什么。

也许听起来,北京的老百姓,甚至是直隶其他地区的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李安生到各地视察,只是因为一个原因,李大总统来了有肉吃,有些可笑。

但是,这何尝不是一件无比苦涩的奇谈。

光绪时代,全国各阶级几乎都出现了生活下降的现象。山东小麦种植量第一,一般人却卖小麦购粗粮。

1883年的《北华捷报》这样形容河北地区一般农民的生活:“农民虽然大部分都贫穷,但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还比较少。只有在荒年,他们经常以野菜为食,甚至连野菜都找不着而成群饿死,正像一八七八年和一八七九年的情况那样。在最好的年头,他们也吃最低级的食物,穿着朴素的衣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