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的距离对于交战双方的士兵而言,都是对意志力考验。

当长长的“乌拉”声伴随着炮声再度响起的时候,防守的中**人们知道,俄国人的疯狂进攻又开始了。

尽管感到疲惫不堪,中**人们却没有丝毫的迟,他们纷纷进入防御阵地,镇定自若的打开手榴弹上的保险,将步枪子弹上膛,将弹带接入马克沁机枪,架好轻机枪和迫击炮,打开掷弹筒,然后就平静地注视着前方,很快,大队的俄军步兵朝着中**队的阵地艰难的跋涉而来。

俄国炮兵射出的炮弹猛烈的横扫过来,发出巨大而骇人的爆炸,但处于俄国人的弹雨轰击之中的中国士兵却没有一个人感觉到害怕,他们可能是知道俄国人没有他们装备的那种能把敌人从深深的战壕当中挖出来的迫击炮,因此一个个都表现得气定神闲,让在场的外国观察员们吃惊不已。

在俄国步兵发起第一轮冲击之前,俄军先用火炮对山顶上的中**队阵地进行了一轮弹幕射击,但穿入积雪中爆炸的炮弹却并没有给中**队造成多大的损失,反而招来了中**队的炮火反制。

由于这些天运岛上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多,中国的炮兵们将部分火炮架设在了岛上的险要位置,封锁航道的同时,也用来支援步兵作战,因此在每一次俄国人对中**队的防线开炮的时候,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里用更猛烈的轰击予以回敬。

在俄国人的炮击完全被之后,俄军步兵只能在没有炮火掩护的情况下站起来展开散兵线艰难的向前推进,但随即就被居高临下的中**队强大的火力所击退。

在中**队烈的机枪扫射和步枪的攒射下,象往常一样,冲在最前面的俄军步兵很快就栽倒在雪地里,但后面剩下的人群继续毫不畏惧的跨过同伴的尸体前进,进入中**队密集的火力网中。然后使更多的人倒下,他们的尸体重叠在以前进攻中死亡的步兵身上。从俄国人开始反攻到现在,进攻中阵亡的俄军士兵尸体绝大部分都没有被掩埋。连续不断的降雪为他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裹尸布,尽管有时天气会忽然转暖,偶尔发生的几次解冻会将他们从雪地中显露出来,但他们很快又会重新被大雪覆盖。

经过了整整一天不计亡的进攻,俄军的先导步兵终于前进到了靠近高地山顶的位置。他们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段需要冲刺的距离就能够登上山顶,但是这一段平坦而毫掩护的距离成为了中**队的射手们天然的“狙杀地带”。

第二、第三次,后来的每一次进攻都显得徒劳,筋疲力尽的俄军步兵被迫退回到高地斜坡上的攻击发起线上,疲惫而又失望的倒在雪上喘息。

但就在这,俄国人听到了从山顶上传来的喊杀声,很显然,中**队在发动反攻!

随着一声声怒吼,穿过冰的空气,中国士兵从山顶向俄军猛冲下来,可怕的战斗呐喊声由远而近。疲惫不堪的俄军此时重新鼓起了战斗的勇气,拼死的冲向中**队,终于可以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厮杀了,他们决定要为之前所经受的痛苦和磨难报仇。

中**队向俄军发起的反冲击同样要艰难的在雪中跋涉,虽然他们的前锋线移动得并不快,但是前进的气势却十分逼人。

两支军队在相互逼近。

几天来的战斗让交战双方的官兵都深深的知道,在深雪中趴着射击将不会对开火有利,因此当距离足够近的时候,交战双方的士兵们不约而同的全部都站直了身子,各自举枪瞄准逐渐逼近的敌人。

接下来的这场战斗类型,完全属于旧时代战争中的那种两军站立式对射的模式。不但是使用步枪的士兵站着,中**队连轻机枪组也全部变为直立射击,一人负责输弹,一人负责开火,甚至还有的战士将自己的肩膀当成了机枪的支架!密集的子弹扫向在雪地中艰难射击着的俄军士兵,而没有装备轻机枪的俄国步兵,只能顶着弹雨用他们的步枪进行还击。

很快,中**队的轻机枪火力就将俄国人的进攻队形切断,然后又将弹道向后延伸至队列末端,再扫向最前面,直到再也没有一名俄军士兵能够继续站立在雪地中。

(七百五十五)“雪地突击车”登场

**队连续不断的向从半山腰往山顶冲锋的俄军进攻,大多数的俄国士兵都在中**队的机枪、步枪和手榴弹面前变成了亡魂。

最后,山下的俄军投入了全部的预备队,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但却仍然遭到死战不退并得到加强的中**队的反击,俄军终于支持不住而陷入了全面崩溃之中,**和精神都受到双重煎熬将要崩溃的残存俄国士兵毫无秩序的向冰面上奔逃着,连军官们也顾不上再喝斥他们的士兵丢脸的行为,而是也夹在奔逃的人流之中。

虽然事后俄国人自己谁都不愿意承认逃跑的行为,但这些事实却清楚的表明,他们的反攻行动是彻底失败了。

从俄国人开始进攻的那天起,防守在岛上的中**队就一直得到了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支援,在人数上处于下风而武器装备处于上风的局面下,中**队日复一日的成功坚守充分说明了中**队所采取的战术正确及意志过人,但在长时间战斗的同时,过度疲劳的阴影也开始表现出来。不少战士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感觉和行动都变得迟钝起来,给了进攻的俄军一些可乘之机,再加上严寒天气的到来,导致伤病员不断的增加,但由于后勤人员的不懈努力,大多数伤病员都被想方设法送到了运输船和战舰上并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因此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伤亡。在援军的支持下,守岛官兵终于打退了俄军的疯狂反扑,稳定了岛上的防线,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至此,中俄两军围绕着海参崴港口海岛的争夺战宣告结束,在这四座海岛及周围冰面进行的长达十二天的血腥战斗中,全部人数不到8000人的中国守岛部队瓦解了俄军总计达一个半步兵师所发动的不下1次主要进攻的同时,还主动发起了1步兵突击和32次反击。整个战役中中**队总计阵亡1154人,另有2300多人受伤。但由于援军的及时补充,在战斗的最后,仍有近7000中国战士坚守在阵地上。

而对进攻的俄军来说,他们的损失就要严重得多国人差不多损失了整整一个步兵师的人员,陆军少将涅维尔斯基被中国炮兵射出的炮弹击中阵亡,由太平洋舰队的水兵编成的海军陆战连则全部打光,并且丢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如此惨重的伤亡和损失却根本没有能够换回任何象样的战果,由于组成这些进攻部队的官兵都是从各支防御部队当中抽调的精锐们的阵亡极大的打击了海参崴要塞守军的士气,也削弱了海参崴俄军的防御力量。

由于俄军进行的反攻努力遭到了完全的失败,现在所有的俄国人都清醒的意识到,只要中**队在已经占领的海岛上积累了足够的物资装备和人员,从冰面上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是势不可免的。

在俄军放弃了进攻之后于天气变得更加恶劣,中俄两军都无法采取军事行动,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平静,甚至在海参崴北面的战线,由于严寒的到来,中**队也停止了进攻,只有中**队的那些巨型攻城炮没有停止他们的恐怖统治还在继续向俄国人的防线射出可怕的巨弹,让俄国人在身子被冻得瑟缩发抖的同时,心里仍然感觉到死亡威胁的临近。

既然无法从中**队手中夺取岛屿,俄军在康特拉琴柯少将的带领下,开始在海岸构筑一条原来根本不需要的防线止中**队的进攻。

而康特拉琴柯深知,由于反攻的失败军目前的士气已经降到了最低点,他们已经对中**队产生一种本能的恐惧而要想坚守要塞,等待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到来(尽管康特拉琴柯自己也知道个日子其实是遥遥无期的,必须有一支士气高昂、官兵勇于冲锋陷阵的军队才行。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康特拉琴柯亲自到各个防线巡视,并不放过任何机会来表扬普通的俄军官兵的英雄主义精神,他的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要塞陷落的时间。

在战后。所有地外国观察员们都一致地公认。康特拉琴柯在守卫海参崴地俄军当中拥有无与伦比地威望。是海参崴攻防战中起核心作用地人物。海参崴攻防战地幸存者希什科夫曾经这样评价康特拉琴柯:“为了亲自堪察要塞地防线和堡垒工事。康特拉琴柯将军地足迹遍布符拉迪沃斯托克地每一个角落。……康特拉琴柯将军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地

力量、灵魂、思想、英雄主义……”

只是。康特拉琴柯地英雄主义精神只能推迟海参崴地陷落时间。而不可能保住这个俄国人在东方地最重要地港口要塞。

在俄国人加紧构筑他们地新海岸防线地同时。中**队也并没有闲着。

大量地人员和装备及军用物资被运到了岛上之后。中**队在巩固岛上防线地同时。也开始积极地布署。准备发动进攻。

中**队地各级指挥官们当然都知道。在满是前些日子地战斗中被打死冻在了冰面上地俄国人地尸体地这段冰面地对岸。俄国人正在修筑防线。阻止中**队地前进。而中**官们在转换了“角色”——即由防守地一方转为进攻地一方——地同时。脑筋也转得比俄国人快得多。

没有任何一位国指挥官想让自己的部下成为海面上那些“冰雕”的新材料。

“中国人其实拥有极为灵的大脑,他们的聪明才智一旦在合适的时候被激发出来,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后来成为了英国一代名相的温斯顿纳德潘塞吉尔爵士曾经在英国这样评价“华俄战争”中的中国人,他当时还是一位下议院的议员,对发生在东方的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一直十分关注,“象在这次同俄国的战争中,中国人不但天才的想出来了从冰冻的海面向符拉迪沃斯托克发动进攻,而且还能够利用新发明的武器来避免自己遭到象俄国人不计伤亡的进攻所得到的那种惨重损失,而对比聪明灵活的中国人,俄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