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家将之风流八少-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延融笑道:“我大哥在辽国做盐茶生意呢,已经一月未归了,家里人担心得很,便叫我过去看一看。”

辽国缺盐铁,茶叶,丝绸等物,经常会大量的从大宋进口,每年两国的交易不下数百万贯,这些守卫早就见得多了。听说这位少年公子居然家里是做盐茶生意的,那可就是咱们大辽的贵人啊!那领头的兵不敢怠慢,给杨延融说了一声“请稍等片刻”。连忙拿着杨延融的官文走了。

杨延融点点头,道:“有劳大哥了!”他也知道这人是去给他换官文去了。以后到了辽国国内,没有官文,可是寸步难行。

杨延融等了不久,那名兵丁便手捧着文书过来了,交到他的手上,道:“一切都已办妥当了,公子请便吧!”

杨延融也不废话,骑上马儿便走。身后传来两名兵丁的议论声:这匹白马真是神骏,比咱们将军的那匹马还要好!

“那是,你也不看看人家是做什么的,富商,知道么?咱们穷当兵的能跟人家比吗?”

……

杨延融摇摇头,对这些兵丁的态度还是挺满意的,看来辽人也不全都是蛮子嘛。想起在大宋的时候,大家都称辽人为辽蛮,没有想到到了辽国境内,辽国人又叫宋人为宋蛮子,呵呵,着实搞笑了点。

过了边境,后面还有数道关卡,因为有了辽国边军发放的官文在身,一路上穿州过县可以说是畅行无阻。很快,杨延融便来到了后世的北京,也就是现在的幽都府。而且比信上说的十天,还提早了三天的时间。

幽都府是辽国五大都之一,称为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这一带。这一带的汉人极多,可以说是汉人占了绝大多数,但因为被契丹人统治时间太长了,也都以辽国人自居。当然,语言还是以汉语为主,要不然,杨延融可就抓瞎了,只怕连找个问路的人都没有。

第319章 幽都府

幽都府又名幽州,乃是幽云十六州之一。自从六十年前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便一直是辽国人重要的军事重镇,特命名为南京。

杨延融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这一路上日夜赶路,身子早已累乏,自宣武门进城之后也顾不得欣赏风景,找了一个大的客栈草草吃了一点东西,便去客房里面蒙头大睡。这一觉睡得真是香,直睡到第二天早上才起来。从汴梁到幽州,转展数千里地,别说是个人了,就是台机器只怕此时也罢工了吧!

左右无事,杨延融便出了客栈,到街上去转转,看看这个辽国人的南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看着街人的行人,店铺,简直就跟大宋境内没有什么两样嘛,穿的是汉服,讲的是汉语,若不是早就知道这里是辽国境内,只怕还会当成是大宋呢。

他却不知道,辽国已然是一个汉化程度极高的国家,早已人原始的马上民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农业军事大国。当然,被汉化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契丹贵族们都已不住帐篷牙帐,而是住的沉宅大院,就连朝庭体制也多模仿唐时。辽人制国,称为一元二治,契丹人治契丹人,汉人治汉人。所以,这南京幽都府的官员士卒也多为汉人。

杨延融想起那个纸条上面写的什么“候君于天星楼头”,他哪知道天星楼在哪里?想来,定然是一个楼的名称吧,楼头,那就更好理解了。

杨延融扯过一个百姓一问,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天星楼居然是辽国人观察星相的所在,也就是天文观察台。真是晕了,这些契丹蛮子也会观察星相?杨延融压根本就不相信,显然又是那个一元两治搞的鬼。随便造一个楼出来,让其治下的汉人感到高深莫测。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够观察星相的人那可就是传说中的高人了。

杨延融暗笑,这契丹人模仿也太像了点吧?打听清楚了天星楼的所在,杨延融当即便决定去踩踩盘子看看点,免得到时候被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女人给算计了,那可就是一件杯具的事情。

幽都府战地极广,在这个时候绝对算得上是个大城市了,人数将近七八十万。杨延融在街上晃荡了半天,好不容易在城西找到了天星楼的所在,举目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日了,这天星楼确实够高的,估摸着也有二十来米高了吧。四周绿树映盖,层层房檐从绿树丛中露出头来,看起来很有一股子清幽的气势。

那天星楼全由石头砌成,一圈圈的阶梯蜿蜒而上,最上端建着一处亭子,正对面看过去,一方巨大匾额上“天星楼”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欲要飘然而去。一见之下便知是名家手笔。杨延融虽然不会写毛笔字,但他的眼力可着实不凡。

望着这么高的楼台,杨延融都觉得有点眼晕,这要是爬上去了,下面四周让人一围,将那阶梯砍掉,可就会活活困死在天星楼上了。

杨延融一见就想起了最坏的打算,看来到时候得去准备一根长绳子了,免得到时候真出现了这种情况,可就真的衰到家了。

观察了周围的地形之后,杨延融转身离去,静等三日之后的到来。

想到三月之后,赵光义又要发兵攻辽,取的幽云十六州不正是这里么?先去四周观察一下倒也不错,所谓知己知彼,战无不胜嘛。

两日来,杨延融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幽州城中转圈圈,务必要把城里面的地形弄清楚,观察着哪一方的守卫最薄弱,以备日后好攻打进来。却没有想到这一番歪打正着,在三日后恰好用上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日晚上,杨延融也没有事情可做了,便随着人流到街上来看夜景。毕竟这里可是辽国的南京,为五大重镇之一,繁华之下,自然不消多说。

“听说没有?咱们大辽第一名妓到万香阁了,不知道这花魁会是哪个大人争得到手呢!”路上一个形容猬琐的浪荡公子哥儿的话引起了杨延融的兴趣。

只听另一个才子打扮的青年公子拍手道:“谁说不是呢,据说咱们大辽第一名妓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真个是误落凡尘的仙子,走,咱们也去瞧瞧热闹去。”

“两位兄台请了!”杨延融正听得起劲呢,没想到这两个闷骚男要走,赶紧上前去伸手一拦,抱拳道:“小生陈浩男,乃是游学的仕子,偶然听到两位兄台说的那个什么大辽第一名妓,还请两位给小弟说一说,呵呵,你们懂得的。”说着两银子就塞了过去。

那个猬琐男子顿时双眼一亮,不动声色的收起银子,呵呵笑道:“原来兄台也是同道中人啊,失敬失敬了!在下陈守正,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吴梅村,没想到陈兄居然跟我还是一个姓,没谁儿五百年前是一家子呢,呵呵。”

杨延融脸上还笑,心里却是在暗骂,妈的看你那猬琐相,跟老子同一个性吗?我呸!嘴里却是笑道:“是啊,是啊!两位兄台就请带我一起去凑凑热闹吧。”

路上,经这个吴梅村一讲,杨延融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大辽第一名妓李菲烟,竟然是辽国第一大美女更兼才女。这个谢大美女出身宦官之家,但其父因言获罪,得罪了辽国的景宗皇帝耶律贤,被判斩首,其余女眷一律充作军妓。但那时候的李菲烟年纪尚小,便被辽人送到了教访中去训练,授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很快在她十五岁那一年就已经名满辽国,后来萧太后听到了她的名声后,亲自下旨,免了她的妓女身份。

但李菲烟却是倔强得很,如今虽然不是妓女了,却仍然呆在教访中,作那谈诗论词的青倌人。这个女子虽然极为漂亮,却极少有人敢打她的主意。不说她那大辽第一才女第一美女的身份,就说她极得萧太后的欣赏这一点,也足以让她自保了。

如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居然愿意在众香楼作花魁。陈守正与吴梅村说起李菲烟来,发出了“卿本佳人,奈何作妓”的感叹。

杨延融心里暗笑,做妓的女人多了去了,哪里管什么美与丑啊?真是土包子,没见识。

一万二到此结束,想知道李菲烟的故事么?红包,鲜花,金牌,砸过来吧,砸得越多,保证让大家看得越爽!嘎嘎……

第320章 众香阁

杨延融陪着这两个闷骚男一起,不住的对过往的女士们评头论足,惹得行人们纷纷侧目。

“唉,真是世风日下啊!连看个妞儿都这么大的反应,真是一群没有文化的人!”陈守正叹息着摇头,很是不屑。

吴梅村赞同地道:“然也!然也!子曰:食色性也。世人看不透此中三昧,也怪不得他们。”

杨延融哈哈笑道:“陈兄,吴兄,咱们果真是同道中人啊。有诗为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的不正是女子的姿态吗?古人尚且如此,咱们又怎么能够免俗呢?”

陈守正、吴梅村两人一愣,同时拍手,嘿了一声,道:“真是绝了!”

三条色狼因为女人的话题,瞬间关系拉进了不少。很快就称兄道弟起来,杨延融最小,被两人称为三弟。陈守正年纪最长,今年二十有二,是为大哥。吴梅村其次,忝为二哥。

“三弟呀!”陈守正拍着杨延融的肩膀,叹道:“世上居然还有你这样的妙人,为兄只恨相逢恨晚,不能早一刻与三弟你共品天下美女,实为平生第一大恨事。嗯,大哥今晚就请三弟你去寒舍一叙,跟二弟一起聊聊女人,品品风月,岂不快哉?”

吴梅村笑道:“三弟你可一定要来啊,陈伯父家里可谓是美女如云,就等三弟你去品鉴品鉴了。”

“哦?不知道大哥家里是做什么的?竟然如此之多的美女?那小弟我可是真的要去见识一番了!”杨延融心中一跳,心想不会是遇到了两个家里是开窑子的,出来拉皮条的吧?

果然,吴梅村一听三弟的话也正微微一愣,便道:“三弟有所不知,陈伯父乃是幽州刺史,府中的俏丫鬟美婢女都能晃花了眼。想来三弟你也是刚来幽州吧,不识得陈伯父也怪不得你。”

陈守正呵呵一笑,摆手道:“我的那点微末家世,实在是上不得台面。二弟才是出生名门,乃是我大辽枢密使司吴庭延的三公子,真可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