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华夏-第1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只要扣住扳机,机簧不会滑开,而是始终保持在受压的状况。换言之,失去了捕捉击铁的能力。同时,捕获钩杆被选择钮推到後方,推入作业位置。的捕获钩已经推入自动,

击铁在击发的位置时,第一次拉枪机仍是由机簧控制击铁。当扳机扣下击发,枪机後退,击铁下压时,捕获钩扣住击铁,枪机因复进簧的作用,正在回位。枪机回到定位後,

将滑套推回,推动捕获钩,击铁松开,再度击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枪膛闭锁,方才击发。如此周而复始,只要扣住扳机,会不断击发,直到弹匣子弹用罄。这就是毛瑟速射型的作业机构,

在此之前,西班牙已经制出了自动作业的盒子炮。但是有些西班牙生产的自动手枪,没有上述的捕获钩的设计,只是击铁随枪机复位击发,因此有枪膛不完全闭锁即击发的可能。

盒子炮非常有趣的一项特色,是它的枪套,倒装在握柄后,立即转变为一把卡宾枪,成为肩射武器。这是当时非常留行的一种作法。传到中国后,成为一种惯例,不论是勃朗宁还是转轮手枪、通通都赋予了这项功能。

这也是盒子炮对中国军械发展与使用影响深远的一项旁证。毛瑟厂也生产过长管带枪托的骑枪型,但产量不多。盒子炮的正式装填方式,和毛瑟步枪相同,用10发装的桥夹,

由上方压装,无论是7。63毫米还是9毫米口径,都可使用相同的桥夹。毛瑟手枪的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照门,刻度高达800或1000米这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事,

即使有人能对1000米的目标用手枪瞄准射击,纵然7。63毫米的子弹是一种高初速的子弹,在经过1000米的飞行后,也剩不下什么力量了。

在中国,收藏一把盒子炮,可以说是许多人的愿望。因此夏科拉在看到林夫人掏出一把盒子炮时,表现得很是惊讶。

“她们女人用这种枪正好。”林郁青在装备好霰弹枪之后,又取出了一把德国“鲁格”手枪配在了身上。

“那不还有一支38式吗?为什么不用?”夏科拉有些奇怪地看着林郁青的举动,有些不解地问道。

“老子现在已经退伍了,说死不再用他史司设计的枪了。”林郁青有些轻蔑地说道,“他这些破枪设计得又丑又不好用,只有弱智才把枪设计成这样。”

听了林郁青纯粹是为了发泄才说的这种话,夏科拉只是呵呵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装备完毕之后,林郁青去后院把自己的越野车开了出来,开到了前院,让夏科拉和林夫人及苏珊娜上车,然后按照苏珊娜所指示的方向,驱车驶去。

“你认为是那些人干的,是吗?”林夫人在车上向林郁青问道。

“很可能是他们干的。”林郁青冷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不是不愿意投降吗?正好老子闲得手痒,拿他们练练枪。”

“真不明白这些美国佬是怎么想的。”夏科拉叹了口气,“他们难道真的以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吗?”

(一千四百二十二)端掉贼窝

“他们不相信我们能打败他们。”林郁青说道,“很可能,他们现在也仍然不相信美国被我们摧毁的消息是真的。”他挥动了一下放在身边的霰弹枪,“我知道这些被老牌殖民帝国主义思想所熏陶出来的家伙的心理,对于他们,说教是没有用的,只有消灭掉他们。”

“行了行了,你轻点儿,别吓着苏珊。”林夫人有些不满地说道,看了看坐在她身边面色苍白的澳大利亚寡妇,用英语柔声安慰了她几句。

林郁青呵呵一笑,放下了手中的枪,举手向夫人敬了个军礼,表示“遵命”。

大约10分钟左右,林郁青开车来到了苏珊娜的庄园,一位女邻居正带着苏珊娜的三个孩子站在门口,焦急地张望着,看到苏珊娜回来,立刻惊喜地迎了上来。

车子停下,林郁青夫妇和夏科拉拿着枪下了车,苏珊娜用英语和女邻居交谈了几句,让她帮忙照看孩子,然后便带着林郁青等人进到了她的农场。

苏珊娜现在的农场并不算大,只养着几头奶牛和绵羊,很多地方都长着野草。在战争期间,由于澳大利亚男人通通走上了战场,只剩下老幼妇孺在家里从事生产,对一位澳大利亚妇女来说,她一个人根本无法照料太大的土地。她现在的农场,只及变卖前的三分之一。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军队的伤亡总人数超过了150万人(这里面不包括美军和英军,美军在澳大利亚战场伤亡近20万人,英军阵亡约30万人),这当中约有近80万澳大利亚军人阵亡在非洲、印度次大陆、印度支那半岛及太平洋地区的广阔战场上,没有能够回到家乡。澳大利亚男人的大量阵亡使那些留守妇孺的生计变得异常艰难。在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全面接管了澳大利亚并将澳大利亚并入中国版图之后,对于原来居住在这里的澳大利亚留守妇孺,不但没有剥夺她们的财产,而且还给予了保护和帮助,使她们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同后来的华人居民一起生活。中国政府的合理处置消化了她们的敌意,而很多年轻的澳大利亚妇女由于忍受不了孤寂,主动的嫁给了随后到达这里的中国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战争结束后,对于华军集中优势海陆军兵力实施的“南十字星”行动,中国国内的军事评论褒贬不一。一些中国军事观察家们认为这是一次并不是很成功的军事行动,关于澳洲的抵抗如此之持久而激烈,他们认为是很不合理的。在他们看来,面对中国“南十字星”行动所集中起来的庞大兵力,澳大利亚哪怕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根本无法抵抗多久。原因很简单,澳大利亚的人口太少了,只有700多万,而澳大利亚军队的战斗力较弱,面对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又拥有海空军优势的华军,在这种条件下,澳大利亚根本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因为澳大利亚根本打不起人民战争。以澳大利亚本土的这700万人口计算,把全部的青壮年抽调一空,把妇女全部充入工厂,顶天也只能弄出100多万人的部队,而这些部队打光了就没了。澳大利亚只要损失100万人口,其伤害程度就足以致命。而以澳大利亚的沿海平原、草原与沙漠条件,损失100万部队其实是非常快的。以中国的强大军力,最多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打光这些部队。

而澳大利亚想要坚持下去,就只能依靠外援,也就是来自于美国的军队。但是美国要支持澳大利亚就必须要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而且必须越过中国海空军的层层封锁,实际上等于是在放美国的血。而一向自私伪善的美国人到底愿意为了澳大利亚流多少血?美国愿意为澳大利亚死50万人就顶天了,因为澳大利亚不是美国本土。因此说澳洲很好打,只要能登陆澳洲并维持有效的补给线,运上三五十万人就可以彻底的推平澳洲。

但事实上,直到战争结束,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推平的事也没有发生。

由于华军在澳大利亚的表现太过诡异,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南十字星”行动的议论充斥着国内外的报纸媒体和各种论坛。人们对此进行了种种分析和猜测,而在这些猜测当中,最为尖刻的是外国的一些总是持“政府阴谋论”的人所持有的观点。

这些人指出,华军在澳大利亚的迟缓行动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阴谋,中国军队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澳大利亚实施“种族谋杀”。

中国军队在登陆澳洲之后,在几个主要的作战方向上,一直牢牢的吸引着澳大利亚军队的主要兵力,使这些地方成为了澳军和美英联军的“人肉磨坊”,大批的澳大利亚成年男子战死疆场,而华军在接连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却推进缓慢,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澳军的兵力。华军在澳大利亚实施的战略轰炸只维持在军事目标上,也说明华军不想将澳大利亚破坏得太厉害,而是打算在战后进行完整的接收因为他们知道,在用原子弹炸平美国之后,澳大利亚是一定会投降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同这些人所说,在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接收的是一个基本上保持完整的澳大利亚,而战后的澳大利亚男人奇缺,又为华人的大量迁入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当然,对于这样的指责是对还是错,林郁青夏科拉等已经在澳大利亚生根的华人,是根本不在乎的。他们现在心里想的,只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很快,林郁青夫妇的面前出现了一座不大的仓库,没有武器的苏珊娜停下了脚步,有些害怕地看着那里,林郁青让林夫人留下来陪她,自己和夏科拉端着枪,小心地进入了仓库。

仓库里储存的都是一些奶制品和日用物资,此时已经被翻得一片狼藉,看上去应该是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打斗,林郁青仔细地观察着周围,在确定没有人之后,开始察看丢失了什么东西,而夏科拉则来到了两头已经死去的长毛牧羊犬身边,检查起牧羊犬身上的伤来。

“发现什么了?”夏科拉一边抚摸着牧羊犬已经变得有些僵硬的尸体,一边问道。

“肯定是他们干的,算上这一次,这个月已经是第五回了。”林郁青说道。

“何以见得?”夏科拉问道。

“除了奶酪、肉和一些食物外,他们好象还拿走了食盐。”林郁青摸了摸下巴,意味深长地说道,“你那里发现了什么?”

“狗是被用刀捅死的,手法很象是军人。”夏科拉伸出手指,在牧羊犬身上的伤口处探了探,说道,“使用的应该是美国‘卡巴’刀。”

“有意思。”林郁青冷笑了一声。

“现在缀下去,应该能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夏科拉直起了身子,说道。

“那还等什么?”林郁青看了看地面上血迹,一边说着,一边走出了仓库。

得知他们要追下去,林夫人一开始表示反对,但她发现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