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虾痛ぞ唬⑶鸫ど唐蹋比灰灿腥巳衔咴男形⒚挥惺裁垂莸模俺涫拐咚淙徊欢裕云牍'有什么危险,而且最后也是主动承认,如果高原不留这封简信,齐国到现在恐怕还不会知道。因此齐国应该给高原写信,向他表示敬佩之意;还有大臣认为,齐国一向奉行与其他各国结好,不参于各国争端的国策,因此前三种意见都不可取,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不了了之算了。
  而最后一个意见也最对齐王建的胃口,因此这件事情的处理基调就这么决定下来。
  另一个事先知道底细的就是安平君田克臧,看了高原的信之后,田克臧也不禁又惊又喜,想不到高原竟然会有这样的胆魄,会冒充使臣来到齐国,不过和这样一个人结盟,看来抵御秦国的把握也就更大了一些,而且由他亲自和自已协商结盟的事情,到是不用担心代郡一方会出现反复。
  田克臧到没有像齐王建那样,不闻不问,而是立刻给高原写了一封回信,向高原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意,同时也表明,己经达成的结盟协议,也要继续进行下去。然后派遣心腹人员,送到代郡去。
  而高原冒充使臣出使齐国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临淄民间,顿时在临淄又引发了一阵议论,有人称赞高原的胆识,也有人指责高原无礼,就连稷下学宫都以此为题,举行了一场论战。当然,论战归论战,孔鲋和高原达成的用古书换纸书的协议还是要继续执行的,二个月以后,稷下学宫提供的一百本古书,随着代郡商铺的商队,送到了代郡。
  结果高原引发的这一轮热潮,足足持续了三个多月,才渐渐平息下来。


第三四四章 纵论天下

  高原带领人与出城,到中午的时候,追上了前方的车队,而这时在昨晚先行出城的急三十六骑已早和车队汇合前进,因此一行人马全部都聚齐之后,也正式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高原当然没有想到,自己离开了齐国之后,还会在齐国引发一场风暴,不过等齐王建、田克臧收到信的时候,高原一行车队己经渡过了黄河的南段,进入到了齐国的辺境地区。
  但回行的车辆比来的时候多了数倍,而且驮运的都是重物,又加上多了一千余名奴隶。奴隶自然是洠в新砥ゴ剑倚凶叩哪芰σ脖仁勘畹眯矶啵虼嘶爻痰乃俣纫惨壤吹氖焙蚵恍
  在齐国境内的时候,因为驰道平坦宽阔,车队的行走速度也要快一些,但渡过了黄河南段之后,驰道的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要防止强有盗的袭击,而且这一次的车辆更多,一但有强盗真的杀到了车队的附近,就不好应付了,因此高原也丝毫不敢大意,派出大量的骑军在车队的前方、左右巡视打探,确保路途平安无事,才敢放心前行,而这样一来,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而等一行车队渡过了黄河中段以后,还真的有两支不长眼的强盗,大概是看到高原他们这一行的车辆众多,而相对随行保护的人员不多,因此也动了歪脑筋,出来打刧高原一行,结果还不等他们接近车队,就被高原的人马打得落花流水,相反还被高原抓住了上百人充当苦役。但这样一来,一行人马车队的行走就更为缓慢了。
  不过高原现在也没有什么急事要马上赶回代郡,也就这样不紧不忙的行走。同时也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这时己是阳春三月,树木苍盛,绿意盎然,而且都是一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在后世十分少见,因此高原也抱着游览的心态,一路行游,有时还打一打猎,搞一次野外烧烤。而晚上又自有剑舞姬侍奉,也是优哉游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蔺文清似乎在有意避着高原,几乎不给单独和高原相处的机会,高原也一直没有机会和蔺文清再续前缘。不过高原也并不担心,他己经相信,蔺文湥г缫咽亲砸雅讨胁耍揪筒豢赡芴拥玫簦皇窃诨爻痰耐局校肥挡缓霉饺说墓叵担虼烁咴膊⒉蛔偶保乙裁挥泻洼那逑缘霉デ酌堋V皇窃诒鹑瞬蛔⒁獾氖焙颍桓鲫游兜难凵瘢蛘呤俏找晃帐种唷
  又行走了几天之后,人马车队来到了黄河北段,渡过了黄河北段之后,就进入燕国境內,以现在代郡和燕国的关系,到达了燕国境内,基本也就可以保证全队的安全了。
  不过这时己经是下午,人马车队不可能在今天渡过黄河,也不能分头在黄河两岸扎营住宿,因此高原下令,就在黄河南岸扎营,休息一夜,等到明天再渡河。
  因为现在天色还早,闲着在营地里也没事,因此高原带着十几名士兵,在黄河岸边的树林中打猎。这时的黄河两岸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獐狍鹿羊之类的草食动物也有不少,结果到黄昏时分,高原等人也带着十几只战利品回来。于是当天晚上,就在营地里架起篝火,烧烤野味,整个营地里也是一片欢笑之声。
  烧烤的事情当然不用高原亲自动手,自然有士兵代劳,因此他和张良一走坐在火堆边交谈。
  其实在一路上,高原也经和张良一起聊天,纵论现在天下的局势。而且走出齐国之后,高原也向张良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张良得知以后,也大为震惊,对高原的胆识也十分佩服,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决定果然没有错。当然也改称高原为主公,并对高原洠в腥魏蔚囊鳎约憾蕴煜麓笫频目捶ǎ骤氐鹊纫灰幌蚋咴党隼础
  虽然说高原对这个时代的总体趋势,以及历史的发展脉经十分了解,但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个时代的细节、观念、各国的国君重臣的能力、心态等等,显然就差多了,过去高原的势力只限赵国一隅,到还影响不大,现在要着眼全局,就不能不考虑这些事情了。
  而张良本是韩国的贵族,袓上曾三次出任韩国的国相,韩国亡国之后,他又奔行各国,不仅增涨了见识,眼界,而且也对各国的局势都做了一番了解,这方面的见识,正是高原最缺少的,因此和张良交谈之后,也让高原对当前的局势,有了相当细仔的了解。
  当然高原也把代郡的情况,还有这一次自己齐国之行的经过,以及和田克臧、魏增、项栋等人搭成的协议,组成暗中的合纵,并利用魏国来消耗秦国,未来的计划都告诉给张良。听了高原的讲说之后,张良也对高原的计划十分称赞,认为这是目前对抗秦国最好的计划了。
  这时高原问道:“现在魏国的情况怎么样,不知先生知道吗?”
  张良摇了摇头,道:“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己。”
  高原皱了皱眉,道:“不会那么严重吧?”
  张良叹了一口气,道:“现在的魏国上有庸君当朝,下无能臣治国,完全是一付死气沉沉的样子,看看现在魏国的主要官员,相囯是魏行,大司马魏错,大司刑魏珙、大司田魏平,典客魏増,主公听出此中的玄机了吗?”
  高原怔了一怔,道:“怎么都是姓魏的,全部都是魏国的宗室吗?”
  张良点了点头,道:“是啊,现在魏国的朝廷上,有七成的大臣都是魏国的宗室,而且把握的都是朝政大权,主公以为,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高原也苦笑了一声,大量启用宗室,就意味着对外姓人的不信任,也就意味着人材的留失。其实在各国之中,魏国的排外和用人保守是最著名的,也是流失人材最多的国家,虽然在宗室中也会有出类拔粹的人材精英,但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庸材,而且就是对自家人中的精英,魏国也同样是猜忌防范,当年的魏公孑信陵君无忌,两次组成合纵,击败秦军,名扬天下,各国敬服,本来是少有的治世之材,但在魏国就是不受重用,结果抑郁而终,而信陵君死后,魏国的宗室也再没有干材出现,因此现在的魏国情况,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高原道:“那么先生以为,利用魏国来拖住秦国的计划,还可不可行呢?”
  张良笑道:“这个到是可行,魏国虽然洠в芯攘耍绻栉汗Γ献∏毓⑶蚁那毓讲⒉皇遣荒茏龅健!
  高原道:“愿听先生详解。”
  张良道:“大量启用宗室之臣,也并非全无好处,至少可以加强大臣对国家的忠心,因此在魏国到还没有郭开、后胜这样的卖囯之臣。一但秦军进攻魏国,魏国上下也必会齐心协力,全力抵抗秦军。而且魏国的都城大梁,是天下有名的坚城,在下曽到过大梁,亲眼见过大梁的城墙,确实是城高墙厚,固若金汤,而且城中的粮食物质,足以維持三年有余,如果魏囯上下齐心,又有坚城可依,再加上有主公和楚国的少量精锐士兵相助,有齐国的物资供应,那么挡住秦国,耗上二三年的时间,把防守大梁之战,变成第二个长平之战,是完全有可能的。就算最终秦国攻下大梁,自身也必会消耗巨大,主公就可以得到数年的緩冲时间。”
  高原想了一想,道:“先生所言不错,但秦军之中,不乏精通兵法的名将,现在魏国国内并无大将坐镇,因此就算是有坚城可依,也未必守得住,除非是由我来出任主将,不但可以守住大梁,迫使秦军久攻不下,自动退军,而且如果机会得当,说不定还能趁着秦军久屯于城下,师老兵疲之后,一举击败秦军,不是把防守大梁之战,变成第二个长平之战,而是第二个邯郸之战,这样一来,我们获得的缓冲时间也就更多一些。”
  张良也点了点头,道:“主公说得不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由主公来指挥防守大梁之战,确实有击败秦军的机会。其实这也并不是做不到,只要在我们援救魏国的时机上掌握得好一些,让魏国在秦军的压迫之下,再派遣能言善辨之士,对魏国君臣晓以厉害,我想魏国也不得不答应我们的要求,让主公来统领魏军。”
  高原呵呵笑道:“先生之言,正合我意。”
  张良又道:“请问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