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将、从将一率斩首,其余士兵全部贬去北彊充军。”
  众将听了,也都不由吸了一口冷气,虽然王剪治军严格,但却极少采用严罚治军,而这一次显然是没有别的办法,在蕃勇军的威胁之下,只能以严罚来逼迫守卫粮草物资的守军拼死守卫。现在秦军前线的粮草物资足够維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首先当然是要保正这一批粮草物资的安全。
  王剪接着又道:“杨端和、王贲。”
  杨端和、王贲赶忙出列,齐声道:“末将在。”
  王剪道:“杨端和,你带领三万人马,现在立刻赶到中牟去驻守,督促粮草物资运送。所有运输队伍,全部减少规模,每支运输队伍的车辆不得超过二百辆,多发多运,分头行进,一但遇到蕃勇军,不可抵挡,立刻扔下物资车辆逃走,再回去重新启运。”
  杨端和忙道:“末将尊令。”
  其实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现在秦军确实拿蕃勇军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种化整为零、多头并进的方法,这样队伍分散,风险也能分散,就算有一两支运输队伍被蕃勇军袭击了,但其他的粮草物资都可以顺利的运到。实际就是牲牺掉一部份粮草物资,保证其他粮草物资的安全,总比整支运输队伍都遭到打劫,一点都得不到要好。至于是那一支运输队伍遭到袭击,那一支能够逃脱,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众将对王剪这样的安排布置也都没有异议,毕竟谁也拿不出比王剪更好的办法来。
  王剪又道:“王贲,你带领骑军,随杨端和一起前往中牟,每曰巡视粮道,不得有误。一但发现蕃勇军的行踪,不可与其硬拼,只能干挠侵袭,然后通告杨端和,出动大军围缴,决不可呈勇好强,独自与蕃勇军交战,否则我将以军法从事。”
  王贲的心里一凛,道:“末将不敢。”
  王剪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明天一早,你们两人就立刻动身。”顿了一顿,王剪又道:“明天进攻大梁的进动取消,各将军回去之后,要严守营地,并且加紧赶工,争取能够早日完工,郑水令前天就己经写信给我,黄河的水势己经涨到了足够的水位,只要围堰完工,随时都可以放水淹城。”
  但众将听了王剪的这一道命令,也觉得都有些意外,这几天的施工进行得十分顺利,全因为秦军一直用进攻压制住了守军,而秦军一但停止进攻大梁,岂不是又给了守军出击进攻秦军阵地的机会了吗?
  因此李信又出列道:“上将军,一但我们停止进攻大梁,那么守军又从城中出击,袭击我军阵地,干扰我们施工,又当如何呢?”
  王剪摇了摇头,道:“各位放心吧,蕃勇军既然突围出去,那么守军绝不会再出击了。如果没有蕃勇军,就算是守军再出击,也不足为虑了。”
  虽然以前攻打秦军阵地的主力是胜捷军,并不是蕃勇军,但实际上蕃勇军在其中仍然是起到了不可取代的关建作用。因为正是有了蕃勇军的突袭、牵制,阻击援军,才使联军的出击能够屡屡得手,因此如果缺少了蕃勇军,守军再度出击的威力,也就会大大减小了,以秦军现在的兵力,完全可以应付,而且说不定还能给守军一个合围痛击。
  听了王剪的解释之后,众将才都信服,这才纷纷表示听令。
  随后王剪又道:“韩腾听令。“韩腾出列,道:“末将在。”
  王剪道:“你带本部人马,明天一早马上赶到荥口,守住黄河口,保卫鸿沟沿岸的堤坝,听候命令,准备开缺河口,此事关系我秦军的胜败,不得有失。”
  韩腾道:“末将尊令。”
  王剪道:“各位将军,按老夫预计,现在离水灌大梁,至少还需十天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也是我们这一次进攻魏国的关建时刻,因此请各位将军一起努力,等到了水灌大梁之日,也就是我们大秦军队庆贺胜利之时。”
  众将立刻齐声道:“末将谨尊上将军之令。”
  王剪这才满意的起身,道:“散帐。”说完之后,王剪才转回到了后帐中。
  而等到众将三三二二走出了中军大帐,黑夜即将过去,天色己经渐渐放亮,天边泛起了一片鱼肚白色,而且逐渐的染上了一层艳丽的红霞。


第四四四章 准备就绪

  蕃勇军突围之后,秦军没有再向大梁城发动进攻,而大梁城里的守军,也没有再向秦军的阵地发动进攻,战场也突然一下安静了下来。
  不过谁都知道,这种安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像,其实只是为了双方下一步的战斗所进行准备的一段时间,只要那一方率先准备好,就会立刻打破这个貌似和平的局面。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秦军在城外的施工进度也越来越快,王剪将秦军的民役、军队分成了两批,轮流施工,日夜不停,就连吃饭的时候,也轮换进行,并没有停止下施工,因此几乎每天早晨起来,就会发现秦军修建的围堰就会增加一大截,或者是又有一座堡垒,几座箭塔完工。
  但高原也连续收了姜桓武用飞鸟发回来的消息,冲出了秦军的包围圈之后,蕃勇军顿时获得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大展拳脚,刚一冲出包围,就突袭了秦军的一个补济点,并且向秦军的后勤补济线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袭击,一连袭击了数支秦军的运输队伍,销毁了秦军大量的粮草物资。
  虽然秦军也数次出动军队追击围缴蕃勇军,但姜桓武也按照高原的嘱咐,并不与秦军进行正面交战,而是一见秦军追来,就立刻撤退,决不冒险,再加上有飞鸟在空中侦察,也为代军提前预警,因此秦军的围剿也屡屡扑空,被蕃勇军逃脫。而且秦军对蕃勇军的战斗力也十分忌殚,不敢过份追击,结果也屡次错过了围剿的机会。
  不过秦军的运输队伍也按照王剪的要求,将大队分散成数支小队,并行运输,因此尽管秦军的运输队伍屡次遭到蕃勇军的攻击,但还是能将相当一部份粮草物资运送到军前,维持大军的需要。还并没有对秦军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秦军的施工还是在按步就班的进行着,就在双方停战的第八天,秦军的围堰终于完成了合陇,只是有不少地段的高度还达不到,另外就是每一个堡垒前的缺口,还仍然保留着,不过这也就是秦军下一阶段的工作了。
  高原在城墙上转了一圈,对秦军的施工进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在这段时间里,守军也一直在为秦军的水攻做着准备工作,沿着城墙的边缘,也堆起了一丈五尺多高,顶部一丈宽,底部两丈多宽的泥砂袋,对城墙进行加固,而在每一座城门的后方,也堆起了一道呈半弧的堤坝,直径约为二十仗,而高度达近三丈,顶部的宽度达到了一丈五尺,而底部的宽度达到了六丈多。
  因为大梁城坚厚的城墙本身就是一道坚固的堤坝,可以阻挡住水势,只是大梁城的十二个城门,是水势的主要突破口,因此才要在城门后方修建提坝,以防水势通过城门,冲进城中。
  另外就是大梁城的重要位置,如仓库,兵营,马棚等地,都进行了加高,或者是也修建了堤坝进行保护。而且在前一段时,守军砍伐了大量的树木,这时己在城中扎好了一千五百多个木筏,每个木筑可以装下二十到二十五名士兵,并且还准备了大量的油脂、干草、干柴等物,可以说己经做好秦军水淹大梁的充份准备,只等着秦军放水了。
  转了一圈之后,高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招集众将道:“各位将军,现在秦军的围堰将成,恐伯在五七天之内,秦军就会放水淹没大梁,虽然我们己经在大梁城做好了预备工作,但也不行不防,由其是大水初发之时,水势会很猛烈,可能会冲跨城墙或者是城门,而秦军有可能会趁机来进攻,因此我们这几天一定要加强对秦军的监视,以免在秦军放水之时,我们措手不及。而且这几天秦军不大可能来进攻大梁,但也不可大意。”
  这时鄂崇禹道:“主公,我们这些天以来,秦军一直都在加紧抢工,而且围堰虽然己经成,但其地域极广,秦军的防线拉长,而以秦军的兵力,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不访率军出击,再给秦军一个突袭。”
  高原摇了摇头,道:“不必了,虽然现在秦军的防线拉得极长,但围堰本身也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恐怕并不好打,而且蕃勇军突围之后,我们的出击力量大为削弱,出击也未必能有多少斩获,另外现在秦军的围堰己经建成,就算是我们拆除一些,也无伤大局,以秦军的力量,一夜之间就可以恢度,因此我们不如就留在大梁城里,养精蓄锐,等着秦军放水之后,再准备和秦军做战吧。我们准备了那么多的木筏,不就是为了等着秦军放水灌城之后,和秦军打水战吗?”
  赵江也点了点头,道:“是啊,前一段时间我们代军的损失极大,现在背嵬军只剩下一千三百多人,而胜捷军虽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四千,就算是加上辅助兵力,也不过七千人,而且现在离我们进驻大梁还不到两个月,以后的时间还长着呢?因此还是留一点余力为好。”
  高原笑道:“这就对了,这时间还长着,要想打仗,以后还有得是机会,鲁将军,现在魏军还有多少兵力。”
  鲁仁杰道:“回禀主公,现在城中的魏军还有约五万二千人,其中主力军队约有二万人,辅助军队三万二千人,不过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战斗之后,辅助军队基本都能够胜任作战,另外还有三千多人伤兵,十天以内,预计将会有两千人可以伤愈归队。”
  高原点了点头,道:“让士兵们从今天开始,训练在木筏上战斗。另外在城里修建两个长度超过三十丈的水池,等水淹大梁之后,用来训练水军。”
  鲁仁杰道:“是,末将马上就去安排。”
  高原又对魏増道:“安城君,现在城中百姓的情绪如何?”
  魏増道:“请武安君放心,因为城中粮食物资充足,而且在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