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己来,辛胜奉王剪之命,训练水战。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己经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在大部份士兵都学会了几下游水,在船筏上至少也不会心慌了。而且工匠们还集果广益,又想出了不少在水中稳定船筏的办法。最主要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将若干船筏连结起来,可以加大船筏在水中的稳定;二是用一块大石,系上绳索,扔到水中,然后系住船筏,实际和下锚的效果相似;三是在水中打上木桩,将船筏绑定在木桩上,也能使船筏在水中稳定。
  经过测试之后,这几种方式都十分有效,第一种方式可以用来攻击大梁城,而后两种用于在木筏上使用床弩、投石机一类的大型器俱,基本就不会在出现距烈摇晃,翻覆的现像。因此辛胜也觉得信心大增,认为如果现在再向大梁城发动进攻的话,结果也一定会大大不同了。现在代军的船队也赶到了大梁,辛胜也颇有一些跃跃欲试,想和代军再打一场水仗,看一看秦军训练的效果。
  羌瘣道:“高原用兵一向都是谋定而动,难以预料,而且他又善于制造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将军队的战斗力极大提升的工俱,如他设计的新式马俱,就可以使骑军的战斗力大增,因此他既然敢将船队调到大梁,就一定是有所持仗,说不定他又会在船只做出什么新的设计,能够使代军的水战实力大增,我们将代军的船队放入,说不定会犯了一个大错误。”
  听他这么一说,秦军的诸将也都沉思起来,虽然羌瘣所说只是一种推测,但谁都不敢小视,只看高原设计的新式马鞍和马蹬,就能使骑军的战斗力大増,也让秦军头疼不已,还有用投石机投射的火球,谁都不怀疑,高原不会在船只上会做出一些什么类似于新式马俱的改造来。
  王剪这时也觉得有些左右为难,万一代军的水军真的有什么类似于新式马俱的新式器俱,秦军岂不是自找苦吃吗?但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事实支撑,在这个时代,水战不仅原始,而且也不普及,列国之中只有楚国建立有一支专业的水军,秦军对水军水战的常极度缺乏,因此王剪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来。
  如果将河道堵死,不放代军的船队进来,就会同时也切断秦军的水路运输线,只能依靠陆路的运输,而陆路就会面临着代军蕃勇军的突袭,损耗巨大。虽然现在秦军的水军训练有了一些成效,但能否立刻攻破大梁城还不得而知,因此这一战估计还会是旷日持久,而现在秦国云集在魏国的军队民役多达六七十万,毎天仅粮草消耗就接近万石,秦国的国力虽然强大,但如果这样消耗下去,也不是良策,说不定最终会耗到秦国支持不住,被迫退军。
  王剪当然知道,战争并不仅仅是军队的比拼,同时也是囯力的比拼,就为了一个虚无的猜测,让秦国承受巨大的损失,就算最终灭亡了魏国,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也未必有利。因此怎样选择,王剪一时也确实做不出任何的决定。
  如果是杨端和在这里,到是能够能够帮王剪做出决定来,因为在上一战中,杨端和在渡过黄河的时候,遭到了代军水军的突袭,到是见识过代军战船的威力。不过一来是秦国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的水军,也不需要水军,对水战也并不重视,因此秦军的诸将,包括王剪在内,对这一战的细节过程都并没有深入研究,只是认为是代军的一次突击得手;二来这毕竟是一场败仗,王剪既然不多问,杨端和自然也就不想多提。
  当然在代军的船队逼近时候,杨端和也不会再有所隐瞒,一定会将自己所见所知的情况向王剪全盘托出,如果王剪了解了那一次水战的详细经过之后,说不定会倾向于宁可承受巨大的物资损失,也要封锁河道的计划,但现在杨端和并不在秦军的大营里,因此王剪也失去了一次了解代军的水战能力的大好机会,也影响了王剪的判断力。
  这时辛胜又道:“上将军,依末将之见,完全封锁河道,对我军不利,因此并不可取,不如在代军的船队到达之时,出动水军封堵在河道的入口处,并且在河道两侧,多设投石机,就此消灭代军的船队,这样一来,就算是代军的船队最终突破了河道,驶进大梁城去,也必然损失惨重,不足为虑了。”
  王剪听了,也不禁连连点头,笑道:“此议甚好,如此一来,既不用封锁河道,又可以封堵住代军的船队,实在是一举二得之计,各位以为如何呢?”
  其他的秦军诸将听了;也都纷纷称是;包括建议截断河道的章邯、羌瘣,也都没有异议,因为截断河道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对秦军自身的损伤也是同样巨大,而辛胜的建议正好是一个拆中的方法,将投石机布置在河道的两侧,对代军的战船进行打击,无论代军的船队有什么厉害的武器,也不可能抵挡得住投石机的攻击。
  然后再用秦军的战船在河道口拦截,这样层层设防,实在想不出代军还有什么方法来应对除非代军的船队是用铜注铁的。
  王剪点了点头,道:“好,就依辛将军之言,马上调动一百架床弩、一百架投石机,在河道两侧布置,只等代郡的船队一到,辛将军就马上率领船队出击。”
  众将齐声称是,王剪正要下令散帐的时候,只见一个士兵进帐来报告道:“禀报上将军,代军的战船巳经驶入了河道。”
  王剪怔了一怔,也不由得大吃一惊,代军的战船竟然有这么快吗?因为按照王剪的观念,船只行驶迅度都是慢得像牛车一样,秦军的运输船只从鸿沟驶入,少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才能驶进大梁水域,而这才过了不到两个时辰,代军的船队就从鸿沟中驶进了河道,而整个河道的全长也不过就是十多里,如果以这样的迅度,恐怕连半个时辰都不用,就可以驶过河道,进入大梁的水域里了。就算是现在王剪决定,截断河道,恐怕也是来不及了。
  不说是王剪,在场所有的将领也都吃惊不小,没想到代军的战船会来得这么快,而且所有人的头脑里生出了这样一个念头:一定是高原对船只做了一些什么改进,因此才使船只的行驶迅度大幅提高。
  但王剪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刻道:“辛胜,你马上去调集船只,准备堵截代军的船队,李信,你立刻去安排投石机和床弩,在河道边布置,能够布置下多少是多少。”
  辛胜和李信也赶忙齐声道:“末将尊令。”


第四五一章 船队到达(下)

  如果高原知道秦军诸将的想法,肯定会有一种躺着也中枪的感觉。秦军的诸将也未免太高估了自己吧。
  其实因为秦军的诸将基本都没有坐过船,因此对船航行的速度没有多少准确的认实,而且秦军的运输船只都是载满了各种货物,吃水极深,行驶的速度自然要比一般的战船要慢得多。
  当然,在对船进行改造时,高原也确实在战船速度的提高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并没有釆用什么新技术,无非就是增加了划桨的数量,像主力大战船就配置了十二对船桨,并将桨叶加大加长,再分成两批人员轮流划动,再加上风帆,这样一来,航行的速度自然就会大大的提高。按高原估计,如果十二对船桨一起划动,正常航速可以达到五节左右,即每小时十千米,而要是加速划行,在二个小时的时间內,航度可以达到七节左右,即十三千米。在这个时代来说,确实是相当高的船速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入到鸿沟之后,船队就进入到了顺水航行,这几重因素的结合下,才使代军的船队速度大大超过了王剪的预料,提前进入到了河道中,使秦军措手不及。
  辛胜和李信领命离开大营之后,王剪也立刻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营,登上了高台,顺着河道的方向看去,只见在远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有点点的风帆。代军的船队眼看着就快要驶到河道的出口了。
  李信奉命调动投石机和弩车到河道边去拦击代军的船队,在距离河道最近的一个堡垒里,一共有二十二架投石机,二十五架床弩,李信从堡垒中抽调了一千名士兵,推着这些投石机、床弩赶到了河道边。
  秦军刚刚来到河道边,代军的船队就己经分从三个河道驶近,这时离河道口只有三四百步。
  这时李信也顾不得调整距离,只以目测觉得差不多了就行了,当然李信也是久经战场的人,虽然只是目测,但也基本能看个**不离十。
  不过要打击战船,必须要用百斤以上的大石块才有效,如果是用小石块,最多只能砸死几名士兵,对战船的损伤并不大,而这个目地是由床弩来完成,投石机的作用还是以击毁战船为主,因此投石机必须要推进到距离河道二百五十步以內投射石块才行。
  这样一来,首先对代船战船进行打击的是床弩,而投石机还由士兵推拉着向前移动。因此李信下令之后,床弩首先停了下来,士兵们拉动绞盘,装上弩枪,对代军的船队展开打击。
  弩舷响动,弩枪飞射而出,射向河道中的代军船只,有的弩枪射落到河水中,有的弩枪越过船只,不知飞向何处,但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弩枪射中船只,当然不是秦军的射术高明,而是因为河道中的船只数量较多,队型也比较密集,因此总可以碰上。
  不过绝大多数射中船只的弩枪都只是插在船舷或船楼上,不仅对船身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就连代军士兵的伤亡也没有几个人。因为代军的船只的侧舷上都加厚了木板,蒙上了生牛皮,防御力大大提高,绝大多数弩枪都无法穿透侧舷船板。
  而秦军的第一波弩枪打击刚过,代军的反击也来了。这一次代军的船队一共有一百一十二艘战船,分别是主力大型战船三十二艘,中型战船五十艘,每艘大型战船上装配了四架床弩,而在中型战船上也装配了二架床弩,大型运输船三十艘,装载的都是这段时间己来,在桂陵制做的专门用于水战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