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砸笆薜目志澹院笤俣哉笫奕海簿突岚阉堑逼胀ǖ腥硕源!
  蒙恬也听得连连点头,韩腾的办法确实值得一试。
  韩腾又道:“所以高原如果倚仗兽群来进攻井陉塞,少将军不访可以按此布置,我们说不定可以让高原吃一个大亏,也挽回一些劣势。”
  蒙恬苦笑了一声,道:“大将军,高原决不会倚仗某一支军队或力量,就算是我们能够对付兽群,想要守住井陉,也是困难重重,说不定这十几万军队,会全部葬送在井陉。”
  韩腾怔了一怔,道:“不会到如此地步吧,井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还有十二万军队,守住井陉,应是不难啊。”
  蒙恬摇了摇头,道:“大将军不要忘了,代军可不止高原一部,还有司马尚、陈咨的人马,现在蓟京一线的秦军全军覆没,所剩不足万人,根本守不住易水南岸,代军只要渡过易水南下,就可以直插井陉背后,切断井陉和邯郸的联系,井陉就成为一支孤军,陷入代军的前后夹击之中,势难保全。”
  韩腾听了之后,也不由大吃一惊,自己确实忘了司马尚、陈咨的人马,因此蒙恬所说的确实不假,如果代军如此用兵,井陉确实保不住,于是道:“少将军有什么好办法吗?”
  蒙恬道:“在下现在也无计可施,唯有放弃井陉,退守邯郸,如此一来,虽失井陉,但可保全这十二万人马,还可以保住邯郸,这是如今的唯一可行之计。”
  韩腾皱了皱眉,道:“井陉关糸重大,无大王之令,就这样拱手让出,仍是大罪。”
  这时蒙武道:“事急从权,井陉决不可守,因此请大将军立断,将来回见大王,在下愿与大将军共担此罪。”


第六二二章 退军(四)

  咸阳,秦王宫。
  虽然这时秦国的官员都己经到齐,将王宫的正殿上站得满满的,但所有的官员全都低头不语,整个大殿上都鸦雀无声。
  秦王政端坐在正中高位的王座上,目光向殿下一扫,淡淡道:“现在我大秦应当如何应对,不知那一位爱卿有良策以教寡人。”
  这时前线的战报己经传到了咸阳,秦军两线都遭到了败绩,在蓟京一线上,蓟京得而复失,十万大军所剩不足万人,而燕境也全部落入代军的控制中,并直逼易水岸边下寨,虽然战报上说,上将军王剪失陷在蓟京城里,生死不知,但秦王政和秦国的众官员都十分清楚,王剪肯定是凶多吉少了。而代军随时都可以杀过易水,向南挺进。而在井陉一线虽然要好一些,但也同样被代军杀得大败,前后拆兵十余万,现在己经退回到井陉塞驻防。
  本来这一次战事一开始还是进行得十分顺利,秦军只用了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的占领了蓟京,灭亡了燕国,而在井陉一线,也成功的压制住了代军,基本完成了战前预定的目标,因此当时秦国朝野上下也都是一片乐观情绪,认为这一次出兵己经大功告成,战事很快就会结束了。但谁也没有想到,从此之后,就每况愈下,秦军竟然一泄千里,连战连败,不仅把前期的胜果全部都陪光了,相反还搭进去不少己属于秦国的地区。
  为了这一次战争,秦国共计投入了四十余万军队,到现在为此,损失的总兵力己经超过了二十万,可以说自从三十余年以前,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组织合纵,率五国联军伐秦,一度打得秦国退守函谷关不出之后,秦国还是首次在战场上吃到这样的大败仗,由其是上将军王剪阵亡,对秦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虽然秦军在淝之战、井陉之战中两败于李牧,大将军桓齮阵亡,但这两战损失的兵力都不超过十万,而且桓齮的能力、资历也都不足以和王剪相比。
  而在大梁之战中,秦军阵亡的兵力也超过了十五万,但那一仗毕竟是秦国赢了,无论最终代军是虽败犹荣也好,虽败犹胜也好,但结果是大梁失守、魏国灭亡,而且能够灭亡掉魏国这样一个大国,攻克大梁这样的坚城,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但这一次则不然,因为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秦军都是一败涂地,而且还败得非常惨,是秦国少有的大败,毫无半点争议的。
  现在秦军剩下的人马己经全部都退回到赵地,分别驻守井陉塞和邯郸,而代军虽然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仍然还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可以向秦军发动进攻,同时在总体的大局面上也是对代军及为有利的,由其是现在井陉孤悬一地,陷入到代军的夹击之中,虽然还有约十二万军队驻守,但仍然十分危险。如果没有援军增援,井陉恐怕是很难保全了。
  但经过大梁之战、以及这一战打到现在,秦国在短短二三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军队超过了三十万,几乎和长平一战阵亡的人数相当,虽然秦国是天下第一大国,人口超过了二千万,但这样的损失,仍然还是让秦国有些吃不消,再的前线增派援军,确实有些为难,毕竟想到增援守住井陉,没有十万以上的军队,根本就是无济于事。而如果想要击败代军,扭转局面,则起码要出动不少于二十万大军才行。
  当然以秦国的人口,到也不是凑不出十几二十万军队来,但军队的征调、集结、训练,再加上行军,至少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才能赶到井陉。而到了那时,恐怕井陉也早己失守了。
  另外比军队更为严重的是军需用度、粮草物资的筹集,当初设计这一战的时间是六到八个月,现在己经过去了近五个月,因此如果要增派援军,那么所剩的军需用度、粮草物资肯定是不够的,本来为了这一次战事,秦国己经增加了一次税赋,好在是所増不多,而秦国百姓也较为富足,因此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动荡。而只能再进行增税,秦国的百姓还能不能再毫无怨言的承受増加的税赋,谁都不敢说得准。
  其实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这一仗己经无法再支持下去了,必须要尽快停止,只是一来是这样的话,秦国的大臣多少都有些难以启口;二来是不知道到底要停到那一步才行,放弃井陉,甚致是放弃邯郸,而代军会不会趁势进军,如果秦军撤军之后,代军却不停手,而是顺势进军,那可就不好办了。因此秦王政问起来之后,一时竟然无人回答。
  秦王政见无人应答,又道:“现在的情形众卿都清楚,我秦军己败,己无力挽回,那么下一步我们是应该收兵罢战,还是派兵増援,如果收兵罢战,代军乘势进击,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而如果派兵增援,又如何调兵遣将,筹集物资,不知众卿有何高见。以解寡人之忧?”
  问到这一步,众官员们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李斯首先出列道:“大王,臣以为我大秦应该撤军罢战,不可再派兵增援了。”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卿可以如此认为?”
  李斯道:“如今蓟京己失,我秦军大败,伤兵损将,士气低落,而代军新胜,气势正盛,因此在这时绝不可轻捻其锋芒,而我秦国连遭两场大战,如今国力不足,国库空虚,也难以再担负起一场战争。”顿了一顿,李斯又道:“何况现在楚齐两国积极活动,互相联络,恐怕意欲趁火打劫,如果高原能够因势利导,不难再组织起一次合纵,而韩赵魏三国虽亡,但三国余族一直都未死心,伺机蠢蠢欲动,意图复避复国,如果我秦国强行要与其相争,恐怕后果不甘设想,不仅无法击败代军,就连三晋之地都有可能得而复失,数年之功,将毁于一担。因此在这时,我们应当暂做退让,先固守己占之地,再图他谋。”
  秦王政怔了一怔,道:“齐楚两国正在互相联络吗?”
  在战国中期,自从魏国衰弱,赵国尚未崛起,而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逐步富强,基本就秦、楚、齐三足鼎立,这三国之中,任何两国联手,都会对另一国造成极大的威胁,由其是秦、齐分别位于西东两端,而楚国正好位于秦、齐二国之间,因此秦、齐二国都在极力的拉陇楚国,或者是破坏楚国与另一方的关系,所谓“合纵”“连横”其实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主要就是在这三国之间展开,其余的韩赵魏燕,只不过是打酱油的角色。
  而在这三国的合纵连横博弈之中,最终还是秦国技高一筹,首先任用张仪之策,成功的离间齐楚,夺取楚国汉中六百之地,囚禁楚怀王,后又甴名将白起三败楚国,迫使楚国三易其都,使楚国彻底衰弱,;随后秦国又连同韩赵魏燕,组成五国联军伐齐,将齐国打得几乎亡国,虽然后来田单复齐,但也元气大伤,再也难以和秦国相抗衡。
  从此从之后,楚国一厥不整只能偏安于南方,依靠和其他各国组成合纵,才能够对抗秦国;而齐国的国力虽然也渐渐的恢复,但却釆取示好秦国的国策,和其他各国虽然也保持友好,但从此不再参加合纵,因此齐楚两国再也没有联过手了。
  虽然现在齐楚两国的实力,早己都不是当年能和秦国三足鼎立的时代相比,但毕竟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的彊域人口都可以和秦国相比足,而齐国临海靠陆,国人经于商业、产盐,因此国力富足,也不在秦国之下,这两个国家如果真的联起手来,还是不容小视。
  如果仅仅只有齐楚两国,秦国到还不会觉得压力太大,因为这两国的国力虽强,但兵力却不盛,又没有什么名将坐镇,毕竟国力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军事力量的。但现在代郡强势崛起,不仅完全继承了赵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还大有超出之势,而高原雄材大略,不仅精通兵法,不在李牧之下,治国理政的能力也丝毫不差,又没有赵国王室的桎梏,可以完全毫无顾忌的大展拳脚,这才是最让秦国头痛的。
  另外高原和齐楚两国的关系都相当不错,而且在处理和齐楚两国的关系时,高原都十分明智的选择了走权臣的路线,和齐国的田克臧,楚国的项燕都建立了很好的交情,并没有主要精力放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