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7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汉楚齐三国这一次真的组成了合纵,那就不同了,秦国很可能要面临着当初信陵君组成五国合纵伐秦之后,最大的威胁。因此要说秦国上下不紧张,当然是不可能的。
  秦王政道:“关于汉楚齐三国协商合纵的事情,有没有详细的消息,传回秦国?”
  付责外交和情报事务的弱顿和姚贾二人的神情都有些尴尬,姚贾出班道:“回禀大王,以前代郡对细作一向监查得十分严格,我们的细作很难打探到多少消息,而且现在高原刚刚迁都到灵寿,因此我们秦国的细作在灵寿还没做好布置,难以打探到详细的消息。”
  秦王政点了点头,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大体在他的意料之中,因为秦国在代郡的情报工作,一直都不是很顺,一个是找不到像赵国的郭开、齐国的后胜、楚国的昭、屈、景三族这样的合适的代理人;二个是代郡官府基层的控制力相对较强,而地方豪强的力量较弱,因此秦国很难得在齐国、楚国那样,大量的布置细作人员,打探消息。这几年以来,秦国在代郡的情报系统,始终都被限制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只要是规模一有所扩大,就会立刻遭到代郡官府的打击,又会被削弱。
  因此秦王政又道:“那么众卿有何良策,可以阻止这次三国合纵组成?”
  众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秦王政。
  过了好一会儿,尉缭才出列道:“大王,依臣之见,想要阻止三国合纵,重点在于齐国,因汉国可以视为赵国的延续,于我秦国有亡国之恨,而楚国和我秦国更有不解之仇,但这两国组成合纵之意虽盛,却无边界接壤,必须经过齐国才能相连,因此只要是使齐国退出合纵,或是是反对合纵出兵,那么这一次合纵就难以组成。”
  李斯皱了皱眉,道:“国尉之言虽然不错,但齐国主张和我秦国交好的国相后胜己被安平君田克臧诛死,而田克臧一向力主齐国与楚汉二国交好,并促使齐国加入合纵伐秦,现在他掌握齐国的朝政大权,这一次更是亲赴灵寿,协商处理组成三国合纵的事谊,可见其人绝不会与我秦国交好,又如果使齐国退出这次合纵呢?”
  尉缭不慌不忙道:“田克臧赞同合纵不假,田克臧掌握齐国的朝政大权也不错,但田克臧绝不能代表整个齐国,齐国四十年都与我秦国交好,恐怕有不少人都不愿与我秦国为敌,而后胜又把持朝政三十余年,早己根深蒂固,党羽众多,后胜虽死,但田克臧却未必能够清除后胜的党羽,而我秦国在齐国的暗哨众多,因此我们未必没有机会,使齐国退出合纵,若是还不足以动摇田克臧,则不妨派遣刺客杀之。只要田克臧一死,就不难使齐国退出合纵。”
  秦王政点了点头,当初制定灭亡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中,虽然是以军事行动为主,但也十分注重外交手段,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现在汉国的防范严密,水泼难入,但从齐国下手,还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尉缭的办法,也很得秦王政的赞同。
  而这时姚贾赶忙出列,道:“大王,臣以为国尉之言极是,只要田克臧一死,就可以使齐国退出合纵,臣不才,愿意亲赴齐国,筹谋除去田克臧的事宜。”
  王绾道:“现在齐国正在和汉楚两国商谈合纵,姚上卿在这个时候出使齐国,恐怕是不大合适吧,就算田克臧不敢伤害上卿,但若是将上卿扣压监禁在齐国,也非不可能的。”
  秦王政听了也不由露出了难色,他当然知道,姚贾在这个时候出使齐国,确实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田克臧显然是铁了心和秦国为敌,自然就不会因为姚贾是秦国的使臣,就对姚贾礼敬,而姚贾是主要付责秦国的情报工作,如果他有所闪失,对秦国的打击可是相当大的。但如果姚贾不去齐国,那么扳倒田克臧,甚致是刺杀田克臧,都很难成功,因为这么重要的行动,自然需要有一个人坐镇正场,临阵指挥,除非是有荆柯这样的刺客,因此秦王政也觉得十分为难。
  而姚贾却一挺胸,道:“请大王放心,臣可以不以使臣的身份,暗中潜入齐国,进行安排布置,万无一失。只请大王能够准许臣一行。”
  此前姚贾确实有好几次装扮成商人,暗中潜入齐国,和齐国的国相后胜私下协商事情,当然也免不了向后胜送礼。而秦国在齐国确实有大量的间谍暗探,多年以来,也建立了不少的关系渠道,因此姚贾也自信,这一次自己一定能够安全的潜入齐国,就算不能完成扳倒田克臧的任务,也能够全身而退,而一但杀了田克臧,姚贾将为秦国立下一件大功,现在丞相王绾的年龄不小,身体也不大好了,那时姚贾就将是丞相之位的有力竞争者。于是姚贾才主动请缨,要求潜入齐国。
  秦王政想了一想,终于点了点头,道:“既然姚卿如此自信,寡人当不阻止,不过此去齐国,卿当万分小心,但有不测,立刻返回秦国,不可轻易冒险。寡人宁可不诛田克臧,也希望卿能平安无事。”
  姚贾听了,不禁大为感激,道:“大王如此厚待微臣,臣当以死报大王知遇之恩。”
  这时韩腾出列道:“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秦王政微一皱眉,道:“卿有话但话无妨。”
  韩腾道:“姚上卿甘冒奇险,愿意亲赴齐国,谋取田克臧,臣深为佩服,但上卿大人此次齐国之行,困难重重,但未必成功,因此我秦国也不得不另有防范。”
  秦王政的眉头挑了一挑,道:“卿之意,当如何防范?”
  韩腾道:“姚上卿此去齐国,如果未能诛杀田克臧,那么此次三国合纵必成,而高原必当成为合纵主帅,最迟在明年下半年,高原就会率领合纵大军,来攻伐我秦国,而那时我秦国只能尽起全国之军,与合纵大军决一死战,因此我们现在就毕需做好准备,整军待战,以防不测。”
  尉缭也道:“大王,韩大将军所言不错,有备而无患,因此我秦国不可不防,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征集军队,准备军需物资,布置防线,和合纵军一战。”
  秦王政沉默了良久,也终于点了点头,虽然从秦王政心里来说,还是希望用拆散分化的方式来对付合纵,但如果拆散不了合纵,那就只有以军事力量来解决,因此这一次秦王政将驻处的大将全都招回咸阳,协商如何应对三国合纵,其实也有这个准备。如果要以武力来解决,那么就要依靠这些武将了。


第八零一章 秦国聚议(下)

  听了尉缭的话之后,秦王政才道:“依卿之见,这次三国合纵,将会出动多少军队来进攻我秦国?”
  众大臣们又沉默了一阵,弱顿道:“楚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带甲者可达百万之众,因此出动二三十万大军,并非难事。”
  秦王政道:“料敌从宽,就按三十万来计算吧。”
  姚贾也道:“齐国虽然承平己久,但自从田克臧出任大司马之后,就一直在整顿军队,并且请代军将领来齐国帮助训练齐军,而且齐国的国力雄厚,如果假以时日,征集百万大军,也非难事,因此臣以为齐国可以出动的军队,绝不会在楚国之下。”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那就也算三十万。”
  尉缭道:“不过齐楚两国之兵,均不及我秦国精锐,因此我秦国只以半数,便足以与之相抗,但诚如大王之言,料敌从宽,当做二十万计,需四十万军队,可对抗齐楚两国。”
  秦王政道:“那么汉国呢?”
  群臣又沉默了一会儿,蒙武才道:“上一次秦代之战,高原就出动大军三十余万,但那差不多是代郡的全部兵力,而现在高原己尽得燕国之地,国力扩大一倍有余,军队当以翻倍计算,而能用之兵,决不会少于二十万,而汉军之强,决不在我秦国之下,何况高原精通兵法,善于出奇制胜,因此我秦国之军,决不能少于汉军。”
  秦王政道:“也就是说,要对付二十万汉军,至少需要二十万秦军,甚致更多?”
  蒙武道:“正如大王所言。”
  大殿中的秦国大臣也都一阵沉默,如果这样计算下来,三国的合纵联军的兵力将达到八十万左右,而秦国至少要出动六十万的兵力才能与之匹敌。这也差不多是秦国能够出动的极限兵力了。
  虽然以秦国现在的人口,征集百万大军,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秦国的常备军队只有四五十万左右,这也是秦军的主力,而且新占领的赵魏韩三国之地,还需要一定的兵力驻守,还有都城咸阳,也需要一部份军队保卫,因此能够出动作战的主力军队,不会超过三十万。其他的就需要从百姓中征集。尽管秦国的民风尚武悍勇,但从百姓中征集的临时军队,显然是不能和常备军队相比的。
  而刚才计算的汉齐楚三国,也都是各国的常备军队,就算三国不会将常备军队全都派出来,但也不会少于五十万,而且三国还可以再征集百姓参军,就算是凑出百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当年信陵君组织合纵伐秦,也不过只凑出了五十万大军,就将秦国打得大败。更何况三国联军还有像高原这样决不输于信陵君的统帅,因此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秦国都是明显落于下风,形势并不容乐观。而秦国的大臣们显然也是看出了这一点,一时大殿中的气氛十分压抑。
  这时韩腾道:“大王,臣有一计,可对抗合纵大军。”
  秦王政道:“卿有何妙计。”
  韩腾道:“请大王取地图来。”
  秦王政点了点头,立刻命人取来了地图,铺在桌案上,而众大臣都围陇了过来,秦王政道:“卿之计将安出?”
  韩腾指着地图,道:“大梁,便是我们对抗合纵大军之处。”
  秦国的众大臣当中,尉繚是最精通兵法的人,因此一听韩腾说出“大梁”两个字,就立刻明白韩腾的用意,拍掌大笑道:“韩大将军之言,果然是好计。”
  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