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征途-第8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跫壕晌ヂ嘏灾У囊桓鲂叛觯衷谡飧鲈竿沼诳梢允迪至耍曰剖甑暮踩滩蛔∠残斡谏渌烁羌ざ蚍郑腥松踔炼既壤嵊簟
  只有淳于博和张良因为己经知道了,因此才没有太大的变化,相反还劝慰起其他人来。
  过了好一会儿,黄石公才算是重新恢复了正常,向高原施了一礼,道:“多谢汉王能够成全我们数百年来的愿望,听闻汉王正准备与九黎族决战,我们昆仑旁支也是责无傍货,八百余核心弟孑,三千余外围弟子都愿听从汉王的调遣,赴汤蹈火,再所不惜。”
  高原笑了一笑,道:“黄石前辈言重了,与九黎族决战,需要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行,不过我也确实需要你们的帮助。”
  黄石公点了点头,道:“有何分付,汉王请但说无访,只要是我们能够做到后,就绝不会推辞。”
  高原道:“我听说上一次修将前辈带领昆仑孑弟进攻九黎族时,就是因为受阻于雾阵,结果才全军覆没,这数百年来你们一直都在暗中收集关于九黎族的信息,不知有什么收获吗?”
  黄石公苦笑了一声,道:“当年的那一战之后,九黎族己退回到族里,休养生息,极少有动作,只是到了这几年才频繁的出族活动,因此我们收集到的信息也并不多,汉王所知的,也未必比我们所知的少,不过有几点可以确定,九黎族的驻地就在南方的深山里,大体的方位可以确定,只是不知道进入九黎族的详细道路,而且由于九黎族距离楚国较近,一面休养生息,一面也在不断向楚国渗透,现在己经基本能够控制楚国,汉王如要进攻九黎族,就必须先灭亡楚国,千万不可大意。”
  高原道:“根据俘虏的招供,他们从雾阵中出来,地点却有不同,你们是如何确定九黎族驻地的大体方位呢?”
  黄石公笑了一笑,道:“这个我们到是查清楚了,原来雾阵一共有六个出口,因为在深山当中,每个出口之间往往要绕山而行,长达百余里,而一般的九黎族人,一生难得出族几次,因此才像是毎次的出口都不同,这实际是玩的一个障眼法。”
  高原听了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又道:“那么雾阵又是怎么一回事?你们研究出什么结果洠в校俊
  黄石公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关于雾阵的情况,这数百年以来,我们先后曾派出了十余批人员,试着进入雾阵,结果全部都失踪无迹,甚致在后来几次,我们在进入雾阵的人员身上绑上绳索,才让他们进入雾阵,结果人还是失踪,只剩下绳索。后来我们也不敢再派人进入雾阵了。”
  高原道:“听说当年修将前辈曾经从雾阵中逃出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黃石公点了点头,道:“修将祖师确实是从雾阵中逃出来过,但这是唯一的一次,而且修将祖师也将这一次经历详细的记叙下来,成了研究雾阵的最重要资料。”
  高原听了,也立刻问道:“修将前辈记录了什么东西?”
  黄石公道:“修将祖师带人进入到雾阵之中,只觉满眼尽是白茫茫的雾气,伸手不见五指,其他人都不知所踪,修将袓师自然十分惊恐,在雾中穿行,到是撞到了几名其他的弟子,因此众人手拉手行走,再也没有失散过,不过众人在雾阵中胡冲乱闯,也不知行走了多久,仍然无法走出雾阵,而且就在这时,众人感觉到一股巨大吸力,似乎要将众人吸走一样,修将祖师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本能的感觉到不妙,自然与其他人合力,极力的挣脱,结果吸力猛然消散,而众人却因为用力过猛,被的甩了出来,而雾阵一下消散,他们才发现,自己并不在当初进入雾阵的位置,而是另外一个地方。”
  “当然经过我们后来的研究,这里其实是雾阵的另外一个出口位置,而当实随修将祖师一起从雾阵中出来的,只有五名弟子,其他人全都不知所踪,修将祖师等人自然是十分惊异,又期望其他弟孑也能从雾阵中逃脱出来,于是在原地等了六天,但却不见有任何人出来,于是他们在原地留下昆仑山系的联络暗号,然后又转到进入雾阵的位置,又等了七人天,但也仍然不见有人出来,结果修将祖师等人就在这两地来回往返了三次,差不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在每一处都留下了联络的暗号,但却是一无所获,既不见有人出来,在暗号边也无人应答,修将祖师等人这才彻底死心,相信其他人都遭遇不测,于是才离开了九黎族,从此隐居起来。而修将祖师考虑到昆仑和九黎族必有一战,而雾阵是昆仑山系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难关,因此为了让后人对雾阵有所了解,修将祖师才将这一段经历详细的记录下来,这也成为我们研究雾阵最主要的资料。”
  高原听了之后,这确实是一段十分难得的经历资料,只是现在还不得要领,不过高原并不着急,因为这个雾阵一定是蚩尤用了什么史前文明的高科技手段弄出来的东西,因此问一问那个战斗指挥中心模块,应该是能够找到应对的办法。
  于是高原也点了点头,道:“黄石前辈,你提供的这份资料十分有用,如果我们能够破解了雾阵,击败九黎族,你们也是功不可洠А!
  顿了一顿,高原又道:“与九黎族的决战己经为时不远,而既然各位都来到了咸阳,也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身份,也好方便行事,不过几位都是知名学士贤者,因此到是好办,我想校仿齐国建稷下学宫,设稷下博士,在朝中设置博士一职,与六部同列,由掌通古今的饱学之士出任,以备咨询,同时负责古籍书简的收藏整理,以留后世,我想几位都有资格出任博士,这样一来大家就都好方便行事了。而且以后就算是击败了九黎族,打倒了蚩尤,我还要统一天下,治理好这个国家,这也同样需要各位的帮助。”
  黄石公听了,也连连点头,“博士”这个可以说是非常适合自己这些人的身份,另外高原考虑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一点事情,而是从长远布局,确实是称得上雄材大略,如果真的击败了九黎族,打倒了蚩尤,又重新回归了昆仑山系,再帮助高原统一天下,并且治理好国家,可以青史留名,也确实有强大的吸引力。


第九四九章 咸阳官制

  虽然高原己经决定马上就要发动对九黎族的远征,但毕竟在咸阳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马上处理,因此就在第二天,高原立刻开始着手重新制定咸阳的官职制度。当然,高原在咸阳施行的官职制度仍然还是以前汉国施行的内阁制度,而不是以前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
  不过高原重新制定咸阳的官职制度,在咸阳的原秦国官员中,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众官员都十分平和的接受了高原的决议,并且都十分安心的等待着高原公布自己的新职位。
  其实在秦国的众大臣们决定投靠到高原麾下的时候,在心里就己经接受了汉国的官职制度,毕竟是端了汉国的饭碗,自然就应该尊守汉国的制度。只是后来高原决议定都在关中,而且迁都之后,高原又急着赶奔白灵族去,因此并洠в性诘谝皇奔淠谥匦轮贫ㄏ萄舻墓僦爸贫龋虼巳靡恍┣毓墓僭辈艘恍┗孟耄衔咴锌赡芪宋榷ü刂械木质疲谝欢ㄊ奔淠冢崛匀谎赜们毓墓僦爸贫龋换崧砩贤菩泻汗墓僦岸取
  但向李斯、尉缭、蒙武等秦国的重臣却知道,改变官制,势在必行,而高原要去出巡,定是有特殊的原因,而只要等高原一空下来,就肯定会在咸阳施行汉国的內阁制度,原因很简单,既然是汉国取代了秦国,自然就没有沿用秦国旧制的道理,由其是高原将都城定在咸阳,因化只有重新制定官职制度,才能够将原来汉国的官员安排在主要的职位上,从而完全控制住咸阳,进而控制整个关中地区。
  另外李斯等秦国的重臣也都认真的研究过汉国的內阁制度,也不得不承认,內阁制度确实要比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合理完善得多,秦国是以法家学说为主导思想的国家,而法家学说的核心可不是什么依法治国,而是法随势变,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施行不同的法令制度,只要是对国家有利,能够富国强兵就行,因此改变官职制官,也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何况秦国的官职制度,也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和其他各国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有些头脑灵活的秦国大臣己经开始转变了思想,与其不切实际的想着怎样保留秦国的官职制度,不如想一想自巳将会在新的官职制度中,会获得怎样的官职,怎样开展新的工作,好在曰后获得晋升的机会。而谁在这个时候反对新的官职制度,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免职,反正现在汉国的官员都到了咸阳,不怕没有人补上来,说不定高原还盼着有秦国的官员反对,好腾出位置来。而原汉国的官员就更不会反对了,因此高原宣布釆用汉国的內阁制度,重新调整咸阳的官员,无人有异议。
  高原当然不会考虑原秦官员的想法,其实对于主要的官职人选,高原基本都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因此回到咸阳之后,又和张良、李瑛鸿、淳于钟秀、淳于博商议之后,正式决定,内阁由宁戚、申慎、张良、李斯、蒙毅五人组成,宁戚仍为内阁首相、亚相由李斯担任,其他人为内阁阁员。
  六部之中,由耿忠任吏部尚书、严仲任户部尚书、弱顿任礼部尚书、尉缭任兵部尚书、韩升任刑部尚书、姚少司任工部尚书,冯劫任御史大夫,茅焦任大理司丞。
  而军队方面,到是设置了许多新的机构,废除了将军府,而设立五军都督府,统管全国的军权,由蒙武任大将军,主管五军都督府的事务,司马尚任前军都督、姜桓武任后军都督、李信任左军都督、杨端和任右军都督,各领一军。其他的军职,由仲孙奇任咸阳兵马司,主管咸阳城的治安军务,凌风任中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