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家都睁大眼睛瞪着你的情况下,这差使可不能再出一点差错。

秦德纯先发电报给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说我准备带张自忠来南京请罪,只是现在外面谣传太多,对张自忠可能不利,能不能前往,请予定夺。

何应钦复电:即同来京,可一切负责。

确认沿途安全有了保证,秦德纯才偕同张自忠一起向南京出发。

韩复榘专门派人陪伴同往,但其实是暗中监视,主要还是怕两人半途溜掉,从而问罪到自己身上,在这方面,“山东王”的心眼多着呢。

南下必经泰山,宋哲元正在此处休养,特意嘱咐让张自忠上山一晤。

在上山途中,张自忠心里一定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他不知道,那个自己曾经深深伤害过的人,会怎样对待自己。

鄙夷和冷嘲,也许都是免不了的,即使是痛骂和责打,也是应得的。你伤害过别人,不可能幻想一晃而过。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大哥已经完全原谅了他,在这里等待他的,是兄弟间温暖的情义。

北平一别,才经两个月,但二人重新见面,却恍如隔世,竟觉得比两年还长。

没有了利益角逐,没有了钩心斗角,往日情怀伴随着记忆又回到身边。张自忠在泰山一住就是两天,兄弟二人对盏长谈,互诉衷肠,对于平津之失,同感沉痛不已。

当迷雾散尽,所有事物都会变得清晰,世事沧桑,只会让人更加懂得什么才最可珍惜。

从泰山下来,几个人继续坐火车南行。

行至徐州站,突然上来一群气势汹汹的青年学生,一下子拥到了他们所在的头等车厢门前。

张自忠呢,那个大汉奸张自忠呢,快让他出来!

肯定走漏了消息,还是有人欲置张自忠于死地而后快。

秦德纯不慌不忙地迎上前去,主动请学生派代表进车厢谈话。

你们想要的张自忠不在这里,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四处查看。

这些学生找遍了头等车厢,未见张自忠身影,只好相信消息有误,遂偃旗息鼓走人了。

张自忠人间蒸发了?

没有,他就在这列火车上,只是被秦德纯事先安排到了三等车厢。

那里尽管嘈杂一些,却可掩人耳目。

宋哲元选择秦德纯陪伴张自忠同行确实是对的,这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虽然他已经得到何应钦的保证,但为预防不测,还是做了必要准备,从而化除了张自忠可能遇到的险境和尴尬。

火车遇险,使张自忠的内心又收紧了,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国民心中的形象已有多么不堪。

世界如此之大,却已小到了不能够把一个人装下,我怎么办,我怎么办?

他含着眼泪对秦德纯说,你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真成汉奸了。

秦德纯赶紧安慰他,这才是战争的开端,来日方长,必须盖棺才能论定,只要你誓死救国,必有为全国谅解的—天,请你好自为之。

这段对话,由于后来张自忠名誉恢复等原因,在秦德纯的回忆中,被放到了北平失守那一天,但其实如果知道当年因果,它在这一段情境中才最为贴切。

南京,是最后一关。

能过得去吗?

此时的淞沪战场,正进入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蒋介石焦思终日,忙得无暇分身,但仍然第二天就抽出时间接见张自忠。

见到蒋介石,张自忠诚惶诚恐,赶紧起立请罪。

我在北方接连失地,丧师辱国,实乃罪有应得,请严予惩办。

说着,将早就写好的一份报告双手呈交蒋介石。

这份报告,大致就是张自忠对留守北平过程的一个交代。

在报告的最后一段,张自忠写道,自己受国家培养,理当以至诚效命国家,倘若有丝毫不忠实于国家的地方,甘受最严厉的处分。

话说得十分诚恳,蒋介石看得频频点头:你在北方的一切情形,我都很清楚。

张自忠再次请罪。

我是当兵的出身,一个大老粗,不学无术,愚而自用,本来想和平解决华北局面,结果贻害国家,后悔无及,请严厉处分,任何处分都是教育我改过学好。

蒋介石其实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是吃软不吃硬的主,你在他面前死不认错,一个劲儿顶牛,他比你还火大,立马拉出去枪毙都有可能。相反,看到你神色憔悴,誓言改悔,他却也有心软宽厚的一面。

你不用再说了,我是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切统由我负责,你要安心保养身体,避免与外人往来,我稍迟再约你详谈。

继冯玉祥之后,蒋介石又接到了一位大员的来信。

信是在泰山休养的宋哲元写来的,在信中,宋哲元表示,他以身家性命为担保,担保张自忠必能忠于国家,请求减免其罪责。

蒋介石已经了解到了北平失守的内幕,宋哲元作为受伤最重之人,能最大限度地宽容对方,并替张自忠说情,使他也为之十分感慨。

于是,两天之后,他再次接见张自忠。

这一次气氛更加融洽。

虽然会见时,正好日机在上空轰炸,但蒋介石神色镇静如常,脸上没有任何惧色,攀谈时也再不涉及北平的那些事,都是家长里短,比如最近身体怎么样、读些什么书之类。

最后,他告诉张自忠,当务之急是把身体养好,一旦你恢复健康,仗有你打的。

两次会面让张自忠感动至极,特别是蒋介石最后说的那句话,无疑表明他连重回军队都有希望了。

回寓所时,他在车上就泪流满面地对秦德纯说,如果能够有机会带兵杀敌,一定誓死以报国家。

政府的处分令下来了,是“撤职查办”,虽然比刘汝明的“撤职留任”要厉害,但你性质严重啊,如此处分,既未让你上军事法庭,又未关禁闭,已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结果了,张自忠自己也心知肚明,因此才感激涕零。

然而解放张自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外部非议这么多,必须经过一段冷冻期。

毫无疑问,这段时期对张自忠而言是非常难熬的。

前方战火纷飞,昔日的大将,却只能蹲在这么一个无人问津的小角落里,方向在哪里,道路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彼岸?

在客居南京,等待查办的日子里,被寂寞和彷徨双重折磨的张自忠再一次坠入“烟霞之癖”,又开始靠吸食鸦片来麻醉自己。

第38章 怎么办(2)

此时萧振瀛仍然时刻关注着张自忠的命运走向,他为此很担心。

谁都知道,蒋介石生平最深恶痛绝的就是“鸦片鬼”,他在新生活运动中曾经作出明确规定,对吸食鸦片屡教不改者以及毒贩,要严惩不贷,一律予以枪决。

吸食鸦片这件事,时间一长,不可能瞒过蒋介石的耳目,而后者一旦得知,极有可能会对再次起用张自忠产生顾虑,并会认定对方还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当然,张自忠自己也会因此陷于颓废之中而不得自拔。

情况似乎没有变得更好,而是更糟了。

必须继续想办法,早一日把张自忠从坑底给拉上来。

在纵横大师的暗中运作下,老西北军和29军的团体力量再次加快运作。

现任六战区高级参谋的张克侠赶来了。

他看到的张自忠,样子更加憔悴,心情也更加不佳。

张克侠此次南来,就是以原29军僚属的身份,给张自忠打气,鼓励对方竭力振作。

你是一个良将,来日方长,是非可明!

张自忠独居寓所,有故人探看,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与张克侠分手时颇有惜别之意。

最主要的,还是蒋介石对张自忠的态度。职务撤了可以恢复,可那个说不清的“查办”着实折磨人啊。

张自忠在天津时的秘书长来了。

通过一番转弯抹角,他得到了蒋介石的约见。在约见中,他表示自己身为张自忠的重要幕僚,如张自忠有过错,愿意分担责任。

一听这话,蒋介石就明白了,这是在向他传达一个信息:你得有个说法了。

在这段日子里,萧振瀛把能动员的人脉资源几乎全都动员出来。从冯玉祥、宋哲元开始,就连本来跟29军毫不沾边的何应钦、李宗仁、程潜、张治中等都跑到蒋介石身边,给张自忠说过好话。这是多大的一个“院内外游说集团”啊。

是时候了。

几天之后,蒋介石的侍卫长来看望张自忠。随身带来的,还有一张委任状。

在委任状上,张自忠赫然已是“军政部中将部附”。

委任令一出,所谓“查办”就烟消云散,不了了之了。

侍卫长还告诉张自忠,自即日起,你可以接见记者,发表谈话,借以平息民间舆论的冲击。

张自忠突然明白,他终于被解放了。

一直盼着这一天能到来,真的来了,却恍如隔世。

张自忠当即对这位侍卫长说,对“委座”的宽宏大德,我只有战死才能报答。

鸦片烟具扔在了一边,因为他知道重上战马的一天已为时不远。

此时张自忠的老部队59军却已乱得像锅粥。

李文田等不到张自忠回来,自己又指挥不动下面的师长,便暗生另投“山寨”之心,已开始暗中与韩复榘接触,想把59军拉到鲁军系列里面去。

这下子,59军官兵可急了。

他们往地上一坐,哇哇地就嚷开了。反正是一群没娘的孩子,破罐子破摔,谁的规矩都可以不管,谁的命令都可以不听,爱谁谁。

不仅是冯治安,连宋哲元的命令都不接受。

你让我们上前线,老子们就不去,除非老长官张自忠亲自来调遣。

如果是一个两个师长不听调令,你可以直接进行处罚,甚至让他们吃牢饭,可现在是一个军上上下下都不听命令。

59军有三万人,难道你将这三万人都关起来?

冯玉祥见宋哲元都没办法,只得派时任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鹿钟麟前去做工作。

老冯的面子,他们也不卖。

鹿长官,你先给蒋介石发个电报,让张自忠回来再说。

见鹿钟麟发完电报后,还是没有一点动静,59军各个师就自己派人去南京找张自忠,希望能把他直接接回部队。

张自忠已获自由,他在见到这些老下属后虽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