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歌一曲-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帝王一般打下了中原之后,往往对那些广大的北方土地看不上眼。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人口。中原人口密度集中,而那些北方土地人极少,在汉时,匈奴算大了吧,它的领土大到了几乎整个北方,可笑的是,匈奴的人口不过五十万,最高峰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一百万!外胡就是外胡。

成吉思汗起兵的时候,统一个草原,他手下的蒙古人也没有超过百万,主要人口不过五六十万!成吉思汗开始的大军也就是七万左右!

北方说的好听,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其实很少,主要都是全部的部族。这也是唐朝的时候,唐军十万人就可以打败北方,而所谓的突厥更是可笑,在雪夜里让三千的唐军打得找不到北,最后看似强大的突厥就那么轻易的烟消云散!

这就是原因,中原一旦强大,北方就不堪一击,这里面的国力原因之主要就在于人口密度。义渠大吧,可义渠的人却有多少?顶翻了天加上依附的小部族们也不超过二十万!就是这么可悲!

所以刘羲完全可以让他的手下建堡,事实是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自己领土的控制力。刘羲要建的堡很简单,只要三五百人就可以,一两年就可以建成。刘羲的最先进的方法,有定好的模型,这本就不是太难的事。

三十名正选骑兵向着刘羲行骑兵的击胸礼:“为大统领大人效死!”

刘羲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转过了身子,对王良道:“你知道接下来怎么做?”王良点头,道:“一切我都知道,你可以放心!”刘羲再度点头,道:“牵我的马来,让鬼车到我的面前来!”一匹上好的阴山马给牵到了刘羲的身前。刘羲蹬踏上马,高声道:“出征!”如云的海声喊起:“大统领大人出征……”刘羲打头,带着三十正选骑兵,六十仆役兵从者,十名医者隆隆而起。

鬼车跑过来了,刘羲也没有心情多说了,只说一句:“我不在,一切听大总管的!”

鬼车大声道:“嗨!”他叫着就看见嬴山跑过来,道:“刘羲……”

但他看见的,只是刘羲向他摇了摇手!而后,刘羲带着人去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白牛精兵

行云流水,这就是行云流水,不过这样说也许有些勉强,但在嬴山看着的的确是这样的。

东骑的民壮健步如飞,一艘艘的船工把小船开出,转眼之间,民壮健奴们把备好的木板宽宽的铺在船上,从根本上来说,这个速度其实并不快,因为这个浮桥并不是光给人过的,还有马,给人过的和给马过的那可是大不一样。首先桥面得要宽,不然的话马是不敢过的,而刘羲行的配马制度是一人五骑。这多出来的马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带着装备和给养,其二是用于长途作战的马力。

一匹马的话,力气再大也是有限,从冲刺这个角度来讲,不过三次机会,第一次猛,第二次强,但第三次就不行了。至于第四次,那是笑话。而跑长途的话,一匹负重的马是跑不太远的。必须要换马才能跑。如果两匹马换着跑,可以长途跑十连天,而五匹马,那意味着可以跑来回南北了。换句话说,有五匹马,一个人就可以在草原上生活了。

刘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当刘羲的马队出现在河边的时候,浮桥已经铺完了一半多了,望着河对岸,一直在另边的义渠人跋腿就跑,回去叫人了。刘羲看着微波粼粼的河水,道:“我能成功吗?”王良道:“这要问你自己!”刘羲微笑道:“说得是!”

鬼车道:“大人,我就不能去吗?”刘羲笑道:“你要做的就是安定我的后方,我回来的时候,给你带两个能生的义渠女人!”鬼车大喜,道:“我要四……不八个!”

刘羲哈哈大笑:“说得是!”桥已经搭成了,从桥上的人抱着船,跳下了水,刘羲喝道:“走喽!”一声叫,打马一鞭,一百人五百骑隆隆的踏着木板而去。

自义渠称国后,他们也学习中原人,开始筑城。不过显然,义渠人这种以人力为主,虽然是筑城,可却是筑得不太好,只是以土为主,勉强算是城罢了。这样的城义渠人一口气筑了十几座。不过话说回来,义渠越筑越好,但影响国力太大了,可就算是如此,他们仍是修了比较好的几座城。

其中明显的是,泾北城,渭南城,桥山城,彭卢城,郁郅城,西海城。义渠人以郁郅城为都城,分驻着少部分的士兵,现在泾北城的驻军多出了五百白牛兵,这可是义渠的精锐士兵。非同小可。就见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的士兵叫着不断:“东骑打过来啦,东骑打过来啦……”

守门的士兵立即放行,这小兵子跑到了内里,直向着城主府而去,守门的士兵叫道:“什么人?”小兵道:“我是报信的,东骑打过来啦!”守门小兵惊疑了一声:“怎么可能!他还真敢打过来?”

没一会儿,城主府的大瓦房里跑出来两个汉子,这两个人一个是牛五,一个是牛七,这里面,牛五是从郁郅牛城出来的,而牛七却是这里的城守。

义渠义渠部族认定牛是自己的祖先,是神灵,这一点上来说和西豲一样,西豲的大单于不就是叫大狼主的么。义渠的头儿也就是叫大牛首,同理,犬戎的首领也叫犬王!和匈奴已经划分出职守不同,义渠的官就是这样,从牛首到牛二牛三牛四。这一点不足为奇,就和秦始皇管自己叫始皇,传位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千世万世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为风传了东骑新族要打义渠,这件事传到了郁郅牛城大牛首和几位下手牛说了半天,一脑子的笑话。一边人问东骑是什么玩意?回答说是一个新起建半年不到的部族。于是郁郅牛城里一片笑声。另一边人问东骑有多少人?回答说有千百多人,不到万。结果又是一连片的笑声。

不过义渠人到底是义渠人,他们不是真没有脑子,想也是知道,战国时代,和老秦人拼了好几百年了,谁能是个真傻子呀,真要是个傻子,还怎么可能活到当下来?所以英明的大牛首认定,这是一次老秦方面的阴谋,或者说这里面有着老秦人的算计。

秦国的强大义渠是知道的,虽然秦国看上去现在是不行了,可是话说回来,前不久,秦国才把和义渠差不多的西豲给灭了。西豲多强?别人不知道,义渠却也算是知道的,两族如果要打起来,还指不定谁胜谁负呢。这样的西豲给秦国刮阵风似的给灭了,本来义渠闷不吭声还想发点难财,找点战争便宜呢。可一见如此,立时不说话了。一度的,他们还打算加强边军。

现在的义渠,拥有正规军两万,后备的军是三万。除此之外,再要打战,就一定要招集大军,也就是部分的牧民和农兵。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些农兵主要就是农人,这些农人是义渠产粮的主力,如果说义渠人动用到他们,那损失叫一个大!所以,义渠的主力兵是牧民。

两万正规的军名叫牛骑兵,其中有三千是白牛兵,这些人骑的都是清一色的白皮牛。这些个白皮牛有的是天然的,也有是漆成的。他们是义渠最精勇的士兵。想来想去,大牛首做出了英明的决定,把牛五派出去,牛五强悍,而泾北城守牛七精明,这两人在一起想也是够了,以五百白牛兵,加上泾北的守军,也算是有两千人了,如果真的只是东骑人马,那定然是对付不了他们的,可以给东骑一个厉害瞧瞧。而如果对付不了,里面有了秦国人的深水,用这五百兵也可以试探出来,这样的话,义渠人也好有个准备。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其实这个时候,秦国人不想打仗,而义渠人也不想真打。

这主要是因为,义渠进入了半耕半牧的生活。过去,由于义渠是一个全牧的民族,那种苦是可想而知的,基本上,每年都有人饿死,冻死。这一点来说,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了。

而现在可是不同了,由于义渠占领了渭南,占领了漆水河谷与岐山、梁山一带的山地草原,义渠人全面进入了半农化时代。农所得的虽然少,但却是有,不至于受困于天灾雪祸。的确,农耕不是太好,但却是可以让人不至于完全的饿死,而且还可以有一点点的积余,两下帮衬,义渠人这些年也算是过得安稳,特别是开始的时候,由于新得的田地,开种起来打粮多,可时间一长,损了地力,这生产也就勉强了。

可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再想要回到重前,那可就是个难。本来,按理说,面对这种事情,义渠当发大军,可安逸后的义渠人不想这样,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说出兵大发了,这个影响会有多大?这几年才积下的积蕴立时就会没了。要知道,在义渠前几年动手大力修城,这可花费了不少力气,非同小可,和秦国一样,秦国是没有粮,没有钱,甚至没有足够的老秦人后生当兵!而义渠也是一样的缺钱,就国力来说,他可是比秦国底子还小。

所以从表面上来讲,义渠人的做法也算是合乎情理的。

听了小兵的汇报,牛五大怒,道:“出兵!来人,都给我集合!”转头喷了牛七一脸唾沫子:“把纛旗升起来!你也随我一起出兵!”

牛七没有擦脸,道:“我们还没有问清楚呢!”牛五道:“屁!人都来了,还他牛的不清楚,来都来了,打就是了,你还有什么想要问的?”牛七摇摇头,对那报信的小兵道:“敌人的人数是多少?”

“有个几百人吧!”小兵回答,他把马和人都看在一处了。正常怎会想到一人五骑呢?

“哈哈哈哈……”牛五大笑,拍拍牛七的肩膀道:“听见了没有,这才几个鸟人,哼,不要你的兵了,我一个人就可以全灭了他们!”说罢,不顾牛七的劝阻,扬长而去,不一会儿,就见到五百头牛“哞哞”叫着,跟在牛五的身后出了城。

身后一名士兵对牛七道:“七爷,我们怎么办?”他们都是泾北的守军,自是听从牛七的命令。牛七低语道:“不是猛龙不过江,不是蚩尤不闹事。对方既然敢打过来,必有所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