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歌一曲-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公嬴渠梁忽然笑着说道:“这也是东骑王教你说的?”小狐吐着舌头笑道:“我背了两天了,差不多就是如此……”秦公点头道:“也难为你了!你和东骑王成亲了么?”小狐脸上一黯,那种神情任谁也可以看出来道:“他说不完成这件事情,他就算娶了我,也不会碰我!再说现在东骑的麻烦很多,听东骑王说,在西北出现了好多敌人,如果不征讨,就有可能会失去我们的盐场,为了盐也要打这一仗!所以说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他不可能会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娶我……”秦公一滞,他明白,这话里的隐意其实就是在说,如果不是因为你们秦国以国大欺小国,要不然北信君会让她一个小姑娘来到这里当使节吗?还有的就是,北信君把小狐送到这里来,并且没有碰小狐,也就是说和魏国的结亲,北信君把权利交到了秦国的手下,如果秦国不同意,就扣下小狐,如果秦人放小狐回来,那他同样也就不好再为这样的小事和东骑计较!

秦公不语,微微道:“东骑真的在西北遇上了麻烦?本公听说不是东骑惹上了麻烦,而是东骑灭了朐衍部,因此兵力不足,才会有麻烦的吧!”小狐干脆道:“我不知道!”

秦公气节!但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算是过去了,随后,就是小狐和荧玉公主一起比塞骑马了,两人纵马狂奔,在此,东骑仍是没有暴露自己的马具,小狐骑的还是一匹简单加工过后的普通马,和一般的马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小狐本身就有不错的马术,这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两人都是马术高手,又一起比射箭,这两女也各自有一身的好箭术,射了一个不亦乐乎。

由于玩的开心,二女一下子就成了好朋友,同时,朱夷吾出现,开始负责东骑在秦国新一轮的投资活动,同时两女还去拜谒了独孤夫人,独孤夫人也是草原出生的女子,对小狐一见如故,她甚至还收下了那串人眼的骨珠,不过独孤夫人没有戴它,而是把它放在自己的居堂,日日焚香为大秦祈福。同时还拜祭着先祖。

如此,小狐一行也就给滞留在秦国。而在三天后,仅仅只是三天,景监请卫鞅再度见秦公。那是一个小院,由于第一次的失败,秦公也怕再度出错,于是没有在大堂上面对,而是选在一个栎阳宫内的一个小庭院内,方下了雪,一片的银妆素裹,纵是一个小小的院内,也可以自成一方世界。亭内的石敦石几已经给搬开了,换上的是一只漆黑的几案,上面放着一炉细香,还有一瓮酒,两只黑陶碗。

黑伯在侧而立,景监带着卫鞅从侧门小入,道:“上次的事我丢尽了面子,君上想强国富民想的都疯了,你还说那种亡国的话,如果不是我替你说了又说,君上根本不会想要见你,所以这一次你可要知道好歹,不要再说那种话了!”卫鞅笑道:“知道了,我又不是傻子,你放心,王道治国,秦公不喜欢,那我绝对不说!”景监这才放心,两人一并行着到了内里。

两边过礼,再分部就座。秦公笑着道:“不知是先生欺我,抑或是前次朝堂人多纷扰,使先生未尽其兴而道尽真言。今日嬴渠梁屏弃杂务,恭听先生高论,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君上既然不喜王道,卫鞅以为可在秦国推行礼制。以礼治国,乃鲁国大儒孔丘创立的兴邦大道,以礼制为体,以仁政为用,仁政理民,礼制化俗,使国家里外同心,达大同之最高境界。如此,则国力自然凝聚为一。”卫鞅第二次出口,却让景监的脸再度绿了!

秦公却不像头次那样任他胡说的一听到底,他微笑插问打断道:“儒家主张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其实就是要恢复到从前西周时的那一千多个小诸侯国去,先生以为儒家可行么?复井田、去赋税,在方今大战频频的战国也可行么?先生可要想好了再说!”

卫鞅辩驳道:“儒家行仁政礼制,不以成败论美恶。不修仁政,虽成亦恶。修行仁政,虽败亦美。此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大理也。公当思之。”秦公冷冷笑道:“大争之世,弱肉强食,正是实力较量之时,先生却教我不以成败论美恶,不觉可笑么?果真如此,秦国何用招贤?”景监在旁,沮丧之极,只是不好插话,便大惑不解的盯着卫鞅,脸上木呆呆的。卫鞅却是不急不躁,没有丝毫的窘迫,竟是从容再道:“君上再容我一言。”

秦公初时的乍喜再不复存,他强忍怒气笑道:“无妨,嬴渠梁愿洗耳恭听。”

卫鞅先行一揖,尔后道:“天地之明莫大于日月,人道之理莫大于仁礼,君子之道。不仅修身,亦可治国。仁者爱人。礼者秩序,圣贤之道,人道之要,已尽在其中,广施教化,但使人皆君子,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何愁大道不行?”

秦公嬴渠梁道:“法古复礼,是为迂腐,妄谈仁义,更是可笑。一句忠孝仁义,如何界定人的行为?夏而商,商而周,三朝以来。原本皆是君臣。但这三朝哪一朝不是以臣弑君取代其位?父子之说至此何以不谈?”卫鞅道:“此皆夏商末代之君内政不修、骄奢淫逸、倒行逆施、自绝于民,商汤周文吊民伐罪。替天行道,乃是顺应民心之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周公制礼作乐,以仁德理政,天下大治,何言仁德不能治国?人不修德,一身一家尚不可治,何以言治国?”

秦公哈哈大笑,但脸上的表情与他心里的想法却是两回事。原本期盼而来的一股喜悦之情和满怀的期冀全部都荡然无存,只在心道:“只以为是一个治国的大才,却不想竟然是一介腐儒!腐儒向来一无所成……哎呀……那个东骑的北信君一向卑鄙无耻下流,阴谋诡计多端,每每总是想人想之所不及也,他故意在景监和荧玉的面前抬高卫鞅,竟然是想要以此为介,引我中计,要我重用这一介的腐儒,好坏我之邦国,此人用心何其之毒也!”

不过气归气,话还是要说,他微微笑着道:“先生之学,何以尽教人成虚名而败实事?这种学问,与宋襄公的仁义道德如出一辙,有何新鲜?一国之君,听任国亡民丧,却去琢磨自己的虚名,一味的沽名钓誉,这是为君之道么?是治国之道么?”说罢站起来一笑,“先生若有精神,就去做别的事儿吧,治国一道,不谈也罢。”大袖一挥,径自而去。

景监呆若木鸡,难堪得不知何以自处。想追秦公,无颜以对,想说卫鞅,又觉无趣,只有板着脸生自己的闷气。突然,卫鞅却仰天大笑,爽朗兴奋之极。景监愕然,“你?莫非有病?”卫鞅再次大笑,“内史呵,我是高兴哪。”景监上下端详,“你?高兴?有何高兴处?”卫鞅向景监深深一躬,“请内史与我回客栈共饮,以贺半道之功。”景监心中有气道:“好吧,我看你卫鞅能搞出甚个名目?走,随你。”

卫鞅拉着景监欣然来到卫鞅现在落户的渭风客栈,这渭风客栈是白门的产业,瑶姬本就是白门的人,两人当下就住在了此地。见到二人相并着回来,瑶姬也没有大意,就高兴得立即摆上肥羊炖和苦菜烈酒。景监闷闷不乐,卫鞅却是满面笑意。瑶姬这才发现到两人之间神情的差异,不由疑惑的看着两人,她关心卫鞅道:“一喜一忧,究竟如何?”

景监摇头叹息道:“我只道他会说上次和北信君说的那些王在法下的话,你说你,明明是一个法家,却是为何一定要说这些个废话!你看你,把君上气的拂袖而去。你说你高兴个甚?不是有病么?上次殿前听对,已经在其它士子心中种下了不好的印象,人人说我循私于你,替你开后门,我顶着多大的风险,你为什么就不争气呢!”瑶姬听他如此说卫鞅,忙着替卫鞅开托道:“夫君是不是怕买椟还珠?”卫鞅大笑,先以手指点指着景监,尔后笑着举爵赞道:“知我者,瑶姬也!来,景兄,让你我等先痛饮一爵。”

买椟还珠,是一个已经发生的故事,其后,法家大学韩非子在自己的详细记录了这件事情,可见这事广为人传说。

第四百零八章:第三次晋谏

景监虽不解其意,但也是明白一二,道:“这故事我听过,是说一个楚国人把他的一颗稀世奇宝的珍珠卖给一个郑国的大商,那枚的珠宝是用散发芳香木兰树的木制成的盒子来盛装,再用用桂椒来熏盒子,最后还用一些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再辅助之以翠鸟的羽毛装饰此盒子。郑国的大商虽然买下了这个盒子,但他却只要这只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个说法有很多,有的人说是楚人眼光好,知道盒子比珍珠还要值钱,也有人说楚人傻,买的是珍珠,却只拿盒子,瑶姬说这句话有什么用意的吗?”

卫鞅呵呵而笑。瑶姬笑着给二人盛酒道:“我家夫君身还的是一颗旷世的明珠,自然要用好的包装来包盛着,若是有识货的,自然知道外面的包装只是虚有其表,不足为道,可万一是一个不知道的,给外面的东西迷住了,那就必然不是一个识货之人,我家夫君任职做事,要付出的可是自己的性命,岂有货与不识者的道理?自古神器都有择主的能力,我夫君自然是一等一的人才,你们秦国求贤,贤也要看看秦国的秦公是不是一个可以听命任事之人!”

景监站起来道:“如此,我立刻去与君上说话!”卫鞅笑语道:“莫急,莫急,明天再说,来,喝……”只是这一喝,两人都醉了。到了第二天,山东六国的士子乱了起来。

不知是怎么回事,卫鞅第二次见秦公嬴渠梁的消息仅在一夜之间就传出来了。

第一次,也就算了,但是第二次,却是不堪了。两次都是景监从旁引证,现在士子们一经鼓动,非同小可,从山东进入大秦的士子多达百人以上,这一闹将起来,可是乱成了一片。特别是齐国的士子们就议论纷纷,说秦国只瞅着魏国士子,瞧不起别国贤士。来秦的士子中有秦国本地的赵亢,也有名士田常一应的人等。一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