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京浩劫-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南京城。唐生智同意这个停火建议,并请求委员会通过美国大使馆将他的口信交给蒋介石。这个计划由美国炮舰“帕奈号”上的无线电传达给蒋总司令。蒋立即予以拒绝。
  12月10日,日本人等待南京城投降。中午,两名日本参谋站在东墙的山门外,观察中国政府是否会送出举着停火旗帜的代表团。在知道没有人出来后,日军最高司令官命令猛烈炮轰南京城。
  在以后的几天里,中日军队围绕着南京城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日本人向城市投炸弹,用重炮轰击城墙。唐生智后来在一份又长又乱、充满绝望的电报中向蒋介石说明了界碑和城门附近的严峻形势:
  从12月9日至11日,日军三次强行进入光华门,第一次教导总队打退了他们,然后156师又奋力将其打退,杀死许多敌兵,守住了城门。自11日始,坏消急频频从雨花台一带传来,安德门、凤台门已落入敌手,遂立即命令88师缩短战线,与74军 71军合作,并速调154师增援。
  但是更坏的消急在等着唐生智,而且这次的坏消息不是来自敌人的胜利而是来自蒋本人。12月11日下午,顾祝同将军打电话到唐生智办公室。顾祝同通知唐生智,蒋介石命令大批撤退唐的军队。唐生智自己应立即赶往浦口,这是从南京渡长江的摆渡渡口和火车终点,另一位将军等在那里接他到安全地区。
  唐生智表示震惊,要求他抛弃自己的军队,这对任何一位领导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选择,除丁这一事实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实际间题——他的部队此时正在鏖战之中。他告诉顾祝同,日军已经突破了中国军队的前线;有组织的撤退已经不可能了。紧急撤退会变成一次大溃败。
  “我不能顾虑这些,”顾祝同说,“无论如何你必领在今夜撤退。”
  当唐生智冉次详细解释突然而急速的撤退可能造成的后果时,顾祝同提醒他,是蒋亲自下命令要他“今夜渡江”。顾告诉唐,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留给部下去处理,但是“你必须在今夜渡江。”顾重复说明。
  “不可能”,唐生智说。他有可能渡长江的最早时间是第二天夜里。顾警告他要尽快地离城,因为与敌军作战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这天下午,唐接到蒋重申命令的电报:“唐总司令,如果不能维持形势,就应该抓住机会撤退,为今后的反攻保存和重组(军队)。——中正,11日。”这天晚些时候,悲愤的唐生智又收到第二封蒋介石的电报,再次催促撤退。
  由于不能守住阵地和迫于压力,唐生智屈服了。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中国军事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蒋介石严令撤退
  12月12日凌晨3点,唐生智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黎明会议。当他的副司令和高级将领集中在他面前时,他悲伤地告诉他们前线已经陷落,他们无法保卫城门,而且蒋介石已经命令部队撤退。他告诉部下印刷命令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副本,为撤退作准备。这天下午1点,命令传达到中国军队。
  但是,随后唐生智收到令人震惊的报告。唐生智起先希望他的部队能经由长江转移。现在他得知日本海军己在八卦洲以东的江面布雷并驶向南京。军舰到达将会封锁退路,而这是逃离城市的最后一条路。由于形势紧迫,唐再次求助驻在海宁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吁请德国商人斯珀林帮助与日军谈判停火。斯珀林同意带一面旗子和信件去见日本人,但是后来他报告唐,松井将军拒绝了他的提议。
  当天下午,就在唐生智的司令部召开第二次会议前几分钟,唐生智从自己房间的窗口望去,全城一片溃败景象,街道挤满了汽车、马匹和难民——年青的和年老的,体弱的和强壮的,有钱的和没钱的。任何稍有头脑的人只要可能都决心要逃离。下午5点,会议开始。会议只开了10分钟。许多高级将领都没有参加,因为各战场司令部与总司令部的联系已全部中断。其它人没有收到开会通知是因为他们看清形势已经逃跑了。
  唐生智告诉来到他家中的与会者,日军己经攻破城门并在三处突破城墙。“你们还有信心守住防线吗?”他问这群人。虽然他停了几分钟等待回答,但是房间里鸦雀无声。
  在这个停顿之后,唐生智平静地讨论了撤退。撤退马上就要开始——下午6点——持续到第二天早晨6点。一部分军队——36师和军事警察从下关渡江在对岸的指定村庄集合。他宣布其余部队必须杀出日军的包围,突围出去的人到安徽南部集合。留下的武器、弹药和通讯设备销毁,所部队撤退路线上的桥梁都要烧毁。
  后来就在这次会议上,唐生智又修改了他的命令。他通知他的部队,假如87师、88师、74军和教导总队不能突破日军的包围也应该强行渡江。唐生智现在给了5个师渡过长江的权利——参加行动的人数是原计划的两倍。唐本人也将在这天晚上前往码头。这将是一次他今生难忘的旅途。

撤退变成溃逃
  毫不奇怪,撤退命令使中国军队一片混乱。有些军官绕城奔走,通知每一个碰到的士兵撤退。其余军官却没有通知任何人即使是他自己的部下,相反,他们拼命保护自己不要丧命。他们的士兵还在继续与日本人作战,当看到其它身着军装的部队逃跑时,他们以为是看到了大规模的逃兵,因此开枪制止逃跑,打死了数百名自己的战友。在匆忙而又混乱的撤退中,至少有一辆中国坦克前进中从无数的中国士兵身上辗过,最后被一颗手榴弹炸翻才停下来。
  在大规模的悲剧情景中,撤退也有其喜剧的时刻。士兵由于不断增长的绝望而混入老百姓中,他们闯入商店去偷平民服装,在露天里脱衣服。街上很快遍布半裸体的士兵,还有半裸体的警察,这些警察脱下自己的制服,以免被误认为是士兵。一个在街上乱跑的人除了衬衣和帽子外什么也没有穿,衬衣和帽子也许是从一个有钱的政府官员家中偷来的。在撤退的初期,表面上还有秩序,整队的中国军队扔掉军装、换上平民服装,同时还保持着队列前进。但是当撤退转入溃败后,平民服装变成急需。可以看到士兵冲向行人从背后抢他们的衣服。
  只有一条路可以安全地逃出城而不遭遇日军,这就是通过城北的长江港口,那里有一批小船等待着最先到达的人。为了到达港口,士兵必须要首先通过中山路,再出西北城门挹江门,又叫水西门,然后才能进入下关郊区北港。
  但是城门前是一片难以置信的拥挤。一个问题是成千上万的士兵,许多人坐着卡车、汽车、马车,要强行挤过70英尺的狭窄的城门洞。下午5点,人流如河,到后半夜,人流成了潮水,因为每一个人都想挤过小小的城门。另一个问题是,撤退的士兵为了减轻渡江行程的负担,扔掉了不计其数的武器和装备,结果是成堆的手榴弹、汽车、机关枪、外衣、鞋子、钢盔在城门口堵塞了交通。一个修建在城门附近的掩体也挡住了半条路。灾难即将降临这里。
  唐生智坐在前往码头的黑色专用汽车里,从车窗看到这个混乱的场面。当汽车穿过混乱的人群时,他听到人们在咒骂坐车的人。“在这种时刻你怎么还能坐在汽车里?”人们大骂,并不知道坐在汽车里是唐生智。唐坐在向最终目标龟行的汽车里,闭上眼睛假装没有听见。他预计在下午6点到达码头,但是8点才最终到达。
  江边等着唐生智的是绝对的混乱。军官们互相争论着哪些装备应该销毁,哪些应该摆渡过江,而士兵拼命想要在连在一起的渡船上稳住坦克。许多船只倾覆后沉没。
  随着夜幕来临,士兵抛弃了坦克和装备,全力渡江。随着渡船的减少,情势也变得剑拔弩张,最后,到了几万人抢夺两三条渡船的地步,士兵或是强登上船,或是向空中鸣枪阻止别人上船。惊恐的船员拼命阻止想要上船的人群,他们用斧子砍抓住渡船和触板边的士兵的手指。
  无数的人死于强行渡江的那夭夜里。许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能出城门。当晚中山路着了大火,大火又漫延到弹药库、席卷了房屋和车辆。卡在路当中的马匹受惊狂跳,让混乱的人群更加不可收拾。吓疯了的士兵拼命向前挤,把成百上千的人推进烈火,把更多人的推进城门洞,在那里,人们互相践踏。当城门堵塞后,附近又出现另一个可怕的景象,那些冲出人群的士兵拼命爬上城墙。许多人把衣服撕成条,用皮带和木棍编成绳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城垛,从城墙上扔下步枪和机枪。许多人掉下来摔死。
  当最后一条船也无影无踪后,士兵绑着草就的浮水装置、抱住或抓住铁轨枕木、圆木、木板、澡盆,或是从附近人家偷来的木门,跳进江中。当最后一块木头也无影无踪时,许多人企图游过江去,但等着他们几乎肯定是淹死。
  唐生智和两个副司令登上一条小煤火轮,等候两名始终没有赶到的参谋,直到晚上9点。从轮船上唐生智肯定听到了互相争斗的人们的吵闹声和尖叫声,夹杂着断断续续的震耳的日军炮火声。这是南京,烈火中的南京的景象。大火映红了黑色的夜空。
  要想知道受尽屈辱的唐生智在轮船渡江时想的是什么,人们只能靠想象了。他对南京的最后一瞥是烈火中的城市。南京市民正疯狂地想要逃命,他的部下趴在木块上漂浮在长江黑暗、冰冷的江水中。他后来告诉朋友,20年中他身经百战,但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黑暗的一天。

第四章 六周暴行纪实
  在日军穿过南京城门的时候,那些但凡有点钱、有点权或有点先见之明的人早已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大约原来人口的一半离开了这里:战前南京本地居民超过100万,但12月减到大约50万。然而,这个城市却充斥着成千上万的乡下人,他们离开乡下到城里来,是因为他们相信在城墙的保护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