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望族嫡女 作者:爱心果冻(潇湘手打vip2012-9-15完结)-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又是一大批学子,大家的回答有出彩的,也有一般的,总之,整体水平都很不错。
  渐渐的,便是袁逸升,当袁逸升出列时,皇帝赞许的看了他一眼,袁逸升可是救过皇帝性命的,如今又是他的宠臣,原本不需要考试,但袁逸升想进入翰林院或内阁,想拥有正经名号,让人更加尊敬他,便坚持来考科举。
  能在上百名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二名,他已经十分的厉害。
  袁逸升清了清口,一脸自信的道:“要想治理好天下,必先巩固内政,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先巩固好君主的体制,以法制国,严格遵循法道、法理,强化以法行政的精神,一切事务皆由法来治理,便有理可循,有章可成,这样国家才会稳定,人民才会安心,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执法公正,这样便能避免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且君主循名而责实,要拥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权术,而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员,皆有责任完成一系列职责,以实现君主**与中央集权的统治,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国本。”
  听了袁逸升的话,众人都开始思考他的回答,连皇帝也在细细思考,以法治国是一定的,但是如果太过严苛,不提民意,这样恐怕会适得其反,造成暴乱,袁逸升提倡的是一种法家的思想,意思是要他集中中央集权,收回所有外放的权力,以巩固他的**统治。
  皇帝心里其实有些赞赏这种做法,但这样的做法在风气比较开放的时代,是不可行的,毕竟他现在靠的是各有权势的臣子,如果一下子收集权力,势必会起到反效果,到时候逼得臣子反叛,就得不偿失了。
  不得不说,袁逸升此人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懂他在想什么,的确是个人才。
  而坐在侧面的楚宸烨在听了袁逸升的言论之后,立即目带讽刺的看向他,一脸暗讽的道:“众所周知韩菲提出的法家思想,是以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付出代价的,是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这样只重军功不重人性的思想,你认为真的可行?接下来是祁世子答辩,如此,由祁世子来说说他的观点。”
  楚宸烨冷冷说完,大部分大臣都暗暗点头,若真是只知道用强制的法律来治理天下,那老百姓被管得很死,到时候这个国家也就完蛋了,袁逸升的做法太极端,不可取,而且他妄图让皇帝有驾驭臣子的权术,这样的权术,是每个臣子都忌惮的,袁逸升的主张全向着皇帝,根本不考虑百姓和官员,无人会响应,即使皇帝喜欢,也没办法实行。
  轮到祁翊作答,那站在大臣之首的皇长孙楚澜一双美眸泛着淡淡的寒冰,不知道怎么的,以前他很少关注祁翊,如今祁翊一举夺得头名,而且又与南宫婳有婚约,让他不得不将目光停驻在祁翊身上。
  他倒想看看,这个祁翊究竟有多少真才实学。
  袁逸升被楚宸烨当场反驳,原想立即与楚宸烨对论一番,不过想到皇上在此,他根基未稳,便暂时隐忍住内心的愤怒,有些灰溜溜的立在边上,神情也变得十分气愤,却始终低着头不敢表现出来。
  祁翊淡淡扫了袁逸升一眼,列身上前,目似朗星的看向皇帝,一双乌黑的眼里浸着晶莹的亮光,道:“第一、袁御史所说的法家思想,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最终目的虽是富国强兵,但却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第二、一味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以德治国,才是国家最根本的思想,袁御史似乎忘了皇上了的题目:知人安民。知人,指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安民,则是安定民心,一切以民意为基本出发点。若按袁御史的说法,一切皆要以法来治,如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袁御史对着皇上打了个喷嚏,或者在街上吐了口痰,是不是也要拖下去斩立决?这样的小问题只能用道德来约束,也是给人精神上的一些自由。若老百姓活着,天天担心犯罪坐牢,弄得人心惶惶,这样只会动摇国本,让老百姓寒心,当老百姓的一举一动,一切言论都要摊上坐牢的风险时,袁御史的法家思想只会害了苍祁。第三,法自君出,实行独断,袁御史主张君主独断集权,强国弱民,刑用于将过,这几点,首先君主独断集权,指君主超越于法之外,易造成君主刚戾自用,如此一来,百官敬畏,莫敢尽忠,良士烹,阿谀奉承之辈倍出,到时没了忠良,百官只想着讨好君主,这样的国家,还有何发展之理?其次,强国弱民,袁御史只想着使国家强大,用军法压制臣女,把百姓置于何地?再者,刑用于将过,袁御史认为人们将要犯罪而尚未构成犯罪时就应该受到处罚,这是重刑主义的表现。”
  说到这里,袁逸升一张脸已经是由红变黑,他只觉得场上所有人都用极其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这里的学子大多是爱国的良才与精英,在听到祁翊对袁逸升的反驳之后,一个个都觉得袁逸升真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而皇帝原先还赞成袁逸升的论调,如今听到祁翊的主张,他在心里立即否决了袁逸升的做法,那样势必会使得人心惶惶,只是,祁翊寻常很少读这方面的书,没想到竟出口成章,令皇帝颇为疑惑,便道:“那世子说说该如何治国,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以德治国,志而能仁,则国德章,志而能知,则国政举,志而能勇,则国难清,以依法治国的同时,君主更要开明,一切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先。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之道在于修德省刑,轻谣薄赋。元政无道,应以为鉴。夏书云:‘酣酒嗜音,峻字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为国有民者,可不慎哉!’,尚贤者政之本也!”
  祁翊洋洋洒洒的说完,已经听得众人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讲得实在太好,而且把袁逸升反驳得毫无面子。
  连坐在边上的楚宸烨都忍不住勾起唇角,一脸冷酷的道:“祁世子果然才高八斗,说得头头是道,不知道的,还以为祁世子经常钻研治国之术!”
  听到楚宸烨表面夸奖,实际上将祁翊推向风口浪尖的言论,祁翊则不紧不慢敛眸,淡笑道:“为圣上分忧,是为人臣子的本份,楚将军不也如此?”
  这一反问,问得楚宸烨并未恼怒,一双鹰眸仍旧犀利的看向祁翊,眼里是一缕别人看不懂的意味。
  而这时,听了大家之言的皇帝,在听到祁翊的话后,眼底嵌起一缕寒光,随即朗声大笑道:“不错,我苍祁果然人才辈子,祁世子这番言论太精彩,深得朕心。既如此,今日殿试的文科状元,便非祁世子莫属,众学子听令。”
  皇帝说完,已经十分严谨的站起身,抬眸道:“武穆王之子祁翊在殿试中表现出色,深得朕心,赐一甲进士及第,为第一名状元;翰林院院士李长青之子李铭浩为第二名榜眼。”
  皇帝说到这里,所有人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祁翊是状元大家心服口服,榜眼大家也十分佩服,如今这名探花究竟是谁,所有人都期待的看向前方。
  “陶兄,你说,会不会是皇上最信任的袁御史?”王桂林看向前方,袁御史已经替皇上办事,深得皇上信任,但他回答得令所有人大失所望,为人又极端,可以看得出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刚才被祁世子一番教训,这下子更是没脸见人,如果这样都能成为探花,这皇帝也太不公平了。
  王桂林摇了摇头,与其他学子一样,都心生忐忑,如果是袁御史,那皇上当真是昏庸无能,竟任人唯亲。
  而精明的皇帝,又何尝看不出大家的心思,在停顿了下后,眼里溢起阵阵寒意,不得不说,袁逸升的确很得他心,他很想把探花之位给他,但是,如今袁逸升不小心犯了众怒,被楚宸烨与祁翊双重夹击,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如果他把探花之位给袁逸升,一定会惹得朝野上下置喙,想到这里,皇帝只能忍住心痛,抬了抬眸,郑重的道:“第三名探花,为江南第一才子宇浩轩;陶志坚、王桂林、徐云帆、江立……等三十八位才子为二甲,赐进士出身,其余才子为三甲,同赐进士出身。”
  皇帝说完,所有人登时松了口气,只有袁逸升一人紧绷着一张脸,凭他的才学,最少也是一甲,没想到,连进甲都没进,刚才他在听皇帝念名字的时候,心里一直十分紧张,没想到皇帝念完二甲,都没有他的名字。
  这么说,他就算最差的三甲了,想他以第二名考进殿试的人才,竟然一下子降到三甲,这样的落差,让他如何接受。
  这时候,所有人都朝皇帝下跪行礼谢恩,袁逸升十分的愤怒,既憎恨祁翊、楚宸烨,同时又在心里埋怨皇帝,不说一甲,至少也给个二甲,这二与三的区别十分的大,他袁逸升本是力争文武双状元的,如此文科失利,他只有在接下来的武科里努把力,争取能中状元。
  陶志坚与王桂林都在二甲行列,两人立即高兴的对击一掌,能一同成为二甲进士,两人已经很兴奋了,至于状元,那是两人想都不敢想的。
  皇帝接着在另行封赏之后,便有些乏了,先退了朝,待到下午的时候,由楚宸烨为主考官,考武科的擂台,这些文科学子里不乏有报武科的,有的已经早早的出殿去了校场,先去看清形势,有的则在补充体力。
  而其他一些没报武科的,便高高兴兴的回家报喜去了,只有袁逸升满目阴冷的愣在原地,远处的楚澜见状,淡淡拂了拂袖,一双凤眸阴鸷的扫了楚宸烨与祁翊一眼,走到袁逸升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袁御史,不必沮丧,接下来还有武科,即使做不了状元,你已经比他们高许多起点!”
  袁逸升正在暗自悲戚,冷不防的看到楚澜正冷然站在自己面前,吓得身子一抖,没想到皇长孙竟愿意与他搭话。
  想到这里,袁逸升立即朝楚澜恭敬的行了个礼,不卑不亢的道:“多谢皇长孙安慰,是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