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牌怎么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见自己的意见得到商毅的更定,罗远斌也十分高兴,而其他人见了,也都有些跃跃试。

周少桓接着道:“刚才罗把总所说,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在城垛口上加上挡牌,也只能暂缓一时,等鞑孑爬城的时候,火枪兵还是要把位置让出来给其他人防守。也就只能上好刺刀,当长枪手用。我觉得不如在城墙后面再修几座台子,也不用很高,有个四五尺就行了,这样鞑子爬城的时候,火枪兵就可以退到高台上去,继续用火枪打鞑子。这样一来,就算鞑子爬上了城头,火枪兵一样也能发挥作用。” 顿了一顿,周少桓又道:“我们也可以把火炮放到高台上去,这样在鞑子攻城时,火炮还可以打在城下的鞑子。”

商毅冲他也点了点头,道:“少桓,你的建议也很好,我们可以马上施行。”

两个人发言,都得到了商毅的表扬,其他人也纷纷勇跃了起来,杨武丞马上发言道:“千总大人,其实在昨天一开始,我们守得非常好,只是当鞑子爬上城墙之后,弟兄们才有些慌张起来,我看有必要进行几次:当敌军蹬上了城墙之后,一方面要对付上城的敌军,一方面还要守住其他的垛口的训练。让士兵们熟悉一下这种场面,下一次就不会慌了。”

成进道:“我们在城外挖了三条壕沟,是为了阻挡鞑子的车辆前进,但壕沟太容易填平了,而且还可以在壕沟上架桥通过,作用并不大,不如再垒几道土墙,只用三尺多高就行了,想挖开土墙,可就比填平壕沟费劲得多了。”

成刚也道:“鞑子的云梯上都带着一个倒钩,一但云梯搭靠在城垛口上,就会钩得很紧,难以推动。但如果我们把城垛口朝外的那一面凿出一个斜坡来,鞑子的倒钩也就没有着力的地方了,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把云梯推倒。”

周琦道:“城墙上的位置有限,只能站下一千多人,应该把士兵们分成三班,轮流上城防守,这样可以始终保持士兵们的体力。”

吴汉生也道:“我们训练了那么久的山里作战,也该派上用场了,而且我们也不该一味再城里死守,如果鞑子再来攻城,我们才以适当派出少量人马出城,躲在山上,袭击鞑子的后方,一定会够他们头庝的。”

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根据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提出了许多改进穆陵军作战的方法,而且在不自觉中,开始以清军的下一次进攻为设想,研究穆陵军在下一战中的应对办法,气氛也十分活跃。

商毅看了,也十分高兴,别看都是古人,但想出来的办法并不比自已差,甚至有一些是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这到还是其次,关建是他以经在有意识的陪养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一八章 战后余波

开完了军事总结会议之后,第二天商毅立刻就开始针对昨天会议上讨论的各种办法,着手进行准备布置。/bxzw*

首先商毅接受了周少桓的建议,让土工坊的工匠们在城墙上修筑石台,以更在清军攻城时,火炮和火铳还能够发挥作用。其实周少桓的这个建议也并非什么独创,在这个时代,就以经有这种上下双层城墙的结构,不过一般只有国都级的大城,或者是边境的重要关隘才会有这种结构的城墙。

穆陵关的城墙宽度约有六米多,城垛墙占了半米左右,经过商毅和工匠还有火枪手在现场测试,将石台的厚度定为八尺,也就是两米五左右,高为五尺,宽度为两丈,两个石台之间,相距一丈。垛墙高六尺,厚一尺,垛口的宽度为二尺。同时在石台的另一侧,还砌一堵两尺高的矮墙,供填弹的士兵坐下。

而高台先用砖石砌边,然后填上碎石沙土,压实之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红砖,再砌上垛墙可矮墙。这样的做法不仅比全用砖石砌成省料,而且时间也快得多。

因此在未来,清军进攻的重点估计还是南城,因此所有的高台也都修在南城,共有三十个高台,每个高台上有六名火枪兵射击的位置,或者可以放下两门火炮。

同时商毅还受到高台的启发,在城墙边上又建了十二座箭塔,为木质结构,高达五丈,分为两层,每座箭塔上可以容纳下六到八名弓箭手,并且有翻板可以通到高台上,但不挤占城墙的位置,就是清军攻上了城墙,也够不到箭塔上。

一但高台和箭塔建成,穆陵关的防守就可以变得立体化起来,防守能力也必然会大大加强。

同时商毅又让木工坊和铁匠坊制做城垛口的挡板。这种挡板两尺宽,四尺多高,主体为木质,在外层蒙上一层铁皮,下瑞开一个二寸多宽,三寸多高的凹口,可以容火枪射击。同时又把城垛口朝外的一面凿出一个小斜坡,一方面是减少云梯倒钩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也让火铳有了一个向下射击的斜角。经过测试之后,果然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而且对火枪手射击的影响也不大。

不过商毅还是不放心,倒底还是给每一个火枪兵加强了防护。因为上一战中徼获了大量的铁甲,经过简单的修复就可以用了,每个火枪兵都发了一套。火枪兵淘汰下来的铁甲背心,就全部让给新兵用。

再加强城内防守的同时,商毅也采纳了成进的意见,不仅把城外被清军填埋之后的壕沟又挖了出来,同时在壕沟之间,又各自垒起了一道土墙,每道土墙呈梯形,底宽八尺,顶宽六尺,但高度只三尺,可以有效的阻挡车辆前进,但无法为清军提供遮挡。

规化好了这些工程之后,城中的男女老幼又一次一起动手,开始新一轮修筑穆陵关的防线。

在修筑防线工程的同时,商毅也不忘对士兵进行加紧训练,各队战死的士兵缺口由新兵递补进来。虽然有不少新兵的基础素质还达不到商毅的要求,但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依靠老兵来传帮带,让他们在战斗中成长。

而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当清兵攻上城头之后,士兵们出现混乱的局面。商毅规定,在清兵还在攻城的时候,守垛口的士兵只许守住垛口,不管其他。攻上城头的清兵,由后排的士兵来迎战。并且进行了三次针对这一点的模似训练,让士兵们熟悉这种战法。

火枪兵的缺口,则从少年队中来选人补充,因为现在青壮年队的兵源有限,要用到便需要的地方,而弓箭手又需要较强的膂力。只有火枪兵适合少年队的士兵。毕竟尽管火枪兵都装配了刺刀,但白刃战的机会还是比其他兵种要少得多。而且商毅还尽量挑选年纪大一些的少年补充进来,并允许他们在敌军蹬上城墙之后撤下去,不与敌军拚刺刀。

按这样的标准,商毅从少年队中选出了二百名士兵,让他们开始进行火枪射击的训练。之所以选这么多人,主要是因为穆陵关内以经开始自己打制火铳,随着火铳数量的增加,也需要更多的新火枪兵。而且在以后的战斗中,火枪兵也还会阵亡,随时都可能会补充。

就在清军撤军后的第三天,商毅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由孙和鼎设计并监造的新式火铳,以经制造出来,而且一共做出了十二支样品。

孙和鼎制造的这种火铳也是属于火绳枪的类型,同样辨用的是无焊双层管铳结构,但比鲁密铳简单,但射程和威力却比鸟铳要大。经过测试之后,这种火铳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八十到九十步。破甲可在六十步以外,打破三层甲在五十步右左就行了。等测试完毕之后,罗远斌对这种火铳的性能也是赞不绝口。

而商毅关心的,却是这种火铳的生产周期,能不能大批量上马,在短期内尽可能多生产一些。

孙和鼎告诉商毅,还有十二支火铳正在最后的组装中,估计二三天就能出来,同时铁工匠里一共制造了十二台钻床,每台钻床由十五名妇责任,一次三人推动,曰夜不停的加工赶制管铳,钻制一跟铳管的时间只要六到七天,加上后期组装调校,一支火铳所需的时间在十天以内,而且一次可以制出十二支来。

商毅知道,以目前穆陵关的制造水平,能够达到这一步以经是非常难得了,不可能要求再高了。不过商毅还是再度向孙和鼎提出,虽然是抢工,但也不能降低质量标准,否则宁可慢一点。

─────────分割线─────────分割线─────────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很快麻烦就又来了,仍然还是商毅最头庝的难民问题。

原来清军在穆陵关下惨败之后,退回到了沂水县。尽管伦泰不想声张,但出城的时候是四千多人,而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两千多人,而且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其中还有不少伤号。任谁也看得出来,清军是打了一个大败仗。

很快清军在穆陵关下,被商毅商千总带领的人马打了一个大败仗的消息,就在沂水县周围附近传扬开了。现在商毅的名字,在沂水县,仍致周围的其他几个县,都是赫赫有名的,而百姓们都深恨清军,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能打败清军的官员,也觉得十分解气,因此还被一些人添油加醋,把穆陵军怎样打败清军的过程说得绘声绘色。

于是有一些还没有遭到清军洗劫的村子也都开始向穆陵关方向逃窜,讫求避护。因此在穆陵关下,难民也越聚越多。没几天的功夫,就又聚陇了一千多人,都在穆陵关外住下。无论商毅怎样派人劝说,就是不愿意离去。

但现在穆陵关里确实是再也容不下新的居民,就算能够挤得下人,但粮食也难以维持,因此商毅和关里的众将只能狠下心肠,拒不开门,同时连施粥也不施。但就是这样,百姓们仍然不愿走,硬是赖在关外。商毅对此也没有办法,只好由他们去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登莱巡抚曾化龙遣派自己的两名属官,肖文军和韩志来到穆陵关,巡察防范清军的情况。

原来这两次胜利的消息,商毅都写成了捷报,让人送到了登州,告知给了曾化龙。

曾化龙收到商毅的第一份告捷:斩首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