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0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击落空然后从令人意想不到的部位发动反击

但双方jiāo蹬而过的时候被打下马来的却是以meng古士兵居多因为中华军的骑兵每人都配了两支短枪除了少数冲在前排的骑兵之外绝大多数人的短枪都是留在短兵相接时才使用尽管meng古士兵的she术高明可以在马背上腾挪闪转躲避中华军的进攻但却忽视了他们座下的战马是再明显也不过的目标因此有大半的中华军士兵都是向meng古士兵的战马动手结果战马一匹一匹哀叫着倒下把背的骑士给摔下来而在这种骑军对战中;一但落马结果就相当悲惨了很可能会被无数的战马践踏

当然也有少数中华军骑兵是和meng古骑兵进行单纯的马上格斗虽然中华军骑兵的骑术不及meng古士兵但中华军所乘骑的战马普遍都比meng古马大了一号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占着明显的优势如果两马相撞十有都是meng古马不敌因此中华军的骑兵虽然在骑战技术上不及对手但借助战马的优势仍然可以与meng古军相抗衡的

等双方的队型互穿而过之后中华军的骑兵们也抓住这个缓冲的时间重新填弃弹yao因此双方一连进行了四五次冲杀meng古军伤亡超过了一千人而中华军的伤亡只有六七百左右而硕塞见势不妙立刻下令撤退

中华军骑兵难得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不能这么放他们走了因此也在后面紧紧的追击

而这个时候中华军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尽管meng古马的耐力出众但短途冲刺迉度并不是其擅长根本就跑不过经过了改良品种的中华军的战马而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在骑兵的追击战中是非常致命的因此meng古骑兵所擅长的在撤退中反击的战术也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中华军的骑兵不断的从meng古军的侧翼斜chā上来配合后面追击的直冲人马将meng古军的的队伍不断的分割歼灭就像用钝刀割刀一样每一刀下去都会让meng古军损失一大块因此跑出了二十余里的距离之后meng古军又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这一下连硕塞也都有些慌了手脚因为现在离古北口还远而且就算是到了古北口离meng古盟旗地区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又没有预设接应的人马中华军完全可以追上meng古骑兵将其全歼难道说这一次自已逃不掉了吗因此硕塞也不禁暗暗的后悔不该冒险越过到长城以南的地方来

就在双方你追我赶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从白河也追到到了chao河边突然从河边的树林里杀出了一支清军直扑中华军的骑军而来

中华军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清军接应meng古军而且也不知道这支清军是那里来的人马究竟有多少兵力因此也不敢冒然迎战而且迅速撤离了战场然后派人回běi jing送信

不过在这一战中中华军一共歼灭了meng古骑兵一千七百余人而自身的伤亡也达到了八百余人另外还缴获了二百多匹战马仍然是取得了一场胜利

而救援meng古军的这支清军是博洛、岳乐兄弟的败军

原来在涿州失守之后博洛、岳乐带领着残兵退进了大房山里好在这时中华军的注意力都放在běi jing因此也没有怎么搜找他们

两人在大房山里躲了几天又仔细商议了一下认为现在běi jing肯定是被中华军攻占了因此再回běi jing去已经没有意义而纲等一干人员如果不是没有逃出了běi jing失陷在城里那么也就应是在通向meng古的路上那么现在自己也应该设法也逃到meng古去如果纲等一干人员逃出来了就在meng古和他们汇合再图复国如果没有逃出来就讫求meng古各盟出兵复夺běi jing为清廷报仇

商议决定之后两人也带着队伍出了大房山但又不敢从běi jing附近走因此绕了一个大圈首先从沪沟河上游的沿河口所渡过了沪沟河然后一路向东北而行经过白羊口所、昌平、渤海所、密云等地沿着chao河准备由古北口出关

因为绕了一个大圈因此博洛、岳乐也没有和硕塞带领的meng古军碰上不过在沿路上到是也收容了一些零散的清兵等到了chao河边时到差不多聚齐了近四千人正好这时硕塞和meng古军败退到了这里博洛和岳乐才带领人马杀出来惊退了中华军救下了硕塞

三人相见之后也是悲喜jiāo加而现在也基本确定běi jing已经失守而纲等一干人十有是失陷在běi jing城里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meng古去再说不过三个人也知道刚才中华军是不知虚实才暂时撤退一但出动大军再来追击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连夜逃出了古北口赶赴meng古

而这时在běi jing城里成进接到了骑兵的报告之后也有些吃惊原来是meng古人也参和进来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军赶奔北方驻守宣府、密云一线防守住各个长城隘口以防meng古军再突入到长城以南来同时又令第十一军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扫山西的清廷最后残佘力量收复山西全境并严密驻守大同一线确保长城以南地区的安全第一军、第十军留守běi jing

 第二三三章 访欧船队归来(一)

商毅收到中华军攻占北京的消息; 是在四月一曰。 /

而这时除了辽东和北京地区以外,西北地区的捷报也在三月下旬传来,李定国率颌中华军基本以经收复了陕西、甘肃地区。

西北地区,也是中华军北伐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西北地区也是中国全盘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连结着蒙古西部、新彊、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九边重镇中,就在四个属于西北地区。因此西北地区收复不了,也就不能算是初步完成了国家统一。

不过虽然西北地区的战事,是中华军北伐战斗中开战最晚的一路,但却是结束得最早的一路。而且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北京,中华军和清军之间,都发生过一些战斗,有些战斗的规模还不小。但在西北地区,确确实实没有发生过一场超过千人以上的战斗。清军几乎是一路退让,完全撤出了陕西。

驻守西北地区的是清廷的世袭礼亲王瓦克达,和顺亲王勒克德浑叔侄两人。这时两人手下的总兵力己超过了七万人。实际是等于一个半独势力存在。

在中华军进行北伐之前,清廷屡次下诏,要求瓦克达、勒克德浑放弃西北地区,退守山西保护北京。但瓦克达、勒克德浑对清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守着西北地区。不过就在二月中旬的时候,李定国从南阳出兵,向西安发动进攻,也展开了西北地区的进攻。

瓦克达、勒克德浑当然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好在是两人早就己经做好了后路准备,和蒙古的伊克昭盟的盟主,郢腭尔多斯左翼中旗旗主,扎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达成了协议,额磷臣答应接纳他们。因此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抵抗,马上就放弃了西安,向北撤退。

中华军占领了西安之后,继续北进,而清军一路退让,基本就是清军退出一城,然后中华军立刻过去占领。双方都表现得十分默契,清军一步一步的退让,中华军没有过份紧逼,只是跟在清军的后面,一步一步的接收,结果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清军从西安一直退到了延安府榆林镇,从榆林镇出关,退出长城以外伊克昭盟地区,基本全部让出了陕西地区。而其他西北地区的清廷官员也都陆继向中华军投降。李定国一面派遣人马,接收陕西的其他各地的投降; 一面又分派部队驻守陕西地区的各处长城关隘; 以防蒙古的进攻。

内阁于四月四日下达内阁令,取消北直录,除北京地区以外,设立河北省,省会设在真定府;将陕西分设为陕西、甘肃两省、省会分别为西安府、肃州府;辽东地区设辽宁、吉林两省,省会分别为沈阳府、吉林府,各省地区,基本与后世差不多。目前暂时实行军管,内阁将在今年以内,在各地陆续建立行政机构。

而在第二天,统战部也正式下令,改淮南军区为北京军区,总部设在北京,暂时兼管北京、河北地区;原山东军区第四、五、二十四军组成辽宁军区,兼管辽宁、吉林、以及朝鲜,由周少桓出任军区司令官、童大勇任副司令官;湖广军区改为甘肃军区,兼管甘肃、陕西地区。

这样一来,帝国的八大军区也以经全部完成,总计有二十四个军分区,其中南京、北京两个军区为四个军分区,山东、广东两个军区设有二个军分区,其余匀为三个军分区,再加上直属于商毅指挥,并付责保卫皇室的中央警卫军,总计兵力在六十五到七十万之间,再加上海军部的兵力,这也就够成了帝国的主力常规军队。将付责保卫帝国安全,抵御外敌,维护帝国的统治及领士完整,以及开拓彊域。当然还有各地方还有各地方的留守部队,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的机构,也将由统战部来逐步完善。

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华帝国才算是将过去明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全部收复为己所有,因此国家的初步统一,也基本完成。现在只剩下东北北方的宁古塔地区,和西北方边境的蒙古、青海、新彊、西藏等边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过有效的实质性管理,因此只能逐步来现实,不能急于一时。

不过这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整个南京城也大街小巷也都张灯结彩,庆贺国家统一的基本完成。

而就在四月十日; 耗时达两年零两个月的访欧使团船队; 终于顺利回到中国; 并且到达南京外金川门码头靠岸。

访欧使团船队是从后明五年(1649年) 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 二月三十日到达吕宋; 然后驶向欧州的。 出航的时候; 中国方面派出了五艘帆船; 英国出动了一艘帆船; 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队。 而在途中还被毁坏了一艘船; 但到达南京的船队却有十八艘之多; 除了中国方面的四艘船以外; 英国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使团回访中国; 而且这一次英国是希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另外十艘船都是欧州各国; 以及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派出的船只使都; 随使团一起; 访问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