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拢衫脊谙虬痛镂桥衫戳艘恢г馐且恢Мh十二艘战船,六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运来了二千多名荷兰士兵。另外还有五千支燧发火枪,三百门陆战火炮和大批的弹药,增援荷兰在亚州的实力。

原来在荷兰国内; 关于对中国使用武力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当然争论是并不是对不对中国动武,而是先打英国,还是先打中国,但在中国使团访问了欧州之后,荷兰国内的声音逐渐倾向于先征服中国,然后再和英国决战,取得海上的霸权。

原因很简单,现在中国的崛起,己经严重影响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收入,而荷兰地小民寡,全靠贸易立国,而东印度公司,在荷兰的财政收入中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必需首先恢复荷兰的亚州利益,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荷兰在欧州与英国争夺海上的霸权作战。

因此荷兰议会也决定,暂时对英国保持克制,接受英国的航海条例,集中力量来解决亚州的事情。当然东印度公司的有关报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报告中宣称:如果能够支援巴达维亚当局一百艘战船,一万五千名士兵,那么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有希望在一年的时间里,彻底摧毁中国的海上力量,全面垄断亚州的贸易利益,使东印度公司重新盈利。

虽然在议会中有不少议员对东印度公司的报告表示怀疑,因为从访欧的中国使团来看,中国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只靠一百艘战船,一万五千名士兵是否能够击败中国,值得怀疑,但大多数议员还是选择了相信。因为几乎所有的议员都在东印度公司中占有股份,一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受损,那么自己也同样会损失大笔的财富,尽管东印度公司使用做假帐的方式,来维持公司的信用,但不少议会的议员还是知道真实情况的。

结果在另一时空里,本该是在1652年发生的第一次英荷海战居然没有发生,相反荷兰正在组织筹备一场大规模的东方远征。

当然一百艘战船,一万五千名士兵对荷兰国内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因为现在荷兰全国的人口也就只有二百万人,在另一时空里的英荷海战,虽然是历史最大规模的一次风帆船海战,但实际在每一场战斗中,双方都只投入了二三十条战船。而且荷兰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兵力全部都派到亚州去,总还要留下相当一部份保卫本土,谁知道在这个时候英国会不全趁虚进攻荷兰呢?

因此荷兰议会和海军部也决定,选给巴达维亚派遣一支援军,增强一下巴达维亚的实力,而本土再慢慢的调集足够的力量。而这支援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赶到了亚州。

虽然这支援军的人数和战船并不算多; 但还是让现任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约翰?马特索科尔(joasuijeker中国史料译为没碎格或马绥克)高兴得眉飞色舞,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的兵力一共还不到三千人,而且还要分布在整个爪哇群岛上,留守巴达维亚的军队还不足一千人。

当然荷兰并非势单力孤,因为他们在爪哇地区己经经营了三十余年,虽然是实行的殖民统制,但也不可能是一味的高压手段,对于一些己经顺从于东印度公司的土著部落国家,也辨取了一些怀柔手段,由其是和土著部落国家的酋长,或是上层贵族建立起一定的近密关糸,并且辨用恩威兼施,拉陇一批土著部落打击另一批土著部落的策略,也得一些土著部落国家的支持。当然荷国传教士在其中也发挥了量大的作用。

在中荷恶交之后,荷兰殖民者和传教士也尽力的在这些土著部落国家中宣扬中国帝国的危险,号招各士着部落国家联和起来,抵抗中国的侵略,也就是这个时空里著名的*的开始。

而在得到了这支援军之后,约翰?马特索科尔也不禁胆气粗壮了不少,因为这支援军的到来实在太重要了,不仅仅可以增加荷兰的实力,更新武器,而且还可以选出一批土著,加入荷兰军队。因此马特索科尔一面加强在爪哇地区的守卫,和当地的土著部落国家签定同盟协议,共同抵抗中国的军队,一面也组织舰队,向吕宋发动进攻,试图对中国施加压力,打通和亚州,主要是曰本的贸易航线。

因为中荷交恶之后,荷兰一直都是通过日本获得中国的商品,但自从在1650年,荷兰封锁了马六甲海峡,对来往商船收过港税之后,中国也封杀了荷兰商船到日本的贸易航线,并不许荷兰商船停靠吕宋,现在的荷兰想得到中国的商品,只能靠从其他国家的商船那里购买。结果荷兰因然可以向过往马六甲海峡的商船收税,但各商船也反过将卖荷兰的货物提高价格,从这里把损失补回来,同时各国商船也在寻找新的航线,不经马六曱海峡通过。最终荷兰东印度公司仍然没占到什么便易。因此现在荷兰也急需要重新打通和日本的贸易航线。

但在吕宋驻守的李华梅舰队也不是好惹的,荷兰战舰敢来进攻,自然也不客气,于是双方在十一月,十二月在吕宋附近的海面上进续进行了三次海战,每次双方出动参战的战船数量,都超过了十五艘,结果三场激战下来,双方互有损失,被对手击沉的战船都超过了十艘,损失的士兵也都超过了五百人。

虽然总体算起来,李华梅舰队的损失略大一些,但她有吕宋这个大基地支撑,现在的吕宋,由其是马尼拉,几乎全是华人的天下,而且有大量的华人工匠,各种各样的工厂,因此李华梅的舰队可以在马尼拉得到各种补充,损坏的战船可以马上得到修理,阵亡的士兵水手也可以马上补齐,甚致可以征调一部份民船参战。

而荷兰舰队能在巴达维亚得到的支持就明显比马尼拉差得多了,毕竞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只有数千人,其中大半还是士兵,工匠的数量有限,可供补充的人员更是有限。尽管在巴达维亚也有造船厂,但造船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消耗,何况在马尼拉的背后,还有庞大的中华帝国。荷兰的造船厂才造出了三艘新战船,但在新年之后,李华梅舰队一口气就把所有的损失全部都补上了。

因此马特索科尔也知道在目前这个时候,用武力来对付中华帝国是不可能的,只好放弃了进攻吕宋,转而继续封锁马六甲海峡,等待着国内的大规模援军赶来; 再次向吕宋发动进攻。只是令马特索科尔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国会高调的通过马六甲海峡,并且主动到巴达维亚了来示威。

 第二九三章 內政外扩

在送别了郑成功和陈永华率领着船队离开了南京,扬帆出发以后,商毅也回到皇宫里,开始思考帝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帝国国内的各种国家政治制度都已经建立起来,而且开海通商,扶植手工业,重视格物致用之学的发展道路也已经确定下来,虽然说现在新制度影响的范围并不大,也还没有对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改变,但在东南沿海地区,却己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在逐渐的发展,只要国家政权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就会慢慢的向全国扩展。因此在这些方面,商毅也基本可以放心。

而下一步是就制定各种细节的规则,如各种税率、各行业的规范、官员的晋升、考核制度,各种职称的评定,各种法律法规等等,虽然说这些事情并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总体来说,在国家内政方面,大体的方针、政策都已经确定下来,只是沿着制定好的方向前进就行了。

现在真正要考虑的,是帝国的对外政策,主要就是帝国对外的领土扩张,以及还有没有收复的地区。当然这也是早就在商毅的计划之中,国家稳定下来之后,就向在大陆和海洋两个方面展开领土扩张,在大陆方面,首先是要收复新疆、青海、西藏这些地区,虽然在这个时代,这些地区其实并不完全属于中国,但在商毅的观念里,廷就是中国的领土,因此必需收复回来。而随后,就是外蒙、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甚致是安南等地。

而在海外就是全面确立中国在南中国海域内的霸权地位,到并不一定要将海外诸岛都纳入中国的版图范围,但一定安在爪哇群岛、婆夷州(加里曼舟岛)和马来半岛地区建立中国的殖民地,将中国的力量全面布置在南中国海域内,排挤欧州的势力,把南中国海彻底变成中国的内海,当然还包括东方的日本也要征服,然后再向更远的澳州、非州、美州进行扩张,把中华帝国的殖民地扩大到全球。只有这样,才算是全面参与全球的大航海竞争,并且完全溶入到国际行列中。

但对外扩张,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局势,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现在帝国刚刚成立,虽然和另一时空里天朝建国时的一个大烂摊孑相比,确实要好得多,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国内问题,想要等国内问题全都解决,估计二十年都不够,因为现在国内面临的,是一个全方位的体制改变,所要的时间甚致可能要以百年来计算,因此只能内政外扩,齐头并进。是实上这个时代的欧州国家基本也都是辨用的这种方式,国内国外,双管齐下。

不过这一样,帝国对外扩展的进程,也只能一步一步来,不能全面展开,先选重要的,再选次要的,那么摆在商毅面前的问题是,陆地和海外,到底那一个更优先。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陆地国家,这一点是在任何时侯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最理想的秩序当然应该是先把陆地上的事情解决完,然后再一心一意的像海洋发展,至少也应该把在商毅看来,最好是先把那么应该是属于中国的领土都收复之后,再向海外扩张。

但现在面临的局面却是在陆地上的事情到是可以先等等,并不用急于发动收复战争,因为无论是新疆、青海、西藏现在都没有与中华帝国为敌的意图,而且这些地区都曾向中国王朝表示过臣服,因此和中国汉放的关糸非常近密,也未必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