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俄军是全骑兵,一但战局不利,就可以立刻逃走,而且有时候也能一个奇袭,打中华军一个措手不及,因此也并不是全无还手之力。

从俄军的援军到达尼布楚城,一直到童大勇的大军赶到雅克萨城的这段时间里,中华军总计歼灭了俄军七百三十五人,俘虏八十二人,而自身阵亡、失踪四百五十五人,伤二百三十七人。从战果上看,中华军确实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而童大勇的人马到达雅克萨城之后,中华军在黑龙江流域的一带地区已经集结了两个步兵师、二个骑兵旅,总计约三万二千兵力,各种船只二百余艘,另外还可以抽调地方民团兵力三到五千人,这一带居民的民风其实也非常的悍勇,而且经过中华军进一年多的军事训练,实际的战斗力并不差,只是缺少组织和大军团作战斗经验。

中华军的实际兵力,己经超过了俄军三倍,因此童大勇也决定,主动出兵,向尼布楚城发动进攻。

现在尼布楚城是俄罗斯在远东南部地区的唯一驻点,一但攻克了尼布楚城,那么俄军在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内都没有任何驻点,中国基本可以保证从贝加尔湖到大兴安山、以及外兴安岭东南地区的安全。因此这一次出兵进攻尼布楚城,童大勇也是志在必得,出动一个步兵师、一个骑兵旅另加一个骑兵团,另加三千民军,共计约二万一千的兵力,随行的船只有一百二十余艘。而剩余的一个师和一个骑兵团付责驻守雅克萨城,和后勤粮草运输。

人马集结齐之后,中华军于五月二十五日,从雅克萨城出发,沿着黑龙江,向尼布楚城发动进攻。而就在同时,俄军也得知了中华军将要进攻尼布楚城的消急,也在积极的设法应对。

经过了这两个月的小股人马接战之后,巴什科夫也基本弄清楚了,中华军确实是一支武器先进、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的军队,而且随着中华军的援军到达雅克萨城,在兵力上也远远超过了俄军,因此这一仗俄军取胜的机率并不大。

不过俄罗斯本来是一个性格极为凶悍、而且逞武好战的民族,当然不会因为在实力处于劣势,就消及怯战。另外通过前两个月的战斗,巴什科夫也摸到了一点谱,俄军对中华军并非是全无优势,因为俄军的骑军数量众多,来去如风,这是也俄军的一大优势,如果运用得好的话,哥萨克骑军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对中华军作战中,如果能够充份的发挥骑军的优势,也未必没有取胜的机会。

于是巴什科夫和捷潘诺夫等人商议,最终还是决定,集中所有的骑兵主动出击,先以小股的骑军袭击中华军的人马或是辎重,等到拖得中华军人马疲惫之后,再集中兵力,向中华军的主力进攻,争取能够一举击败中华军。

确定了作战的计划之后,俄军也立刻分工,留下捷潘诺夫驻守尼布楚城,由巴什科夫和副将别克托夫带一万骑兵出战。并且将这一万骑兵分成两批,留下五千骑兵养精蓄锐,而另外五千骑兵则分成五个千人小队,分头袭扰中华军的队伍。

二天之后,中华军的大军越过了额尔古纳河,也遭遇到了俄军的第一次袭击。

俄军在研究中华军,但中华军也同样在研究俄军,在出兵之后,童大勇就知道,俄军骑军数量众多,而且精于骑射,善于用轻骑突进袭击,因此在出兵的时候一带上了足够的骑军,一共有三个骑兵团,骑兵人数在八千以上,而且在行军途中,也派出了大量侦察骑兵散布在大队人马的四周活动,以提前预警。

结果俄军的骑兵离中华军还有三四里的距离时,就被中华军发现,并且向大队人马发出了袭击的示警信号。童大勇接到信号之后,也立刻出动了二个营兵力,布好了防线,掩护大队人马的行进。

结果等俄军的骑军赶到的时候,中华军已经列好阵式,向俄军的骑军展开了排枪齐射,因为中华军的火枪射程太远,俄军连冲了二三次,都无法冲开中华军的阵式,相反还阵亡了近百名俄军士兵。

其他的俄军见势不妙,也都纷纷拔转马头,准备撤退。但就在这时,中华军一支骑军营己从则翼冲了上来。双方的骑军缴杀在一起,展开了激战。

虽然中俄军队己经交战了多次,但双方骑军之间的大规模交战,还是第一次,一时之间战场上尘土四起、人喊马嘶,刀光闪动,不时还夹杂着火枪射击的声音,战事十分激烈。

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而威震欧洲,尽管现在俄军的骑兵也都装配了火枪,但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冷武器时代的骑兵,作战的方式还是战马的集团冲击,然后进行近身格斗作战为主。而且在战斗中很少使用火枪,仍然是以弓箭、长枪和马刀为主要的武器,在远程用弓岢射击,而在近距离,是以用马刀劈砍为主要的格斗技术。

不过在马背上交战,哥萨克骑兵身高体重力量上的优势并不明显,比拼更多的是战马的速度、力量和士兵技巧的配合。在这个时代,哥萨克骑兵使用的战马还是蒙古马系,后来著名的顿河马到到十九世纪才出现。不过在灭亡了清廷,又收服内外蒙古各部,中国也拥有了大量的优质牧场,并又引进了外国的优良马种进行大量的交配繁植,因此现在中华军的战马数量和素质比起建国前都大有提高,论战马的素质,已经强于哥萨克骑兵。

虽然哥萨克人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在整体的骑战能力上,还是要比中华军的骑兵胜出一筹,但中华军骑军平时的训练,骑战技术也相当严格,因此中华军的骑兵素质也并不逊色于哥萨克骑兵。就是在马背上的近身作战,无论是用长枪突刺,还是用马刀劈砍,中华军的骑兵都不弱于俄军的骑兵。而且俄军的单兵战力虽强,但由于是游牧民族,战斗也多是依靠个人战斗,而中华军的骑兵在整体的冲击搏杀队形上,也要明显比俄军强得多,

而且中华军的骑军是一支标准的近代骑军,是以热兵器和冷兵器混合使用,并配备了一批专门适用于骑战的火枪。其中有长有短,长铳火枪用于远程的打击,而短铳火枪用于近距离格斗。

由其是在已经过了弓箭、长枪的射程,但还未到双方进入近身格斗的这段距离时,短铳火枪也可以充份的发挥威力,因为这时的距离太近,因此短铳火枪命中率也极高。有不少俄军的士兵就是在眼看着就要接近敌人,正要挥刀猛砍的时候,只见对手的手一抬,只听“砰” 的一声响,火光一冒,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就会传来一阵巨疼,一头从马背上栽倒下来,或者是座下的战马发出一声悲鸣,惨叫着倒地。

因此双方激战了半个小时之后,俄军己经明显的落入了下风,人马己经损伤了过半,而其他的俄军见战局对自已不利,也不敢久战,纷纷撤出了战场,向北方远处逃窜。

 第四二三章 中俄之战(三三)

俄军的骑兵败走之后,中华军清点战果,这一战一共歼灭了俄军三百五十三人,俘虏三十五人,夺得了一百二十六匹战马,而中华军阵亡二百二十人,另有一百零四人受伤。/  /从结果上看,中华军当然是取得了胜利。

而在击败了俄军的骑兵之后,大军继续前进,在沿途中又遭遇到了几次俄军骑军的袭击,但因为中华军都准备得当,有时提前布置好排枪队型,迎战俄军的骑兵,有时虽然来不及布置步兵队型,但中华军的骑军也会在第一时间内出动,或从正面应击,或从侧面突袭,总是能够抵挡住俄军的袭击,随后步兵也能马上赶上来支援,因此在此后一连三天的时间里,俄军的突袭都没有占到什么便易,相反自己还损失了一千多骑兵。

当然中华军能够连续抵挡住俄军的袭击,除了是因为做好了大量的预防工作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中华军是沿着黑龙江的北岸前进,这样一来,黑龙江就成了中华军南侧的天然防线,只用集中精力,守备北侧的一方,也给俄军的袭击造成了很大的局限。另外中华军的大部份辎重也都是通过黑龙江航道运输,因此也给中华军的行军减轻了许多负担,能够比较从容的应对俄军的袭击。

而在五月三十日; 中华军也到达了尼布楚城前,却立刻接到了尼布楚的俄军派出的使者,请求与中华军讲和。

原来突袭战术没能取得成功,相反还损失了上千的骑兵,这样的战果,也让新任的黑龙江督军巴什科夫大失所望,同时也对中华军的战斗力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这确实是一个强大、难以战胜的对手。

不过俄国人虽然生性好战,但并不是头脑发达,四肢简单之辈,相反论其狡猾程度,俄国人在欧州各国中绝对是可以排在前五位的,因此见中华军势大,正面作战对自已不利,巴什科夫和捷潘诺夫、别克托夫等人商议认为,不如和中华军先讲和,做为缓兵之计,不管怎么说,先把眼前的危机暂时延缓一下也好。

俄军派出的使者叫做齐格勒夫,本是莫斯科的贵族子弟,不过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家道己经中落,除了一个贵族的头衔以外,其他一无所有,因此才加入了远东的俄军,到东方来冒险、碰碰运气,在尼布楚城里混了几年,现在是一个中尉军官。不过这家伙毕竟是贵族子弟,能说会道、能写会算,而且还会说拉丁语。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因为俄语在欧州属于最偏门的语言之一,而拉丁语是欧州最通行的语言,会说拉丁语,在这个时代,基本就可以走遍欧州了。

拉丁语在最初,其实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语言,在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官方语言。而在罗马帝国全盛时期,随着罗马人军事和政治势力的扩张,拉丁语作为帝国的行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既法国,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既罗马尼亚,成为当时欧州地区使用的语言。同时成为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