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毅把他们扶起来,道:“我和高将军在南京虽然小有嫌瑕,但并无私仇,高将军不幸丧于小人之手,但也是为国尽忠,令人佩服,我敬佩高将军的忠义,为他报仇,也是份内之事,李督都、高夫人和公子不必挂怀。”

三人都起身之后,李深本道:“本深自幼父母双亡,是舅父将我养大,本深以父而事,军门大人为我舅父报仇,如此大恩,本深终身难报。如果军门大人不弃,本深愿意从此投奔军门麾下听用,以报军门的恩情。”

原来高杰己死,高元觉年幼,不能服众,部下也四分五裂,李成栋降清、胡荗祯、吴胜兆等人也都各自都有小算盘,互相拉帮结派,收聚高杰的余部军马。李本深手下本有两万多人马,已被拉走了七八千人。因此李本深和邢氏商议,还是找个靠山为好。而史可法显然是靠不住得,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靠商毅。因此李本深才和邢氏一起来到扬州,希望能见商毅一面,当面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到了扬州之后,李本深也亲眼目暏了商家军的军纪严明和深得民心的表现,也让李本深颇有感触,毕竟李本深现在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还是有理想的年纪,因此也觉得如果真的能投到商毅的帐下听用,说不定还真的大有前途。于是商毅一到扬州,他就和邢氏带着高元觉,来见商毅。

商毅当然知道,李本深绝不会因为自己为高杰报了仇,才投奔自己,而且他也基本能够体会李本深和邢氏的意思,因此沉思了一会,才道:“李督都,你们愿意投奔我们商家军,我自然欢迎,不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商家军也自有商家军的规据,请你三思。”

李本深忙道:“军门请说。”

商毅道:“第一我商家军不许私兵,因此你若投效商家军,你的部队必须接受我们的整编、而且士兵也有标准,达标者才能算正式士兵,未达标者是能算预备军,接受训练,再重新测试;第二我不管你们过去是什么官职,但在我们商家军内,一率按材录用,能者上、庸者下,一切全凭能力,决无偏私;第三投效商家军,就必需尊守商家军的军纪,违纪者必以军法从事,绝无包庇袒护。这三条你能答应吗?”

李本深也不禁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想投奔商家军,商毅一定会有条件,只是没想到这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等于是把自己的军队都给剥夺了,那么自己投奔还有什么意义。

商毅也看出他的犹豫,道:“李督都,我也知道这些条件确实都非常为难,但我商家军自从成军己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全在团结协力、训练有素、军纪严整、赏罚分明,不是这样,也就没有现在的商家军,因此无论是谁,想投奔商家军,都必需受这些条件,如果你现在拿不定把握,不访回去考虑几曰,再作决定也不迟。”

李本深正是顺着答应下来,这时邢氏忽然开口道:“本深,不用再考虑了,你就全部答应商军门的这些要求吧。”

李本深一怔,看着邢氏,道:“舅母,你……”

邢氏打断他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不过是舍不得放弃现在的军队,但你想过没有,这点军队算得了什么?如果你在商军门麾下听用效力,努力奋进,前途自然无量,又何必在乎眼前这一点小失,不要再多想了,赶快答应下来吧。”

李本深呆了一下,然后跪下道:“商军门,我全都答应,从此以后,将准军门马首是瞻。”

商毅点了点头,看了邢氏一眼,心想这个女人到是有些见识,不过不知道她当初看上高杰那一点了,居然扔下李自成这支大潜力股跟高杰私奔,要是当初她跟着李自成,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过几天皇后的瘾。

不过这话当然不能说出来,商毅道:“好,李本深,你看什么时候可以把军队带过来,而士兵的家眷,都可以迁移到浙江定居。还有高夫人和公子,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到杭州去安居,而高公子也可以在我们在杭州开设的学校是读书。”

 第一二零章 投效(下)

第二天,李本深又来找商毅,当然不是对昨天的事情有所反悔,而是告诉商毅一个消息,原来是巳经投降清廷的李成栋,派自己的养子李元胤来和李本深联络,也希望能够返归明朝,并投效到商毅的部下来。//  *

原来这个时候的李成栋是归属多铎来管辖,不过他现在可远没有在另一时空里那么风光,因为在这个时空里,李戌栋最初投效的是豪格,多铎当然不待见他,而现在豪格已经失势,李成栋自然也连带着倒霉。而多铎手下的降军共有十余万人,也分三六九等,但在淮安惨败中,李成栋的人马也跟着拆损了大半,手里没有人马,说话的底气就更不足了。虽然李成栋没有像豪格那样被监禁起来,但就是在降军中,也只能算是最低的一档。

因此李成栋这段时间里可也受了不少气,同时也对自己当初草率的向清军投降的行为十分后悔,在养子李元胤和侧室赵氏的劝说下,也动了弃清返明的念头,而李元胤在明朝时,和李本深也有些交情,于是也的自告奋勇,暗中潜回扬州,联络李本深,看看他是否能为自己牵线。

李本深得知了李元胤的来意之后,立刻劝他与其返归明朝,不如直接投降商家军得好,同时也把自己决定投效商毅的经过,还有商毅的条件说了一遍。

投效商家军李元胤到是觉得不错,但要交出所有的军队,这一点李元胤可不敢做主,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够见商毅一面,当面说一下。于是李本深又来找商毅,看他见不见李元胤。

听李本深讲完来龙去脉之后,商毅也不觉好笑,因为历史上李成栋反正,还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而现在刚刚才降清,那边的位置还没有坐热乎,就想着弃清归明了,看来历史己经变得越来越有趣,而且自己的翅膀终于扇动的风暴也越来越大了。

因此商毅点了点头,道:“好吧,你带他进来,我见他一面。”

不一会儿李本深带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颇为精明干练的样子。见了商毅之后,跪下施礼,道:“小人李元胤,见过商军门。”

对李元胤商毅到知到一些,他字元伯,是河南南阳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良家子,养以为子。自少年时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但他稍读书,知大义,而且心计密赡,饶有器量。李成栋降清时,李元胤怏怏不乐。在另一时空里李成栋反正,李元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李成栋身死之后,李元胤依然对南明忠心耿耿,直到最后战死。

商毅道:“李元胤,你的来意本深都己经对我说了,李成栋如果是真心归返,我自然是欢迎,但你凭什么让我相信,李成栋是真心归返,而不是反复无常呢?”

李元胤虽然为人精明,但也被商毅问得哑口无言,因为商毅问得也不无道理,毕竟李成栋是投降了清廷,现在突然又要归返,任谁也会怀疑,因此李元胤也怔了好一会儿,才道:“回禀军门,父亲当日之举,也是迫不得己,为形势所逼,才行此下策,还望大人见谅。”

商毅“哼”了一芦,道:“李成栋当日降清,可并非是迫不得己呀,且清虏兵势并不多,就算不敌清虏,也可以败退避让,难道非要投靠异族,出卖祖宗吗?就算他今日弃清归明,难保他日后不会降而复反啊。”

李元胤脸上也是红一阵白一阵,只好磕头不止,道:“父亲是一时糊涂,现在己经追悔莫及,情愿改过自新,戴罪立功,决不敢欺骗大人,只求大人能够成全父亲这份苦心。”

商毅点了点头,道:“好吧,念在大家都是华夏一脉的份上,我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即然是绿林出身,就应该懂得绿林的规据,交一个头名状来,我更收留你们。”

李元胤万没想到商毅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怔了半响才道:“军门要什么样的头名状?”

商毅笑道:“自然不能是一般的头名状,至少也要是固山额真,或都是贝子贝勒,只要交了头名状,我才能相信李成栋是真心归降。”

商毅知道在另一时空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反正的高chao期,许多降清的明朝官员都纷纷弃清归明,李成栋只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而清朝也一度十分被动。不过诱使降官复反的动机根本不是什么民族大义、良心发现,就算是有,也只极小一部份,主要是因为清廷对于汉族的官员中,看重汉旗和入关上前降清的官员,对后降官员比较压制,使一些降官对自己所得的封赏都不满意,才形成大规模反正潮。

比如李成栋,在另一时空时就是因为自持功高,以为可以当上两广总督,结果清廷将这一职务给了无功的佟养甲,造成了李成栋的不满,这才是李成栋反正的主因。

其实在这时期里,在明清包括大顺政权的转换之间,许多人都在其中,降而复反,反而复降,随意改换门庭的大有人在,还有一些人根本就是想从中投机取巧。清朝也被弄得头疼,后来多尔衮下令,是反而复降者,一屡死无赦,并且甴于清朝的统治也渐渐稳定,才平息下来。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像李成栋、李本深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受大势影响,如果在一个英明有能力的领导者手下,他们也许能成为不错的将领,只可惜当时并没有这样的人,因此只能摇摆不定,朝明暮清。

对于商毅来说,一是不许在商家军内部存在自立山头的倾向,二是绝不要这种反复无常人,宁可使自己的扩张慢一些,也要保证商家军的稳定性不受影响,因此对于投靠自己的人,军队必须接受改编,使其没有自立山头的资本,而从清军那边归返过来的人,则必须交一个头名状来,以保证他们以后不会在降而复反。

李元胤怔了好一会儿,才道:“回禀军门,这事元胤不能做主,必须回去禀告父亲,由他决定。”

商毅点了点头,道:“元胤你说的也有道理,好吧,你回去和李成栋好好说明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