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道:“统一天下,岂是一朝一夕间之事,历朝历代,莫不穷十数年之力,若是真能以三五年而功成,仍何其幸也。”

多尔衮呵呵一笑,道:“老洪,我有一计,只用半年就可以攻入南京,你以为如何呢?” 说着从案头也带起一份册子,递给洪承畴。

洪承畴也十分诧异,伸手接过册子,打开来仔细观看。而多尔衮坐在桌案后面,耐心的等待着洪承畴看完。

过了好一会之后,洪承畴才看完了这份拆子,将拆孑合上,恭恭敬敬,放回到桌案上。多尔衮道:“怎么样,老洪,你如得此计如何?”

洪承畴思索了一下,道:“回禀摄政王,若是以此计行事,到是可以一举而破南京,生擒朱由崧,但却不足以收取江南之地,统一天下。”

多尔衮也不禁有些奇怪,道:“南京一失,南明即亡,怎么说不能统一天下呢?”

洪承畴道:“朱甴崧沉迷酒色,昏庸透顶,并不足为虑,而东林党好空谈,不务实,只顾争权夺利,不顾大局,其中虽有一二君子,但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南京并不难取,只是如今我大清的首要之敌,仍是浙江的商毅,而非是南明。”

多尔衮笑道:“商毅不是南明的臣子吗?南京朝廷一亡,商毅又有何处可以依身呢?”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商毅如今确实是南明的臣子不假,但现在以是形如割据,自立一方,南明朝廷亦不能把他奈何,此次商毅与我大清争衡,其兵马钱粮、军器,皆出于浙江,而且臣亦听说; 商毅正在浙江兴利除弊,鼓励耕种,经商聚财,可见商毅现在势力己成,无需倚仗南京,故南京亡,商毅犹在,我大清依然不能统一天下。”

“何况休养生息,为国之根本,而且如今北方屡遭刀兵之苦,百姓流离,田园荒无久己,据臣估计,目前最多只能维持一年的战事,而浙江本是江南富庶之地,未遭刀兵,而且商毅以然经营三年,基础稳固,我大清此时出兵,虽能取下南京,但届时南征大军必师老兵疲,也未必能再取浙江,又后续不足,实在危矣。如此唯有先巩固根基,方才可行征伐之事。此举关乎我大清之百年基业,因此臣不得不以实相告。还请摄政王三思。”

多尔衮沉默了良久,才道:“我们休养生息,但南明就不会励经图治吗?南方历来富于北方,又没有遭受大的破坏,物产丰足,财源广泛,自然不是北方可比,南京虽不足虑,但你也说了,商毅不仅善于治军,也善于治民,如此三五年后,我们大清也许可以积累一些钱粮基础,但谁知道商毅又会不会也己兵精粮足。”

顿了一顿,多尔衮又道:“何况以商毅目前的实力,完全足以攻入南京,废朱由崧自立,或是挟朱由崧而号令南方,有他主政南方,恐怕就更难攻取了。因此我大清必须趁商毅尚未成势之前,先举兵征伐,灭其于未成之中,那怕是不能一举而灭商毅,只要是取下南京,也能钳制浙江,使商毅无法发展。你以为如何呢?”

洪承畴当然听得出来,多尔衮这完全是在强词夺理,现在是急于在南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对自己的建议并不赞同,但该说的话一定还是要说的,因此洪承畴又道:“摄政王的但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不会坐看南方发展,臣在平南四策中也言明过,可派遣细作,深入南方,挑动事非,使商毅与南京反目,就算商毅能够攻入南京,或自立,或架空朱由崧,但无论那一样,都势必会让整个南方视为叛逆之臣,难以服众。而我大清正好可以借此良机,拉陇南方其他势力,使其互相攻伐,内耗不止。就算商毅能够统一南方,但实力也必然消耗殆尽,那时我大清再举兵南征,就可势如破竹,一举统一天下。”

多尔衮听了之后,又一次沉默不语。而洪承畴在桌案前站着,弯腰低头,心里在盘算着多尔衮的反应。杀自己估计不会,罢职赋闲恐怕是再所难免了。

其实多尔衮并不是急燥的人,也知道洪承畴所说确时是老成持重之举,但在多尔衮的心里,还有一点没法说的心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虽然力排众议,拥立福临为帝,但那不过是为了对付豪格的权宜之计,在多尔衮心里,对皇位一直都没有死心,虽然说现在自巳也算是大清的立皇帝了,但毕竟没有坐下,还是有些美中不足。

不过现在福临毕竟还是名议上的皇帝,虽然自己权势朝野,也不敢妄行废立之事,必须要建立奇功,以堵所人之口,而这个奇功自然就是杀过长江,灭掉南明,统一天下。因此多尔衮才急于再举南征。

而洪承畴这两年来察颜观色,对多尔衮的心里也揣摩了个七八分,但他是傍观者清,深知这次南征的成功机会并不大,万一再失败了,自已可担不起这个任务,因此明知多尔衮不爱听,但也要把话说清楚。

过了好久之后,多尔衮才道:“洪卿,你先退下吧,容我三思。”

 第一七七章 多尔衮的决策

洪承畴退下之后,多尔衮又在敬思殿里坐了一会,这才起身回到翊坤宫。//

自从和庄太后大玉儿突破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之后,多尔衮在宫中留宿的时间远比在自己的王府里多,就好像太上皇一样,而且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清楚,只是谁也不敢乱说。而且因为怕被顺治皇帝褔临撞破,因此大玉儿每天都在皇太后哲哲的长春宫里教导读书学习,只有确定多尔衮出官回府休息,才把福临带回自己宫里就寝,否则就把福临留在长春宫里休息,自己回翊坤宫去倍伴多尔衮。

等多尔衮来到翊坤宫的时候,大玉儿己经回到了翊坤宫,见多尔衮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不禁道:“王爷,您这是怎么了,今天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吗?”

多尔衮在榻上一躺,苦笑着把刚才和洪承畴关于平南的一番对话对大玉儿说了一遍。多尔衮虽然十分好色,在王府里也颇多内宠,但他对大玉儿却是有些真情的,并非是纯粹迷恋于男女之欲。这也是多尔衮一直下不了废福临自立的原因之一,而且多尔衮也曾想过,自己已经年近三十五,至今也没有一男半女,以后如果自己真的自为帝,就立太玉儿为皇后,收福临为义子,立为太孑,等自己百年以后,还是由福临来即位,还算是把皇位再还给他,也说得过去。

大玉儿坐着榻边,听完之后,想了一想,道:“依我看来,洪大学士说的也不错啊,不过就是推迟三五年而己,就是等上一等,又有什么关系呢?”

多尔衮苦笑了一声,道:“我是怕夜长梦多啊。” 说着把自己的理由也说了一番。

大玉儿听了之后,也觉得好像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她虽然很有政治能力,但遇到了这么复杂的军国大事,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因此只好道:“南征之事关糸重大,不可轻率而定,好在也不急于这一时,最好多招集一些大臣,多商议一下,再做决定也不迟。”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对。好了,现在就不想那么多了。” 说着,升手一拉大玉儿。将她拉到自己怀中,一个翻身,就压到身下。大玉儿半推半就,任由多尔衮为自已带衣解带,一时幔帐飞扬,满宫春色。

────────分割线─────────分割线────────

一夜*之后,在大玉儿的软语相劝之下,多尔衮才恋恋不舍的起身穿衣,出敬思殿理事,而就在他走出翊坤宫的时侯,心里也下定了决心,立刻开始展开南征,尽早收取江南之地,自巳也好趁机登基称帝,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住在皇宫里,和大玉儿朝久相处。

不过多尔衮只顾着想自己的心事,却没有看见,在自己走出翊坤宫的大门时,在背后有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的背影。一对幼小的双拳握得紧紧的,恨不能马上就冲上去,将多尔衮暴打一顿。只是在他的肩头,忽恕有一双手压着,一个低沉女声道:“福临,不能轻举妄动。”

躲在多尔衮背后的人正是当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虽然说福临现在年仅九岁,还不懂多少男女之事,但每一次多尔衮进宫,都会在大玉儿的宫里休息,而把自己安排到哲哲宫里去,而且自己增问过几次,皇叔父进宫来做什么?但无论是太后还是额娘,都会对自己的问题避而不答,反而让自己不许再问了,在福临心里,多少也明白一些,这不会是好事。因此对多尔衮也生出了不少厌恶。

而拉着他的,正皇太后哲哲。这时也十分紧张,把福临拉到一边,看看左右没有人,才又低声问道:“福临,你在那里做什么?有没有让摄政王发现你。”

福临道:“太后,我刚才在翊坤宫去了,发现皇叔父和额硠睡在一起,能够和额娘睡在一起的,不是只能是父皇吗,为什么皇叔父也行……”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刻让哲哲捂住了嘴,厉声道:“福临,你要记住,现在开始,你要把这件事情全都忘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你什么都不许问,也什么也不许说。只要明白一点,否则你,还有你额娘和我,现在都己经是死无葬身之地了?明白没有。”

就算是福临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哲哲也从来没有用这么声色俱厉的态度对他说话,福临到底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一下子也被吓住,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哲哲这时也发现,自己的态度确实严厉了一些,不过她心里也清楚,如果现在不把福临吓住,他一个九岁的孩子,只怕他会满世界乱说,一但传到了多尔衮耳朵里,那可就大事不好了,因此明明不忍心,但也不得不又厉声追问了一句:“你听明白没有?”

福临这才怯生生的点了一下头,小声道:“我明白了,太后。”

哲哲见褔临惶恐的样孑,也不由一阵心酸,这才缓合了脸色,把福临小小的身体抱住,道:“福临,你只要明白一点就行了,你额娘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你。”

────────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