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6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源硕肜匆灿Ω孟嗖畈辉丁

年轻一点文士笑道:“太冲兄,说实话当初督师决议将所有的战事消息全都向外公开的时候,我也吓了一跳,生怕引起民间动荡不安,而现在看来,既使是南京失陷了,但我浙江的军民依旧可以泰然处之,丝毫不乱,也由此可见,督师所言,政令言语公开,使谣言止于智者,诚不假也”

年龄稍年的人苦笑了一声,道:“而农,我也实话实说,商毅其人,确实是救时济世之材,而且也有力挽狂澜之力; 但为人似忠非奸,行事似正非邪,所行之法,亦匪夷所思,不仅我确实看不透他,就是纵观二十二史,竟也找不出这样一个人来,在如今之际,出现这样一个人,于我大明而言,实在不知是福还是祸”

年轻的文士微一皱眉,显然对同伴刚才的那番话颇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隐忍了下来,道:“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昔日蒙人入主中原,赵氏崖山蒙难,太祖举义师而复汉统,始有天下至今己近三百年而如今满清入关,占我京畿,正是天下将亡之时,太冲兄又何苦一定要拘泥于一朝一姓之得失? 假使让满清统一天下,而再议论大明之福祸,又有何益”

年龄稍长的人又苦笑了一声,看着窗外的春雨,默然不语

这两人正是王夫之和黄宗羲原来黄宗羲奉潞王朱常淓所差,来向商毅求救,但他刚到杭州,还没等见到商毅,就从〔杭州时报〕上得知徽州己经被清军攻破,朱常淓也被清军所抓,关押在南京黄宗羲也不禁万念俱灰,当时就街上大哭了起来,也惹得路人都住足观看

后来还是商毅闻迅之后,才派人把黄宗羲接进了馆驿安顿下来因为战事紧张,商毅也没空多理黄宗羲,不过黄宗羲只在馆驿住了一天,就要离开,而王夫之上一次和黄宗羲结交之后,到是十分敬佩黄宗羲的学术文章,因此也力劝黄宗羲暂时住在杭州,静观南方的事态变化再做决定

而黄宗羲也确实是无处可去,因此也就应王夫之所求,继续留在杭州,每天就是在杭州城内游走,然后看报读书,了解时事而王夫之又帮他弄到一个杭州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天都可以从图书馆里去借书来看

黄宗羲在政治上虽然顽固而保守,但在学术上确实在非凡的造诣,虽然不能说是读书万卷,但说有几千书却一点也不夸张传统的经书当然是都翻遍了,不过在杭州图书馆里却有大量翻译的欧州书籍,因此也让黄宗羲十分感兴趣,因此每天有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渡过的而王夫之在处理完每天的公务之后,也会和他一起讨论学术问题

当然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自然也避免不了谈论政治时事,两人的政治观点相异很大,不过到是都能克制自己,因为黄宗羲清楚,自己现在是寄人篱下,不能太不知轻重,而王夫之也不想过于刺激黄宗羲因此也都互相非常本默契的点到即止

这时雅阁的门打开,两个伙计进来,笑道:“王先生,您要的酒菜来了,还有今天的〔杭州时报〕也己经给您买来了”

王夫之回头笑道:“好,放在桌上”

伙计将酒菜和报纸都放在桌上,然后退了出去王夫之又道:“太冲兄,请就座”

黄宗羲坐下之后; 又继续刚才的话题; 道:“而安,现在南京虽然失守,潞王也己亡灭,但在南方还有数王并起,鲁王己监国且不说,还有唐王朱聿键,称帝福建;桂王朱由榔称帝于肇庆,益王朱由本据建昌,永宁王朱慈炎据抚州,怎么说明皇将之呢?“

王夫之摇了摇头,道:“太冲兄,称王者虽然不少,然能大器者,又有几何?别人不说,就说鲁王,本来是在温州监国,督师也愿意奉立,然而却不敢来杭州坐镇而且徽州失守以后,竟然逃到福建,如此无担当之人,又岂能成大事还有唐王,虽然已在福建建元隆武,但论根本也是自立为帝,鲁王逃入福建之后,不但不念同宗之谊予以接纳,相反还依仗郑氏之力,出兵缉拿,治其越暨之罪,太冲兄不以十分可笑吗?”

因为这些消息都是〔杭州时报〕报导过的,黄宗羲当然也知道,因此面对王夫之的诘问,也无闻以对

虽然商毅创办〔杭州时报〕的目地是为自己制造一个引导操控舆论的工具,但商毅也知道,报纸的权威性是依靠其真实性的,报纸闻报导,必须以事实为主,才能取信于民,如果谎言说得多了,也就没有人会相信那么一份报纸也就扯底完了,因此一直坚持报导的内容基本真实、公开、透明在清军第二次南侵开始之后,也照样如实报导战况的进展

正是因为如此,〔杭州时报〕才赢得了浙江地区百姓们的相信,商毅在报纸上所作的宣传、动员、安抚百姓的报导,也同样得到了浙江百姓们的信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而且各种消息都公开透明,使广大百姓都清楚战事进程,避免了让人胡乱猜疑,也就消除了流言非语传播的空间,因此尽管百姓们都知道,清军在向浙江发动进攻,但却偏偏就没有引起恐慌和不安的情绪

这也让黄宗羲当然不知道这是后世闻媒体的报导原则,因此只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说商毅的行事匪夷所思,似正非邪而听了王夫之对商毅的辩解之后,也非常不以为然,但不好在说下去,只好闭口无言

因为黄宗羲这时己是年近四旬的人,而且又是东林出身,在学术和政治上的观点基本己经形成,明王朝的正统思想也己经根深蒂固,尽管轩起了无数的斗争,但忠于朱明王朝这一点来说,却是始终不变

而王夫之却不同,他在和商毅相识时,才二十四岁,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中,而且他对明王朝的认同感,远没有黄宗羲那么深刻严格来说,现在的王夫之其实是商毅的幕僚,还没有正式受过明朝的策封,因此他反而对商毅有很强的知遇之恩感,受商毅的影响也佷多,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欧州人文主义著作,因此和另一时空相比,思想也发生了效大的变化也认可于亡国与亡天下是不同说法

而见黄宗羲停止了这个话题的讨论,王夫之也就不在说下去,又道:“不知太冲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黄宗羲叹了一口气,虽然他很想再找一个明室的藩王投奔,效力,然后扶佐他成就大业但黄宗羲也知道,王夫之所说一点也没有错,现在的几个藩王,恐怕都难以成大器而且南京失守以后,东林的名声好内斗的名声己经传遍了南方,不少势力都对东林党敬而远之,黄宗羲等人在潞王那里,就碰了一个软钉子,因此现黄宗羲对投奔何处去也拿不定主意但又不好在杭州久居,因此也十分为难

见黄宗羲沉默不语,王夫之又道:“太冲兄如何现在无处可去,那么不访就留在杭州,在下可以帮你在杭州师范大学谋一个教师的职务,在这里教学育人、传道授业一但太冲兄有投奔之所,则听凭太冲兄自便,不知太冲兄以为如何?

黄宗羲听了,到也确实有些动心,因为现在王夫之兼任杭州师范大学的校长,也带黄宗羲去参观了二次,黄宗羲对这种全的学校模式也颇感兴趣,如果能在这里教学,到也不失为一个暂时容身之地不过黄宗羲可也不笨,立刻想通了其中的关建,双眼看着王夫之,道:“而农,商督师知道这件事吗?“

王夫之到是十分坦然道:“太冲兄,这正是督师的意思”

 第二十八章 计划(上)

// “南雷先生答应了吗?” 商毅停下了手中的笔,笑着问坐在一侧的王夫之

王夫之点了点,道:“不错,在下说出聘请他到杭州师范大学教学,是大人的主张以后,他又想了很久,还是答应了下来”

商毅微微一笑,道:“而农,这件事情做得很好,就给他按最高的讲师待遇标准”

按照杭州师范大学教学的教师待遇,最高级的讲师每月基本薪酬是三十六两白银,加上其他的补贴,奖金、年节的礼金、讲课费等,每月的实际以入在六十两白银左右,也算是很高了的这还不算其他的额外收入,比如有人请提字的润笔费、出版其著作的稿费,专场的讲学费等等,就是一个月过一百两,也很正常当然以黄宗羲在这个时代的学术大家地位,这样的收入到也并不算高

尽管黄宗羲在政治上的表示非常差,但商毅还很欣赏黄宗羲的学术才识,虽然黄宗羲的思想,还没有越这个时代的限制,但在中国古代依然算是成就非常高了,因此商毅也希望给他提供一个少受政治干扰,一心只做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在中国完成真正的思想启萌运动的环境,同时也希望黄宗羲在思想成就上,还有进一步的突破

毕竟中国古代像黄宗羲这样的杰出思想家并不算多, 应该好好爱护,商毅自己也许可以靠军事力量,建立起一个的王朝,但要打破中国的思想束缚,必须依靠其他的学者、思想家一起努力,枪杆子里可以出政权,但决不能用枪杆孑来治天下,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而且聘用黄宗羲,在另一方面也是向整个南方表现商毅的胸襟宽大,和容人之量,就是对曾经的政敌,反对者,也能够开诚接纳在政治影响力,对其他学士、仕大夫阶层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黄宗羲的安排就这样决定了下来,不过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而今天的重头戏是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讨论浙江地区下一步发展决策的议题商毅也是关糸到商毅集团未来的走向和发展的一次重要集会

这时周世奇、叶瑶瑱、李松晨等人,以及其他各部门的主事人员也都已经来了,可以说目前浙江地区的高层管理人物中除了李岩之外,都己经到齐了众人都在长条会议桌的两侧就坐,商毅和叶瑶瑱并肩坐在最前端,因此商毅也宣布会议开始

王夫之首先代表行政部,向众人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