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7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尚可喜十分杯具的发现,原来那些信暂旦旦,拍着xiong脯向自己打包票的人,都是靠不住的,最后还是耍自己老哥一个,早知是这样,自己也就不该出这个头啊,又是何苦来的呢?

尚可喜当然清楚,和是商家军动手,只会是自己一败俱伤,打肯定是打不过,守估计也守不住,现在大慨也只剩跑路这一条路可行了。

就在这时,长子尚之信给尚可喜出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和商毅谈判呢?谈不谈得成且不说,起码可以试一试啊。如杲实在谈不成,再跑路也不迟啊。

果然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尚可喜也是当局者mi,还是站在清廷的角变思考,并没有反正的觉悟,只想着商毅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且又有清廷的密令,因此只想着打,却没想到自己现在是南明的人了,当然还是可以谈的,自己和商毅本来也没有怨仇,为什么一定要听清廷的呢?看看商毅有什么条件,如果他要朱以海,那就把朱以海给他,又不是什么宝贝,少了朱以海,自巳还可以省点粮食,或者每年向他进贡十几万两白银也行,只要是愿意坐下来谈就行。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尚可喜的脑筋也立刻活动了起来,立刻想到了,商家军虽然进驻了广东境内,但一直都停留在边境地区,并没有深入,也没有向自己发动进攻,看样子商家军好像也有和谈的意思,这么说来和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15于是尚可喜立刻命人赶到商家军的大营里,表达了和谈的意向。

其实商毅也根本没想灭掉尚可喜,只是想吓唬吓唬他,让他以后老实在广州待着,别瞎闹腾了,毕竟现在尚可喜属于永安朝廷的一份子,真把尚可喜给灭了,永历、绍武两个朝廷也不好想,说不定还真的会联起手来对付自己。而且把尚可喜灭了之后,那么朱以海怎么办,真的把他带回南京去供起来吗?

商毅想来想去,还是觉待不灭尚可喜,要比灭了他好。因此人马虽然进入广东境内,但并没有向尚可喜发动进攻,其实就是给尚可喜一个暗示,就算尚可喜不派人来讲和,商毅也想动用在广州的情报网络,向尚可喜传达这个信息。总算尚可喜也还算机灵,派人来讲和了,这也正是商毅所希望的。

其实商毅的条件并不苛刻,根本不用尚可喜进贡什么,朱以海等人也一个不要,因此尚可喜也松了一口气,原来商毅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啊,只有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简单了,自己干嘛老是要和他过不去呢?清廷真是害死人了。

几天之后,尚可喜将张煌言、张名振、朱大典、张国维、熊汝霖等人从狱里放出来,并且再三向他们道歉赔罪。同时又以朱以海的名议下诏,也是通告整个南方,永安朝廷并不存在jiān邪之徒,尚可喜过去虽是清军,但业已去清返明,改邪归正了,因此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而关押张煌言等人,纯属误会,内部矛盾,尚可喜己经将他们释放,并且赔罪,同时也免去尚可喜的太师称号,但仍保留永宁王的爵位。并且也感谢商毅发兵来调理永安朝廷内部的矛盾。但现自己己经解决了,因此请商毅回师。而最后,永安朝廷也表示承认商毅靖北王的称号。

而商毅也表示永安朝廷的矛盾己经解决,自己也将立刻撤军,但又再次提出,请朱以海到南京去继位。永安朝廷的答复是去南京继位,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决定,因此派出张煌言、尚之言两人为使,到南京去和商毅商谈俱体的事宜,然后再做决定。

张煌言等人对这样的结果当然都不满意,他们希望的是商毅领军杀进广州来,把尚可喜灭掉,把朱以海接到南京去。但现在的决定权在商毅手里,他不愿动手,谁也没有办法。而且不管怎么样,这次自己能够脱离牢狱之灾,也确实多亏了商毅出兵。有了这一次教训,尚可喜大慨也会老实一点。

而对于永安朝廷决定派张煌言、尚之言为使,到南京去和商毅面谈,张煌言也觉得还有机会,自己到了南京,可以当面劝说商毅,因此也没有反对。

其实商毅根本没打算接皇帝到南京来,官员来才是他需要的,而商毅真正的目地,是想招开一个四方会谈,协商制定出一个处理南方各朝廷之间的公约秩序,这样不仅对南明三朝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自己出兵打那一方,也有条约依据,并不是以下犯上。

现永安朝廷这一边总算是搞定了,商毅又向绍武、永历这两个朝廷再次发去文书,仍然是请他们去南京继位,如果皇帝去不了,可以派大臣为使,到南京去商谈抗清,以及南方各朝廷之间的相关事务。

绍武朝廷的掌权者,首辅苏观生在郑成功的坚持下,也终于同意,毕竟只要是把皇帝篡在自已手里就行了,派几个大臣去到没关系,大家一起坐下来谈一谈也好。现在三个南明朝廷并立,大家都以正统自居,这也是事实,互相之间的关系处理,确实应该有个说法。于是首辅苏观生也决定,派一文一武两人去南京,文臣是顾元镜,而武将是郑成功的叔叔郑鸿逵。

不过在永历朝廷里,却多了一些bo拆,其实在三个南明朝廷中,永历朝廷的实力最雄厚,绍武、永安都只有一省之地,而永历朝廷占有广西全境,贵州大半,云南的一部份,地盘是绍武、永安两个朝廷的总和。而兵力也有马进忠、王进才,郝永忠,曹志建,焦琏、刘承胤、曹志建、黄朝宣,滇营赵印选、胡一青等十余部,多则过万,少则数千,总计也不下十万。只是统帅何腾蛟驱众无能,指挥不动这些骄兵悍将。

而造成永历朝廷武将专扈的局面,党争也有相当的推动作用。南明三朝中,以永历朝廷的党争最为ji烈,一开始有楚党、吴党之分,楚党是内阁大学士瞿式耜为首,成员其主要成员有左都御史袁彭年、礼部shi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meng正发,号称“五虎”。并以何腾蛟为外援,而吴党是以阁臣朱天麟、吏部shi郎吴贞毓、庆国公陈邦傅、司礼监马吉翔、给事中张孝起、李用楫,王化澄、万翱、雷德复,程源等人。

在一开始,楚党的外援何腾蛟掌握重兵,因此楚党气势大盛,但何腾蛟先败于清军,再败于商家军,威势大跌,又管不住手下的各路,于是被吴党有机可趁,纷纷拉陇何腾蛟手下的部将,逐渐挽回了局面,但也助长了丘八的骄悍气焰。

其中有人是为争权利,也有人是实实在在想为抗清大局做一些事情,但因为身在局中,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政治斗争中,因此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但双方你争我夺,斗得十分ji烈。而商毅的公文,也成为双方斗争的一个焦点。

因为楚党属于执政党一方,当然不愿把皇帝jiāo出去,而吴党是在野党,本着敌人反对的事我支持,则极力赞同,当然也有一部份人是出于公心,认为把皇帝送到南京去,有利于抗清大业。但不管怎么说,双方都是针锋相对。

不过随着永安、绍武两个朝廷都派出官员去了南京,吴党也趁机发动猛,而楚党的外援何腾蛟也不给力,声势也下降了不少,渐渐有些抗不住吴党的进攻。好在是可以先派官员去谈,因此瞿式耜也决定派出两名官员去南京,看能谈出个什么来。

而为了争夺这两个名额,双方又经过了好一番争斗,最后楚党、吴党各占一个,楚党派出的是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吴党的人选是吏部shi郎吴贞毓。

就这样经过了反复拉剧之多,南明三朝的官员终于全部都在南京汇集,在商毅的主持下,招开南京四方会议。而这时的时间己经到了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商毅一直等待的琉球局势,终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七六章 琉球之变(一)

安德烈是在六月二十二日离开杭州,前住琉球,随他一起前往琉球的,还有一个黑人卫队排。不过在去琉球的中途,安德烈先绕道台湾,面见现在的台湾长官沈寿崇。

在南京战役结束之后,沈寿崇又回到台湾驻守,现在海军部的第三分舰队也驻扎在台湾,沈寿崇同时还兼任第三分舰队的队长。

安徳烈一行到达台湾,也受到沈寿崇的热烈欢迎,因为现在谁都知道,他现在可以算是商毅的小舅子,当然不敢怠慢。同时安徳烈也把自己这次琉球之行的任务告诉沈寿崇,并且传达了商毅的命令,一担琉球有变,沈寿崇先立刻从台湾兵救援。沈寿崇当然是满口答应,两人又商量了一些互相联络,支援的细节事情。

在台湾停留了两天之后,安德烈才又重新出,向自己的目地地琉球航进。

驻守琉球的是西班牙雇拥军共计有兵力二千二百三十七人,但真正的西班牙籍的军人,其实只有八百八十五人,另外还有四百七十一人是当初被西班牙军招募的水手、船员、辅助人员,其余的人都是投靠了商毅之后,在中国招募的人手。其中士兵有一千五百二十人,包括海军六百八十七人,水手三百六十四人,其他都是辅助后勤人员。成份非常杂乱,中国人、欧州人、非州人、东南亚人都有,当然西班牙人全部都是士兵。不过打起仗来,水手、后勤也能当士兵用。另外还有士兵、水手的家属一千多人。

四名军官是莫伦特、阿尓维斯、皮克、莫亚。由莫伦特指挥全军,阿尓维斯付责陆军,皮克、莫亚指挥海军。

现在西班牙雇拥军在琉球有自己独立的军营和港口,军营实际就是一个小城堡,位于琉球王城里城的东北,一面背海,三面临陆,城墙是用烧砖制成,釆用的是棱形结构,高为七米,宽为三米,沿城墙还挖了一条护城河,大体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

在武器方面,现在有火枪一千六百五十枝,基本都是最新式的火帽打火滑膛燧枪,另外还有线膛枪二十支,管风琴枪八架;各种火炮二十七门,但没有重型火炮;手榴弹、霹雳火箭等武器也各有一部份。海军有战船十一艘,分别为三级巡洋舰二艘,四级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