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7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商毅表示仍然奉立这三个明藩朝廷为正朔,也算是给足了他们面子,尽管谁都知道,这仅仅只是在名议上,但回去之后也能够自圆其说。而对南京方面来说,重视的是实利,而不是虚名,何况南京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基本上也不会和三个明藩朝廷有什么官方来往。

而三个明藩朝廷承认商毅靖北王的称号和封地,也不过是顺水推舟,因为商毅己经称王了,封地也占领了,承不承认也都一样。

协议的其次内容,是正式确定三个明藩朝廷的疆土范围以边境,并且规定发生摩擦事件,只能用协商解决,或请第三方调解,但在互相之间不得无故兴兵袭犯,否则其他各政权将联合对其进行打击。而除目前各方所拥有的地区之外,其他的地区将由各方自己抢占,谁打下来归谁。

在承认了第一条的大原则之后,这一条是争议最小的,因为三个明藩朝廷都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之辈,能够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当几天太平皇帝,过几天舒坦日子就心满意足了,别人不来打自己就谢天谢地,谁都没有兴趣再去打别人,致于统一天下,还是算了。而各朝廷内部的官员也都忙着争权夺利,能够在一个外部稳定的环境中争权夺利,当然也受各方的欢迎。

协议的最后内容,都是针对清廷的。包括的内容有:南方各朝廷都与清廷势不两立,以收复失地为己任, 并且约定首先收复北京的一方,将为天下共主;与清廷发生任何官方来往、签定和约、南方都必须以一个整体进行,任何一方都不得私下与清廷签定任何协议、和约;任何一方遭受清廷或其他势力的攻击,其他三方都有义务出兵支援;而三个明藩朝廷如果要出兵北伐,商毅将为其让路。

关于这部份内容,其他的到没什么,因为现在长江中下游都是商毅的地盘,除了永历朝廷有一部份和四川接壤之外,其他都和清廷没有直接相邻; 谁都不担心清军会打过来。因此签定四方攻守同盟,永历朝廷也很满意,而其他两方也都没有意见。

而争意最大的是收复北京者为天下共主,因为谁都知道,现在的南方有实力收复北京,只有商毅。因此这一条等于是为商毅量身定做,但谁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来,毕竟不能说自己收复不了北京。

而对南方除商毅之外,唯一一个真心想和清军作战的郑成功集团,商毅也在私下答应他们,下一次与清廷作战,一定会叫上他们一起出兵。并且在长江北岸的沿海地区,也让出一个地方,供郑军驻军,屯积粮草物资。因此郑成功集团也全力支持这项协议。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次要内容,比如各方都将开放各自的边境地区,互相通商往来,降低关税,流通商品贸易;允许〔杭州时报〕在其他三个朝廷内自由发行;南京政府也邀请三个明藩朝廷派遣官员,留驻南京,以便于互相联络沟通等等。因为这些事项并不涉及各方的根本利益,到也并没有引起多少争议,很快也就确定下来了。

这份在后来被称为是南方抗清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性文件,也就是这样被捣鼓出来了。而在后来的档案、历中,将这件文件称为(南方联盟协议)。

各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好名之后,也都带着各自的一份协议,离开南京,返回自己的朝廷。不过在各自的朝廷中又都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不过各方的实权人物心里都清楚,现在南方三朝廷根本无法与商毅相抗衡,而且这协议对自己来说也多少有一些好处,而不利的地方,似乎在目前还真的没有,一但不承认这协议,万一把商毅给遭恼了,真的打过来怎么办?

另外其他三方的不少大臣们也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反正有商毅在前面挡着清廷,就让他去和清廷硬拼,等到他们拼个两败俱伤,自己也好坐收渔利。因此在这多重因素之下,虽然也经历了一番争吵,但最终还是认可了这份协议。而随后各方又都各自投入到权力斗争当中去了。至于协议,也没人再理会。

三个明藩朝廷内部的事情,商毅从情报部门那里也都陆续知道一些,大体的发展并不出他的预料,虽然从理论上说,签定的协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随时都可以被撕毁,但三个明藩朝廷肯派人到南京来参加会谈,就基本表示了各方对会谈结果的主要态度。而且协议也充份照顾到各方的现实利益,因此在时局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之前,各方也都不会轻易违反这份协议,至少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那么在短时间内,自己也不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南方,而是可以将大部的注意力放在北方的清廷,以及海外。

同时第二次琉球战役,以及进攻日本,袭击江户的战斗消息也都陆续传回到南京,战事的进展也十分顺利,一直都按照商毅预定的计划进行,也让人十分放心。因此现在商毅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内部的调整上,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安排一直排到了今年的年底。

而首先要做的,就是举行称王仪式,虽然现在商毅己经称靖北王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在南京政府的文件上,也己经使用靖北王的称呼,而且也得到了三个明藩朝廷的正式承认,但由于四方会谈的进行,以及其他的事务商毅始于都没有举行一个正式的加冕仪式。虽然只是称王,但也仍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程序和仪式;在中国古代; 对这一套程序是非常重视的; 因此从理论上说,商毅这个靖北王还不算是名正言顺。

现在其他事情都告一段落,四方会谈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因此周世奇、王夫之、李岩、李格非等人也向商毅进言,应该在南京筑台祭天,选择一个良辰吉曰;正式登台;进冠冕; 玺绶讫; 面南背北称王。

商毅虽然不喜欢这些繁琐的仪式,但也不好弗众人的意愿,因此也只好同意,但要求一切仪式,都尽量简进行。

 第一九三章 称王设官

其实称王的仪式也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还要分封各级官员,以及商毅的众妻妾们也都要得到正式策封,正式成立后宫。ww。  。。/!。*

尽管这一次只是称王,而不是称帝,但现在商毅集团巳经不在是一个临时的地方割据势力,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政权机构。也需要一套与之相配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则,正式的官职品级,以及军队的建制,当然也包括商毅后宫的等级制度。那怕只是暂时性的。这才是称王的主要目地。因此这也是对目前商毅集团内部的一次全面的安排整合和权力分配。

另外商毅起事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了,现在虽然还不算是完全功成名就,统一天下,但也可以说是坐镇一方建朝立业的独立势力,而有不少一开始就跟随商毅的部下,在这些年来;也都立下了不少功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 都应该对他们有所安排,进行一次阶段性的封赏奖励; 这也是居上位者必须做的工作。

同时随着实力的扩大,在商毅集团内部,也形成了几个派糸,从地域可以分为山东糸和浙江系两支;从家族上可以分为周氏和林氏二派,再加上其他的小派系,也比较复杂。但正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集团扩大,内部再形成新的派糸,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当然在目前来说,商毅集团内部的各方势力还十分团结,并没形成争权夺利的局面,一方面是有商毅在上面压制,另一方面也是目前还处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的阶段,因此众人都还能够做到齐心协力; 互相帮助。但也不能因此马虎大意,由其是称王之后的分封,不仅要做倒对每一个人都论功行赏,还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说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也必须让绝大多数人都心悦成服,这也确实让商毅也废了好一番脑筋。

在加冕仪式结束之后,首先是对后宫进行分封,王爵的后宫制度没有皇帝那么复杂,大体只有正妃、侧妃、偏妃三种,甚致还会有妾室。当然如果商毅原意,也完全可以按照皇帝的标准,弄出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不过现在商毅还不打算广收妻妾,只是立叶瑶瑱为靖北王正妃,林凤舞为侧妃,陈圆圆和明石姬都为偏妃。但同时商毅也正式规定,自已不在南京期间,正王妃将有代理行政决策的权力。

因为现在算是商毅正式妻妾的,只有这四个人。虽然亚莉桑德拉和朱媺娖的婚礼都在筹备当中,但毕竟没有正式举行,因此这一次也都不在分封之列。

后宫的分封,也是最简单的一项,并没有太多争异。因为在商毅的妻妾当中,除了林凤舞之外,其他人其本都没有多少娘家势力,叶瑶瑱本来就是商毅的正妻,立为正妃也是理所当然,而且在过去几年里,商毅领军出战,都是由叶瑶瑱代理政务,这一点也己经得到了众官员的认可。

林凤舞是以平妻的身份嫁给商毅,她也是商毅的妻妾当中,唯一一个有娘家背景的,而且林凤舞本身也极居理财能力,和海外阅历,同时林家也是商毅的一个重要的支助力量,因此被立为侧妃也是顺理成章,而陈圆圆和明石姬本是妾室,被立为偏妃。

随后才是重头戏,因为中国发展到现在,文官制度己经非常完善了,没必要做大修改。因此在文官的品级和官职名称上,商毅也并不准备另搞一套,基本还是沿用明朝的旧制,官员的品级分从正九品,而各级以内又分初授、升授、加授等二三个级;而中央设内阁、分六部九寺等等。

首先商毅下令,将行政部正式改为内阁,由周世奇出首辅,王夫之、李岩、李格非三人都入阁理事。周世奇兼任吏部尚、户部尚;王夫之兼任礼部尚、工部尚;李岩兼任兵部尚,统战部部长。

周世奇,王夫之、李岩三人成为商毅的内阁成员,并不奇怪,因为这三个人很早就付责整个行政部的工作,只有李格非是被格提拔起来的。而且在此之前,李格非付责的是商业运行,对外贸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