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8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和报纸打过交道,而且他是辨取开明执政,令法公开的策略,绝大部份政府的行政法令都通过报纸向社会传达,并且抓住了几次关建事件,大力发展(杭州时报)因此到了这时,(杭州时报)己经拥有了六万余份的发行量,几乎遍及中国的大部份省份

虽然这样的做法确实会向外界泄露一些南京政府的情况动向,有不少官员也向商毅表示过了这个担忧,并建议商毅减少(杭州时报)报导的内容但商毅仍然一直坚持政令公开的原则,因此也使(杭州时报)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内,俱有了很高的公信力

对于一份报纸来说,公信力就它赖似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基本上只要是(杭州时报)上刊载的闻,读者都能够相信,这样自然就能好充当政府口舌的角色而从最后取得的效果上来看,绝对是得大于失得

而清廷对报纸的性质,特点一无所知,只看到了报纸可以代表政府口舌,控制话语权的一面,于是就以为照着(杭州时报)的样子,依葫芦画瓢,也捣鼓出一份报纸,就能拥有和(杭州时报)一样的效果,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怎样使报纸能够吸引读者,建立自己公信力,结果全篇都是大话、空话,内容单调刻板,一点有实质价值的东西都没有,这样的报纸,当然就没有生存力了

因此多尔衮看了一份今天送来的(杭州时报)之后,又和(大清时报)一对比,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让自己来选择,恐怕也会去看(杭州时报)而不是(大清时报)

 第二七三章 杭州时报案

 宁完我当然知道,(大清时报)是自己向多尔衮建议创办的,一但没有弄好,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差不多了,因此就在前几天,向多尔衮上过一道奏章,为自己也是(大清时报)辩解

而宁完我也不敢把(大清时报)销量不好的责任,全部都推到报导内容太狭窄这个事实上,反而找了两个牵强的理由,一是朝中大臣,地方官府都不看(大清时报),二是(杭州时报)还在大清境内暗中发行,蛊惑人心,使民间只看(杭州时报),不看(大清时报),正是这两个原因,才使(大清时报)的销售每况愈下然后才很委宛的建议,能否将朝廷发布的一些并不太重要的政令事件,通过(大清时报),向民间传达呢?

多尔衮当然知道,前两个理甴都是宁完我硬拉出来后,主要还是在后面的建议上,因此多尔衮一边看着手里的(杭州时报),也一边在想,是不是真的公开一部份朝廷的政令

看完了一份(杭州时报)之后,多尔衮把它叠好,放到书案的另一侧随手又拿起了下面一份,时间是十月三十曰,首版的标题大字写得是:中华军保卫海外华人扬雄风,吕宋岛展军威力克马尼拉城而这一期报纸的绝大部份内容,都是中华军攻克马尼拉城的相关闻消息

多尔衮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原来还指望中华军和干系腊人拼个两败俱伤,想不到在一个多月以前,中华军就已经占领了马尼拉城,而现在商毅恐怕己经回到了南京,最起码也是在回南京的路上情报工作实在太慢了,这么看来这次局部出击,也没有必要了

对其他的内容,多尔衮并不感兴趣,只是粗粗看了一遍,但也知道商毅占领马尼拉之后,设立行政机构,制定法令,看来是想将吕宋划为本土多尔衮对于海外的世界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他马上想起郑芝龙所说,马尼拉是各国商船的云集之地,商业贸易十分发达,而商毅得到了马尼拉之后,就算消耗了一定的力量,但南京政府的收入一定会大增,这一来对清廷当然是大为不利

因此多尔衮的情绪也受到一定影响,也不觉有些烦燥起来,因此也没有心情再看下云了;将这份报纸一叠扔在桌上,随手又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茶,准备放着明天再看但等他放下茶杯,正要离开的时候,目光一扫,无意间看到第三份报纸的头版标题

多尔衮心中一动,将身体偏过去,只见头版的闻标题写的是“十大谎言——评所谓满清十大德政”多尔衮心中一动,这所谓“十大德政” 是在(大清时报)在创办初期,为了凑足报纸的内容,也为了给清廷歌功颂德,宁完我花费了好一番心血才炮制出来的,因为想凑齐这十大善政,这素材实在太难找了

最后定出这十大善政是:一满汉平等;二收复北京,解救原明百姓;三击败李自成,为崇祯报仇;四杀张献忠,解四川之难;五统一北方之乱,使百姓安居乐业;六开科取士,安天下士子之心;七善待原明大臣;八尊崇孔孟,维护中华正统;九屯田开荒,恢复农利;十兴修水利,创福于民

当然最终可这十大善政凑齐之后,也受到了多尔衮的极力称扬,认为这十项善政; 弄得确实不错,可以颂扬大清的功德业绩,为大清收服汉族的人心而现在多尔衮看到了这一条标题之后,心里也微微一凛,赶忙拿了起来,打开来看

清廷虽然禁止(杭州时报)在清统区公开发行,但南京政府却对(大清时报)大开善门,不仅如此,而且对(大清时报)冷嘲热讽,还针对其中一些对清廷歌功颂德的文章,也大力进行驳诉这次清廷炮制出这所谓十大善政,当然也成为(杭州时报)重点攻击的目标不仅对这所谓的十条善政进行逐条的反驳

看完之后,多尔衮心里不禁又惊又怒,但(杭州时报)对这“十大善政” 的驳斥确实非常到底,连多尔衮自己都找不出什么理来辩解而且在文章的最后还进行了总结,所谓十大善政不过是清廷为自己粉饰太平,愚骗百姓的骗人东西,并号招北方的百姓不要上当,不要听信清廷的谎言,等中华军大举北伐的时候,揭竿而起,影响中华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同时还作了一个预告,从下一期(杭州时报)开始,将推出一个“满清十大暴政” 的专栏,分十期连载完毕

虽然心里气恼交夹,但多尔衮还是赶忙放下手中的这一份报纸,又去找后面几期(杭州时报),看看南京推出的这“满清十大暴政” 到底是什么?不过后面的报纸只有两期,登载了两项暴政,第一是剃发令;第二是圈地令

这两条确实都让多尔衮觉得无法反驳; 多尔衮当然知道,剃发令是最受汉族人所反对的一条法令,但像圈地令、逃人法、充役法等,还可以取消,只有剃发令等于是清廷的国策; 一但取消,必将动摇清廷的统制基础结果多尔衮想了半天,也不知怎样驳诉

而第二条是让圈地令,到是让多尔衮比较放心,毕竟这一条法令己经取消了,因此多尔衮认为驳诉这一条不难但看了内容之后,多尔衮才发现,自己太低估了汉人的笔杆子,因为文章并没有回避圈地令己经取消这个事实,但却死死抓地已经圈完了这个结果,来反证清廷取消圈地令,不过是在掩耳盗铃,地都圈完了,取不取消巳经是无关紧要了如果承认圈地令是错误的,那么在取消圈地令之后,为什么不过土地再归还给百姓们结果这一条显然也是无法反驳的

同时多尔衮也马上又想到另外一点,因为他也知道,虽然清廷明令禁止(杭州时报)公开销售,但在民间私下,还是在流转着那么这几份(杭州时报)如果在民间流传开了,这个后果可想而知以前(大清时报)上推出的“十大善政” 的心血全部白废,而且这“十大恶政” 必然会在民间又轩起一股反清的风潮,由其是(杭州时报)居然还公开煽动北方的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清廷,这还了得吗?

因此多尔衮也立刻下令,招宁完我紧急进宫议事结果宁完我刚刚才回到家里,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马上又被多尔衮招进皇宫去了

其实这次被诏进宫里,宁完我心里也猜到了几分是为什么,因为这几期(杭州时报)他也都看过了,也不得不承认,(杭州时报)的这一手确实很厉害,而且他到底是饱读诗书的人,一看就发现,无论是反驳“十大善政” 还是推出“十大暴政”,不仅仅是针对清廷,完全是以一付站在汉族立场说话的口气,把矛头对准了整个满族,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因此这明显是在挑动清廷内部的满汉对立情绪在民间流传之后,确实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不过宁完我虽然看了,但却不敢向多尔衮禀奏,因为清廷明令不许发行(杭州时报),自己要是禀奏,不是承认自己看过了吗?因此只能等多尔衮自己看到

但这几天宁完我心里也十分忧虑,(大清时报)是他鼓捣出来的,“十大善政” 也是他整出来,现在带动对方弄出个“十大暴政”尽管不是自己的意思,但总不能到南京去追究(杭州时报)的责任,只能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了因此必须想个解决的办法等多尔衮问起的时候,也好搪塞

果然见到多尔衮之后,多尔衮立刻将这几份(杭州时报)扔给宁完我,道:“老宁,你自己去看”

虽然早知道是什么内容,但宁完我还是装模作样的再看了一遍,然后将报纸放回书案上,道:“摄政王,此等胡说八道之言,不用理他也就是了”

多尔衮怔了一怔,道:“不用理他?若是这几份在民间流传开,后果如何,你难到不知道吗?”

宁完我笑道:“朝廷不是己经明令,禁止(杭州时报)发行吗?既是如此,又怎会在民间流传呢?”

多尔衮呆了一呆,原来这只老狐狸在这里等着自己呢?因此也不由苦笑起来,道:“老宁,明人不说暗话,你不会不知道,这(杭州时报)一直都在暗流行”

宁完我也笑道:“回禀摄政王,这一点微臣当然是知道的,前几天微臣不是上奏,‘(杭州时报)还在大清境内暗中发行,蛊惑人心’吗?因此(杭州时报),必须全面禁行,不得有任何遗漏”

多尔衮这才明白过来,也不得不佩服宁完我说得确实有道理,与其花功夫费心思想着怎样去反驳辩解,不如来个釜底抽薪,干脆全面禁行(杭州时报),如果老百姓看不到(杭州时报)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麻烦了

 第二七四章 杭州时报案(下)

 //就在第二天; 多尔衮连续传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